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数(上)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教案,共18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巩固练习,课堂总结,自主探究,游戏导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准备课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数一数(P2—P5)
主编教师
张耀虹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数一数、比多少。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过了学前教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但在孩子的头脑中10以内数的概念很模糊。本单元主要帮助孩子建立10 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的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在学习“比多少”之前,已经熟悉了数数,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书中以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知道比较的结果,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1—10的认读以及数数的方法;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同样多”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同学之间互帮互助
教学重点:
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数出物体数量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1~10的数学卡片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 引入新课
1.创设情景。谈话: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来到新的学习环境,喜欢我们的校园吗?
学生互相交流对学校的印象:老师好,学校树多,操场大、漂亮、大哥哥大姐姐热情……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教学流程
补充
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坐到漂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探讨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 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数数。
老师导语:小朋友们,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家园, 里面藏着很多数字娃娃,你们愿意找到它们吗?
(1)按照顺序观察画面,可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
(2)同桌讨论交流。
(3)提问:现在你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打算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要爱护学校的树木、花草,尊敬老师, 团结同学……)2.数数:逐一数出1~10的人和物。
(1)提问:你看了这幅图,你能数出多少人或物吗?
学生:先自己数数,再按顺序数出自己喜欢的数。
(2)小组合作学习,先数给同桌听,再小组交流。
学生积极说出自己数的人和物:如有的说学校有一面红旗,两个单杠……
(3)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明确要求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盒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数一数有几支铅笔,并交流自己怎么数的。)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说是自己一个一个点着数的。(4)小结
我们在数物体的个数时,可以用笔点着数也可以用笔做记号数,这样就能不重复不漏数
3.认读1~10各数。
(1)全班齐读1~10各数。
(2)老师读数,学生在课本上找出这个数。
三、巩固练习
1、数数练习
老师说数字,学生伸出手指头。例如,老师说:“4在哪里?”学生伸出4根手指头,抖抖手指头说:“在这里。”
2.完成教材第8页1、2题。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数一数
数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数
从上往下数
做记号数
……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准备课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比多少(P6—P7)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 引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谁能根据看到的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课件展示)
2.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3.导入新课。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探究“同样多”
(1)数一数,图中有几只小兔?有几块砖?
预设学生回答:有小兔4只,有砖4块,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2)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较小兔和砖的多少的。
学生打开学具袋对照主题图摆一摆比一比。
(3)小组合作完成,大胆交流。
预设学生交流:〇有4个,△有4个,〇和△同样多。 用数数的方法知道同样多。
(4)小结:当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没有剩余的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2.用“同样多”“多”“少”说说生活中是怎么比较事物的多少的。
学生认真思考再回答问题: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头同样多,教室里窗户的数量比门多,门的数量比窗户少……
3. 同桌摆一摆。
一个同学先摆,同桌和她摆一样多;同桌合作一个摆多,一个摆少。
按照要求操作,并展示汇报。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8页第3题、4题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比多少
同样多
多、少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位置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完成教科书P9“做一做”和P11“练习二”第1、3题。
主编教师
李俊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感知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玩拍手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1.观察情境图,自由描述图中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件出示教科书P9情境图。
师:这是一幅江上大桥的图片。请你仔细观察,图中有些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图中有火车、卡车、小汽车、大客车、轮船、公路、铁路……也有可能说到相关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了解并尊重学生已有的关于上、下、前、后方位概念的基础,给学生时间自由地描述,为后面的汇报、交流以及规范表达打下基础。
2.汇报交流,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1)描述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描述卡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吗?
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学情预设】预设1:卡车在上面,火车在下面。
预设2: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学生可能表达得不完整,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整地描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你们也选两种交通工具,和同桌说说它们上、下的位置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小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小汽车的下面;大客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大客车的下面。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规范地表达,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在学生交流描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有序地一边观察画面,一边描述这些交通工具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大客车的下面有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轮船上面有火车,还有卡车、大客车、小汽车;大客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师:谁来说一说小汽车、火车、轮船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情预设】预设1:小汽车在最上面,火车在中间,轮船在最下面。
预设2:火车在小汽车的下面,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预设3:火车的上面是小汽车,火车的下面是轮船。
师: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的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师:对于小汽车来说,火车在小汽车的下面;对于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真有趣啊!所以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明白各种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上下关系及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并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描述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学情预设】预设1:小汽车在卡车的前面,大客车在卡车的后面。
预设2:小汽车在最前面,大客车在最后面。
只要表达是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学生在上下位置关系的描述过程中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以及怎样的表达比较规范。此时,学生对前后位置关系的描述相对而言就比较容易了。
教师板书:上、下和前、后具有相对性。
三、拓展强化
1.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学习、生活的这间教室,里面也有许多这样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日光灯在课桌的上面,电扇在课桌的上面,凳子在电扇的下面,黑板在教室的前面……
师:从前往后数,你的前面有几个人?从后往前数,你在第几个?你的后面有谁?
