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浙江A卷)(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浙江A卷)(全解全析),共17页。
2023年高生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A卷
生物·全解全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B
【解析】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②燃料需求增加;③环境污染加剧;④水、矿产资源短缺;⑤植被破坏。2、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的资源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A、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生存所需的资源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A正确;
B、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频发,酸雨的形成是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硫等导致的,雾霾的形成与PM2.5有关,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B错误;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使温室效应加剧,C正确;
D、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D正确。
故选B。
2.D
【解析】生物安全在农业领域中,指遗传修饰生物(如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安全性问题;在生态领域中,指外来有害生物的引进和扩散,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各种传染病、害虫、真菌、细菌、线虫、病毒和杂草等。除此之外,生物安全还包括生物遗传资源流失、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耐药性、生物恐怖袭击等。生物安全是人的健康、动植物健康、生态环境健康三者安全统一的概念。
A、在生物恐怖威胁不断上升、全球传染病疫情频发的情况下,消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扩散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方面,A正确;
B、由于克隆技术尚不成熟,现在做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理由是重构胚胎成功率低,移植入母体子宫后胚胎着床率低、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出生后死亡率高等,正常的个体极少,B正确;
C、为了尽力规避基因诊断的风险,避免可能产生的基因歧视,基因检测机构不能随意泄露基因检测的结果,C正确;
D、从外来入侵害虫的原产地引入天敌进行治理,由于短期内天敌没有资源和空间等的限制,可能会对入侵地造成生态影响,D错误。
故选D。
3.B
【解析】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A、并不是所有的受体都位于细胞膜上,如图IP3受体通道位于内质网膜上,A错误;
B、图中内质网中的Ca2+经过通道进入细胞质基质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NO是气体进入相邻平滑肌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B正确;
C、Ca2+与钙调蛋白(CaM)结合后激活NO合酶(NOS)催化生成NO,C错误;
D、GTP含量很少,维持相对稳定,向平滑肌细胞内注射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不会导致GTP含量大幅增加,D错误。
故选B。
4.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动作电位从邻近细胞传来会导致细胞膜上L型Ca²⁺通道打开,内流的Ca²⁺作用于RyRCa²⁺通道促使肌质网中大量Ca²⁺外流,进而引发肌细胞收缩。
A、动作电位从邻近细胞传来会导致细胞膜上L型Ca²⁺通道打开,内流的Ca²⁺作用于RyRCa²⁺通道促使肌质网中大量Ca²⁺外流,进而引发肌细胞收缩,硝苯地平作为常见的降压药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降低血压,原理可能是导致细胞膜上L型Ca²⁺通道关闭,所以硝苯地平可能属于L型Ca²⁺通道阻滞剂,A正确;
B、哇巴因是一类Na⁺−K⁺泵抑制剂,导致Na⁺外流减少,细胞内Na⁺浓度增加,细胞膜上的Na⁺−Ca²⁺交换器将Na⁺转入细胞内、将Ca²⁺转出细胞,由于细胞内外Na⁺浓度差减小,使Na⁺内流减少、Ca²⁺外流减少,细胞内Ca²⁺浓度增大,引起细胞收缩,所以使用哇巴因会使心肌收缩,B错误;
C、Na⁺−Ca²⁺交换器(NCX)进行的是钠、钙的反向转运,将Ca²⁺泵到细胞外或细胞器内,使细胞质基质中Ca²⁺浓度维持在一个很低水平,说明该过程为主动运输,转运的完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正确;
D、L型Ca²⁺通道、RyRCa²⁺通道转运Ca²⁺为协助扩散,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主要膜两侧的浓度差,在一定范围内,浓度差越大,转运速率越快,所以L型Ca²⁺通道、RyRCa²⁺通道转运Ca²⁺的速度与其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存在正相关的关系,D正确。
故选B。
5. B 6.A
【解析】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5.A、甲基化过程并没有改变碱基,所以DNA片段中(A+T)/(G+C)的比值不变,A错误;
B、依据材料:碱基甲基化后没有改变配对的规则,所以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复制时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B正确;
C、基因的甲基化只是改变了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没有改变基因序列本身,也就不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C错误;
