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必修2第二单元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达标检测卷 (B)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必修2第二单元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达标检测卷 (B) 含答案,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生 物(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
B.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C.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因此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A正确;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只有在减数分裂过程才能形成四分体,B错误;四分体时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间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
B.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D.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只出现星射线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A正确;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B正确;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其结果是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两级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错误。
3.下表是果蝇有关细胞染色体观察结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细胞
细胞染色体数目
细胞染色体形态数目
细胞1
16
5
细胞2
8
5
A.细胞1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B.细胞1和2均无同源染色体
C.细胞2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 D.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果蝇细胞有4对8条染色体,细胞1中含有16条染色体,说明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A正确;细胞1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2可能是正常体细胞或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这些时期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正确;该果蝇的细胞内染色体形态数为5,说明细胞中同时含有X、Y染色体,D正确。
4.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仅染色体的位置不同,核DNA也相同,C正确;减数分裂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受精作用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
5.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是,下图甲、乙是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和相关基因的简图,图乙所示细胞是图甲所示细胞的子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发生了交叉互换 B.甲细胞的中央位置出现细胞板
C.乙是精细胞 D.甲会产生基因型为abY的精细胞
【答案】B
【解析】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可知该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甲细胞是某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细胞中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由分析可知,乙是精细胞,C正确;甲会产生四种精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BXc、aBXc、AbY、abY,故甲细胞可产生基因型为abY的精细胞,D正确。
6.图1所示为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正常情况下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该是相同的,由题干图示分析,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则染色体的颜色大部分相同,而交叉互换的部分颜色不同。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与③,②与④,D正确。
7.对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A.在显微镜视野内,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中存在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二倍的细胞
C.所有细胞中,处于分裂中期和后期的细胞最好辨认
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精原细胞变为精子的过程
【答案】D
【解析】由于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处的时间占95%左右,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蝗虫精母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也进行减数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因此,在显微镜视野中存在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二倍的细胞,B正确;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后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或着丝点分裂,分开的同源染色体(子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处于分裂中期和后期的细胞最好辨认,C正确;在高倍显微镜下,不可以观察到细胞从精原细胞变为精子的过程,因为制片时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D错误。
8.下图为人类卵细胞形成过程示意图,Ⅰ~Ⅴ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细胞,阿拉伯数字代表染色体数,正常分裂过程中,始终不存在XX染色体的细胞是
A.Ⅰ B.Ⅱ C.Ⅲ D.Ⅴ和Ⅳ
【答案】D
【解析】Ⅰ为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对常染色体+XX,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既含有XX染色体,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X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Ⅱ次级卵母细胞和Ⅲ第一极体,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XX,但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其细胞中含有XX染色体,故Ⅱ和Ⅲ可能含有XX染色体,B、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只含有一条性染色体X,故正常分裂过程中,始终不存在XX染色体的细胞是Ⅳ卵细胞和Ⅴ第二极体,D正确。
9.下图为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B.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图丙细胞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D.此分裂方式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答案】C
【解析】图甲细胞处于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图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无染色单体,此细胞称为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减数分裂方式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正确。
10.初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的红眼杂交实验 D.人的红绿色盲的研究
【答案】C
【解析】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萨顿的蝗虫实验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首次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人的红绿色盲的研究可探索伴性遗传规律,D错误。
11.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下列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只含有一个基因
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
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时,成对的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所以果蝇的精子中基因一般是单个存在的,A错误;果蝇的体细胞中基因一般都是成对存在的,B错误;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错误;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D正确。
