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数下教案
展开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认识图形(二)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主编教师
张耀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体到面”的设计思路。首先通过观察一些常见几何体上的面,以及利用几何体上的面画平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然后通过围、画、折、拼等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学前准备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3条边。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圆是一条首尾相连的封闭曲线……
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相等……
(3)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记忆想象。
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贴在黑板上。
②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这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名称,学生想)
③让学生闭眼,然后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图形,由学生判断它的表面的形状。
④出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让学生辨认。
(3)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物体。
先两人一组说,再集体交流。
三、课堂练习
1. 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可在小组里说说。老师巡视指导。要防止学生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如有的学生经常说:“铅笔盒是长方形的。”或者说:“铅笔盒的这一面是长方体。”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先让学生自由想象,利用所学的图形画他们想画的东西,老师不要干涉。
最后把画出来的图片展览、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都用了哪些图形。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先让学生自由观察画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后老师提要求把图中的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涂成下面各自对应的颜色(或涂你喜欢的颜色,注意相同的图形涂相同的颜色)。
4.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 )里。
先让学生自己填,然后老师组织检查交流。
5.练习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图,自己完成,然后老师组织检查交流。
6.练习一的第6题,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1)老师说要求。
(2)学生动手圈。
(3)集体交流。
如哪个题争议较大可拿实物亲自画画。
板
书
设
计
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
长方形:有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直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边相等;有四个角,对角相等
圆:由一条首尾相接的曲线围成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认识图形(二)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的例2和“做一做”、第4页的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4、第5题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学前准备
1.
老师出示上图。提问: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分类方法一:把由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分一类,把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分为另一类,共分成两类。
分类方法二:共分为五类,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五大类。
2.
按序号分别说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名称。这几个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它就是七巧板)
3.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和这些平面图形做朋友,学习更多的知识。
老师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用图形摆一摆。
你能用手中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些更大的三角形或其他图形吗?用长方形呢?
老师提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不是完全一样的,还能这样拼吗?
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2)用手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自己动手拼一拼,摆一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自己动手进行拼摆。
学生可以按老师提供的图样,也可以自由想象、自主探究。
集体汇报时,要求学生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教学例3。
(1)出示七巧板课件,老师指七巧板上的每个图形,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老师总结七巧板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2)用七巧板上的图形拼三角形,可以怎样拼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七巧板进行拼摆。
集体汇报时,要求学生说一说用了几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3页做一做
2、练习一第5题
板
书
设
计
认识图形(二)--拼一拼
1、用相同的平面图形拼图形
2、用七巧板拼学过的平面图形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十几减九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教材第10页的内容。
主编教师
赵富云
教材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口算。
9+2= 9+4= 9+8= 9+7=
1.课件显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气球图。
老师提问:小丑带了许多气球,数一数有多少个。过了一会儿,小丑卖了一些气球(课件动态显示),并问:卖了几个?课件显示文字: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这时课件显示:还有几个?
(通过观察感知,解决问题)
(1)还有几个气球?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5-9=
。
(3)15减9该怎样计算呢?摆一摆,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看哪个同学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老师巡视。
(4)汇报。15减9等于几?你们是怎么想的?
①点数结果,一个一个地数出还有6个气球。
②想加算减,根据9+6=15,便知道15-9=6,所以还剩6个气球。
③用“破十法”算。先用15中的10减去9,等于1,再把1和15中的另一部分5合起来就是6,所以15-9=6,还有6个气球。
老师:还有哪组跟他们的方法一样?请你到讲台上来摆一摆。
刚才我们是先从10个圆片中去掉9个,还剩1个,板书:10-9=1,再把1个圆片和5个圆片合起来,是6个,板书:1+5=6。
老师追问:为什么把1和5相加呢?
④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 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老师总结)
1. “做一做”第1题。
2. “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算完后,集体订正。
3. “做一做”第3题。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课件显示字谜图。你能不能提出一个问题,请你的好朋友来回答?
有16个同学要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 ?
来猜字谜的有3个男生,6个女生, ?
板
书
设
计
十 几 减 9
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很多,有“点数”“想加算减”“连续减”“破十法”等,
其中“破十法”比较简便。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十几减8 7 6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2,教科书P14例3
主编教师
邓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十几减8、7、6”的算理和算法,能正确口算“十几减8、7、6”。
2.经历操作探究活动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并逐步优化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8、7、6”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6”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圆片、口算题卡、课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复习引入,孕伏基础
课件出示复习题。
任意指出其中1~2道说一说算法。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少数学生可以借助具体的实物摆一摆,从而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回忆“十几减9”的算法,为教学“十几减8”打下基础。
二、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3例2主题图。
【教学提示】学生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于这些不同的算法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要注意优化。重点掌握“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师:游乐园中“大熊猫”在卖风车,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很容易得出问题“还剩几个”。(对学生进行鼓励: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2.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师:要求“还剩几个”,应该怎样列式?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12-8。3.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8”。(板书课题:十几减8)
【设计意图】借助“熊猫卖风车”这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延续单元主题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自主计算, 内化算理算法
1.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1)摆一摆,独立探索。
师:“12-8”该怎样计算呢?你能试着用圆片代替风车,摆一摆、算一算吗?一边摆,一边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并发现有代表性的算法。
【设计意图】由摆到算,既是理解算理、算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由实物逐步认识符号化的抽象过程,为掌握算法、形成数学思维奠定良好基础。
(2)反馈交流,展示多种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选择性地按照如下顺序汇报)
依次展示可能出现的如下几种方法。
【学情预设】预设1:“破十法”。
让学生演示摆圆片的过程,边摆边说:12-8=□。
10-8=2,2+2=4,也就是把12分成10和2,先从10里减去8,再将剩下的2和另外的2合起来。(教师适时板书)
师:2为什么要加2?
教师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预设2:“平
十法”。
12-2=10,10-6=4,也就是先从12里减2,没减完,所以再从剩下的10里减6剩下4。(教师适时板书)
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预设3:“想加算减法”。
看减想加:看到12-8=,就想8+=12。因为8+4=12,所以12-8=4。(教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因此十几减8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在这里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汇报,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十几减8的算理和算法,并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2.小结优化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了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任意选择哪种方法都行。
【设计意图】通过三种方法的对比归纳,进一步领会自己喜欢的方法,并逐步理解和尝试其他方法,从而达到多种方法并存,逐步优化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四、适时巩固, 拓展提升
1.完成教科书P13“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后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实物图,进一步巩固“破十法”,感悟方法的本质。
2.完成教科书P13“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师:观察每一组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题是对“想加算减法”的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3.完成教科书P13“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师:观察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这些减法算式的减数都是8,被减数逐渐增加1。(师:你从被减数和减数发现了算式的特点,真是火眼金睛!)
预设2:如果用“破十法”计算,会发现,计算十几减8,就是在算2加几。
预设3: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可知: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设计意图】以题组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感悟方法的本质和计算的规律,并渗透函数思想。
4.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三”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这两题是针对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进一步熟悉计算方法,初步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提示】
学生口算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十几减8、7、6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2,教科书P14例3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复习旧知识,激活经验
课件出示习题。
(1)任指第1题中的1至2道题,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指名学生板演第2题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复习十几减9、8的口算,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看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
二、情境呈现,引出问题
1.情境呈现,获取信息和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4例3主题图。
师:他们在金鱼池旁看到了什么?