D、基因的甲基化只是改变了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没有改变基因序列本身,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6.A、甲基化只是在DNA的碱基上做甲基化修饰,既没有改变DNA的碱基序列,也没有改变(被甲基化)碱基的碱基配对规则,而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以甲基化不会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表达是指转录和翻译,甲基化抑制Axy基因的表达,可能是阻止了RNA聚合酶与小鼠Axy基因的结合,从而影响了该基因的转录过程,B正确;
C、示例中的子一代小鼠由于Axy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不同,基因表达受到的抑制不同,导致它们出现体色差异,但它们基因型相同,C正确;
D、甲基化是指在DNA的碱基上做甲基化修饰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性状的微小差异,可能与某些DNA的甲基化程度不同有关,D正确。
故选A。
7.A
【解析】a地区不同的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的群落,b地区一个群落内部有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其中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是光强度,c地区是不同光质的光,到达深水层的光主要是短波长的光。
A、某地区分布的所有生物的集合体称为群落,研究b地区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正确;
B、图中b地区苔藓植物仍然存在,木本植物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B错误;
C、图中c地区藻类植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对环境中不同光质的利用,C错误;
D、图中影响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a区域是温度,b区域是光照强度,c区域是不同光质的光,D错误。
故选A。
8.D
【解析】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三个因素:酶活性、酶浓度、底物浓度,其中酶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
A、测定酶的活性就是测定酶促反应速率。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因此1克葡聚糖酶在1分钟内使多少克β-葡聚糖水解代表其酶活性,A正确;
B、由图1可知,四条曲线都是在温度约50°C时达到峰值,表示这四种酶都是在温度50°C时相对酶活力最高,即最适温度相同,B正确;
C、由图2可知,这四种酶在40-50℃下酶的活性几乎没有下降,说明在该温度范围内酶活性稳定性较高,在50℃-90℃之间,四条曲线下降均较快,说明在该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不稳定,急剧下降,C正确;
D、低温对酶空间结构没有影响,高温会导致酶空间结构变化,进而导致酶变性失活,另外温度还会一定程度影响底物与酶分子结合,因此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不一定是由于温度导致酶空间结构改变,D错误。
故选D。
9.B
【解析】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A、由题可知,当BiP-PERK复合物存在时,说明细胞中没有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则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折叠和加工,A正确;
B、由题可知,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BiP表达量增加,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蛋白质被运出需要内质网形成囊泡,说明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内质网能产生包裹蛋白质的囊泡,B错误;
C、由题意可知,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PERK发生磷酸化,从而促进BiP表达量增加,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即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异常蛋白积累的内质网恢复正常,C正确;
D、当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时,即内质网中的多肽链较多时,PERK解离后被磷酸化激酶催化发生磷酸化,形成磷酸化的PERK,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这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10.B
【解析】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所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网膜系统。由于它靠近细胞质的内侧,故称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扁平囊为圆形,边缘膨大且具穿孔。
A、内质网与线粒体、质膜、高尔基体等细胞结构之间都存在MCS,能调控细胞内的代谢,具有中心调节作用,A正确;
B、线粒体内Ca2+浓度适度升高会促进呼吸作用,但是过度且持续性Ca2+浓度升高会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导致细胞衰老,故细胞的代谢速率不一定下降,B错误;
C、结合题意可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可以通过MCS的接触实现交流,C正确;
D、MCS作用机理是接受信息并为脂质、Ca2+等物质提供运输的位点,因此MCS具有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功能,D正确。
故选B。
11.B
【解析】据图1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包括:第①步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第②步是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第③步是靶细胞接受胰岛素传递信息后发生一系列信号传导,第④步是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将细胞外液中的葡萄糖运进细胞。
分析图2,a细胞与胰岛素结合率高,说明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前两步没有问题。分析图3,注射胰岛素后,c患者中的血糖浓度高于d患者。
