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理科综合(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A卷)(考试版A4)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理科综合(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A卷)(考试版A3)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理科综合(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B卷)(参考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理科综合(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B卷)(考试版A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理科综合(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B卷)(考试版A4) 试卷 1 次下载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理科综合(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A卷)(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理科综合(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A卷)(全解全析),共48页。
2023年高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物理·全解全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夜光表”上的夜光材料一般为两种,一种将镉和硫化锌混合,由于镭的辐射,硫化锌就自发光。一种是储光材料,白天吸收光能,晚上将光能释放出来。有一块手表,夜光材料是镭和硫化锌混合物。表盘是硅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转化效率为,面积为S。在太阳底下照射t时间就可让手表工作nt的时间,单位时间太阳照到地球单位面积上的能量为E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首次发现镭的科学家是贝克勒尔
B.手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平均功率
C.已知镭的衰变方程为,该核反应为β衰变
D.储光材料在有光的时候吸收光子,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夜晚时受激的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而发光
【答案】D
【详解】A.第一个发现镭元素的科学家是居里夫人,A错误;
B.硅材料在t时间接收的光能为
转化为电能的是
手表工作的平均功率为
B错误;
C.应该是衰变,C错误;
D.储光材料是利用了原子吸收光子向高能级跃迁,在晚上又自发向低能级跃迁而放出光子,没有放射性,属于安全的材料,现在绝大部分手表的夜光材料都是这种材料,D正确。
故选D。
15.光刻机是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一个光刻机的物镜投影原理简化图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为一个等腰直角三棱镜,半球形玻璃砖的半径为R,球心为O,为玻璃砖的对称轴。间距为的两条平行光线,从左侧垂直AB边射入三棱镜,经AC边反射后进入半球形玻璃砖,最后汇聚在硅片上M点。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折射率为,反射光线关于轴线对称。则OM两点间距离为( )
A.R B. C. D.
【答案】C
【详解】根据对称性,先来分析一下a光线,光路图如图
第一次折射在D点,入射角,折射角。根据折射率公式,有
由几何知识,可得
又
解得
可得
第二次折射发生在F点,设入射角为,折射角。根据折射率公式,有
又
解得
由三角形知识可得
又
解得
故选C。
16.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因故刹车,可以看做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则它在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6m/s B.4m/s C.2m/s D.1m/s
【答案】C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
解得:,;
采取逆向思维,在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位移
,
停止运动最后1s的平均速度
,
故选C.
【点睛】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根据逆向思维求出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位移,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平均速度.
17.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已迈入“空间站时代”。若中国空间站绕地球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周期为,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倍,已知地球半径为,引力常量为,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则( )
A.漂浮在空间站中的宇航员不受地球的引力
B.空间站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约为
C.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
D.空间站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地面重力加速度的倍
【答案】B
【详解】A.漂浮在空间站中的宇航员依然受地球的引力,所受引力提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处于完全失重,视重为零,故A错误;
B.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可知空间站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约为
故B正确;
C.设空间站的质量为m,其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则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
解得
故C错误;
D.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则空间站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地表的重力加速度为
解得
故D错误。
故选B。
18.在一个点电荷Q的电场中,让x轴与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重合,坐标轴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3m和0.6m(如图甲所示),在A、B两点分别放置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其受到的静电力跟试探电荷的电荷量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中直线a、b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场强度是40N/C,方向沿x轴负方向
B.B点的电场强度是2.5N/C,方向沿x轴正方向
C.点电荷Q带正电,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
D.点电荷Q的带电荷量约为4.44×10-13C
【答案】B
【详解】AB.根据 可知,图线斜率表示电场强度,故
,
AB点试探电荷电场力均为正方向,则两试探电荷位于场源电荷同侧,又因为A点场强大,离场源电荷近,则场源电荷位于A点左侧,正点电荷所受电场力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则电场强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场源电荷带正电,故A错误,B正确;