学生简单交流后,课件出示两人的对话框。
师:谁能再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条。
预设2: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条。
预设3: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6条。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区分不清楚问题和条件,很容易直接将问题答案说出来。所以有可能出现预设3,此时教师结合主题图来引导学生区分条件和问题。
2.师:你会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易列出算式:13-7 13-6
3.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7、6”。(板书课题:十几减7、6)
【设计意图】同一个情境,两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得的信息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同,体现了观察的不同视角。
三、探究算法,内化算理
1.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师:“13-7和13-6”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尝试算一算,并将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
2.交流算法。
师:谁来汇报自己的算法?
指名学生结合算式说一说。
【学情预设】“破十法”。
10-7=3 3+3=6 所以13-7=6
10-6=4 4+3=7 所以13-6=7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你能用算式把你的想法清晰地表示出来,真了不起!谁听懂了他的想法?(指定1至2名同学结合算式再说一次)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预设1:“平十法”。
计算13-7时,先算13-3=10,再算10-4=6,所以13-7=6。(板书)
计算13-6时,先算13-3=10,再算10-3=7,所以13-6=7。(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预设2:“想加算减法”。
还可以这样算:7+6=13 13-7=6 13-6=7(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直观图演示。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在这里不再出现直观图,而是让学生以已有的操作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于“想加算减法”,在这里通过直观图展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知道一个加法算式能完成两道减法算式的计算,从而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
3.小结算法。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学情预设】此时学生可能还是喜欢用自己的方法,教师要重点引导他们用“想加算减法”。
四、适时巩固
1.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逐题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完成这些题基本没有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指正。
【设计意图】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这三道题都是运用“想加算减法”计算,从直观到抽象,体现了对“想加算减法”的巩固练习过程。
2.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针对十几减8、7、6设计练习,进一步熟悉计算方法,提升运算技能。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十几减5、4、3、2
课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的内容。
主编教师
袁学峰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计算十几减5、4、3、2。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同学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难点:
难点:进一步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ppt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12-7= 13-6= 15-9= 14-8= 11-9=
13-7= 12-9= 17-8= 14-7= 18-9=
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任选两题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1.出示教材第17页的例4。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教师提问:先观察,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点明减数都是5、4、3、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的十几减5、4、3、2,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进行计算?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汇报,学生个别发言,说自己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2.完成例4。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例题4中的题目。
设计意图:学生在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自主选择计算,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习惯。
1.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
(1)由学生独立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列上下两组算式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对比,使学生感知算式之间的规律和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2.完成教材第17页思考题。
(1)教师讲解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小组讨论,试着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再填写算式。
(3)组织学生汇报,板书算式。
3.游戏。
师:每个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十几减几的算式卡片,找出得数相同的卡片。
小组活动。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分享给大家听听。
板
书
设
计
十几减5、4、3、2
12-5=7 11-4=7
12-4=8 11-3=8
12-3=9 11-2=9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十几减5、4、3、2的练习课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十几减5、4、3、2?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继续巩固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一)教学互动练习
1.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1题。
请学生观察图,并理解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2.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2题。
组织学生先说出得数,再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3.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3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6题。
5.口算比赛。
教材第18~19页练习四第5题和第7题。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激烈的比赛、有趣的连线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4题。
(1)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2)师:怎样求还有几只?
(3)让学生独立列式。
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9题。
(1)仔细看图,在小组内说图意。
(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算式?
(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10题。
(1)让学生说说“差是5”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
(3)组织汇报连线的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图并理解图意,学会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通过今天练习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教学流程
补充
板
书
设
计
十几减5、4、3、2的练习课
12-5=7(只)
13-9=4(个)
13-4=9(只)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解决问题(1)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20页内容及22页1、2、4题
主编教师
张耀虹
教材分析:
1、教学教材提供的例1情景图,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找到所求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选择所需条件,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教材设计了一个“套圈游戏”的情景图。图上画出了小雪、小华等人在套圈比赛中的成绩,并根据各自所套中圈的不同个数,很自然地引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问题。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能从已知的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2、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从已知的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课前复习
口算。
16-9= 1+8= 15-3= 7+8= 8+9=
18-6= 9-4= 3+10= 13-5= 17-9=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动态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很多小朋友在踢球。
(2)学生边说,老师边用电脑显示(闪烁)。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有3个已知的条件)
要求学生:叙述题意
已知条件:①有16人来踢球。②现在来了9人。③我们队踢进了4个。
问题:还有几人没来?
怎么解答呢?
通过摆小棒可列出减法算式16-9=7(人),所以还有7人没来。其中的条件③没有用上。
解答正确吗?
没来的7人加上已经来的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要求学生口算,完整地解答问题。
2. 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已知条件:①有14只鸡。②有5只鸭。③公鸡有6只。
问题:母鸡有几只。
怎么解答呢?怎样列式?
生:14-6=8(只)
要求学生口答。
三、课堂练习
练习五1、2、4
四、思维训练
一(1)班有19名同学,有12人在玩捉迷藏,捉住了6人,还有几人没捉住?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1)
16 – 9 = 7(人)
检验:9 + 7 = 16(人)
口答:还有7人没来。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解决问题(2)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教材第21页的内容)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 课题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我们班有13名同学会游泳,有6名同学会下围棋,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请列出算式。
会游泳和会下围棋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13+6=19(人)
会游泳的同学与会下围棋的同学相差人?13-6=7(人)
会游泳的同学比会下围棋的同学多几人?13-6=7(人)
会下围棋的同学比会游泳的同学少几人?13-6=7(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板书: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1)学生探索,动手操作。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摆的过程。(从挂图可知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先摆表示小华套中的12个●,再摆表示小雪套中的7个○)
(2)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①谁和谁比?
②谁的多,谁的少?
③多的分成几部分?是哪几部分?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从摆的卡片可以看出,小华的●数和小雪的○数比,小华的多,小雪的少。“小华的●数多”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
同样多的部分 多的部分
小华的●数中,表示和小雪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是几个,表示比小雪的○数多的部分是几个。(表示和小雪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是7个,表示比小雪的○数多的部分是5个)
(4)根据我们的推理过程,思考怎样列算式。
12-7表示从12个里面去掉同样多的7个,就求出小华比小雪多几个。
板书:12-7=5(个)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1)学生探索,动手操作。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摆的过程。
学生边说边摆。(先摆15个○表示兔的只数,再摆9个●表示羊的只数)
兔:○○○○○○○○○○○○○○○
羊:●●●●●●●●●
(2)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①谁和谁比?②谁多,谁少?③多的怎么分?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通过摆学具卡片,知道了兔的只数和羊的只数比,兔多,羊少。表示兔的○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羊同样多的部分,是9只;另一部分是比羊多的部分,是6只。羊比兔少几只,也就是兔比羊多几只。所以兔比羊多6只,羊比兔少6只。
(4)用数学方法列式解答。
15-9表示从15只里面去掉同样多的9只,就求出兔比羊多几只,也就是羊比兔少几只。
板书:15-9=6(只)
(5)比较两个问题。
两个问题都是在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也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
三、课堂练习
练习五5、7、9题
四、课堂小结
学到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2)
12 – 7 = 5(个)
检验:7 + 5 = 12(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分类与整理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1及练习七的第1、第3题。
主编教师
李俊秀
教材分析:
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4.让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教学难点: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1.
