![9.1 电荷(含教材课后题)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1117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1 电荷(含教材课后题)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1117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1 电荷(含教材课后题)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1117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1 电荷(含教材课后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11179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1 电荷(含教材课后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11179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1 电荷(含教材课后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11179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教学设计,文件包含91电荷含教材课后题解析版docx、91电荷含教材课后题原卷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技巧与方法】
(1)物体带电只有两种可能,即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看其是否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②看其是否与另一个物体相互排斥。
【例1】18世纪电学家们观察到一个现象是所谓的“吸引—接触—排斥”现象,即将带电棒A移近一悬挂在绝缘线上的轻质导电小球B,可见小球被棒吸引,两者接触后,小球立即被排开,则( )
A.接触前,A、B一定带同种电荷B.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
C.接触后,A、B一定带同种电荷D.接触后,A、B一定带异种电荷
【针对训练1】有一质量较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吊着,当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先相互吸引,接触后又互相排斥.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
B.接触前,A、B可能带异种电荷
C.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净电荷
D.接触后,A球一定带负电荷
考点二:静电感应与验电器(静电计)工作原理
【技巧与方法】
静电感应电荷分布判断: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验电器(静电计)工作原理:带电体靠近验电器,金属箔为远端,出现与带电体相同性质的电荷,同种电荷排斥,金属箔张开;当带电体远离验电器时,金属箔合拢。
【例2】如图所示,观察静电感应现象的操作如下:
(1)带正电的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___________,移走C之后金属箔片___________。(均填“闭合”或“张开”)
(2)带正电的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再移走C,金属箔片___________(填“闭合”或“张开”),A带___________电,B带___________电,再让A、B接触,金属箔片___________。(填“闭合”或“张开”)
(3)带正电的C移近导体A,用手摸一下A或者B,移走C,再分开A、B,金属箔片___________(填“闭合”或“张开”),A、B带___________电。
(4)把C碰一下A或者B,移走C,分开A、B,A、B带___________电。
【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小刘同学利用验电器做静电感应实验。她先用包装用的气泡膜和管摩擦,使管因为失去电子而带电。左手拿带电的管靠近(但不接触)验电器,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然后用右指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圆球,发现箔片闭合。以下对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现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此时箔片带负电,但验电器整体仍是电中性的
B.右指接触验电器时电子从验电器流向手指
C.如果松开右手,再撤去管,验电器的箔片又会张开,验电器整体带负电
D.如果松开右手,再撤去管,验电器的箔片依然闭合
【点拨】导体一旦跟大地接触,大地才是远端。此时无论是导体的哪一部分跟大地相连,导体都为近端,同时遵循“近异远同”的原则。
考点三:电荷守恒定律
【技巧与方法】
(1)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感应起电),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另一种表述:在一定条件下,带电粒子可以产生和湮没,但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没的,两个粒子带电数量相等且电性相反,所以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3)物体带电的实质: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物体不带电也不是消灭了电荷。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间或物体内部电荷的重新分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均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4)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将两球接触,原来不带电的导体球上也带上了电,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接触后平分电荷量。若两个导体球带异号电荷,则接触后电荷量先中和后均分。
【例3】球形导体带的负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球形导体带的正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导体的带电荷量为( )
A.B.C.D.
【针对训练3】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①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的电荷量之比为_____;
②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
考点四:元电荷和比荷
【技巧与方法】
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用e表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e=1.60×10-19 C
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叫作电子的比荷。
【例4】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 )
A.B.
C.D.
【针对训练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立根最早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C.体积很小的带电体就是点电荷D.点电荷是实际存在的电荷
考点达标
一、单选题
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2.关于试探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探电荷所带电荷量一定很小
B.试探电荷所带电荷量不一定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C.试探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球所带电荷量为,B球不带电。现将A、B接触后再分开,则( )
A.B球将得到个电子B.B球将失去个电子
C.B球将得到个电子D.B球将失去个电子
4.如图所示,A、B是两个带有绝缘支架的金属球,它们原来均不带电,并彼此接触。现使带负电的橡胶棒C靠近A(C与A不接触,然后先将A球用导线接地一下迅速断开,再将C移走,最后将A、B分开。关于A、B的带电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均不带电B.A、B均带正电
C.A带负电,B带正电D.A带正电,B带负电
5.M和N是两个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1.6×10-10 C的正电,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正电荷从M转移到N
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1.6×10-10 C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
6.如图,将带正电荷量为Q的导体球C靠近不带电的导体。若沿虚线1将导体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大小分别用QA、QB表示;若沿虚线2将导体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大小分别用QAʹ、QBʹ表示。下列关于QA、QAʹ、QB和QBʹ电荷量的正负和大小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QA为负,QB为正,且QA=QBB.QAʹ为正,QBʹ为负,且QAʹ=QBʹ
C.QA和QAʹ为正,且QA=QAʹD.QB和QBʹ为负,且QB=QBʹ
7.下列关于静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
C.普通验电器能直接检测物体带有何种性质的电荷
D.电荷量存在某最小值
8.下列关于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就是电荷量很小的电荷
B.在摩擦起电现象中,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C.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
D.不带电的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9.关于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B.物体所带的电荷可以是任意的
C.摩擦起电就是人类创造了电荷D.感应起电是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了转移
二、多选题
10.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所带电荷量等于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
C.某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
D.美国物理学家密立要用实验最早测定了元电荷的数量值
1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B.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C.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12.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如图所示。手握绝缘棒,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带电体C移近导体A时,两边的金属箔都张开
B.保持C不动,先把导体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张开的金属箔都合拢
C.保持A和B接触,C不动,若用手触碰导体A的左端,则导体A下方的金属箔合拢
D.保持A和B接触,C不动,若用手触碰导体B的右端,则导体B下方的金属箔合拢
第II卷(非选择题)
一绝缘球A带正电,用绝缘丝线悬挂一个轻质物体B被A排斥,试判断B的带电情况。
14.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
教材课后题
1. 在天气干燥的季节,脱掉外衣后再去摸金属门把手时,常常会被电一下。这是为什么?
2. 在图 9.1-3 所示的实验中,导体分开后,A 带上了- 1.0×10-8C 的电荷。实验过程中,
是电子由 A 转移到 B 还是由 B 转移到 A ? A、B 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各是多少?
3. 如图 9.1-5,将带正电荷 Q 的导体球 C靠近不带电的导体。若沿虚线 1 将导体分成
A、B 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 QA、QB ;若沿虚线 2 将导体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 QA′和 QB′。
(1)请分别说出以上四个部分电荷量的正负,并简述理由。
(2)请列出以上四个部分电荷量(绝对值)之间存在的一些等量关系,并简述理由。
4. 关于电荷,小明有以下认识 :
A. 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 ;
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
你认为他的看法正确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1 电荷优质教案设计,文件包含91电荷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配套练习doc、91电荷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doc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1 电荷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2 库仑定律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