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二生物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2章测评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测评卷,共14页。
第2章测评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江苏淮安中学高二期中)如下图所示,植物组织培养是依据细胞的全能性,在体外将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可以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甲、丙两处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相同
C.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核基因数目可能不同
D.丙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B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添加蔗糖,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调节渗透压,A项正确;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不同,培养的结果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故甲、丙两处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不同,B项错误;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核基因数目不一定相同,如花粉细胞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只有体细胞的一半,C项正确;丙是愈伤组织再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项正确。
2.研究人员用一定量的紫外线辐射消除某烟草细胞的细胞核,获得保留细胞质且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烟草细胞甲,去除烟草细胞甲和烟草细胞乙(无链霉素抗性)的细胞壁,将二者进行融合,获得杂种细胞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去除细胞壁前需要对烟草细胞甲和乙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杂菌感染
B.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需置于等渗溶液中以维持其活性
C.在添加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能进行增殖的细胞只有杂种细胞丙
D.杂种细胞丙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杂种植株
答案A
解析去除细胞壁前需要对烟草细胞甲和乙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杂菌感染,若为灭菌处理则会使细胞失去活性,A项错误;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由于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作用,易吸水涨破,所以需置于等渗溶液中以维持其活性,B项正确;烟草细胞甲含有链霉素抗性,但不含细胞核,不能增殖,而烟草细胞乙无链霉素抗性,但含有细胞核,能进行增殖,所以在添加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能进行增殖的细胞只有杂种细胞丙,C项正确;杂种细胞丙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杂种植株,D项正确。
3.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经诱变处理,有利于获得突变个体
B.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
C.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完全相同
D.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人参皂苷,提高其产量
答案C
解析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经诱变处理,有利于获得突变个体,A项正确;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B项正确;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体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一般相同,但若取自其花粉细胞,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基因型则不同,C项错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工业化生产人参皂苷,提高其产量,D项正确。
4.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需在适宜条件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②过程诱导原生质体发生突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③过程中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D.该过程获得的棉花幼苗不一定会产生优良性状
答案B
解析①过程表示去除细胞壁过程,需在适宜条件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项正确;②过程表示人工诱变过程,原理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B项错误;③过程表示脱分化过程,是由高度分化的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C项正确;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该过程获得的棉花幼苗不一定会产生优良性状,D项正确。
5.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没有青枯病的抗性基因,少数马铃薯野生种存在青枯病的抗性基因。由于核型等差异,野生种难以与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直接杂交繁育,为获得具有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栽培种,研究人员进行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低渗溶液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和B以获得两种原生质体
B.培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与野生型或四倍体栽培种之间存在核型差异
C.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等量的生长素类和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D.③为再分化过程,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鉴定植株的抗病性状
答案B
解析酶解法可用于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但不能在低渗溶液中进行,否则原生质体会吸水涨破,A项错误;培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是细胞融合的结果,其为六倍体,与野生型(二倍体)或四倍体栽培种之间存在核型差异,B项正确;过程②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其培养基中需添加等量的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C项错误;③为再分化过程,植株的抗病性状是由蛋白质表现出来的,采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较为简单,D项错误。
6.下图是“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其中①~⑤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用胰蛋白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
B.该培育过程所获得的杂种植株是二倍体
C.过程④⑤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培养基
D.不能根据质壁分离现象鉴别杂种细胞的细胞壁是否再生
答案C
解析图示过程①为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的过程,A项错误;该培育过程利用二倍体番茄和二倍体马铃薯通过细胞融合获得异源四倍体杂种植株,B项错误;过程④为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过程⑤为再分化过程,这两个过程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诱导培养基,C项正确;可以根据质壁分离现象鉴别杂种细胞的细胞壁是否再生,只有再生了细胞壁才可能出现质壁分离现象,D项错误。
