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习题+测评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随堂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随堂练习题,共7页。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合格考达标练
1.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认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仅仅阐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还揭示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生存斗争仅仅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争夺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答案 A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生物生活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相应的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答案 D
解析 达尔文学说认为:遗传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3.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颈鹿个体之间存在许多性状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后,会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得以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答案 D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即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长颈鹿发展的方向应是适应环境,而不是符合人类需要。
4.在亚马孙河流域的很多河边都生活着一种相貌十分丑陋的枯叶龟。该龟的背壳酷似一片枯叶,给很多小动物造成了“错觉”。它行动十分缓慢,甚至长时间静止不动,但是每当小鱼、小虾从它面前游过时,它能突然伸出头来将其捕食。下面是对枯叶龟这一物种形成的解释,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来看,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中间类型
B.遗传在该龟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中间类型均进化成了今天不同种类的龟
D.枯叶龟的特征是长期适应亚马孙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枯叶龟进化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中间类型;一些不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个体会不断地被淘汰,具有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在自然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下,被保留下来,所以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许多中间类型被环境淘汰,现在的枯叶龟的特征都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5.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多个类群,如今大多已灭绝,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之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相矛盾的是( )
A.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
答案 A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是: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渐变论)。众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不符合达尔文的“渐变论”观点,综上分析,A项符合题意。
6.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狼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形成了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且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C.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答案 C
解析 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即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项正确;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淘汰不利个体,筛选有利个体,B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项错误;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即自然选择不同,进化成不同的类型,D项正确。
7.下列有关遗传问题的叙述,哪一项是达尔文所未能认识到的?( )
A.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B.遗传的本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
C.遗传是指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
D.遗传可以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答案 B
解析 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8.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了一种新的农药后,约98%的甲虫死了,约2%的甲虫生存了下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 )
A.有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的个体存在
B.以前曾喷过某种农药,对农药有抵抗力
C.约有2%的甲虫未吃到沾有农药的叶子
D.生存下来的甲虫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个体
答案 A
解析 生存下来的甲虫是因为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在新农药的选择下生存了下来;使用的是新农药,生存下来的甲虫与以前曾喷过某种农药无关;本块地全部喷洒了新农药,甲虫都会吃到沾有农药的叶子;生存下来的甲虫是具有抗新农药的个体。
9.如图表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历程的解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长颈鹿个体颈的长短不同,有的颈长,有的颈短,这种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 ,这些差异是可 的。
(2)图2所示的现象叫作 ,此过程会由于 而愈加激烈。
(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3所示的现象。 。
(4)自然选择是通过 实现的。
(5)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 水平。
答案 (1)变异 遗传 (2)生存斗争 过度繁殖 (3)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4)生存斗争
(5)个体
解析 (1)从图1可以看出长颈鹿个体颈的长短不同,有的颈长,有的颈短,属于生物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2)图2中由于变异,不同的长颈鹿吃到树叶的机会不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生存斗争,过度繁殖和食物的减少,生存斗争会越来越激烈。(3)图3中显示出了自然选择的结果,即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4)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5)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而现代进化理论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等级考提升练
10.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下列是对这一事实做出的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答案 C
解析 白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类型,环境(气候比较寒冷)使抗寒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从而使耐寒基因在后代中积累并加强。不耐寒的个体在与无机环境的斗争中被自然淘汰。白三叶草对新的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11.(多选)抗生素是一种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是一些疾病的“克星”,被称为“灵丹妙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起到了筛选耐药细菌的作用;耐药细菌不断繁殖,久而久之,耐药细菌就会越来越多,形成“超级细菌”,使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超级细菌”的形成是在抗生素诱变下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选择的作用,使细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还能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D.提倡合理、谨慎、负责任地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停止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类药物
答案 AC
解析 细菌的抗药性变异不是由于使用抗生素而产生的,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应该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A项错误;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选择的作用,使细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项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只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炎症,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没有疗效,C项错误;为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我们要合理、谨慎、负责任地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不能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类药物,D项正确。
12.(多选)鸟蛋的形状和颜色多种多样。例如在平地生活的鸵鸟蛋几乎呈正圆形,而崖海鸦的蛋往往一端十分尖锐。以洞穴为巢的猫头鹰或翠鸟通常生白色的蛋,在旷野做巢的鸟一般生花斑蛋。对以上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生存环境对鸟蛋的颜色和形状进行选择的方向会不同
B.尖锐的蛋可以防止滚落峭壁,蛋上的花斑便于藏匿伪装
C.鸟蛋的颜色和形状可能因产卵地点及需要伪装的程度出现一定差异
D.鸟蛋的颜色和形状不同是鸟类所处环境长期诱导产生突变的结果
答案 ABC
解析 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环境对鸟蛋的颜色和形状存在着长期的自然选择,不同的生存环境对鸟蛋的颜色和形状进行选择的方向会不同,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A项正确;尖锐的蛋可以防止滚落峭壁,蛋上的花斑便于藏匿伪装,B项正确;并非所有的鸟蛋都呈同种形状或颜色,蛋的颜色和形状可能因产卵地点以及需要伪装的程度而有差异,C项正确;鸟蛋的颜色和形状不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鸟类所处环境长期诱导产生突变的结果,D项错误。
13.水虱是一种小型水生动物,用它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虱生活的最适温度为 。有些水虱能在20 ℃的环境中生活,有些水虱能在28 ℃的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虱个体间存在 ,从而体现出生物的变异是 的。
(2)温度的改变对水虱起到了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的。
(3)将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虱移入28 ℃环境中,将致其死亡;同理,将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虱移入20 ℃环境中也会死亡。这说明当环境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 ,就会被环境所淘汰。
答案 (1)25 ℃ 各种变异类型 不定向 (2)选择 定向 (3)适应环境的变异
解析 (1)大多数水虱个体能在25 ℃的环境中生存,这一现象说明多数水虱生活的最适温度为25 ℃;有些水虱能在20 ℃的环境中生活,有些水虱能在28 ℃的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虱个体间存在多种不同的变异类型,从而体现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2)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温度的改变对水虱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3)能在20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是适应20 ℃温度环境的个体,而能在28 ℃环境下生存的个体是适应28 ℃温度环境的个体;如再把20 ℃水温试管中的个体移入28 ℃水温的试管中,或把28 ℃水温的试管中的个体移入20 ℃水温的试管中,结果水虱全部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原本生存的个体中因缺少适应新环境的变异而被淘汰。
14.甲虫的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极强,可使用某种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时,对甲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 ,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是 的;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 作用。
(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叫 。在害虫进化过程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具有 的个体。
(3)如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是在使用杀虫剂之 (填“前”“中”或“后”)出现的。
答案 (1)差异 不定向 选择 (2)生存斗争 抗药性
(3)前
解析 (1)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甲虫种群个体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选择作用。(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其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是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会被淘汰。(3)从使用杀虫剂之后甲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可知,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是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就存在的,如果没有产生抗药性变异,接触杀虫剂的所有害虫都会死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近年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达标测试,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