CD.根据
解得
,
故场源电荷坐标为
故CD错误。
故选B。
19.一列简谐横波在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P是介质中的质点,图乙是质点Р的振动图像。已知该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10m/s,则( )
A.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再经过0.9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
C.时刻质点P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cm
D.质点P的平衡位置坐标为
【答案】AD
【详解】A.由乙图可知0.8s时 P点振动方向向下,根据上下坡法,波沿负方向传播,A正确;
B.经过1个周期,质点经过的路程
经过0.5个周期,经过的路程
以上规律质点在任何位置开始都适用
经过个周期,经过的路程
以上规律质点只有在特殊位置(平衡位置、最大位移处)才适用, ,此时P未处于特殊位置,B错误;
C.由图乙可知,0时刻质点P位于平衡位置,C错误;
D.根据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当
则
即处的质点从平衡位置到5cm经历的时间
故P点振动形式传播到处的时间
故D正确。
故选AD。
20.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在匀强电场中有一根长为L的绝缘细线,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角,此时让小球获得初速度且恰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B.小球动能的最小值为
C.小球运动至圆周轨迹的最高点时机械能最小
D.小球从初始位置开始,在竖直平面内运动一周的过程中,其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AB
【详解】A.小球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角,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拉力和电场力,三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
解得
选项A正确;
B.小球恰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等效最高点A速度最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则最小动能
选项B正确;
C.小球的机械能和电势能之和守恒,则小球运动至电势能最大的位置机械能最小,小球带负电,则小球运动到圆周轨迹的最左端点时机械能最小,选项C错误;
D.小球从初始位置开始,在竖直平面内运动一周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再做正功,则其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选项D错误。
故选AB。
21.如图,两根足够长的平行光滑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所在空间有方向垂直于水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的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导轨的间距为L,电阻不计;导轨上静置两根长度均为L的导体棒PQ和MN,其中PQ的质量为2m、阻值为R,MN的质量为m、阻值为2R。若在t=0时刻给PQ一个平行于导轨向右的初速度vo,不计运动过程中PQ和MN的相互作用力,则( )
A.t=0时刻,两导体棒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t=0时刻,PQ两端的电压为
C.PQ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
D.从t=0时刻到PQ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导体棒MN产生的焦耳热为
【答案】BD
【详解】A. t=0时刻,PQ平行于导轨向右的初速度v0,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BLv0
此时回路中的电流大小为
两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则有
两导体棒的加速度大小不相等,A错误;
B. t=0时刻,PQ两端的电压为MN两端的电压,大小为
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两导体棒受的安培力大小相等,由左手定则可知,安培力方向相反,两棒运动中,满足动量守恒,则有
2mv0=(m+2m)v共
两棒达到共速,则得
此后两棒以这个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
D.导体棒PQ和MN是串联关系,即,可知两棒上的电流有效值相等,在整个运动中MN、PQ产生的焦耳热量分别为
则有
QMN∶QPQ=2∶1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在整个运动中产生的总热量等于系统总动能的减少量,因此有
D正确。
故选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2分。
22.(6分)某学生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只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5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每两个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答案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打点D点时物块的速度vD=________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斜面底边的长度,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质量
【答案】 0.14 0.47 B
【详解】(1)[1]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纸带数据可知:加速度
。
(1)[2]打点D点时物块的速度
。
(2)[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加速度
所以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因此需要测量斜面的高度。
23.(8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图甲所示的电路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中R0是定值电阻,通过改变R的阻值,在1、2位置处接一电压传感器,可直接显示R0两端的对应电压U12。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实现测量目的。根据实验数据,在-R坐标系中描出坐标点,如图乙所示。已知R0=150,请完成以下数据分析和处理。
(1)图乙中电阻为__________的数据点应剔除;
(2)在图乙上画出-R关系图线__________;
(3)图线的斜率是__________(V-1·-1),由此可得电池电动势Ex=__________V。
【答案】 80 0.00444 1.50
【详解】(1)[1]根据画图描点原则应舍掉电阻为80的点;
(2)[2]连线时应该用直线拟合,使线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数据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3)[3] [4]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x=U12+(R+rx)
所以
=++
由图可知斜率
=0.00444
即可得
Ex=1.50V
