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重庆B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卷(重庆专用)
高三生物·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研究发现一类称做“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内“分子伴侣”发挥作用的场所可能在内质网
B.“分子伴侣”介导加工的环状八肽化合物中至少含有8个氧原子和8个氮原子
C.蛋白质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则一定不可逆转
D.“分子伴侣”折叠蛋白质的过程中可能涉及氢键的形成
【答案】C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使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蛋白质变性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即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并不发生改变。
【详解】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分子伴侣”发挥作用的场所可能在内质网,A正确;
B、每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环状八肽化合物由 8 个氨基酸脱去8个水形成,其中 8 个氨基酸中至少的氧原子数为 8×2=16,至少的氮原子数为 8×1=8,8分子水(H2O)包含的氧原子数 8,氮原子数为 0,则环链八肽化合物至少有氧原子 8×2-8=8,氮原子 8×1=8,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分子伴侣在发挥作用时会改变自身空间结构,并可循环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的改变是可以逆转的,C错误;
D、“分子伴侣”折叠蛋白质的过程中,即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形成,其过程中可能涉及二硫键、氢键的形成,D正确。
故选C。
【点睛】
2.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通常由脂滴膜包裹,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机理如图1所示。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其线粒体内膜含有UCP2蛋白,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a2+进入内质网腔的方式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所以属于协助扩散
B. Ca2+在线粒体内膜上调控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进而影响脂肪的合成
C.包裹脂肪的脂滴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单层膜
D.抑制 H+通过F0F1ATP合成酶的运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D
【分析】由图1可知,Ca2+在蛋白A和S的协助下进入内质网,该过程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主动运输的方式。Ca2+钙离子在蛋白N的协助下还可以从线粒体中进入细胞质。图2为线粒体内膜的结构图,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的场所,还原氢与氧结合生产水,同时合成大量的能量。
【详解】A、由图可知,Ca2+进入内质网腔的方式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还需要ATP提供能量,是主动运输方式,A错误;
B、由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因此Ca2+在线粒体基质发挥作用,进而影响脂肪的合成,B错误;
C、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包裹脂肪的应该是尾部朝向内侧的单层磷脂分子围成的膜结构,C错误;
D、抑制H+通过F0F1ATP合成酶的运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合成ATP,更多地以热能形式散失,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和酶催化下分解都加快,其原理都是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B.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选择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或者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检测效果均可
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顺序:淀粉+淀粉酶→置于相应水浴温度5 min→滴斐林试剂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答案】B
【分析】①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因此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②淀粉遇碘液变蓝色。③过氧化氢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缓慢分解,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④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⑤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应先使酶溶液和底物溶液分别达到实验温度后再混合,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将相同温度下的酶溶液和底物溶液混合后,维持各自的实验温度一定时间,以保证酶有足够的时间催化化学反应。最后向试管中滴加碘液,通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的多少来判断酶的活性。
【详解】A、加热可以给过氧化氢分子提供能量,而过氧化氢酶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所以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和酶催化下分解都加快,A错误;
B、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会生成砖红色沉淀,碘遇淀粉变蓝,碘液只能鉴定淀粉有没有被分解,不能鉴定蔗糖有没有被分解,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B正确;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加热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对实验有干扰,因此不能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C错误;
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的水解产物——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对实验结果有干扰,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应先使酶溶液和底物溶液分别达到实验温度后再混合,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D错误。
故选B。
【点睛】明确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内涵,理解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据此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各选项呈现的信息找准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进而围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的实验、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来分析判断各选项。
4.线粒体的外膜含很多称作“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通透性较大,可允许离子和小分子通过。线粒体内膜则不含孔道蛋白,通透性很弱,几乎所有离子和分子都需要特殊的跨膜转运蛋白来进出基质。分析下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内外膜组成成分类似,内膜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B.图中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过程和无氧呼吸的场所相同
C.丙酮酸穿过外膜和内膜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D.丙酮酸在线粒体内进行第二阶段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只有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答案】C
【分析】1、线粒体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外膜。
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4、丙酮酸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反应,最终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详解】A、线粒体内外膜组成成分类似,都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组成,线粒体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外膜,A正确;