.
(1)
( )个
( )个
( )个
(2)
比少( )个,比多( )个。
2.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1. 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
2. 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显示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形状的气球,并数出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板书:
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最多,最少。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1)分小组互相说说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2)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
(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1.练习七的第1题。
2.练习七的第3题。
1.在水果下面画“√”,在蔬菜下面画“○”。
2.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3.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
△( )个,□( )个,▭( )个。( )最多,( )最少。
板
书
设
计
分类与整理(1)
1. 分类的方法。
(1)单一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
划归为一类,它的分类结果是一定的,不可改变的。
(2)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分别以某些属性为
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 分类的依据。
(1)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2)根据事物的功能和用途(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可以玩、可以用)
进行分类。
(3)根据概念,即根据客观事物抽象出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分类与整理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第2、第4、第6题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课件(录像或挂图)显示公园中人物镜头,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两类。
生1: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生2: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大人
孩子
人数
8
4
男
女
人数
6
6
提问: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1. 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先小组内交流各自分类的方法。
老师组织集体交流,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前半年、后半年分,还可以按学号分等。
2. 练习七第2题。
3. 练习七第4题。
4. 练习七第6题。
1. 数一数,分一分,填一填。
2.
红
蓝
个数
个数
(1)红色图形比蓝色图形多( )个。
(2)( )形的图片最多。
2. 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两组填一填。
板
书
设
计
分类与整理(2)
大人
孩子
人数
8
4
男
女
人数
6
6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数数 数的组成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主编教师
张进芳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33页—第35页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对计算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5、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
PPT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课前谈话
老师上课之前先给大家来个介绍,汪老师今年25岁,身高160厘米,体重47千克,每天上下班乘坐28路公共汽车,今天早上吃早点花了5块钱。
小朋友们能像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二、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字?(0、1、2、3、4、5、6、 7 、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1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16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7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18里面有( )个一。
(二)猜数感知,揭示课题
孩子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大草原美吗?看,来了两群羊,数一数有多少只?
你是怎么数的能告诉老师吗?
那20里面有几个十呢?
老师:绿绿的草原是孩子们的游乐场,看,又来了一些,估一估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师:刚才孩子们估得都比我们以前学的最大的数20多得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20多的数。(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
(三)结合实际,感受大数
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出示图片
三、探索新知
1、数小棒
师:现在请孩子们拿出小棒,数出100小棒,五个小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数得 又快又准,数好的小朋友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师:来说说你刚才是怎样数的。
师:请你把数出的小棒带上来我们看看好吗?
师:这是XX同学数出的100根小棒,那你还能不能用刚才这种方法从老师这儿 的小棒数出100根来。
全班同学一起数。29再添上一根是多少?(30)
师:能一眼看出是30吗?怎么办?
生:捆起来
师:老师再考考大家,59根小棒再添一根是多少根?为什么是60呢? 79再添上一根是多少?99再添上一根是多少?
师:刚才孩子们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请你想一想。100里面有多少个一呢?
刚才我们每数出10根就捆成一捆,一捆是(一个十),那100里面有几个十呢?一齐数数好吗?(一个十、二个十、三个十……十个十)
师:100里面有多少个十呀!10个十也就是(一百)
板书:10个十是一百(齐读)
师:那孩子们觉得刚才这个孩子的数法怎样呢?谁来评一评。
师:现在请孩子们把书翻到33页,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羊。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在数小羊,真是肯动脑筋的孩子。
师:谁来说说这么多的小羊你是怎样数的呢?
小结:孩子们,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二个二个地数,也可以五个 五个或者十个十个地数,究竟怎样数,那要看具体情况,我们要灵活地选择方法。 孩子们,你听明白了吗?
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课件出示做一做2小题,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
2、数数和数的组成
请孩子们摆出70根小棒,而且要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70。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播放课件)是这样摆的吗? 这是70吗?谁说说。
(板书:七十是由7个十组成)
哪些孩子是这样摆的呢?不是这样摆的孩子也学着这样摆一摆,那46根小棒该怎么摆?试试吧。
(播放课件)是这样摆的吗? 孩子们,这是46吗?谁说说。
四十六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3、练习组成
完成35页下面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00里面有( )个十。
3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数是( )。
7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
(二)数一数
在下面各数的后面数出5个数来。
二十六 五十八 七十九 八十七 九十五.
四、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想一想,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
书
设
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100个一是一百
10 个十是一百
七十是由7个十组成
四十六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数的顺序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的内容和练习九第1、第2题
主编教师
赵富云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教学数数时,学生已经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初步知道一个数前后相邻的数各是多少。在学生学过读数写数之后,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能够根据每个数在表里的位置比较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2.进一步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
3.进一步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2.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百数图。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你知道了100以内数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学习什么知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它能帮助大家学到更多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出示例4的1至100以内的数目表。
通过这位朋友的帮助,我们共同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
老师板书:100以内数的顺序。
1.教学例4。
(1)老师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讲秩序、讲规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安定,做事情才不会影响到他人。生活中的数也是这样的,它们有大小、有顺序,各有不同却又相互联系。
想一想,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互相说一说。
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②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③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都相同。
④从右上到左下这一斜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加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少到1。
对于学生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要随着学生的回答,电脑动态显示(闪烁);学生没有回答出来的,老师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提示。
(2)学生填满表中空格(见教材第41页),复习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的表,有什么规律。
学生甲:从左往右,再从上往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1~100)填数。
学生乙:从上往下,再从左往右,先填个位是1的数,再填个位是2的数,依此类推。
……
2.完成教材第41页的第(1)题。
按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说一说,十位是3的数与个位是3的数有什么区别。
(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这样的数都是三十几的数;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都是几十三的数)
举例说明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表示什么。(如“77”的个位上的“7”表示7个一;十位上也是“7”,这个“7”表示7个十)
3.完成教材第41页的第(2)题。
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从表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排列。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交流。
4.完成教材第41页的第(3)题。
1.按数的顺序连线(使学生更加爱学、好学)。
2.按要求排队。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7、23、96、69、72、25、38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6、46、56、16、96、36、76
3.按“100以内数目表”的规律在 里填数。
1.用10枚棋子摆一个每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正三角形)。
2.用8枚棋子围成一个正方形。
3.用棋子围成一个正方形,如果每条边上都有4枚棋子,一共需要多少枚棋子?如果每条边上都有5枚棋子呢?