A、据题干信息“病人甲在该机制中的①步有缺陷”,若用曲线a、c表示病人甲,则甲病人细胞与胰岛素结合率高,说明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前两步没有问题,曲线分析与题干不符,A错误;
B、据题干信息“病人乙在该机制中的②步有缺陷”,若用曲线b、c表示病人乙,则乙病人细胞与胰岛素结合率低,可能是第②步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缺陷,导致细胞吸收葡萄糖减少,血浆中葡萄糖浓度高,符合曲线c,B正确;
C、据题干信息“病人丙在该机制中的③步有缺陷”,若用曲线a、d表示病人丙,则丙病人细胞与胰岛素结合率高,符合曲线a;丙病人信号传导过程有缺陷,则无法存进组织细胞加快吸收葡萄糖,导致血浆中葡萄糖浓度高,与曲线d不符,C错误;
D、据题干信息“病人丁在该机制中的④步有缺陷”,则丁病人细胞与胰岛素结合率高,由于转运葡萄糖存在缺陷,病人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偏高,应用曲线a、c表示,D错误。
故选B。
12.B
【解析】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胚胎工程是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胚胎工程任何一项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通过胚胎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
A、体外受精时采集的卵母细胞应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精子应经过获能处理,这样两者才能受精形成受精卵,A正确;
B、胚胎工程任何一项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通过胚胎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因此①②③都需要将早期胚胎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B错误;
C、据表格可知,在桑椹胚时,孤雌胚胎和孤雄胚胎的染色质特殊区域都能进行部分重建,但去核后体外受精(孤雄生殖)重建速率更慢,说明母源来源的染色质比父源的染色质更容易实现结构的重建,C正确;
D、据表可知,无论是体外受精技术,还是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发育成个体)和孤雄生殖,胚胎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染色质空间构象重建,说明染色质结构重建的速率可能在胚胎成功发育中起关键作用,D正确。
故选B。
13.A
【解析】1、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3、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A、分析题图可知:新种群的形成是由少数个体迁移到其他生境所建立的,这新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是由新自然环境所决定的,即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A错误;
B、种群的基因库是指该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在各自的种群基因库中,由于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原种群中A、a两种基因的数量与频率,会和新种群中的不同,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变异的不定向性导致遗传(基因)多样性,而新种群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有可能低于原种群,所以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低于原种群,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奠基者效应会致使同一物种却是不同种群的基因数量和基因频率不同,即基因库会有所不同,而在自然选择和生物繁衍作用下,这种基因库的差异也会随之变大,D正确。
故选A。
14.C
【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其中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A、结合题意可知,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设置的样地总面积均为15000m2,故15000m2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A正确;
BC、据表格数据可知,5公顷碎片、15公顷碎片和连续森林的景东翅子树种群数量分别为33 、82和87,故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可推知生境破碎不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B正确,C错误;
D、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不同树龄植株(如幼树、小树和成树)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组成,D正确。
故选C。
15.C
【解析】DNA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4、过程:(1)解旋;(2)子链合成;(3)子代DNA分子的形成两条母链分别与各自决定的子链组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6、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A、测序过程反应中的能量来自dNTP水解放出的能量,A正确;
B、单分子荧光测序时dNTP提供一个脱氧核苷酸用于DNA复制的原料 ,B正确;
C、 每一轮测序中只加入1种dNTP ,C错误;
D、在连续的位置可能出现相同碱基,则会连续多次出现荧光现象,D正确。
故选C。
16.C
【解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A、酵母菌无氧呼吸最适温度为20~30℃,A组温度为5℃,BCD为25℃,A瓶的无氧呼吸强度最弱,A错误;
B、12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120mL的无菌水,最终其葡萄糖质量分数浓度为2.5%,相对于C和D瓶,葡萄糖含量最低,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少,颜色变成黄色最慢,B错误;