学生独立思考,指定几名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应用上下前后的方位概念,描述生活中的人或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开放的素材、不同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大胆表达,乐于参与。
2.完成教科书P9“做一做”。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按要求操作,同桌互相检查摆对了没有。
师:同桌之间说一说,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师:请坐在×××前面的同学起立。请坐在×××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学生按要求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有更多表达的机会。
四、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题。
【学情预设】学生很轻松回答出:小东的前面是小玉,小云在小华的前面。
师: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导后,再集体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小玉、小东、小云、小平和小华的前后关系比较容易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小兵和其他同学的方向相反,所以小玉、小东、小云、小平和小华都在他的前面。教师要突出谁在谁的前面。
2.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3题。
将附页中的兔子和乌龟图剪下来,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
师: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学情预设】学生对表达小鸟、猴子和松鼠的上下位置关系是很清楚的,而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可以根据故事的情境发生变化,不同的学生摆放的位置可能不一样,只要他的描述和自己摆放的位置是一致的就可以。
【设计意图】利用开放式的练习内容,如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关系是可以变化的,帮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应用它们。请大家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们家里摆放的家具、物品的位置关系。
【教学提示】
在说明位置时,引导学生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位置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左右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游戏导入
1.反动作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反动作游戏,要和老师反着说,边说边指出对应的方向。准备好了吗?
【学情预设】教师一边指上一边说“上”,学生一边指下一边说“下”;教师一边指前一边说“前”,学生一边指后一边说“后”;教师一边指下一边说“下”,学生一边指上一边说“上”;教师一边指后一边说“后”,学生一边指前一边说“前”。
2.举手游戏建立左、右标准。
师: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
指名回答自己举的是哪只手。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会举左手,有的学生会举右手。有的学生知道自己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举的是哪只手。
3.揭示课题。
师:有的同学不知道自己举的是哪只手,没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师:观察“左右”这两个字,找出有什么不同。(师描红“工”和“口”)
【设计意图】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再从学生熟悉的上课举手发言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感受学习左、右的意义。
二、体验中感知左、右
1.认识身体中的左右。
(1)认识左手和右手。
师: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教师背对学生举起右手)这一只手是右手,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师生保持同一方向,学生跟随教师举起自己的左、右手。
师: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学情预设】预设1:我用右手写字,左手压住本子。
预设2:我举手发言用右手。
预设3:我用右手拿筷子(勺子)吃饭。(如果有学生说自己是用左手拿筷子或勺子吃饭,可以介绍“左撇子”。)……
教师板书: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设计意图】利用左、右手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区分左、右。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左”,你们就举左手;我说“右”,你们就举右手。
师生一起玩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左、右的概念。
(2)找一找身体中的左右。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大家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上还有这样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和你的同桌指一指,互相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
师: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的右面,右眼、右耳、右胳膊、右腿;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的左面,左眼、左耳、左胳膊、左腿。
(3)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机器人的游戏。我来当遥控器,同学们来当机器人。我发布指令,比一比哪个机器人的反应快,机器人们可要准备好呀!
教师发指令,学生完成动作: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设计意图】通过举左右手、找身体中的左右、听指令做动作这几个有趣的活动,将左右与身体对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与左手同侧的是左边、与右手同侧的是右边的概念,加深对左右的理解,进一步建立左右的概念和标准。
2.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身边的左右。
师:说一说,你的左边都有谁?右边呢?和坐在你左边的同学握握手,向坐在你右边的同学点点头。
师: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哪些同学?
