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青岛版 (五四制)二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公开课教学设计
展开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2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准确判断哪种现象是平移,哪种现象是旋转。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准确判断哪种现象是平移,哪种现象是旋转。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那你们有没有关注过物体是怎么的运动的?
生:关注过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大家动手操作一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
师:谁来说说呢?
生交流:钟表的指针是转动的,汽车在是这样跑的。。。。(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与操作实物,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这两种运动现象。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
二、合作探究
1、发现运动的物体
师:看来大家都是一个很用心观察的孩子,小明在参观饮料加工厂时拍了一张照片,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里隐藏着哪些能够运动的物体?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思考交流。(学生说一个,师贴一个,并问: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它是怎样动的吗?点一个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生1:吊扇。
教师将吊扇的图片贴在黑板上,一边贴一边说:
学生一边用手势模拟,一边说:就这样转。
师:谁能象他这样找出一个就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2:大铁门。(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生3:墙上的排气扇。
教师将学生说出的物体的图片(吊扇、大铁门、排气扇、车轮、升降机、传送带)分别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都非常棒,那大家看这几种物体,你能不能按它们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
(设计意图:观察是发现的基础,让学生把画面中的平移与旋转的运动现象找出来,此时再配上课件演示地。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基础、参与的热情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做,在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有关平移与旋转的感性认识。)
2、给物体分类
师: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在分类之前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要求:谁起来读读?
小组活动,学生交流
生1:我分了三类。吊扇、排气扇、车轮都是在转的,我把它们分为一类;大门和传送带都是左右在动的,分为一类;升降机是上下动的,它自己是一类。
生2:我分了两类。吊扇、排气扇、车轮我也是把它们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在转动;大门是左右在移动,升降机是上下在移动,传送带是向前方移动,这三个为一类。
教师让学生将黑板上的图片进行分类,
3、认识旋转
师:看来同学们都同意把这吊扇、排气扇、车轮分为一类,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
生:因为它们是转动的。
师:我们来看,吊扇是绕着什么转动的?那风扇呢?车轮呢?
生交流:是绕着中间转动的。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你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的方式给它们起个名字?(旋转)你想的与数学家想的一样。像吊扇、排气扇、车轮这样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方式,数学上把它叫旋转。转动时,可以是顺时针的方向转动,也可以是逆时针的方向转动。(边讲边板贴及画图 )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旋转?(找两人交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旋转,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在物体旋转时,什么没有发生变化?那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交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没发生变化,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小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在物体旋转的过程时,它们的的形状和大小没发生变化,但位置发生了变化。
4、认识平移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大门、传送带、升降机它们又是怎么运动的?生说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你觉得它们的运动方式有没有相同之处呢?
观察和思考后,生:有。它们都不是在转动,虽然大门是在左右移动,升降机是上下在动,传送带是在向前方移动,但它们都是直直地在移动。
师:说的多好!它们都是直直地移动,那能不能把它们分为一类呢?
学生:能。
师:像大门、传送带、升降机这样沿一条直线运动的方式,数学上把它叫做平移(板贴)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平移?生交流
师:认识了平移,你来思考一下,这三种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们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发生变化?
学生交流。
生:这三个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物体的位置变了,物体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给物体分类再一次感知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现象,在此基础上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看、说、比划、想中碰撞积累有关平移与旋转的感性认识,通过给运动现象起名字,使学生进一步的直观认识了平移与旋转,这一环节也充分让学生理解平移与旋转的方向、特点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三、生活中的例子
1、师:大家看,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平移与旋转。平移与旋转有什么区别呢?
请你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平移的现象?哪些是旋转的现象?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平移?(引导学生说理由)
2、小练习考眼力
师:看来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拿出你的作业纸判断平移与旋转(先书面再屏幕上集体交流)
3出示游乐场的视频
师:看来这个难不倒大家,下面老师加大一下难度,请大家看屏幕,仔细观察,这里面有哪些平移与旋转现象?(游乐场)
学生交流
4、身体活动
师:看来大家对平移与旋转了解得很深刻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你能用身体做一个旋转或平移的动作吗?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从后面走上来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小男孩,刚走到前面要表演,老师制止了他:“这位同学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前面来,其实他什么也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做,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一个动作,谁知道是什么?”
学生一怔,但仅仅是非常短暂的一怔后,反应快的一些学生就兴奋地举起了小手并急不可待地说:“平移。”“他走到前面,就是平移。”其余的学生也恍然大悟。
师:谁再来做一个旋转的动作?
学生演示
5、下面你能用手中的文具完成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吗?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练习中借助找学生熟悉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手中的物体或身体做一个平移与旋转的动作,使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体验。)
四、拓展应用
1、帮老师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聪明的人类总是善于利用一切知识来为我们服务,就说门吧,种类是越来越多了,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门?在开门关门的时候是旋转还是平移现象?
生1:自动玻璃门,我在银行见过,是平移现象。
生2:拉门,我家厨房就是一个拉门,也是平移。
生3:还有旋转门,我在一些大酒店见过。
……
老师最近在给房子装修,在装修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帮我想办法解决吗?给卫生间安装一个门,马桶离门口太近,你选择哪种门,为什么?
生:选择平移门
生:选择旋转门
这时有学生提出,门可以朝外拉开。
师:你真智慧!
师:朝外开,外面一定要比较宽敞。选择哪种门,要看看具体的情况而定。
2、楼房搬家
师:我这儿还有一个新闻,楼房搬家,想看吗?
师:播放视频录象。屏幕出示新闻联播片段:上海一大楼平移录像
师:你想说什么?
生:真神奇呀!
生:真是不可思议!
生:我觉得真奇怪,楼房是怎样搬过去的呢?
师:是呀,太神奇了,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其实咱们烟台也有楼房搬过家,就是国贸接待服务中心的大楼,它平移的距离是30米,有机会你们可以去了解和观察一下。
师:不仅平移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旋转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小到钟表指针的转动,大到我们整个宇宙,地球围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本身也在不停地自转。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力量!新颖的素材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平移奥秘的欲望,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结束了,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少,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处处留心观察,我们将会有更多的发现!会有更多的创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平移与旋转后,让学生观察、小结、反思学习过程,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能促使学生通过对发现过程的回顾,总结学习方法,使之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一方法去学习和探究新问题。)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五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五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共5页。
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四 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四 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获奖教案设计,共3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四 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四 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一等奖教案,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