C、C瓶中葡萄糖含量最多,且温度适宜,菌种为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进而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最短,C正确;
D、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17.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刺激机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分泌CRH,促进垂体分泌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的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同时抑制机体免疫细胞、免疫反应来降低损伤。
A、分析题图可知,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A正确;
B、由图可知,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的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同时抑制机体免疫细胞、免疫反应来降低损伤,可知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B正确;
C、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而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C正确;
D、图中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促进下丘脑分泌CRH,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具有抑制作用,故两者对下丘脑分泌CRH有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D。
18.C
【解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A、结合图1可知,第7-9天,乙烯含量迅速上升,呼吸速率随后急剧上升,说明乙烯对细胞呼吸有促进作用,A错误;
B、结合图2可知,生长素处理和脱落酸处理后,在第0天生长素组和对照组和脱落酸组的硬度均相同,但下降幅度生长素组最小,因此生长素可以延缓果实变软,与脱落酸组有拮抗作用,图中无法看出增大生长素浓度后的变化,因此不能得出拮抗效果更好的结论,B错误;
C、结合图1可知,脱落酸含量升高后乙烯含量升高,推测脱落酸会促进乙烯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而植物细胞壁以及植物细胞间存在果胶,因此脱落酸有可能促进果胶酶基因的表达,以此来促进果实变软,C正确;
D、香蕉的成熟过程从根本上讲是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19.B
【解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产量高的产脂肪酶菌株,故采集土壤样品的器具需要灭菌,而土壤稀释液不能灭菌,否则高温会杀死目的菌株,A错误;
B、固体培养基中添加橄榄油,以橄榄油作为唯一碳源筛选出能产生出脂肪酶的菌株,通过透明圈的大小初筛产量高的产脂肪酶菌株,透明圈大的,说明脂肪酶产量高,B正确;
C、划线法接种土壤稀释液于固体培养基中,可以分离菌株,但不能用于统计菌落数,用于菌落计算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
D、利用液体培养基进一步扩大培养高产脂肪酶菌株,固体培养基能够起到筛选、分离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20.B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配子的种类增多,有利于增加后代的多样性。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甲植株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2种花粉,即只带有C基因的花粉粒和只带有R基因的花粉粒,分别呈现蓝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若发生一次交叉互换,则产生4种花粉粒,即只带有C基因的花粉粒、只带有R基因的花粉粒、C和R基因都有的花粉粒和C和R基因都没有的花粉粒,分别呈现蓝色荧光、红色荧光、绿色荧光和无荧光。F基因对染色体片段交换如果有影响,则甲和植株乙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之间交换的频率存在差异,植株乙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如果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之间发生了两次交换,那么可能导致染色体上的片段又恢复到未发生交叉互换时的状态,则此时只产生2种花粉粒。
A、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是研究F基因对染色体片段交换的影响,结合图示可知,比较植株甲和植株乙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之间交换的频率差异,可以确定F基因对染色体片段交换的影响,如果无影响,二者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相同,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植株甲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如果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之间只发生一次片段交换,则所形成的花粉囊里面的四个花粉粒中有4种情况:只带有C基因的花粉粒、只带有R基因的花粉粒、C和R基因都有的花粉粒和C和R基因都没有的花粉粒,分别呈现蓝色荧光、红色荧光、绿色荧光和无荧光,B错误;
C、植株乙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如果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之间发生了两次交换,那么可能导致染色体上的片段又恢复到未发生交叉互换时的状态,则此时可能只产生2种花粉粒,即两个只带有C基因的花粉粒、两个只带有R基因的花粉粒,分别呈现出蓝色荧光和红色荧光,C正确;
D、植株甲和乙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如果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之间未发生交换,只产生2种花粉,即只带有C基因的花粉粒和只带有R基因的花粉粒,分别呈现蓝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因此所形成花粉粒中不会呈现出绿色荧光,D正确。
故选B。
21.