板
书
设
计
数 的 顺 序
100以内的数按顺序数,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相邻的两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反之小1。
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一样,十位上的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表示几个一。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数的大小比较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的内容和练习九第3题。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1.按规律填数。
2.照样子写出相邻的数。
37
38
39
49
70
99
3.填空。
(1)从( )到( )是一位数;从( )到( )是两位数;100是( )位数。
(2)十位是3的两位数有( )个。
(3)比69多1的数是( ),比69少1的数是( )。
(4)3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教学例5。
(1)老师出示例5图,请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
学生甲:根据小棒图来比,只看整捆的左边有4捆,右边有3捆。所以42大于37。
学生乙: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后面,所以42大于37。
学生丙:根据数的组成来比,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42>37。
老师引导:如果没有这幅图,怎么来比较这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呢?能不能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如果学生在汇报时能说出下列方法,老师不必设此问,只需帮助学生弄清思路,规范语言)
学生丁:用计数器来比较大小。
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2)完成例5图下面的题。
小组合作,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23○< 25
方法一:在数位顺序表中23在25的前边,所以23<25。
方法二:23和25的十位都是2,表示2个十,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再看个位,23的个位是3,25的个位是5,所以23<25。
(3)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学生小结: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此外,上述概括的内容是比较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应鼓励学生有多种比较方法,并且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脱离开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物,自己是怎样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的。
1.在○里填上“>”“<”或“=”。
51○49 90○100 73○37 64○63 67○76 65○56
2.
第 号车厢人最多,第 号车厢人最少。
3.写出5个大于70而小于85的数: 、 、 、 、 。
写出小于100而大于40的个位是3的5个数: 、 、 、 、 。
把卡片正确地放在○里。
58 98 60 79 38
○<○<○<○<○
板
书
设
计
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1) 数位多的数大于数位少的数。
(2) 如果数位相同,就从高位比起,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下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多一些,少一些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第4题。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1.游戏“找朋友”。
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 100
56后面的第4个数 71
7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 17
个位是3,十位是9 93
百位是1,十位和个位都是0 60
2.猜一猜。
小明说:“我们一(1)班的人数比35多,比40少。”
一(1)班可能有( )人。为什么?(可能有36人、37人、38人、39人)
1.教学例6。
(1)课件动态出示例6。
先出示有58个红球的瓶子。
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个红球。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估测的一般方法:先数出10个,再估一估瓶子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个。
用这样的方法先估出瓶子中大约有红球60个,然后组织学生5个5个(或2个2个)地数,每数5个,课件动态地将5个红球放入一个空瓶中,直至最后数得红球是58个。
接着分别出示有15个蓝球和10个黄球的瓶子。让学生把这3个数按顺序排列出来。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58>15>10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0<15<58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把几个数连接起来,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像58比15大,15比10大,58也比10大,可以用“>”连接,你还能把这些数的大小关系说得再明确些吗?
(2)小组合作,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比一比,哪组说得对,哪组说得多。
集体汇报、交流。
甲组:15比10多一些,10比15少一些。
乙组:58比10多得多,10比58少得多。
丙组: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
2.教材第43页“做一做”。
根据水果的个数,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
例如,65比25多得多,25比65少得多;25比30少一些,30比25多一些。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多一些”和“少一些”进行比较,将“多得多”和“少得多”进行比较(横向)。在此基础上再将“多一些”和“多得多”与“少一些”和“少得多”进行比较(纵向)。
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来表述;两个数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应该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
1.根据图意,说一说你可以想到哪些数学问题。下表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四个城市的得票情况。
城市
伊斯坦布尔
巴黎
多伦多
北京
票数
9
18
22
56
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100比9多得多,比99少一些。 ( )
(2)73比69多一些,69比73少一些。 ( )
(3)79比16多得多,比85少一些。 ( )
(4)25比19多一些,比100少得多。 ( )
3.选择。(①多一些 ②少一些 ③多得多 ④少得多)
(1)76比8( ),比81( )。
(2)97比93( ),比3( )。
4.练习九的第4题。
1.看谁算得最巧妙。
7+8+3= 19-6-9= 14-8+8=
2.用今天学的知识说一句话。
板
书
设
计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例8,完成P48“做一做”,P49“练习十一”第1、2题。
主编教师
邓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
2.在解决相应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说出答案,并交流想法。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口算和数的组成,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打下基础。
二、情境呈现,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8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只要能关注到桌上有3包写字本,每包有10本,或者说30本写字本,还有2本写字本单独放在一边等数学信息就可以了。
师:整包的就有30本,另外还有2本单本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情预设】学生容易提出相关问题,如“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进切实的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2.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
师:求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要怎样列式?
【学情预设】口头列式:30+2=32或2+30=32。
师:30+2=32,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3捆小棒加2根小棒,一共32根小棒。
预设2:1包是十本,3包就是3个十本,3个十和2个一加起来就是32。
预设3:用个位0+2=2,再把十位上的3落下来,所以30+2=32。
师:30+2=32,那么2+3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利用数的组成2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32。
预设2:因为30+2=32,所以2+30=32。
教师板书:30+2=322+30=32
【设计意图】本环节列式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能明白要求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就是要把3包写字本和单独的2本写字本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计算30+2时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各种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课件出示口算题,学生迅速抢答。
师:这些数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设计意图】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小结优化,体现算法最优化。
3.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师:我们接着来看图,现在我们知道,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如果老师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如果老师拿走30本,还剩多少本?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先独立算一算,然后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32-2= 32-30=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情预设】预设1:利用数的组成想。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
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2个一,就是2。
预设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因为30+2=32,所以32-2=30,32-30=2 。
教师板书:32-2=30 32-30=2
【设计意图】有了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本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归纳小结。
课件出示。
师:这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怎样计算比较快?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几十加几就是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设计意图】反思整理计算思路,在交流中感悟算法的多样化,并突出用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思路。
三、及时练习,巩固算法
1.完成教科书P48“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订正。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第1题让学生独立看图列式计算,借助小棒直观图进一步体会用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思路。第2题脱离操作直接计算,熟练地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1题。
师: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每组上下三个算式都是以一加两减的形式呈现。学生能够发现规律,但表述不一定规范。
(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得数,填在教科书上。
(2)订正得数,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再竖着一组一组读读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脱离直观,静下心来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独立计算,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2题。
师:要看55瓶矿泉水够不够,应该怎么想?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独立完成没有问题,关键要引导学生在口头表达思考过程的同时,把思考的结果也落实在书面上。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2=32 32-2=30
2+30=32 32-30=2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认识人民币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的内容。
主编教师
袁学峰
教材分析:
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使学生明白认识人民币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教学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师生在教学中进行了等价的换钱游戏,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面值为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认识1分、2分、5分的硬币。
2.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难点:小面值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硬币
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1.教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回来的?
学生个别回答。
2.教师提问:谁能说说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到钱?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主题图:说说看,里面的小朋友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3.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的最后一幅(一位小朋友存钱)。问:你有零用钱吗?是否会将零用钱存起来?大家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零用钱,不要乱花钱。
设计意图:人民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但学生对人民币的价值并没有概念,教材的主题图已经举例向学生说明了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
4.揭示课题。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课题)
1.识别人民币。
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
师: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学习兴趣,突出知识增长点。
2.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出示面值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师:(拿出装着人民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1元的纸币)这种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
生:1元。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上面写着数字“1”。(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
师:可能是1角、1分啊。(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
师:对,有“壹圆”的字样。(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纳出来)
师: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
师:这一张呢?(举起1角)
生:1角。(教师问是怎么判断的,然后让个别学生说说他判断的依据)
师:对了,同学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人民币小结每一种方法)
3.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1)小组认识活动。
师:你们表现得都很棒,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首先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巡视,调控活动方法,适当给予赞扬鼓励。
(2)以抢答方式小组汇报。
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师:看,有一只不服气的跳跳熊要考考你们了。跳跳熊跳到哪张人民币旁边,就请你快速说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课件演示跳跳熊,学生抢答。
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
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按数的大小分。
5.元、角之间的进率。
师:人民币就像一家人,它们有不同的面值,而且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还有一些有趣的关系。
师:(举起1元纸币)看,这是多少?