学生自由活动并交流,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从身体上的左右进行拓展,让学生尝试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3.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左右。
师:请你把铅笔盒摆在课桌的上面,铅笔盒的左边摆直尺,右边摆铅笔,橡皮摆在直尺的左边。
指名学生到讲台上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并订正摆放情况。
师:直尺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教学提示】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序数”,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一教数的方法。
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只说直尺左边或右边的一个物体,可以指导学生明确:直尺右边的物体指的不只是紧挨着它的一个物体,只要在直尺的右边都是直尺右边的物体。
师: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从左数,橡皮是第1个;从右数,橡皮是第4个。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前面建立的左右的标准,边思考、边操作,进一步感知左右,也为后面学习“序数”打下基础。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P12“练习二”第4题。
师: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些物品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同桌之间合作,用连线的方法讨论完成此题,然后由教师用课件动画演示
板
书
设
计
左、右
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左边,
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1-5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6页练习三第1,2,4,5题。
主编教师
张进芳
教材分析:
《1~5的认识》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图能够初步认识1~5这几个数字;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数出数量为1~5的物体个数;渗透单个一和整体一的概念;掌握1~5各数的顺序,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正确书写。
2.让学生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认数、写数、数序(体现的还不够,可以通过直尺图来帮助学生感受)
教学难点:
数序和写数字“3,5”。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直尺等文具用品。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开门见山,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数字朋友,它们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想认识它们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吧!
二、引导探究,观察交流
(PPT课件出示第14~15页主题图)
1.找一找,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
2.数一数,有几个?
生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图片拉入表格中。
3.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物体,你想怎样表示它们?(师填表)
4.认识“1”。
(1)先来看看小狗,有几只?可以用“1”来表示。
(2)现在我们可以用学具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表示出数量1?
(3)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
(4)请你想一想怎么用“1”表示我们班的学生。
(5)说明: “1”既能表示很大的物体,如一架飞机,也能表示很小的物体,如一只小虫;它既能表示单个物体,如一个苹果,也能表示一群物体,如一群学生。这些物体都用数量“1”表示。
(6)同桌之间举例说一说:①表示较大物体的数量;②表示较小物体的数量;③表示单个物体;④表示多个物体。
5.认识“2~5”。
请你从2,3,4,5中选择一个数,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方法同上,将学生们所有表示的方法展示出来)
6.生活中你还能找到用2~5表示的事物吗?(全班交流)
三、学习数序
1.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认识计数器。
2.拨一拨:用课堂活动卡展示数字,学习各数的数序。
3.全班齐读。请你从小到大读读这些数,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正读:1,2,3,4,5;反读:5,4,3,2,1。
4.2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3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5.小结:1~5各数的排列顺序是:1,2,3,4,5。
6.从我们刚才写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
7.按顺序读这些数的时候,想一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它们像这样排着整齐的队伍?(引导学生说出尺子)
(1)尺子识数序。
读一读尺子上的数。
(2)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知道什么?
小组同学一起说一说,看哪个小组发现的信息多。
(3)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8.猜数游戏。
(1)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2)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3)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他数字吗?为什么?
(4)和2相邻,也和4相邻的数是谁?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
2.指导学生握笔的姿势。
3.指导学生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4.指导学生写每个数的起笔、运笔、落笔。
(1)“1”,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右上方起笔到左下方收笔,写时略倾斜,不要写成竖直的。
(2)“2”,把2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左上方向右写半圆后倾斜向下,写到左下方时向右拉平。
(3)“3”,把3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左上方起笔写两个半圆,注意两个半圆要写得圆滑些。
(4)“4”,把4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两笔写成。从左半格上方中间起笔向左下写竖,在中间虚线稍下的位置向右拉平,第二笔是一个略倾斜的竖。
(5)“5”,把5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两笔写成。从左半格上方偏左的位置起笔向左下写竖,写到中间虚线时写半圆,半圆要写得圆滑些,第二笔是横。
5.教师示范书写。 学生在书中描红。
6.知识巧记:“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都学到什么知识了?
2.生活中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很多,需要你认真的观察,才会发现。
六、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8页练习三第1,2,4,5题。
七、 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比大小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题及做一做、第18页练习三第3,6,7,8题。
主 编
教 师
张进芳
教材分析: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并附带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学生学说儿歌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5.教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上册1 数一数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三 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达标检测,二百九十九,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上学了优秀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