24.(15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和竖直面内的光滑圆弧导轨在B点平滑连接,导轨半径为R。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将轻质弹簧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脱离弹簧后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之后沿轨道运动。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区域有方向与x轴夹角为的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弹簧压缩至A点时的弹性势能;
(2)小球经过O点时的速度大小;
(3)小球过O点后运动的轨迹方程。
【答案】(1);(2);(3)
【详解】(1)小球从A到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2)小球从B到O,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
(3)小球运动至O点时速度竖直向上,受电场力和重力作用,将电场力分解到x轴和y轴,则x轴方向有
竖直方向有
解得
,
说明小球从O点开始以后的运动为x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y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做类平抛运动,则有
,
联立解得小球过O点后运动的轨迹方程
25.(12分)某简易温度报警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原理是:导热性能良好的竖直细管中用水银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上升,使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报警声。27℃时,空气柱长度L1=20cm,水银柱上表面与导线下端的距离L2=5cm,水银柱高度h=2cm,用该温度报警装置测量沸腾的某种液体时恰好报警,该液体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如下表。
沸点
98℃
99℃
100℃
101℃
102℃
压强
(1)求当地的大气压强p0;
(2)若取出1cm水银柱,求该装置报警时的热力学温度T3。(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2)
【详解】(1)以细管内密封的空气柱为研究对象,设其横截面积为S。温度升高时,管内气体做等压变化,有
其中
,,
解得
即待测液体的温度102℃,对照表可知此处的气压
(2)以cmHg为压强单位,取出x=1cm水银柱,有
其中
,
解得
26.(20分)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Ⅰ象限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第Ⅳ象限在之间的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从y轴上P(0,h)点沿x轴正方向开始运动,经过电场后从x轴上的点Q(进入磁场,粒子恰能从磁场的下边界离开磁场。不计粒子重力。求:
(1)粒子在Q点速度的大小v和v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θ;
(2)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
(3)求粒子从P点开始运动到射出磁场所用的时间。
【答案】(1),;(2);(3)
【详解】(1)设粒子从P到Q的过程中,运动时间为,在Q点进入磁场时速度为v,沿y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则
又
解得
,
(2)设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则
解得
由几何关系
联立解得
(3)由第(1)问可得粒子在电场中的时间为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为
设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为则
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
故粒子从P点开始到射出磁场所用的时间为
解得
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化学·全解全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7.中国画中以墨色为主,以丹青色彩为辅,这样的水墨丹青画一般画在绢、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丹指朱砂,也叫辰砂,是的天然矿石
B.青指石青,即蓝铜矿,主要成分,该物质属于盐
C.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墨汁属于胶体
D.常见绢、纸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答案】D
【解析】A.丹指丹砂、朱砂、辰砂,是硫化汞的天然矿石,A正确;B.青指石青,主要成分,属于碱式碳酸盐,B正确;C.墨汁、墨水均属于胶体,C正确;D.绢指丝织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纸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蛋白质和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D错误; 故选D。
8.高聚物A在生物医学上有广泛应用。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原料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EMA具有顺反异构
B.1mol高聚物A可以与(m+n) mol NaOH反应
C.NVP分子式为C6H8NO
D.HEMA和NVP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A
【答案】B
【解析】A.HEMA结构中碳碳双键的其中一个不饱和碳原子连接2个氢原子,不符合顺反异构的条件,HEMA没有顺反异构,故A错误;B.根据高聚物的结构简式,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结构是酯基和酰胺键,1mol高聚物中含有nmol酯基和mmol酰胺键,1mol该高聚物最多与(m+n)molNaOH反应,故B正确;C.NVP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分子式为C6H9NO,故C错误;D.根据反应方程式,该反应是碳碳双键之间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故D错误;答案为B。
9.含硫化合物的反应具有多样性。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用溶液吸收废气:
B.海水提溴工艺中用还原:
C.用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
D.将S与溶液混合加热制备:
【答案】B
【解析】A.用溶液吸收废气过程中,和溶液反应生成NaHSO3,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B.HBr是强酸,在离子方程式中要拆,故B错误;C.CaCO3的溶解度小于,用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可以转化为CaCO3,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D.S与溶液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B。
10.化学实验源于生活。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与结论
A
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元素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说明该食盐属于无碘盐
B
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
将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浸入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
C
检验菠菜中的铁元素
取少量菠菜叶剪碎研磨后加水搅拌,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溶液
若溶液变红,说明菠菜中含有铁元素
D
检验鸡皮中是否含有脂肪
取一小块鸡皮于表面皿上,将几滴浓硝酸滴到鸡皮上
一段时间后鸡皮变黄,说明鸡皮中含有脂肪