生:1元。
师:你能拿出和我一样价值的人民币吗?
生1:一个1元的硬币。
师:对,1元有纸币,还有硬币。
生2:两张5角的纸币(硬币)。
师:为什么两张5角和1元一样多呢?
生:因为两张5角合起来就是10角,10角就等于1元。
师:可见,1元就等于10角。
(板书:1元=10角)
6.角、分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小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妈妈想考验一下小明,于是让小明拿一些一分硬币去买一块橡皮。小明来到商店一看,橡皮上只写着“1角”,他为难了。谁能帮帮他?
生:拿10个1分就可以买一块橡皮。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角是10分,10分就是1角。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动手到动脑,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注意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并逐步做到独立操作,并进行归纳总结。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明理由,教师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集体订正。教师要注意巡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对自己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2)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
教师出示人民币,请学生认。
师:今天我们还要来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看看同学们会不会用人民币。(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出示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
师:(拿出装着人民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5元的纸币)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5元。
生:上面写着数字“5”。(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
师:可能是5角、5分啊。(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
师:对,有“伍圆”的字样。(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纳出来)
师: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
师:这一张呢?(举起新版100元)
生:有毛主席的就是100元。(教师注意纠正)
师:(举起新版50元)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是100元吗?
生:不是,是50元,因为它是绿色的,写着“伍拾圆”……
师:对了,同学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人民币小结每一种方法)
2.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1)小组认识活动。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首先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下组巡视,调控活动方法,适当给予赞扬鼓励。
(2)以抢答方式小组汇报。
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3.大面值人民币的换算。
师:小明和妈妈买完东西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的钱包里只有这些钱(出示大额人民币,如5元、10元的人民币)。没有1元,怎么办?
生:可以换成1元1元的。
师:谁能帮小明换一下?
学生用学具人民币边摆边说。
课件出示:
一张5元可以换 ( ) 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 ) 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回答?
课件出示:
一张20元可以换( ) 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 )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呢?
设计意图:在这一应用环节中,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
2.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同学们,今天我们对大面值的人民币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吗?
板
书
设
计
认识人民币(1)
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按数的大小分。
认识人民币(2)
一张5元可以换( 5 )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 10 )张1元。
一张20元可以换( 2 )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 5 )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10 )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2 )张50元。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简单的计算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
主编教师
张耀虹
教材分析:
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主要是元、角之间的换算。通过学习“1元2角=( )角”,使学生不但掌握换算的方法,而且能逆向思考得出“12角=( )元( )角。”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2.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4.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及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模拟人民币、商品标价签、课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 学前准备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你对人民币有了哪些认识?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你还想学习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板书题目:
简单的计算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老师板书:1元2角)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摆法。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让学生到台上来,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1张1元和2张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张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
学生乙:12张1角。
从12张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
(2)出示例5。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即1元2角=12角。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 )元( )角。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做完后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1元是10角,3元就是30角,3元9角是30角加上9角,等于39角。即3元9角=(39)角。
10角是1元,20角是2元,还有6角,所以26角=(2)元(6)角。
或者3元9角比4元少1角,就是比40角少1角,也就是39角。26角比30角少4角,就是比3元少4角,也就是2元6角。
2.教学例6。
课件动态显示例6。
课件动态显示例6中的5种商品,再醒目地出示这5种商品的单价。
(1)
5+8=13(角)
13角=1元3角
(2)
1元=10角
10-6=4(角)
(3) 1元+3元1角=4元1角
三、 课堂练习
四、 教材第57页“做一做”第2题
五、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简单的计算
5+8=13(角)
13角=1元3角
1元=10角
10-6=4(角)
1元+3元1角=4元1角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简单的计算(二)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内容及练习十三第4、第8题。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 学前准备
1.模拟购买玩具的活动。
活动中老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汇报、交流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
学生边汇报,边用实物投影显示教材第59页第2题的表格。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模拟购物活动。
老师提问: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种杂志?
生1:《画报》和《连环画》。
生2: 《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老师:“正好”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老师总结“正好”在这里的意思。
请同学们回答是怎样算的。
生1:6+7=13(元)
生2:5+8=13(元)
三、 课堂练习
教材第58页“做一做、练习十三的第4题、第8题
板
书
设
计
简单的计算(二)
6+7=13(元)
5+8=13(元)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内容及练习十四第3题。
主编教师
李俊秀
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教学难点:
2.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或投影、课件、小棒。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口算题,学生读题说出得数。
3+2= 2+7= 6-3= 9-4=
5+1= 7-2= 5+1= 8-5=
2.口答下面各题。
(1)80里面有几个十? (2 ) 50里面有几个十?
(3)多少里面有7个十? (4) 6个十是多少?
1.教学例1。
(1)用挂图、投影或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①学生看电脑演示,老师描述。
开学了,老师要为同学们发书。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②课件演示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
老师提问:从电脑上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
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该怎样分析呢?
(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求一共有多少本,就是把左边和右边的本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0+20)
板书:10+20
④课件演示有30本书,一位同学搬走20本。
⑤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算一算现在还剩多少本?该怎样分析呢?
(有30本书,从30本里去掉20本,求还剩多少本。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0-20)
板书:30-20
(2)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提问:10+20和30-20这两道题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算法后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甲: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0加20,因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上2个十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30;30减20,因为30里面有3个十,20里面有2个十,用3个十减去2个十是1个十,所以30减20等于10。
学生乙:我们组通过摆小棒进行计算。先摆一捆表示1个十,再摆上两捆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三捆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30。
2.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并独立计算,再和同桌讨论交流,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
40+20是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就是60,所以40+20=60。
60-20是6个十减2个十,是4个十,就是40,所以60-20=40。
60-40是6个十减4个十,是2个十,就是20,所以60-40=20。
3.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比一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纵向一组一组说一说计算方法。
(3加2我是这样想的:3个一加上2个一是5个一,3加2等于5;30加20表示3个十加上2个十是5个十,30加20等于50)
比较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从题目本身比较,上面每道题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下面每道题是几十加几十或者几十减几十。从计算方法上看,上面每道题几个一与几个一相加、相减,下面每道题是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相减)
1.练习十四的第3题。
2.口题。
20+50= 20+30= 70-50= 30+60= 40+10=
20+60= 90-30= 80-70= 40+30= 10+20=
一个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的前面有3人,组长的后面有4人,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板
书
设
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整十数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主编教师
张进芳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PPT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下面我们来个抢答,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1、下周,学校要举行一场写字比赛,小朋友们正抓紧练习写字呢!(出示主题图)。
2.发现信息。
师:谁来说说从图中你发现什么信息?(师板书)
生:小林写了25个大字,还要写2个;小红写了20个。
3.教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4.尝试列式。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生说算式,教师板书出:
25+2= 25+20=
观察上面两个算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揭示并板书课题 :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三、小组合学
1.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师:25+2= 和25+20,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先在心里思考一下,也可用桌上的学具摆一摆、或者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开始吧!