B、图中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过程指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正确;
C、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都存在协助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蛋白质,并且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不消耗能量,而通过内膜时需要H+浓度差产生势能,可见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C错误;
D、丙酮酸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储存在ATP中,D正确。
故选C。
5.科学家通过对化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一共发生五次大灭绝。第六次大灭绝开始于三万年前,持续到现在。主要原因是地球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丧失。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总是使生物群落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群落结构简单的方向发展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C.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D.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答案】A
【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2、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详解】A、人类活动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群落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A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正确;
C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在人类参与下,自然环境越来越来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C正确;
D生物多样性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D正确。
故选A。
6.核基因 P53 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 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图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 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受损的 DNA 未经过上述修复过程,则该 DNA 上的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一定会发生变化
B.②过程为转录,其产物的作用表明 P53 蛋白发挥作用时具有负反馈调节的机制
C.图示信息表明,P53 基因可表达出某些修复酶,修复细胞中损伤的 DNA
D.P53 基因什么时候表达、在哪种细胞中表达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调控的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当某些因素导致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①过程控制合成的P53蛋白,其作用途径有:(1)P53蛋白通过结合某DNA片段调控某DNA片段合成IncRNA,进而促进过程①使其合成更多的P53蛋白;(2)P53蛋白通过启动P21基因的表达阻止DNA的复制;(3)P53的蛋白可启动修复酶系统修复损伤的DNA。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若受损的 DNA 未经过上述修复过程,不一定会导致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发生变化,A错误;
B、②过程为转录,其产物可促进P53基因的表达,说明 P53蛋白的作用具有正反馈调节的机制,B错误;
C、据图可知,修复酶是在P53蛋白的作用下,启动修复酶基因表达的结果,不是P53基因表达的结果,C错误;
D、据图分析,P53基因什么时候表达、在哪种细胞中表达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调控的,D正确。
故选D。
7.科学家发现家猪(2n=38)群体中有一种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变异。如图所示,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易位纯合公猪与多头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猪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易位杂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异常导致的
B.图中易位纯合公猪不存在B基因
C.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会形成18个正常的四分体
D.易位杂合子不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由于13和17号染色体的易位,形成了一条易位染色体和残片,残片的丢失而导致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减少了两条染色体,故其细胞内只有36条染色体。
【详解】A、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易位纯合公猪缺失了一个B基因,但还存在另一个B基因,B错误;
C、易位杂合子含有易位染色体和正常13、17号染色体,它们均不能形成正常四分体,其他正常染色体可以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因此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会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C错误;
D、易位纯合公猪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而易位杂合子含有易位染色体和正常13、17号染色体,其有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D错误。
故选A。
8.下列有关人口增长和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预测我国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的依据主要是人口增长率
B.一座城市的人口数量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直接影响
C.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我国生态承载力总量必然会不断降低
D.人口数量相近的两个城市,其生态足迹基本相同
【答案】B
【分析】生态足迹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例如:获取资源、消纳废弃物)而利用的所有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和水域的空间面积总和,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林木产品生产所需的林地,以及吸收海洋无法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林地。
【详解】A、预测我国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的依据主要是人口的年龄结构,A错误;
B、一座城市的人口数量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直接影响,B正确;
C、随着科技的发展等,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会有所增长,C错误;
D、生态足迹与人口数量及消费水平都有关,因此人口数量相近的两个城市,其生态足迹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B。
9.某些动物的生殖活动与日照时数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如狐狸、家猫、野兔等。图表示了日照时长对狐狸生殖活动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该途径
B.狐狸可能属于长日照繁殖的动物
C.该途径有神经调节的参与,效应器为性腺
D.短日照促使褪黑素的分泌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分析图解: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狐狸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
【详解】A、松果体细胞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参与该途径,A错误;
B、短日照引起褪黑素分泌,褪黑素抑制性激素分泌,不利于狐狸的生殖活动,因此可推测狐狸应该是长日照繁殖动物,B正确;
C、在神经调节的过程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松果体细胞,C错误;