12.某科学家根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到两个子细胞,DNA位于染色体上,细胞分裂时复制的DNA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提出假说:基因位于DNA上。以上科学家运用的研究方法为
A.假说演绎法 B.归纳法
C.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D.类比推理法
【答案】C
【解析】假说演绎法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A错误;归纳法一般指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B错误;收集和分析资料: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C正确;类比推理法: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D错误。
13.如图表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原因之一是果蝇繁殖快、子代数目多
B.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则可产生1种基因型的生殖细胞
C.让该果蝇与杂合灰身雄果蝇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所得F2中灰身∶黑身=3∶1
D.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因为它具有染色体数少、易观察;易饲养、繁殖速度快、子代数目多等优点,A正确;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无论是否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都只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生殖细胞,B正确;若该果蝇(Bb)与杂合灰身雄果蝇(Bb)杂交得F1,F1中灰身∶黑身=3∶1,自由交配前后基因型频率不变,所以F1自由交配所得F2中灰身∶黑身=3∶1,C正确;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错误。
14.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雌雄果蝇都表现为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F1,F2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
B.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的遗传表现为自由组合
D.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答案】C
【解析】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均是红眼,所以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眼色基因与性别决定基因都在性染色体上,因此眼色和性别的遗传不表现为自由组合,C错误;在F2中只有雄果蝇出现白眼性状,白眼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D正确。
15.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有节律雄果蝇与无节律雌果蝇杂交,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父本可产生三种比例相等的精子
B.母本的Xb基因只能传给子代雄果蝇
C.父本的有节律性状只能传给子代雌果蝇
D.F2有节律雌果蝇比有节律雄果蝇多
【答案】C
【解析】父本的基因型为XBY,可产生2种比例相等的精子,A错误;母本的Xb基因可传给子代雄果蝇,也可传递给子代雌果蝇,B错误;由于有节律(XB)和无节律(Xb)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故父本的有节律性状只能传给子代雌果蝇,C正确;F2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XbXb,有节律雌果蝇比例为1/4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XbY,有节律雄果蝇的比例为1/4为XBY,D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如图为一对人类性染色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B.Y染色体Ⅱ﹣2片段携带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传递给男孩
C.精子中不可能含有X染色体
D.位于片段Ⅰ的基因在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答案】ABD
【解析】因为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即Ⅰ、Ⅱ-2都没有,只有Ⅱ-1片段上有,A正确;Ⅱ-2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Y染色体Ⅱ-2片段携带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传递给男孩,B正确;精子中可能含有X染色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占50%,C错误;Ⅰ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位于片段Ⅰ的基因在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
17.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答案】B
【解析】要想通过眼色判断雌雄,则需要满足子代所有的雌性是一种表现型,所有的雄性是另外一种表现型。若雄性是一种表现型,说明亲本雌性是纯合子,由于子代雌性和雄性是不同的表现型,因此亲本雌性只能是隐性纯合子,亲本雄性是显性个体,B正确。
18.下图是甲、乙两病患者家族系谱图,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
A.Ⅱ4、Ⅲ2、Ⅲ4一定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B.Ⅲ2、Ⅲ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
C.Ⅰ代双亲生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1/16
D.如果Ⅰ1和Ⅰ2的孩子足够多,那么患病孩子的基因型有5种
【答案】BD
【解析】据分析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4、Ⅲ2、Ⅲ4不患乙病,就一定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A正确;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Ⅲ4表现型正常,其母亲患甲病,Ⅲ4的基因型为AaXBY,Ⅲ1患甲病,故Ⅱ1、Ⅱ2都是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Ⅲ2表现型正常,Ⅲ2的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是 2/3,故Ⅲ2、Ⅲ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B错误;Ⅰ1号基因型为AaXBY,Ⅰ2号基因型为AaXBXb,Ⅰ1号和Ⅰ2号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4,患乙病的概率为1/4,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1/4×1/4=1/16,C正确;Ⅰ1和Ⅰ2的孩子足够多,那么患病孩子的基因型有:aaXBY、AAXbY、AaXbY、aaXbY、aaXBXB、aaXBXb,共6种,D错误。
19.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蝇类,因为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某种果蝇的直毛和分叉毛由一对等位基因(N/n)控制,且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果蝇群体中基因型可以有3种
B.若该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果蝇群体中基因型可以有5种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果蝇群体中基因型可以有6种
D.若该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分叉毛雌性与直毛雄性交配后代中雌性均为直毛
【答案】ABD
【解析】根据题意,若控制羊的黑毛和白毛基因(N/n)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果蝇群体中基因型可以有NN、Nn和nn三种,A正确;若该对等位基因(N/n)仅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群体中基因型可以有XNXN、XNXn、XnXn、XNY和XnY 5种,B正确;若该对等位基因(N/n)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果蝇群体中基因型有XNXN、XNXn、XnXn、XNYN、XnYN、XNYn和XnYn7种,C错误;若该对等位基因(N/n)仅位于X染色体上,分叉毛雌性(XnXn)与直毛雄性(XNY)交配的后代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都为XNXn,表现型均为直毛,D正确。
20.下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为完全显性
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交配产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芦花雄鸟和非芦花雌鸟交配产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答案】ABC
【解析】F1中雌雄个体的表型不同,说明该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A正确;亲本均为芦花,子代出现非芦花,说明芦花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为完全显性,B正确;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非芦花雄鸟(ZbZb)和芦花雌鸟(ZBW)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雌鸟的基因型均为ZbW,表型均为非芦花,C正确;芦花雄鸟(ZBZb或ZbW)和非芦花雌鸟(ZbW)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雌鸟的基因型为ZBW或ZbW,表型可能是芦花或非芦花,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图1是某个哺乳动物体内处于分裂期的两个细胞。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对应图2的__________时期。