(1)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验证。(哪位同学上台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2)学生汇报过程。
2.理解算理
(1)你能一边回忆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一边完成框架图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对比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刚才,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找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个位不变。
四、巩固提升
师: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大家有信心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 比比谁最棒!(你有什么发现?)
2、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三只小动物被巫师施了魔法,只有聪明的小朋友才能解救他请大家计算出下面各题的答案,解救出他们吧!
3.有个小朋友名字叫马虎,为什么叫马虎,因为他计算特粗心。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很快就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老师给他批改一下作业好吗?
53+20=55 45+3=75 5+31=81
4.游戏:摘苹果 小朋友们真厉害!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带你们去果园里摘苹果,(出示苹果图)游戏规则:一个小朋友在答题时,其他小朋友就当小法官,每算对一题就奖一个苹果
五、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 同学们,你们太棒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找找到打开数学王国大门的钥匙吧!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个位与个位相加 十位与十位相加
相同数位才能相加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页内容。
主编教师
赵富云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安排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利用图上提供的情景信息引出可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列出35-2和35-20两个减法算式。这两个算式一方面反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两种不退位减法;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在后面的笔算加减法学习中理解为什么要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提前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挂图、小棒等。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1.填空。
73=( )+3 94=( )+90 54=50+( )
68-8=( ) 49=( )+( ) 82=( )+( )
2.任意说一个两位数,再说出这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教学例1。
(1)课件演示,老师描述。
两位小朋友正在统计图书室的各种图书。
让学生说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课件出示两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2)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问题。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就是用35本减去借出的2本,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本。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5-2)
板书: 35-2
(要解决第二个问题,还剩多少本动漫书,就是用35本减去借出的20本,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本动漫书。也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5-20)
板书: 35-20
(3)探究算法。
老师提问:同学们会计算上面的题吗?大家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通过摆小棒,计算上面两道题的。
(先摆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根小棒,从35根小棒里面去掉2根,也就是从5根里面去掉2根小棒,还剩3根小棒,和3捆合起来是3捆3根,是33根)
(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发现计算35-2,可以把35分成30和5,先用5-2=3,再用30+3=33)
老师板书:
5-2=3 30+3=33
(我是这样摆小棒的,先摆上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根,减去20就是从小棒里面拿走2捆表示减20,3捆小棒拿走2捆还剩1捆小棒,与5根合并是15根小棒)
(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发现35-20,就是把35分成30和5,先用30-20=10,再用10+5=15)
老师板书:
30-20=10 10+5=15
(4)比较两道题的计算方法。
先比较35-2和35-20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35-2是两位数减一位数,35-2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再从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35-2和35-20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5-2和35-20从计算方法上比较,都要把35分解成30和5,35-2就用分解出的5去减2,35-20就用分解出的30去减20)
(5)再次体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分小棒的过程。
2.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解答,并说一说第1列第2道题的计算方法。(老师板书)
6-4=2 20+2=22
3.判断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儿。
37+2=57(✕)(37+2应在7上加2,把7个一和2个一合并)
66-50=61(✕)(66减50,是减5个十。所以要用6个十减5个十是1个十,66减50等于16)
98-20=96(✕)(98减20,是减2个十。所以要用9个十减2个十是7个十,98减20等于78)
39-9=30(√?) 39-30=9(√?) 66-5=61(?√)
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用10颗棋子摆成一个三角形,你能移动其中的3颗,使三角形颠倒过来吗?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科目
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内容。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1-2= 13-8= 17-9= 14-5=
15-7= 12-3= 16-8= 13-7=
老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我们来做几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7-3= 95-4= 66-6=
老师谈话:将上面的三道题改为27-8、95-9和66-7,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计算这三道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两位数分解,分解出的一位数都比要减的数小,不能直接进行计算)
同学们发现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比要减的数小,如果直接减,够不够减?(不够减)这三道题该怎样进行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列出减法算式。
课件演示例2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看情景图,说一说从情景图中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共有36个足球,其中一个男生借走8个)
课件出示:还剩多少个足球?
老师提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共有36个足球,借走8个,从36个里面减去8个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个足球。列式是36-8)
板书: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动手摆小棒,分组讨论36-8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先摆3捆6根表示有36根小棒,6根里面不够减8根,不能用6减8,打开1捆和6根合并,是16根,从16根里面去掉8根,还剩8根,再和另外2捆合并是28根)
还有没有其他摆小棒的方法?(从6根单根的里面不够拿8根,就打开1捆从里面拿8根,还剩2根,再和2捆还有6根小棒合并是28根小棒)
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36-8的计算方法。说一说你的方法。
方法一:先把36分成20和16,用16-8=8,再用8+20=28。
16-8=8 20+8=28
方法二:还可以把36分成26和10,用10-8=2,再用26+2=28。
10-8=2 26+2=28
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计算出36-8=28。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 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订正)
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1题。
下面每组三个数相加的和分别是12,15,18。只许移动其中两个数,使每组的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你会吗?
4+2+6=12 5+3+7=15 8+1+9=18
(1) (2) (3)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6-8=8 20+8=28 10-8=2 26+2=28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小括号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4例3,完成P74“做一做”,P75“练习十七”第1~4题。
主编教师
邓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两步计算,回顾运算顺序。
学生拿出口算题卡,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
4+3+3= 3+4+9= 9-3-4= 10+5-2=
5+0+3= 3+2+1= 10-3+7= 7-0-6=
【学情预设】20以内的加减混合口算学生比较容易完成,要求学生在说出结果的同时,还要说出运算顺序。
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口算,计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及顺序,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2.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计算的口算。
二、情境呈现,认识“小括号”
◎教学笔记
课件呈现教科书P74例3情境图。
动态演示:先出示10个五角星,再出示主题图,主题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分别是欢欢和乐乐,对话内容依次出现。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信息内容: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师:根据获得的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还剩下几个五角星?然后让学生完整地把条件和问题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充分为现实情境提供经验支撑。
2.尝试解决,引发认知冲突。
(1)师:求“还剩下几个五角星”,你打算怎么解决?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式。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
(2)汇报展示。
师:我看了一下,同学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学情预设】预设1:10-2=8 8-3=5
预设2:10-2-3=5
预设3:2+3=510-5=5
教师板书有代表性的算式。
师:同学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列出了不同的算式,我们来看第三种,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10-2+3=5。
师:10-2+3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但是现在要先算加法,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先算加法呢?
【学情预设】学生的想法较多,会在2+3这里想办法,比如添加一个记号,说明算式中要先计算“2+3”。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后,让学生尝试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创造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思考,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3.在交流中认识“小括号”。
(1)师:先算加法,你们想在10-2+3中添上什么符号?
学生尝试添符号,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给出建议。
(2)交流汇报。
师:谁来展示一下用的什么符号?
【学情预设】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有的可能在2+3下面画线,有的可能在2+3上画框或圈,有的可能画小括号等。
(3)引入小括号。
师:同学们创造这么多的表达方式,想象力真丰富!但是每人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必须进行说明,否则别人不知道新符号的意思。所以,数学家选定了“( )”,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的作用就是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由此引入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在“创造”符号与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引入小括号,明确小括号的意义与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4.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师:结合情境说说10-2-3=5表示什么意思,而10-(2+3)=5又表示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10-2-3=5表示先用总数剪去2个,再接着剪去3个,还剩下5个。而10-(2+3)=5表示先算一共剪去多少个,再算还剩下几个。
师:计算10-2-3=5和10-(2+3)=5时有什么区别?