D、短日照促使褪黑素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D错误。
故选B。
10.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或者正在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期,及时接种疫苗依然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为了探究疫苗的效果,某研究团队利用小鼠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给小鼠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7天后给小鼠接种新冠病毒,72h后分别检测小鼠的感染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疫苗接种剂量时对照组的处理是接种等量的疫苗溶剂,其他条件与实验组保持一致
B.能够产生IFNγ的T细胞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该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的过程
C.根据结果分析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应该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高剂量的疫苗
D.肌肉注射效果较好的原因可能是其直接激活了免疫系统第三道防线,没有前两道防线的参与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肌肉注射组产生IFNγ的T细胞比例高,高剂量组血清抗体浓度高、肺组织中病毒含量低。
【详解】A、实验中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探究疫苗接种剂量时对照组的处理是接种等量的疫苗溶剂,其他条件与实验组保持一致,A正确;
B、IFNγ是一种能够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活力的细胞因子,可能是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该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的过程,B正确;
C、根据结果分析,肌肉注射组产生IFNγ的T细胞比例高,高剂量组血清抗体浓度高、肺组织中病毒含量低,所以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应该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高剂量的疫苗,C正确;
D、肌肉注射疫苗比滴鼻接种效果更好因为直接突破了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但是会有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11.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错误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际上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能反映出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
C.“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答案】C
【分析】①豆苗与杂草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导致“草盛豆苗稀”的现象发生。②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的蛙声,仿佛在说着丰收年,因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隐含了“青蛙捕食水稻害虫”的食物关系。③“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出自《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求偶信号,可以在同种的雌雄个体间传递信息
【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所隐含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害虫→青蛙,B正确;
C、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因此“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C错误;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其中的“流萤”是指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而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所以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12.绍兴是黄酒之乡“麦曲酶长,酵米复芳;白梅酒酿,伴淋寒香;压滤琼浆,煎煮陈藏”是对绍兴黄酒精致复杂酿造工艺的描述。在黄酒的主要发酵过程中,“开耙”(搅拌)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麦曲有利于淀粉水解为小分子糖,有利于“酒酿”菌种发酵
B.煎煮的目的是除去发酵产品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利于储藏
C.发酵过程中“开耙”可适当提供O2,活化酵母
D.黄酒酿造过程中发酵液出现的气体都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答案】D
【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简式②),可用于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等。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 ℃。
2、二氧化碳不仅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而且也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因此不都是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经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也有的是在线粒体中经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
【详解】A、淀粉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为小分子糖有利于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糖类的利用,A正确;
B、煎煮是进行消毒,除去发酵产品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利于储藏,B正确;
C、“开耙”(搅摔)是为了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增加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活化酵母,C正确;
D、黄酒酿造过程中发酶液出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仅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而且也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因此不都是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经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也有的是在线粒体中经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D错误。
故选D。
13.柞蚕起源于我国山东省鲁中南地区,其茧丝的产量仅次于家蚕,因喜好食用柞树叶而得名,但在一些地区超量放养柞蚕,造成柞园植被破坏。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在放养柞蚕时需合理确定放养量;同时采取移裁适龄柞树、种植灌木类中草药、草菇及阴生植物等措施对柞园进行生态修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人们通过柞蚕吐丝获得经济效益体现了柞蚕的直接价值
B.确定放养量、移栽适龄柞树等运用了生态工程中的协调原理
C.将柞蚕养殖和渔业结合,利用柞蚕粪作鱼饲料养鱼,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通过该实例充分说明生态工程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利用柞蚕获得经济效益体现了其直接价值,A正确;
B、生态工程中的协调原理是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因此确定放养量、移栽适龄柞树等运用了生态工程中的协调原理,B正确;
C、将柞蚕养殖和渔业结合,利用柞蚕粪作鱼饲料养鱼,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通过这个实例,对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说明生态工程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D正确。
故选C。
14.制备敲除小鼠需要将编辑过的敲除基因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至正常小鼠的早期胚胎中,植入代孕母鼠子宫。出生的F1小鼠发育成熟后互相交配,鉴定F2代小鼠基因型,筛选得到纯合的基因敲除小鼠。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F1代小鼠体细胞中均含有敲除基因
B.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子代个体
