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余数的除法》授课人: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重难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环节教学过程评价关注点唤醒生命潜能 一、 激趣1.师:这儿有10枝铅笔,如果要把这些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摆法:(1)每份2根,分成5根;(2)每份5枝,分成2份;(3)每份1根,分成10份…… 组织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直观图 【设计意图】:前面学习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认识都局限于把物体正好分完。这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也是本课学习的起点。本环节教师精准地调用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展开教学,为有剩余现象的学习孕造了学习氛围。把10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每人分2枝,分给5个小朋友,也可以每人分5枝,分给2个小朋友……可为什么不每人分3枝呢?(因为每人分3枝,还有剩余的,分不完。) 10枝铅笔,每人分3枝,结果会怎样呢?请大家动手分一分,看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完成操作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法。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分法,分别进行如下引导: 第一种: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下1枝。) 第二种: 提问:你是这样分的? 再问:其他小朋友对这种分法有什么想法?(剩下的4枝还可以再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分出3根的1份。 比较:请同学们把这种分法和前面的两种分法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三种分法的直观图) 二、定标师: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时,都是正好分完,也就是没有剩余;而今天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时,遇到了分不完的情况,也就是有剩余。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很多时候,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往往是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而导致思维断层。本课中从正好分完到有剩余就是学生的思维断层。要触摸真实的学情,就要站在学生思维的断层处想问题,“为什么不每人分3枝铅笔呢?”如果“每人分3枝,结果会怎样呢?”看似简单的问题问出的是学生的困惑,同时也问出了研究的起点。 释放生命活力 释放生命活力三、研讨1.10枝铅笔,每份分得同样多,除了我们刚才分的这三种情况,你还能怎么分?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再动手分一分并完成练习纸的填空。 练习纸内容:10枝铅笔,每人分( )枝,可以分给( )人,还剩( )枝。 学生交流汇报,并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分的过程结果,同时黑板上逐步完成相应的表格。【设计意图】:从正好分完到有剩余是对平均分意义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学生认知的一次重大突破。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整理和比较,亲历平均分的不同过程,获得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充分感知。2.尝试书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像这样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揭示相应的算式,并板书“除法”。)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结果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比如,“10枝铅笔,每人分3枝”这一情况,可以怎样表示呢?自己先试一试。 指名回答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板书:10÷3=3(人)……1(枝)。 提问:上面的算式中,等号后面的“3人”表示什么?省略号后面的“1枝”表示? 指出: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结果有剩余时,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这样的除法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上面算式中的“1枝”叫做余数,表示分剩下的“1枝”。 老师带着学生读一读算式,并让学生指着算式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结果有剩余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再创造”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3.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数的意义。10÷3=3(人)……1(枝)表示什么意思?(表示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师:刚才我们发现在把10枝铅笔平均分时,每人分4枝和每人分6枝……结果也有剩余,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你任选一种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并说一说算式的意义,以及除法算式中的商和余数。 拓展生命维度四、达标1.摆一摆、填一填。(出示11个三角形图)如果要把这1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还剩几个?请同学们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完成下面的填空。 11个△平均分成2个,每份( )个,还剩( )个。 11÷2=□(个)……□(个)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投影仪前演示摆的过程,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2.圈一圈,填一填。 出示: 9个苹果,每4个一盘,可以放( )盘,还剩( )个。 9÷4=□(盘)……□(个) 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填一填,并在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3.想一想,写一写。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在图上圈一圈,知道9个苹果,每4个一盘地分,可以分成2盘,还剩1个。如果是10个苹果(在上题图中增加一个苹果),还像刚才那样每4个一盘地分呢?你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后,指名先在图上圈一圈,再说一说列出的算式,以及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如果是11个苹果(在图中增加一个苹果),仍然是每4个一盘地分,你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吗?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 如果12个苹果(在图中增加一个苹果),还是每4个一盘地分,怎样用除法来表示? 学生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2÷4=3(盘);12÷4=2(盘)……4(个)。 师:你认为哪一道算式是正确的?为什么? 12个苹果,每4个一盘,分出2盘后,还剩下4个苹果,而这剩下的4个苹果,又正好可以分一盘,所以,分得的结果要用“12÷4=3(盘)”表示,不能用“12÷4=2(盘)……4(个)”表示。 师:如果像这样继续下去,还是按每4个一盘地分,而苹果的总数分别变成13、14、15、16个,可以分别写出怎样的除法算式?(学生口答)4.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件出示:9÷4=2(盘)……1(个) 10÷4=2(盘)……2(个); 11÷4=2(盘)……3(个); 12÷4=3(盘); 13÷4=3(盘)……1(个); 14÷4=3(盘)……2(个); 15÷4=3(盘)……3(个); 16÷4=4(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比较一下,每道题中的除数和余数,看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创新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题单二,探究有余数的除法,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探索新知,建构概念,巩固拓展,运用新知,课堂总结,交流释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6 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探究学习,巩固提升,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