【学情预设】计算10-2-3=5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而计算10-(2+3)=5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算过程:
师小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并知道带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
(1)师:说一说每一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观察算式特点学生会发现,每一组的两道算式的三个数相同,运算符号相同,下面的算式有括号,运算顺序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练习,明确先算什么,使学生对如何计算加减混合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突出小括号的作用。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七”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一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学情预设】三道题都是针对运算顺序进行的专项练习,包括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算式,学生计算时,要保证运算顺序正确,然后做到每一步的计算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括号意义的认识,并渗透运算规律,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
3.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七”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解题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连减:45-5-3=37(箱),也可能会想到先加后减的思路:45-(5+3)=37(箱),在这里要鼓励学生用第二种方法。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师: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括号,你知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板
书
设
计
小括号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的内容。
主编教师
袁学峰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了解连减问题的结构,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构筑数学模型。
解决实际问题时,培养学生的检验习惯是一项基本要求。验算不仅是检验答案正确与否的主要方法,更是反思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还是养成严谨学习品质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2.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重点: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抽象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过程,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师:同学们,你们会折星星吗?
生:会。
师:瞧!(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三个新朋友好吗?我们一起说出他们的名字吧!
生:佳佳、浩浩和小芳。
师:他们在做什么呢?
生: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情境,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1.师: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师板书有用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获取数学信息,学会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师: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呢?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回答,师板书:6+6+6=18(个)。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2.分析解题思路。
师:这道题为什么要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多说分析的过程,无形中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拓展应用。
师:佳佳、浩浩、小芳三人去快餐店点餐,他们每个人都点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课件出示汉堡、可乐图片)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他们三个人买汉堡一共花了多少钱?买可乐又花了多少钱?同学们能算一算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请个别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师给予指导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师:同学们都很不错,回答得很好。佳佳、浩浩、小芳三个人买三个汉堡需要:10+10+10=30(元),买三杯可乐需要:4+4+4=12(元)。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情境题,让学生能从连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中,加深对连加算理的理解,并学会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八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请个别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习完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第78页的内容。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运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连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
难点:用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出示课件图片)
1.师: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师板书有用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提高他们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师: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是不是能全部装完?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师板书:每次都减去9。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用连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2.分析解题思路。
师:这道题为什么要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师板书:28-9-9-9=1。
师:说明什么呢?
生:可以装满3袋,还剩1个。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说说分析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验证做法。
师:我想知道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来验证呢?
小组内讨论一下。
师生共同得出方法:9+9+9+1=28。
4.拓展应用。
师:(课件出示图片)让我们来看一张图,图示为小朋友们在帮农民伯伯搬西瓜。他们要将这批西瓜每8个一箱装进纸箱中,现在有26个西瓜,可以装满几箱?还剩多少个西瓜?
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请个别同学汇报他们组的讨论结果,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指导学生正确解题。26-8-8-8=2(个),26个西瓜每8个装一箱,可以装满3箱,还剩2个西瓜没装箱。
师生共同验证:8+8+8+2=26(个),解题正确。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八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请个别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用连加解决问题
人数
1
2
3
☆数
6
12
18
6+6+6=18(个)
用连减解决问题
28-9=19(个)
19-9=10(个)
10-9=1(个)
2819101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 目
数学
课题
找规律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材第85页内容及练习二十第1题)
主编教师
张耀虹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学生非常熟悉的联欢会的情景图,并将其中的事物所包含的规律揭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事物以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或投影、学具卡片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学前准备
投影出示:黑板上边挂着一串美丽的花环。
黑板上这串美丽的花环是怎样排列的?
老师还要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找规律吧。
板书: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演示:同学们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
请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都看到了什么。(画面上的同学们在开联欢会。会场十分漂亮,有漂亮的灯笼和彩花,还有彩旗。同学们围成圈在跳舞,他们十分开心)
课件演示:彩旗一面一面地闪动。
请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你发现了什么。(第1、第3、第5、第7面……旗子的颜色一样,第2、第4、第6、第8面……旗子的颜色一样)
课件演示:装饰彩花一朵一朵地闪动。
请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发现了什么。(彩花也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
课件演示:彩色灯笼一盏一盏地闪动。
请学生说一说看到画面想到了什么。(灯笼也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
课件演示:学生一人一人地闪动。
学生边看边说。(一个女孩儿、一个男孩儿,又一个女孩儿,一个男孩儿……)
(2)观察上面“彩旗、彩花、灯笼、学生”的画面,你从这些画面上想到了什么?
(画面上的彩旗、彩花、灯笼都是按照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的。学生是按一名女生、一名男生的顺序排列的)
根据画面上这四种事物排列的规律,每种事物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
2.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卡片,要求学生边摆边说。
(我摆了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
3.教材第85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答案。涂上合适的颜色,说一说你是怎样涂色的。
教学流程
补充
三、课堂作业
1.练习二十的第1题。
2.画一画。
3、思维训练
四、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找规律
对于一般图形:
其中的一组是重复出现的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找规律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教材第86页内容。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复习引入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找规律,发现规律。
(从图形中去看形状的变化、数量的变化,发现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投影出示例2彩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从什么变化形成规律的。(从数量的变化形成规律)
(1)第一组:用碗摆的。
课件显示:
碗的个数是怎样变化的?(碗的个数是2、3、2、3……这样变化的)
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
观察图下面的数字,发现是按2、3、2、3……这样的规律变化的。
板书:
(2)第二组:母鸡和小鸡图。
课件显示:
(这一组是按1只母鸡、3只小鸡的顺序排列的。从数量上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是按1、3、1、3……的规律变化的)
板书:
2. 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
观察这些图形,你也用学具卡片来摆一摆。
学生动手摆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图形的变化规律。
用小棒摆的图形。
(用小棒摆的是按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图形是从什么变化形成规律的?(从形状的变化形成规律)
观察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
观察所摆的小棒图。问学生: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分别用几根小棒?
(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板书:
4 3 4 3 4 3
小棒的根数是怎样变化的?(小棒的根数是按4、3、4、3……这样变化的)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86“做一做”第2题。
2.练习二十第3题。
3.画一画,填一填。
4、思维训练
“?”处应填什么图形?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找规律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找规律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数字变化规律教材第87页内容及练习二十部分习题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一、 复习引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2、观察1题中每组图形,图形和数字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
(每列的图形和数字都是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
(1)投影出示例3(1)第一组图。
让学生观察第一组图形的变化,并与练习题相比,有什么新的发现?也可以先让学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摆3个正方形,摆6个正方形,摆9个正方形,摆12个正方形……)
(通过摆图形,我发现正方形的个数不断增加。后一个图形总比前一个图形多3个正方形)
这行图形的排列还是在重复出现吗?与前面图形的排列相同吗?