【答案】C
【解析】A.食盐中所加碘一般为碘酸钾,碘酸钾遇淀粉不变蓝色,因此实验设计不合理,故A错误;B.火柴头中的氯元素在氯酸钾中存在,氯酸钾溶于水不能直接电离出氯离子,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不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B错误;C.加硝酸后再加KSCN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从而可说明菠菜中含有铁元素,故C正确;D.加浓硝酸鸡皮变黄,是蛋白质的性质,不能证明脂肪存在,故D错误;故选:C。
11.(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一模)室温,向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溶液中与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的、分别为、;)
A.a对应溶液的pH小于b
B.b对应溶液的
C.a→b变化过程中,溶液中的减小
D.a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存在:
【答案】D
【解析】A.温度不变水解平衡常数不变,=,则横坐标数值越大,溶液中c(OH-)越小,溶液的pH值越小,则溶液的pH:a点大于b点,故A错误;B.b点=-5,=1.0×10-5mol/L,=,=2,则=100,,故B错误;C.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不变,则==不变,故C错误;D.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a点横坐标等于0,说明c(CO)=c(HCO),根据电荷守恒得2c(Ba2+)+c(Na+)+c(H+)=2c(CO)+c(HCO)+c(Cl-)+c(OH-),所以得2c(Ba2+)+c(Na+)+c(H+)=3c(HCO)+c(Cl-)+c(OH-),故D正确;故选:D。
12.生物大分子血红蛋白分子链的部分结构及载氧示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血红蛋分子链的多肽链之间存在氢键作用
B.血红素中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C.与血红素中配位能力强于
D.用酸性丙酮提取血红蛋白中血红素时仅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分子中的氮的电负性较强,能形成氢键,则构成血红蛋分子链的多肽链之间存在氢键作用,A正确; B.Fe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其能够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B正确;C.碳的电负性小于氧,故更容易提供孤电子对与血红素中形成配位键,其配位能力强于,C正确;D.血红素中的肽键会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故用酸性丙酮提取血红蛋白中血红素时也会发生化学变化,D错误;故选D。
13.我国科学家在“绿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四种电解槽结构如图所示。
已知:法拉第常数(F)表示电子所带电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d装置中作用是降低阳极反应的活化能
B.图c装置的阴极反应式为
C.图a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阳极区溶液明显下降
D.电流强度为a安培,通电时间为b小时,阳极理论最多产生
【答案】D
【解析】A.图d装置在阴极区加入且两个装置中起增强导电作用,增强电解效率,不是作催化剂,故A错误; B.据装置图知,图c装置阴极上水被还原生成氢气和氧离子,阴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C.据图a装置可知,阳极反应式为,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区迁移,故C错误;D.通过电量,根据阳极反应可知,生成转移电子,,故D正确;故选D。
27.某废镍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合金,还含有少量Cr、Fe及不溶于酸碱的有机物。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镍的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溶解”后的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
(3)在空气中煅烧,其热重曲线如图1所示,300~400 ℃时转化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00~450℃生成的固体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取。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pH至7.5,加入适量硫酸钠后采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有80%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再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写出氧化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a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假设电解时阳极只考虑放电)。
(5)金属镍的配合物的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的成键电子总数之和为18,则n=___________;CO与结构相似,CO分子内键与键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6)NiO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离子坐标参数A为(0,0,0),C为(1,,),则B的离子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
(7)原子中运动的电子有两种相反的自旋状态,若一种自旋状态用表示,与之相反的用表示,称为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对于基态铁原子,其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___________。
【答案】(1)
(2)
(3)
(4) 1.25a
(5) 4 1∶2
(6)(1,1,1)
(7)+2或-2
【解析】将废镍催化剂碱浸,Al和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i、Cr、Fe、有机物不与碱反应,则“滤液1”的主要溶质为、NaAlO2;通过灼烧,除去有机物;加入硫酸、硝酸,使Ni、Cr、Fe溶解生成Ni2+、Cr3+、Fe2+、Fe3+;加入NaClO,使Fe2+完全转化为Fe3+,调节溶液pH,使Cr3+、Fe3+转化为Cr(OH)3、Fe(OH)3沉淀;加入碳酸钠,使Ni2+转化为NiCO3沉淀,滤液2中含有硫酸钠、硝酸钠、碳酸钠和次氯酸钠;过滤后得到的NiCO3中含有杂质,应洗涤、干燥后,再煅烧,最终得到镍的氧化物。
(1)“碱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由分析可知,“溶解”后的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有,Ni2+、Fe3+,答案为:;
(3)转化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设1mol 在下分解为,1mol 的质量为,由图可知,在下分解固体残留率为67.5%,则分解后的质量为,根据Ni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的物质的量为,=80.3g,得到,故生成产物的化学式为,答案为:,;
(4)ClO-把Ni(OH)2氧化成Ni2O3,本身被还原成Cl-,因此离子方程式为ClO-+Ni(OH)2→Ni2O3+Cl-,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法进行配平,即离子方程式为;根据离子方程式,消耗amolNi(OH)2的同时消耗a/2mol的ClO-,Cl2有80%在弱碱性转化成ClO-,即Cl2+2OH-=ClO-+Cl-+H2O,电解过程中产生氯气的量为0.5a/80%mol,电解过程种2Cl--2e-=Cl2,因此外电路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5a×2/80%mol=1.25a mol,故答案为:;1.25a mol;
