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设计
展开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认识蚕卵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多动物的卵。本课分两个主体活动,活动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卵。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生熟鸡卵的内部结构,从画脑海中鸡蛋的内部结构开始,再到观察切开的熟鸡蛋,最后到生熟鸡蛋的比较,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对鸡蛋结构的认知,同时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
通过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知道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学会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学习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认识世界。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蚕卵,但蚕卵孵化前里面是怎样的,学生无法观察到。三年级的学生一定还见过不少动物的卵,而经常吃的鸡卵(鸡蛋)应该是最熟悉的,此外鹌鹑卵(鹌鹑蛋)、鸭卵(鸭蛋)、蛇卵、乌龟卵、青蛙卵、鱼卵等也是他们所熟悉的,但他们对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对于各种各样的卵有什么异同,卵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卵对动物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学生可能从没有思考过,更没有研究过。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列举和研讨,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通过观察比较生熟鸡卵,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并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
[科学思维]
1.用比较的方法,能以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
2.通过识别生熟鸡卵的结构,来推测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探究实践]
在解剖观察中,能用画图来记录鸡卵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
[态度责任]
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不同动物卵的某一特征给卵分类,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难点]画出鸡卵各部分结构,并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的卵, PPT等。
[学生]生、熟鸡蛋各一枚、放大镜,培养皿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4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出示前一课蚕卵的图片,提问:蚕是通过什么繁殖后代的?
2.课件出示各种动物图片,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通过卵来繁殖后代的呢?
3.揭示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书)。
[设计意图]以已有知识形式展现问题情境,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通过问题掀起一波思维风暴,引导学生关注更多动物的卵。将学生的视角进一步拓宽,激发他们想要去探究卵的结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揭示本课课题。
二、认识不同动物卵的结构和功能(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熟鸡蛋、生鸡蛋、放大镜、培养皿等每组一份,蚕卵、鹌鹑蛋、动物卵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1.观察和交流不同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并分类(预设10分钟)
(1)PPT出示生活中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2)师生交流小结:各种动物卵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3)PPT出示鱼卵等5张动物卵图片。提问: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给下面的卵分类吗?
(4)同桌讨论后集体进行交流梳理。
2.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预设15分钟)
(1)出示鸡蛋,提问:它里面是什么样呢? (学生简单交流)
(2)完成活动手册中“我印象中的鸡蛋”(内部)画图。
(3)简单展示一二个学生画图作品,引入: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
(4)PPT出示观察鸡蛋内部结构活动要求,小组开展观察,完成活动手册“我观察到的鸡蛋”画图。
(5)交流梳理,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结构图进行小结。
(6)学生完善自己活动手册鸡蛋内部,补充标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动物的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去认识纷繁复杂的卵,同时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鸡蛋结构的认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
三、交流和推测鸡蛋各结构的功能(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提问:鸡蛋的这些结构,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呢?
2.交流梳理,并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各部分作用图进行小结。
3.出示PPT,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
4.学生再次用放大镜观察蛋黄上的“小眼睛”。
5.小结:鸡蛋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小鸡就是由胚盘中的受精卵发育来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前面观察鸡蛋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展开交流,引领学生推测和认识卵壳、卵白、卵黄和气室在卵孵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指出胚盘所在的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它的样子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交流蚕卵变化和记录指导(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了鸡蛋等其他卵,你们前几天的蚕卵发生变化了吗?(学生简单交流)
2.小结: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如果孵化出小蚕了,就选择1-2条蚕做好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比如可与一元硬币等物体比较,观察它每天长大了多少,有什么行为等,这些记录可及时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与本课教学内容联系不大,但“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是前一课“蚕卵变化”观察的延续,更是整个单元的重要学习任务。所以在此环节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提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
【【疑难解答】
1.让学生对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分类进行分类时,发现学生会存在困难或者会根据动物别的一些特征进行分类怎么办?
教材要求学生确定一个标准给卵分类,如是否有硬壳、是独立存在还是聚在一起、卵的大小等标准。所以在前面找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时,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讨论充分,这就为这一环节的分类做铺垫。前面学生找到的相同和不同越多,这里进行分类就越轻松。活动中还是发现学生除了按以上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有的会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孵化方式进行分类。教学时,不用过度强调必须要按什么方式分类,只要能说出合理的分类标准就行。
2.学生对于鸡蛋内部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认识不够明确怎么办?
在教学时,对鸡蛋的实物观察和解剖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解剖鸡蛋之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鸡蛋由蛋壳、卵白、卵黄三个部分组成;解剖之后学生不仅观察到两层卵壳膜、系带、气室等,部分学生还发现卵黄膜和胚盘,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对蛋的结构和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型图示的方式,直接在黑板上呈现各部分结构,加深学生的对鸡蛋各部分结构的认识和记忆。教师还可以播放小鸡孵化过程的视频资料,或者展示相关图片,给学生提供思维的“脚手架”。这样,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了,自然认识也可以更深刻。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动物的一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动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6.蚕的一生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6.蚕的一生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