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八下文言文专题合辑
- 《核舟记》复习学案 学案 4 次下载
- 《庄子 二则》复习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 《桃花源记》复习学案 学案 4 次下载
- 《桃花源记》复习学案 2 学案 3 次下载
- 《马说》复习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共6页。
初二语文科目辅导讲义学案题目小石潭记辅导教师 上课时间年 月 号 学习任务分析学习目标知识技能课下注释、重点句理解、课文背诵2.重点句子翻译理解3.特殊句式重点重点文言文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学习过程设计一、 复习巩固(一)原文填空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竹,闻水声,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全石以为底,近岸,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 。 不动, , ,似与游者相乐。 , , 。其岸势 ,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一词多义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为:全石以为底明灭可见 为坻,为屿空:皆若空游无所依 清:水尤清冽空无一人 以其境过清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三)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下见小潭潭西南而望 其岸势犬牙差乎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凄神寒骨 心乐之日光下澈(四)特殊句式如鸣珮环 卷石底以出全石以为底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坐潭上 乃记之而去 (五)句子翻译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知识运用(一)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幽邃(suì)B.为坻(chí) 为嵁(kān) 为屿(yǔ)C.参差(cēn cī) 佁然(yǐ) 蒙络摇缀(zhuì)D.俶尔(shū) 翕忽(xī) 悄怆(qiǎo)2.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面山而居C.于是作《八愚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无一人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 A.水尤清冽:格外 B.日光下澈:清澈 C.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D.俶尔远逝:忽然4.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以其境过清A.全石以为底 B.能以径存之木C.公亦以此自矜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全石以为底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南冥者,天池也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见渔人,乃大惊(二)食喻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②,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③之。"俟其来,款③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⑥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有美酝,罗列盈⑦前,不能下箸⑧。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谕⑨其训,后不敢以盘飧(sun)责人。【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开谕∶开导,⑤款∶款待。⑥等到。⑦盈∶满。⑧)箸∶筷子。⑨谕∶理解,明白。10. 飧∶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俟其来,款之(等待) C.自朝过午(早晨)B.无人治具(下厨张罗) D. 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辞别)2、下面句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B.公亦以此自矜C.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3.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A、隔篁竹,闻水声(《小石潭记》)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B.夫学须静也(《诫子书》) D.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 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南植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使其知错而改。B.直指使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C. 本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三)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①。其子在中山,中山县②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③,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④,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⑤。遂为文侯开地⑥。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⑦猎得麑③,使秦西巴⑨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⑩。左右曰∶"夫秦巴西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①。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注释】①中山∶春秋时国名,公元前 406 年曾被魏国打败,公元前 296 年被赵国所灭。②县∶同"悬"。③志∶斗志。④烹其子而遗之羹∶煮死他的儿子,并且把肉羹送给他。 ⑤果下之∶终于攻下中山国。果,副词,终于。下,攻下。⑥开地∶开拓疆土。⑦孟孙∶复姓,为魏国大夫。⑧麑∶幼鹿。⑨秦西巴∶人名,孟孙氏的家臣。⑩傅∶春秋战国时辅导太子的官。 11.巧诈不如拙诚∶巧妙的欺诈不如笨拙的诚信。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羊不为衰志(使动用法,使……衰落) C. 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更加)B. 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放) D.由仁与不仁也(由此)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乐羊以有功而见疑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B.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3.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例句:乐羊以有功而见疑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C.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B.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如鸣佩环(《小石潭记》)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国国君在与魏国交战中曾经用乐羊的儿子作人质来动摇魏军的军心。 B.秦西巴不忍心看见鹿母子生离死别,冒着被主人责怪的危险,私自放归小鹿,心地十分善良。 C.从全文来看,作者对乐羊有功而被国君怀疑是深表同情的。D.乐羊因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因为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原因就在于仁与不仁的差别。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2)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难点,学习过程,课堂学习,小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学案及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