7.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肝细胞悬液时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
B.恒温培养箱中的CO2浓度维持在5%左右,以促进细胞呼吸
C.为了保证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环境,需大量添加各种抗生素
D.本实验应设置对照实验,以检测药物对甲、乙的毒性大小
答案D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制备细胞悬液时,应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进行处理,不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因为胃蛋白酶需要酸性环境,而在该环境中细胞会死亡,A项错误;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浓度为5%的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项错误;抗生素是用来杀菌的,不是杀病毒的,且只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即可,C项错误;为了检测药物对甲、乙的毒性大小,应设置培养液中不加该药物的对照实验,D项正确。
8.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克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干扰素
B.植物组培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也可能为纯合子,可能为单倍体,也可能为二倍体
C.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而不是干扰素,A项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也可能为纯合子,这取决于外植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可能为单倍体,也可能为二倍体,这取决于外植体是生殖细胞还是体细胞,B项正确;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C项正确;同一植株不同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不一定相同,如花粉细胞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只有体细胞的一半,D项正确。
9.科研团队利用7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处理小鼠体细胞,使其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称为CiPS细胞),使得转入外源基因的方法不再是体细胞重编程所必需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鼠体细胞诱导成CiPS细胞是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B.与小鼠的体细胞相比,诱导形成的CiPS细胞全能性较高
C.这一过程类似于植物细胞的再分化过程
D.小鼠的体细胞诱导成CiPS细胞后,细胞周期会变长
答案B
解析小鼠体细胞诱导成CiPS细胞,其形态、结构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项错误;与小鼠的体细胞相比,诱导形成的CiPS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细胞全能性较高,B项正确;已高度分化的小鼠体细胞,使其重编程为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CiPS细胞,这一过程类似于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过程,C项错误;小鼠的体细胞诱导成CiPS细胞后,细胞周期会变短,D项错误。
10.下图是一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没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生物导弹”一段时间后被机体清除。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B.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C.在治疗中,应先注射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再注射生物导弹
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答案C
解析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阿霉素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可知,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过程,B项正确;在治疗中,应将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和生物导弹同时注射,因单克隆抗体能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而碱性磷酸酶可将非活化磷酸阿霉素转化成活化阿霉素,进而治疗癌症,C项错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阿霉素能定向杀死癌细胞,从而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D项正确。
11.下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细胞是从脾中提取的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B.Y细胞是杂交瘤细胞,必须取用培养10代以内的细胞
C.图中的过程至少需要筛选两次且方法不同,最终保留抗体检测呈阳性的细胞
D.图中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的现象
答案B
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用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所以X细胞是从脾中提取的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A项正确;Y细胞是骨髓瘤细胞,B项错误;图中筛选过程至少需要两次且方法不同,第一次筛选是选择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用抗体检测的方法选择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终保留抗体检测呈阳性的细胞,C项正确;由于杂交瘤细胞既保留了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又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作用,所以图中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的现象,D项正确。
12.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小鼠体内获得的细胞①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B.②利用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原理
C.③同时具有脾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定抗体的细胞群
答案D
解析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的是体液免疫,A项错误;在②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中,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项错误;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只考虑两两融合,有三种结果: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B细胞自身融合细胞等,只有杂交瘤细胞同时具有脾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C项错误;④表示筛选出的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群,D项正确。
13.下图a、b、c表示现代工程技术,①②③分别表示该技术所对应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是体细胞核移植,①反映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若c是胚胎分割,③中个体的表现型一定相同
C.①②③中作为受体的是珍稀的雌性动物