再来看这些图形下面所对应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是什么?从这列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图形下面对应的数字,表示的是拼这个图形所需要的正方形的个数。这行数字是按3、6、9、12……的顺序排列的)
这行数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几?算一算。
6-3=3、9-6=3、12-9=3
(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3,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相邻的两个数相差3)
板书:3 6 9 12
+3 +3 +3 +3
相邻的两数相差3,就是这行数的规律。
试着往下填一填,后面的数应怎样排列。
3 6 9 12 15 18 21
(2)投影出示例 3(1)第二组图。
让学生观察第二组图形的变化。看一看图中对应的数字,找一找这行数的规律。
11 9 7 5
-2 -2 -( )
(相邻的两个数相差2)
这行数每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2。
填完整。
(3)这两行数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这两行数,每行数相邻两数的差都相等)
你能不能说出几行这样的数?
10 11 12 13 14 15
10 12 14 16 18
2.教学例3(2)。投影出示例3(2)。
观察这两行数,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第一行数,每相邻两个数相差5;第二行数,每相邻两个数相差4)
板书:5 10 15 20 25
+5 +5 +5 +( )
24 20 16 12 8
-4 -4 -( ) -( )
教学流程
补充
让学生看教材第87页例3(2),并在书上填空。集体订正答案,老师板书。
5 10 15 20 25 30 35
+5 +5 +5 +5 25+5=30 30+5=35
24 20 16 12 8 4 0
-4 -4 -4 -4 8-4=4 4-4=0
3.教学例4。
投影出示例4。
观察这幅图片,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第1朵花中:40+50=90。
第2朵花中:30+40=70。
第3朵花中:20+40=60。
所以这组图中每朵花中3个数是按下面花瓣上的数和右上方花瓣上的数的和等于左上方花瓣上的数的规律排列的。根据这个规律可得出后面两个花瓣上所缺的数。
板书:40+40=80 50-40=10
4.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下一个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1 5 9 13 17
+4 +4 +4 13+4=17
42 32 22 12 2
-10 -10 -10 12-10=2
三、课堂练习
1. 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2题。
2. 练习二十的第5题。
3、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找规律
(1)3 6 9 12 15 18 21
+3 +3 +3 +3
(2)11 9 7 5 3 1
-2 -2 -( 2 )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主编教师
李俊秀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投影出示:一串美丽的珠子)
有一串珠子,不小心被弄断了,丢失了一颗珠子,你知道丢失的是哪一颗珠子吗?请你猜猜看。
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要给予表扬。
1. 教学例5。
投影出示例5图。
这串美丽的手链掉了2颗珠子,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串手链是按怎样的规律穿的。
(这串手链是按2颗、1颗、2颗、1颗……穿起来的)
老师提问:掉的是哪两颗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
代替掉了的珠子,把手链连起来。
板书:
生:因为手链是按2颗、1颗、2颗、1颗……穿起来的,所以上面
代替1颗,下面
代替1颗。
板书:
2. 教材第88页“做一做”。
小组讨论,老师点名让学生回答。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康 保 县 城 关 小 学 教 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复习
主编教师
张进芳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补充
1 认识图形
知识点
举例说明
金点子
认
识
图
形
认识简
单的平
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圆
长方形:有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有四条相等的边
三角形:有三条边
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边相等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
用相同的平面图形拼图形
1.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短边是长边的一半)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用七巧
板拼学
过的平
面图形
可以用七巧板中的几块板或全部板拼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知识点
举例说明
金点子
以
内
的
退
位
减
法
十几减9
15-9=6
可用一个一个地减、破十法、平十法或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十几减几
12-8=4
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相同,可灵活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
解决有多余条
件的实际问题
鱼缸里有黑金鱼12条,花金鱼8条,红金鱼5条。黑金鱼比花金鱼多多少条?
解答:12-8=4(条)
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注意分析题中的多余条件
求一个数比另
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小月和小军比赛折纸鹤,小月折了15只,小军折了9只。小月比小军多折了多少只?
解答:15-9=6(只)
两个数进行比较时用减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时可用画图法来分析问题
3 分类与整理
知识点
举例说明
金点子
分类与整理
整理分类
分类整理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成一列,能更清楚地看出多少。记录分类的结果时用表格更清楚
按不同
标准分类
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分类时可按不同标准来分,分的标准不同,结果可能不同,但总数是相同的
4 10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举例说明
金点子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数数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36、37、38、( )、( )
2.50、55、60、( )、( )
数数的方法有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数的组成
3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38
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十几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数的读写
36读作:三十六
八十四写作:84
数位顺序表
……
百位
十位
个位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如果个位上是0,就不读;写数时,也从高位写起,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如果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比较数的大小
100>99
59<60
47>46
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一定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看高位,高位相同依次往下看,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解决实际问题
25个桃子,每10个装一盘,可以装满几盘?
答:可以装满2盘
几个几个地数,能把一个数分成几份,这个数里就有几个另一个数
整十数加一位
数及相应的减
法
50+8=58
58-8=50
58-50=8
可以利用数的组成和意义来计算,也可以利用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5 认识人民币
知识点
举例说明
金点子
认
识
人
民
币
认识
各种
面值
的人
民币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5角、1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5分、2分、1分
人民
币的
单位
及进
率
1元=10角 1角=10分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元=10角,1角=10分
简单
的换
算
2元=20角 2角=20分
2元5角=25角
56角=5元6角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几元就是几十角,几角就是几十分;反过来几十角就是几元,几十分就是几角
简单
的计
算
一本练习本8角,一支铅笔3元5角,求买这两样物品一共要多少钱,列式是
8角+3元5角=4元3角
1.元、角、分的加法计算: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满十分进一角,满十角进一元
2.元、角、分的减法计算:元和元相减,角和角相减,单位不同时,要统一单位后再计算
确定
购买
方案
16元正好可以买订书器和文具盒,也可以买小汽车和练习本
可以随便选择两种,算出总价与实际钱数的差,再进行调换。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先选择一种,再和剩下的一一去试,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购买方案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
举例说明
金点子
以
内
的
加
法
和
减
法
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
40+20=6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主要计算方法:①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②把两个数的十位数字相加减,再在结果后面添上一个0
两位数加
一位数
不进位加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加一位数,结果再同整十数相加
进位加法:①把一位数分成两个数,其中一个数和这个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同另一个数相加。②先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将两个一位数相加,最后同整十数相加
两位数减
一位数
不退位减法:直接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减,结果作为差的个位数字,十位数字与原来被减数的十位数字相同
退位减法:可以把一位数分成两个数,使其中的一个数与两位数的个位数字相同,先用两位数减去这个数得到整十数,再用整十数减另一个数;也可以从被减数中拿出一个10,与个位合成十几后再减去这个一位数,结果再与剩下的整十数合起来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47+20=67
47-20=27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结果再加上一位数
小括号
一个算式里面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解决
问题
20粒糖,每8粒装在一个袋子里,最多可以装满几个袋子?
解答:20
124
最多可以装满2个袋子
先读题,找到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再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接着检查是否正确,最后口答
7 找规律
知识点
举例说明
金点子
找
规
律
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从图形的颜色、形状、和某个特征寻找规律
简单的数字变化规律
从事物的数量和大小寻找数字的变化规律
稍复杂的数字变化规律
1.从图形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寻找数字的变化规律
2.从加减运算上寻找数字的变化规律
规律的
应用
1.从不同的方向探寻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将规律运用于生活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数学四年级上册1 数一数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36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数一数教案</a>,共3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 准备课数一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 准备课数一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导入,探究新知,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一数(上)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教案,共18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巩固练习,课堂总结,自主探究,游戏导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