(2)乙细胞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甲细胞的子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__________时期不能表示有丝分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次级卵母细胞 a
(2)不一定 甲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有两种可能
(3)b和c 由图1可知,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为4-8-4不会出现2条染色体的时期
【解析】(1)图1中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图1中乙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4,对应图2的b时期;(2)乙细胞不一定是甲细胞的子细胞,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会自由组合,所以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有两种可能;(3)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为4-8-4,不会出现染色体减半的情况,因此,b和c时期不能表示有丝分裂。
22.如图是科学家根据果蝇的遗传实验,绘制出的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的位置,请据图回答: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_______关系。
(3)________提出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假说,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绘出果蝇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图的第一位学者是________。
(4)该染色体上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两个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 DNA
(2)平行
(3)萨顿 摩尔根
(4)不遵循,因为它们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2)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假说,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也是第一位绘出果蝇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图的学者;(4)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3.研究小组在调查人类红绿色盲遗传方式时发现某一家庭中,父母、女儿色觉均正常,有一儿子患红绿色盲。该小组成员尝试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绘制如图所示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回答。
(1)据图可知,该小组做出的假设是∶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遗传图解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
(3)经证实假设成立。该小组进一步得出结论∶“在人类红绿色盲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不会患红绿色盲”。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隐
(2)Xb Y XbY
(3)正确 父亲正常,基因型是XBY,只有父亲中含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才能生女儿,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女儿一定含XB,不会患红绿色盲
【解析】(1)据图可知,该小组做出的假设是∶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2)遗传图解中①是Xb;②是Y;③是XbY;(3)经证实假设成立。则父亲正常,基因型是XBY,只有父亲中含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才能生女儿,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女儿一定含XB,不会患红绿色盲。该小组进一步得出结论∶“在人类红绿色盲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不会患红绿色盲”,该结论是正确的。
24.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A—a在X染色体上,B—b在常染色体上)
(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所得F2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的卵细胞及精子中具有A和a的比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雄果蝇
3
1
3
1
雌果蝇
3
1
0
0
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
③若对雌性亲本测交,所得后代雌雄的比例为______。后代中与母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后代总数的________。
【答案】(1)①XAXA、XaY ②4 3 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 ③3∶1 1∶1
(2)①BbXAXa、BbXAY ②BXA、bXA、BY、bY 1∶1∶1∶1 ③1∶1 1/4
【解析】(1)①已知颜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A与a,红眼雌果蝇(XAX——)与白眼雄果蝇(XaY)交配,F1全是红眼,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XaY;②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XaY,则F1相互交配基因型为XAXa、XAY,它们相互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有4种:XAXA、XAXa、XAY、XaY,所以F2的表现型分别是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共三种;③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则F2的卵细胞中具有A和a的比例为3∶1,精子中具有A和a的比例为1∶1;(2))①红眼长翅的雌果蝇(B_XAX-)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B_XAY)交配,后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因此确定亲本均为杂合子(Bb×Bb);又因为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由此确定母本基因型为XAXa,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BbXAY;②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和自由组合定律,雄性亲本BbXA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BXA、bXA、BY、bY,其比例是1∶1∶1∶1;③若对雌性亲本BbXAXa测交(与bbXaY杂交),测交后代中雌雄的比例为1∶1,与母本(BbXAXa)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后代总数的1/2×1/2=1/4。
25.下图1表示某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2为该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图3为该动物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数字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A细胞有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B细胞按图1后续过程,最终分裂结束可形成_____________种子细胞。
(2)从图2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DE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重组在图3中曲线的_____________段。如果在图3中的A点全部的核DNA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而分裂过程中所用的原料不含放射性同位素,则EF段可检测到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核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4 2
(2)雌性 乙细胞在后期发生了细胞质的不均等分配(2分)
(3)着丝粒分裂 CD 1/2(2分)
【解析】(1)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①为有丝分裂,B细胞到C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也加倍,故4个染色休组,一个B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会形成4个子细胞,两两相同,故2种。(2)从乙图像可以判断出是次级卵母细胞,故性别是雌性,判断理由为细胞质不均等分配。(3)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休加倍;基因重组包括减一前和减一后,均存在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比值为1/2,故CD段。从A点开始到EF段,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每个子代DNA一条链有放射性,一条没有,所以放射性的链占全部链比值为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