D.若b是体外受精,则可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答案D
解析若a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则①反映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项错误;胚胎分割技术所得个体的基因型完全相同,但表现型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B项错误;①②③中作为供体的动物品种是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而受体只要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即可,不需要是珍稀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C项错误;若b是体外受精技术,则②为试管动物,这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D项正确。
14.下列关于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应用胚胎移植可大大缩短受体本身的繁殖周期
B.应用胚胎移植可以减少优良种畜的引进,丰富品种资源
C.胚胎移植技术在目前人类主要应用于解决某些不孕患者的生育问题
D.胚胎移植可充分发挥优良母牛的繁殖潜力,相同时间内可得到较多的良种牛犊
答案A
解析胚胎移植可缩短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发挥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但不能缩短受体本身的繁殖周期,A项错误;应用胚胎移植可以减少优良种畜的引进,丰富品种资源,B项正确;胚胎移植技术除了快速繁育良种家畜外,还可用于克隆哺乳动物,培育转基因动物,保存珍稀哺乳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克服人类不孕等,C项正确;给受体母牛植入多个胚胎,可增加双胞胎和多胞胎的比例,提高生产能力,D项正确。
15.下图表示培育转基因克隆羊和胚胎工程的部分操作流程,其中字母代表有关结构或个体,数字代表过程、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①~⑦所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细胞核移植等
B.通过①②过程获取分散的细胞时,用到的酶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培养的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接触抑制
C.重组细胞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培养液
D.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答案C
解析图中过程①~⑦所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细胞核移植等,A项正确;通过①②过程获取分散的细胞时,用到的酶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培养的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接触抑制,B项正确;重组细胞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卵细胞,C项错误;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它的细胞质中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D项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某植物有A、B两品种。科研人员在设计品种A组织培养实验时,参照品种B的最佳激素配比进行预实验,以0.5 μmol/L为梯度,设计5组对照实验。〔品种B的最佳激素配比(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品种B组织
培养阶段
细胞分裂素浓
度/(μmol·L-1)
生长素浓
度/(μmol·L-1)
Ⅰ诱导形成
愈伤组织
m1
n1
Ⅱ诱导形成幼芽
m2
n2
Ⅲ诱导生根
m3
n3
A.Ⅰ阶段时通常选择茎尖、幼叶等作为外植体,原因是细胞容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B.Ⅰ、Ⅱ、Ⅲ阶段中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是Ⅱ、Ⅲ阶段
C.在Ⅱ阶段用秋水仙素对材料进行处理,最易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多倍体
D.探究品种A在Ⅰ阶段最适细胞分裂素浓度,细胞分裂素最高浓度应设为m1+1.0 μmol/L
答案BC
解析Ⅰ阶段时通常选择茎尖、幼叶等作为外植体,原因是茎尖、幼叶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A项正确;Ⅰ过程为脱分化,Ⅱ、Ⅲ过程是形成幼芽、根的再分化过程,脱分化和再分化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Ⅰ、Ⅱ、Ⅲ阶段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项错误;Ⅰ阶段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全能性最高,因此在Ⅰ阶段用秋水仙素对材料进行处理,最易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多倍体,C项错误;表中数据为品种B的最佳激素配比,若要确定品种A的Ⅰ阶段最适细胞分裂素浓度,设计5组对照实验,以0.5 μmol/L为梯度,可参考m1为中间值,故实验中细胞分裂素最高浓度可设为m1+1.0 μmol/L,D项正确。
17.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单克隆抗体可阻断病毒融合的黏附或入侵,故抗体药物的研发已成为治疗HAT筛选新冠肺炎的研究热点之一。下图为筛选制备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研制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注射刺突蛋白,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浆细胞
B.杂交细胞经抗体检验后即可用于单克降抗体的生产
C.单克隆抗体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答案B
解析研制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注射刺突蛋白免疫小鼠,以激活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及浆细胞,A项正确;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B项错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单克隆抗体制成诊断盒,可用于疾病的诊断,C项正确;结合分析可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项正确。
18.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引起的
B.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C.对桑葚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处理,可培育基因型相同的两个新个体
D.卵裂期的胚胎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答案ACD
解析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的差异是转录形成的mRNA不同,进而翻译成不同蛋白质,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中的DNA是相同的,A项正确;胚胎干细胞具有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B项错误;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对桑葚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处理,可培育基因型相同的两个新个体,C项正确;卵裂期在透明带内进行,胚胎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D项正确。
19.下图表示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嵌合体幼鼠是四倍体
B.图中囊胚的细胞基因型不都相同
C.代孕母鼠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过程①中存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BC
解析嵌合体小鼠由二倍体小鼠的8细胞胚合并发育而来,并未发生细胞融合,幼鼠仍为二倍体,A项错误;图中囊胚的细胞是由白鼠和黑鼠的8细胞胚合并发育而来,因此囊胚的细胞基因型不全相同,B项正确;把囊胚植入代孕母鼠前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母鼠子宫形成适宜胚胎发育的环境,C项正确;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D项错误。