(5)Ni的价电子数为10,每个配体提供一个电子对,则10+2n=18,n=4;CO与N2结构相似,含有C≡O键,含有1个σ键,2个π键,CO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1∶2,答案为:4,1∶2;
(6)离子坐标参数A为(0,0,0),C为(1,,),则B的离子坐标参数为(1,1,1),答案为:(1,1,1);
(7)Fe是2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64s2,若一种自旋状态用+表示,与之相反的用-表示,,所以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6+(-)×2=+2,也可以是-2 ,所以其价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2或-2。
28.我国科学家最近揭示氢化钡固氮加氢产生氨气的反应机理。某小组设计实验制备高纯度的并测定其纯度。
已知:氢化钡遇水蒸气剧烈反应。实验中观察到B装置产生黑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作用是_______。
(2)启动A装置中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先启动A中反应,F处检验氢气纯净后点燃D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
(3)A装置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实验完毕,从A装置的混合物中提取的操作包括_______、蒸发浓缩、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5)如果产品混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如果产品混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6)设计如图装置测定氢化钡纯度。室温下,向安全漏斗中加入足量水,乙管实验前对应气体体积读数为,甲中完全反应后乙管气体体积读数为。
①每次读数前要调整丙管高度,使其与乙管液面持平,其目的是_______;
②已知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为。该产品纯度为_______。
【答案】(1)除去H2中的H2S,防止H2S与Ba发生反应。
(2) 打开活塞K(使稀硫酸与粗锌接触) 利用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及防止Ba与空气中的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3)
(4) 过滤 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
(5) 水蒸气进入D(或氢气中的水蒸气没有除尽) 空气(O2)进入D(或装置中的空气没有除尽)
(6) 使乙管内气压等于外压
【解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制备高纯度BaH2的过程为:装置A利用Zn与稀硫酸反应制备H2,但粗锌中含有ZnS,因此制得的H2中混有H2S气体;装置B用CuSO4除去H2中混有的H2S气体;装置C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对H2进行干燥,得到纯净的H2进入装置D与钡反应制取BaH2;由于BaH2遇水蒸气剧烈反应,装置E利用浓硫酸吸水性防止装置F中的水蒸气倒流进装置D中影响BaH2的制备;为了保证BaH2的纯度,装置D在加热前必须把整套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因此装置F的作用是检验氢气的纯度。
(1)粗锌中硫化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利用硫化氢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硫化铜沉淀把H2中混有的杂质气体H2S除去。
(2)打开活塞K,放下稀硫酸,使之与粗锌接触,反应开始发生。装置内空气对实验有影响,一是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二是Ba与空气中的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故先利用氢气将空气排尽后再加热。
(3)装置A中硫化锌与硫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
(4)混合物中有固体铜,先把Cu过滤除去,再蒸发浓缩得到浓的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析出硫酸锌晶体。
(5)如果水蒸气倒流进入装置D中(或氢气中的水蒸气没有除尽),会生成氢氧化钡;如果空气进入装置D中(或装置中的空气没有除尽),氧气与钡反应生成氧化钡。
(6)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有关,确保乙管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测定的气体体积才有意义。样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列式计算:
,
该产品的纯度为。
29.短链烯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如丙烯(C3H6)和乙烯等。利用它们间的转化可有效强化节能减排,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烯可由丙烷脱氢制取。已知丙烷脱氢制丙烯发生的主要反应及能量变化如图,其中反应1为主反应,反应2为副反应。
反应1:C3H8(g) C3H6(g)+H2(g)ΔH1;
反应2:C3H8(g) C2H4(g) +CH4(g)ΔH2=+81.3kJmol-1;
反应3:C3H6(g)+H2(g) C2H4(g)+CH4(g) ΔH3= -43.0kJ·mol-1。
根据图和以上数据可知,若温度升高,副反应要比主反应更容易发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主反应的焓变ΔH1=___________。
(2)乙烯可由CO2和H2制取:2CO2(g) + 6H2(g) C2H4(g) + 4H2O(g),在0.1 MPa,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n(CO2):n(H2)=1:3的条件下,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2、H2、C2H4、H2O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①图中表示C2H4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 (填“a”“b”或“c”)。
②反应2CO2(g) +6H2(g) C2H4(g) +4H2O(g) ΔH___________(填“>”或“0,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1 mol的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使CO2(g)和CH4(g)发生上述反应,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单位:Pa)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结合图示,在1100℃下y点时v正___________v逆(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政治(云南、吉林、黑龙江、山西、安徽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图漫画,给我们的警示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云南、吉林、黑龙江、山西、安徽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林漫画《限量版》启示我们,相知跨千年,携手创未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云南、安徽、黑龙江、吉林、山西五省通用)(全解全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