【答案】:可能不变,可能降低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 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
(1) 协助扩散 Na+通道开放,Na+内流
(2) 大脑皮层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膈肌和腹肌
(3)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化学遗传学技术特异性抑制M神经元,乙组对照;用毒素刺激两组小鼠,观察小鼠的呕吐行为。
(4)抑制Ca2+通道的活性,减少Ca2+内流;抑制M神经元中的速激肽基因的表达。
【解析】没有口渴的感觉,说明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没有升高,可能不变,可能降低。根据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可说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为: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据题意可知,图中Ca2+进入肠嗜铬细胞是通过Ca2+通道实现的,属于协助扩散。5-HT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Na+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
(2)大脑皮层的功能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机体所有的感觉、语言、情绪等都是由大脑皮层做出的,因此刺激机体的“厌恶中枢”,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与“恶心”相关的厌恶性情绪。据题意可知,激活脑干的呼吸中枢后,通过调节负责膈肌和腹肌同时收缩的神经元,引发呕吐行为,因此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膈肌和腹肌。
(3)本实验要验证只有表达速激肽基因的神经元(M)能接收到迷走神经传来的信息,并通过释放速激肽来传导信息,自变量为是否M神经元表达,因变量为M基因表达能引起信息传递,进而引发呕吐行为,本实验材料为正常小鼠,因此实验思路为: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化学遗传学技术特异性抑制M神经元,乙组对照;用毒素刺激两组小鼠,观察小鼠的呕吐行为。
(4)据题意可知,当胃肠道遭受毒素入侵后,分布在肠嗜铬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被激活,Ca2+大量内流,并释放大量5-羟色胺(5-HT),作用到脑干孤束核,其中只有表达速激肽基因的神经元(M)能接收到迷走神经传来的信息,并通过释放速激肽来传导信息,进而引起呕吐行为,据此可知,针对化疗患者的抗恶心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Ca2+通道的活性,减少Ca2+内流;抑制M神经元中的速激肽基因的表达。
22.【答案】
(1) 垂直结构 种类数
(2) 次生演替 增加
(3) N2 P2/2
(4) 逐个计数法 栖息环境 天敌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5) 10 A
【解析】题图分析,图1可知,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植物种类处于动态变化中,且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图2显示,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阈值以下,猎物种群数量就上升,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种群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阈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群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图中显示猎物的K值为N2,捕食者的K值在P2。
(1)图1中的信息显示出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体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调查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种类数。
(2)图1表示的是某地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因为A~I阶段的植物物种数没有从零开始,因而该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E阶段,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结构变得复杂,因而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3)图2模型显示,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阈值以下,猎物种群数量就上升,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种群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阈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群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即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因此猎物种群K值为N2,捕食者种群K值为P2,而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种群数量为K/2,因此,捕食者的数量为P2/2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4)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佳的调查方法是逐个计数法。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灰鹤的生态位,研究该鸟类的栖息地,通常还需进一步研究灰鹤的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5)λ表示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数,0-4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4-10年,λ1,种群数量增长,即是A图。
23.【答案】
(1)光反应场所 为叶圆片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2) ①②③
(3) ③④⑤
(4)
叶圆片上浮所需要的时间及相同时间叶圆片上浮的个数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5) 叶绿体色素含量高,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气孔开放度值高,利于光合作用暗反应;结果提高净光合速率
【解析】图1中:甲表示叶绿体,乙表示线粒体,a表示类囊体薄膜。
图2中:光源距离叶圆片越近,光照强度越大,光合速率越强。
(1)图1中,结构a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图2里的碳酸氢钠是为叶圆片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的。
(2)
①二氧化碳可以参与叶绿体基质中的暗反应,故可以存在于甲叶绿体基质中,①正确;
②乙线粒体基质中发生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故可以存在于乙基质中,②正确;
③⑤二氧化碳产生于三羧酸循环,③正确、⑤错误;
④二氧化碳可以参与卡尔文循环,④错误;
故选①②③。
(3)当温室内温度升高或高温时间延长,可能会改变酶活性,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也可能导致气孔关闭,引起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也可能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光合作用所需的相关化合物不能正常合成,导致光合速率下降。高温不会导致光照强度减弱,也不会引起叶片面积变小。故选③④⑤。
(4)距离光源越近,光照强度越强,光合速率越大,叶片上浮所需的时间越短,相同时间内上浮的叶片也越多,如图所示:
(5)由表中数据可知,上部叶片叶绿体色素含量高,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气孔开放度值高,利于光合作用暗反应;故上部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
24.【答案】(1)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一定配比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
(2)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 体细胞胚 器官
(3)③→⑤→⑦→⑨→⑩
(4)聚乙二醇(PEG)融合法及电刺激融合(写灭活的仙台病毒不得分)
(5)不受天气、季节和土壤等条件的限制,可工厂化大规模生产
(6)方案一:利用二倍体西瓜的花药培养成单倍体的西瓜植株,再将二倍体西瓜与单倍体西瓜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杂交后,培养成植株,从中筛选出三倍体西瓜。 方案二:取二倍体西瓜早期发育的种子的胚乳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即可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1)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据图可看出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过程是[⑤]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一定配比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诱导体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2)除胚状体外,人工种子的结构还包括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再分化形成植物个体有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和器官发生途径。
(3)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诱导单倍体幼苗染色体加倍后再筛选,即③→⑤→⑦→⑨→⑩。
(4)诱导两种植物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的化学方法是聚乙二醇(PEG)融合法、另外还可以采用电刺激、震荡等方法(5)通过④→⑤→⑥培养紫草细胞来提取紫草宁的过程的优点是不受天气、季节和土壤等条件的限制,可工厂化大规模生产。
(6)利用二倍体西瓜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的方案:方案一:利用二倍体西瓜的花药培养成单倍体的西瓜植株,再将二倍体西瓜与单倍体西瓜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杂交后,培养成植株,从中筛选出三倍体西瓜。方案二:取二倍体西瓜的早期发育的种子的胚乳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即可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
25.【答案】
(1) C
(2) B
(3) 不需要去雄
(4) ①杂合灰身果蝇产生含有基因B、b的配子的比例为1∶1;
含有基因B、b的配子的存活概率相等;
含有基因B、b的配子参与受精的机会是相等的;
受精卵的存活概率是相等的
②BBb 灰身∶黑身=11∶1
③让Ⅳ号染色体缺失的灰身雌、雄果蝇随机杂交
若子代果蝇均表现为灰身,则基因B、b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若子代果蝇表现为灰身∶黑身=3∶1,则基因B、b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解析】1、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为:去雄、套上纸袋(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人工异花传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自花传粉是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也叫自交;异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现象。
3、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正常情况下,黑身果蝇的基因型是bb,灰身果蝇的基因型是BB或Bb。
(1)A、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异花传粉,同一朵花内的传粉受精过程叫自花传粉,A正确;
B、不同植物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B正确;
C、人工异花传粉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在去雄后和受粉后进行两次套袋处理,C错误;
D、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株,所以要在花粉未成熟时去除全部雄蕊,该过程叫作去雄,D正确。
故选C。
(2)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实验一是植株A的雄花给自身雌花受粉,实验二是植株B的雄花给自身雌花受粉,实验三是植株A的雄花给植株B的雌花受粉,实验四是植株B的雄花给植株A的雌花受粉,它们均是异花传粉。故选B。
(3)玉米是雌雄异花,在杂交实验时不需要去雄。
(4)①杂合的灰身果蝇(Bb)与黑身果蝇(bb)进行测交,F1中灰身∶黑身≈1∶1,出现该比例所需要的条件:杂合灰身果蝇产生含有基因B、b的配子的比例为1∶1;含有基因B、b的配子的存活概率相等;含有基因B、b的配子参与受精的机会是相等的;受精卵的存活概率是相等的。
②一灰身果蝇(甲)与多只黑身果蝇(bb)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灰身∶黑身=5∶1,说明甲产生的基因型为b配子的概率为1/6,进而推知甲的基因型是BBb。甲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BB∶b∶Bb∶B=1∶1∶2∶2,正常的杂合的灰身果蝇(Bb)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B∶b=1∶1,二者杂交,理论上子代果蝇的表型及比例是灰身∶黑身=(1—1/6b×1/2b)∶(1/6b×1/2b)=11∶1。
③欲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基因B、b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可让F1中Ⅳ号染色体缺失的灰身雌、雄果蝇随机杂交,观察并统计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如果基因B、b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F1中Ⅳ号染色体缺失的灰身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均为B,均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一种含有基因B所在的Ⅳ号染色体,另一种不含Ⅳ号染色体,因此子代存活的果蝇都含有基因B,均表现为灰身。如果基因B、b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F1中Ⅳ号染色体缺失的灰身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均为Bb,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bb=1∶2∶1,表型及其比例为灰身∶黑身=3∶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浙江B卷)(全解全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 6,D 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湖北A卷)(全解全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某家系中有关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辽宁A卷)(全解全析),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