20.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4等4个关键基因导入已分化的体细胞中并表达,可使这个细胞成为类似干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下图为该技术在人体细胞中的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iPS细胞产生其他种类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B.利用患者的iPS细胞对其自身受损器官进行修复,与传统器官移植相比成功率更高
C.目前iPS细胞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研究发现iPS细胞的增殖难以控制,即iPS细胞具有衰老细胞的特征
D.结合以上信息分析,iPS细胞可能容易分散
答案ABD
解析由iPS细胞产生其他种类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图中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项正确;用该技术得到的新生器官替换供体病变器官,属于自体移植,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可以大大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B项正确;iPS细胞拥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力,说明iPS细胞分化程度低,更不易衰老,C项错误;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iPS细胞可能容易分散,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1分)二倍体玉米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下图为科研人员以杂合亲本植株为材料进行的A、B、C、D四种人工繁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人工繁殖过程都用到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 ,该技术除用于植物的快速繁殖外,还能用于 (答出一点即可)。
(2)某同学取图中A过程所示的薄壁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可观察到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 个。B过程中①需经过的生理过程有 。C过程若为诱导植物生根,所用的激素及比例为 。
(3)②过程表示原生质体融合,其原理是 。科学家利用D过程培育出了白菜—甘蓝杂种植株,此技术与杂交育种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4)图中 过程获得的子代植株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相同。
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 培育脱毒植株、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答出一点即可) (2)2 脱分化和再分化(或分裂和分化) 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低于生长素含量 (3)细胞膜的流动性 克服远缘杂交的障碍(打破生殖隔离) (4)B、C
解析(1)分析图中的4种人工繁殖过程,可知都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用途很广,包括快速繁殖、培育脱毒植株、作物新品种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2)A过程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具有2个染色体组。B过程为组织培养过程,外植体需经过脱分化再分化才能形成胚状体。植物激素的配比不同会导致器官发生和形态构建的不同,C过程出现先芽后根现象,具体原因是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于生长素含量;若要诱导植物生根,所用的激素比例应为细胞分裂素含量低于生长素含量。(3)②过程表示原生质体融合,其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D过程为植物体细胞的融合,与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的障碍(打破生殖隔离)。(4)B、C过程为植物的体细胞组织培养,子代植株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相同。
22.(11分)(2021辽宁大连中学高二月考)Ⅰ.下图1是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细胞)的示意图,图2是在用MEF细胞制成的饲养层上培养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制备细胞悬液时,常用 酶来消化剪碎的组织块。当MEF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就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 。
(2)ES细胞是由 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 。
(3)在培养液中单独培养ES细胞时,ES细胞容易发生分化,结合图2可推知MEF细胞的作用是 。
(4)在治疗性克隆过程中,细胞核取自患者细胞,这是为了避免向患者移入组织细胞后体内发生 反应。
Ⅱ.抗体是由四条多肽链结合形成的Y型蛋白质,C区为抗体分子的恒定区,同一物种C区氨基酸序列相同;V区为抗体分子的可变区,不同抗体的V区氨基酸序列有差异,可变区的不同使得不同抗体分子能结合不同的抗原。
(5)天然抗体的两个V区结构完全相同,只能结合相同的抗原。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得到双功能抗体,使两个V区能结合不同的抗原。双功能抗体的制备方法如下:向小鼠注射 ,获取能分泌抗体1的 细胞,将该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经过两次筛选获取能分泌单克隆抗体1的甲细胞;同理获取能分泌单克隆抗体2的乙细胞;将甲、乙细胞进行融合,形成可分泌两种亲代抗体和杂种抗体的杂种—杂交瘤细胞(甲—乙)。
(6)双功能抗体在癌症治疗中可作为“生物导弹”,其中一个V区识别癌细胞表面特定的抗原,另一个V区可以和 结合,使其定向杀死癌细胞。
答案(1)胰蛋白(或胶原蛋白) 接触抑制 (2)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 全能性 (3)抑制ES细胞分化 (4)免疫排斥 (5)特定的抗原 B淋巴 (6)T细胞、抗癌药物、放射性物质
解析(1)制备细胞悬液时,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来消化剪碎的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当MEF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就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2)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3)在培养液中单独培养ES细胞时,ES细胞容易发生分化,结合图2中MEF细胞上始终生长的是ES细胞,可推知MEF细胞的作用是抑制ES细胞分化。(4)在治疗性克隆过程中,细胞核取自患者细胞,可以避免向患者移入组织细胞后体内发生免疫排斥反应。(5)向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产生特定的免疫反应,获取能分泌抗体1的B淋巴细胞,将该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经过两次筛选获取能分泌单克隆抗体1的甲细胞;同理获取能分泌单克隆抗体2的乙细胞;将甲、乙细胞进行融合,形成可分泌两种亲代抗体和杂种抗体的杂种—杂交瘤细胞(甲—乙)。(6)双功能抗体在癌症治疗中可作为“生物导弹”,其中一个V区识别癌细胞表面特定的抗原,另一个V区可以和T细胞、抗癌药物、放射性物质等结合,使其定向杀伤癌细胞。
23.(11分)某女性患有输卵管阻塞,该夫妇借助“试管婴儿”技术,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两个孩子,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X若想顺利进行,首先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 。
(2)若借助人工手段获得这样两个胎儿,需要用到的技术手段是胚胎分割,在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操作过程中需要将 。
(3) (生物技术)是甲、乙产生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来说,该技术操作比较合适的时期是 。
(4)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①由于女性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捐献者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 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
②“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 (填细胞名称),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③“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 (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答案(1)获能处理 (2)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3)胚胎移植 桑葚胚期或囊胚期 (4)①促性腺 ②母亲卵母细胞和精子 ③有性 能
解析(1)过程X表示体外受精,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才具备受精能力。(2)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3)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因此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中最后一道程序。胚胎移植操作比较合适的时期是桑葚胚期或囊胚期。(4)①在取卵前,给捐献者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使其超数排卵。②题图显示:“三亲婴儿”由重组卵子与父亲产生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而重组卵子是由母亲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捐献者去核卵母细胞重组而成。由此可知,“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母亲卵细胞和精子,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③“三亲婴儿”的线粒体来自捐献者卵母细胞,因此“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24.(11分)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养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 。
(2)图甲中②过程所用的方法有 (至少写出两种方法)。
(3)过程④表示在 中培养杂交瘤细胞,从而获得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传统的血清抗体相比具有 等优点。用单克隆抗体与治疗癌症的药物相结合的“生物导弹”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能与癌细胞 的特点。
(4)关于图乙过程,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克隆羊的性别由白面绵羊决定
B.“多莉”的性状与黑面和白面绵羊都有关系
C.重组细胞实现全能性,说明乳腺细胞分化程度低
D.构建重组细胞的操作是在体外无菌条件下进行的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图乙过程的用途? 。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
C.改变动物的染色体数目
D.用于保存物种
(6)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D.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 (2)PEG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或电融合法) (3)小鼠腹腔内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特异性结合 (4)C (5)C (6)D
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图甲中②过程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所用的诱导融合的方法有PEG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电融合法等。(3)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也可以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所以过程④表示在小鼠腹腔内中培养杂交瘤细胞,从而获得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传统的血清抗体相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等优点。用单克隆抗体与治疗癌症的药物相结合的“生物导弹”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能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特点。(4)克隆羊的性别由提供细胞核的白面绵羊决定,A项正确; “多莉”的性状是由黑面绵羊提供的细胞质基因和白面绵羊提供的细胞核基因共同决定的,B项正确;重组细胞实现全能性,说明乳腺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项错误;为了防止微生物的感染,构建重组细胞的操作需在体外无菌条件下进行,D项正确。(5)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种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由于核移植动物的性别取决于提供细胞核的动物,所以可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体细胞核移植为无性生殖,不能改变动物的染色体数目。(6)由于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可使体细胞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的物质,所以选择卵细胞作为核移植的供体细胞。
25.(11分)2018年1月25日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成果:成功培育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该成果对于构建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克隆猴的成功,将为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等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下图是“中中”培育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中中”培育过程示意图
(1)据图,“中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和性状与 (填“523”“371”或“220”)号一致,“中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图中①过程使用的技术是 。
(2)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首先应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 的环境,在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应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 。除上述环境外,动物细胞培养时还需考虑的环境因素有 。
(3)在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卵母细胞前,必须先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原因是 。
答案(1)523 XX 胚胎移植 (2)无菌、无毒 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温度、pH、气体环境 (3)使克隆后代的核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动物提供的体细胞核
解析(1)据图可知,“中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雌性猕猴523号,“中中”的性状应与523号基本一致,性染色体组成应为XX。图中①过程为胚胎移植过程。(2)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应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定期更换培养液,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此外,应保持适宜的温度、pH和气体环境,培养箱中应含有95%的空气和5%的二氧化碳。(3)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目的是使克隆后代的核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动物提供的体细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