C.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
D.检测代孕小鼠激素水平的变化可确定胚胎移植是否成功
【答案】A
【分析】早期胚胎通常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阶段进行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
【详解】A、实验中F1代小鼠是通过将编辑过的敲除基因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至正常小鼠的早期胚胎中,植入代孕母鼠子宫,出生后发育成熟的,是一种嵌合体小鼠,此代小鼠体细胞有的含有敲除基因,有的体细胞不含有敲除基因,A错误;
B、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或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生物学新技术,故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子代个体,B正确;
C、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C正确;
D、代孕小鼠胚胎植入后激素水平的变化,通常意味着胚胎植入成功,D正确。
故选A。
15.植物体细胞通常被诱导为愈伤组织后才能表现全能性。研究发现,愈伤组织的中层细胞是根或芽再生的源头干细胞,其在不同条件下,通过基因的特异性表达调控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的效应(见如表)。已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大于细胞分裂素时有利于根的再生;反之,有利于芽的再生。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
条件
基因表达产物和相互作用
效应
①
WOX5
维持未分化状态
②
WOX5+PLT
诱导出根
③
WOX5+ARR2,抑制ARR5
诱导出芽
A.WOX5失活后,中层细胞会丧失干细胞特性
B.WOX5+PLT可能有利于愈伤组织中生长素的积累
C.ARR5促进细胞分裂素积累或提高细胞对细胞分裂素的敏感性
D.体细胞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能相互抑制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一般具有全能性。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可以经过脱分化,即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这称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能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该过程称为再分化。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生长素的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详解】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WOX5能维持未分化状态,使植物细胞保持分裂能力强、较大的全能性,若WOX5失活后,中层细胞会丧失干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的特性,A正确;
B、由题干信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大于细胞分裂素时有利于根的再生”,再结合表格信息,WOX5+PLT可能诱导出根,可推测WOX5+PLT可能有利于愈伤组织中生长素的积累,B正确;
C、由题意可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小于细胞分裂素时有利于芽的再生,而抑制ARR5能诱导出芽,可知ARR5被抑制时细胞分裂素较多,故可推测ARR5抑制细胞分裂素积累或降低细胞对细胞分裂素的敏感性,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出芽或出根都是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不均衡时才会发生,故可推测体细胞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能相互抑制,D正确。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小题,共55分)
16.某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活动,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一:通过抽动活塞的方式降低注射器内的气压,使得低压下有利于叶圆片中的气体释放出来,制备出不含气体的小圆叶片;
实验步骤二:按照下表组织实施实验:
实验组编号
实验组数目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3
——
1.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底部2.量取50mL的1%的NaHCO3溶液
3.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3W、5W、10W的LED灯),每个光照强度下放置1个烧杯,统计相同时间内每个烧杯中的叶片上浮数量
B
3
——
1.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底部2.量取50mL的0%、1%、2%的NaHCO3溶液
3.设置相同的光照强度(5W的LED灯),每个光照强度下放置1个烧杯,统计相同时间内每个烧杯中的叶片上浮数量
C
3
——
1.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底部2.量取50mL的1%的NaHCO3溶液
3.设置不同光质的光照条件(5W的LED灯),每个光质条件下放置1个烧杯,统计相同时间内每个烧杯中的叶片上浮数量
实验步骤三: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所示)。
(1)该小组同学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一抽出叶圆片中的气体,目的是____________。如果编号A的某实验小组在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有的烧杯中的叶圆片始终没有上浮,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示______(填“甲”“乙”或“丙”)呈现的实验结果对应实验组B,B组中若继续逐渐增大NaHCO3的浓度,则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4)A组同学“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方式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指标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已经处于上浮状态的叶圆片继续实验,验证叶片有氧呼吸进行情况,则需将装置置于_________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发现原来上浮的叶圆片出现下沉,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光质
(2) 除去叶圆片叶肉细胞间隙的气体,使细胞间隙充满液体,沉入烧杯底部。(排除叶圆片中原有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光照强度较小,光合作用速率小于或者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未超出光饱和点)。
(3) 乙 继续增大或保持相对稳定
(4) 使用相同瓦数的灯,在距离灯的不同距离放上烧杯 统计每个烧杯中叶片上浮相同数量所需的时间
(5) 黑暗 叶圆片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细胞间隙的溶解氧,产生的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叶片细胞间隙中气体减少,叶片下沉。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呼吸作用一般指异化作用,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可用净光合速率来表示,具体指标可以是氧气释放量、CO,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等。光照下测得的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
【详解】(1)根据A、B、C三组的实验操作可知,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是光合作用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光质,因变量为净光合作用速率。
(2)实验步骤一抽出叶圆片中的气体,为了排除叶圆片中原有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除去叶圆片叶肉细胞间隙的气体,使细胞间隙充满液体,沉入烧杯底部。
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氧气,氧气溶解度小,积累在细胞间隙,会使叶片上浮。若光照强度较小,光合作用速率小于或者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则没有多余的氧气释放到叶片周围,无法使叶圆片上浮。
(3)实验组B自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对应图乙呈现的结果。若继续增大NaHCO3的浓度,由于不确定是否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因此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情况可能为继续增大,也可能为保持稳定。
(4)A组“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控制方式除了题中不同瓦数灯相同距离的烧杯,还可采用相同瓦数的灯,烧杯放置在不同距离。观测指标除了相同时间内上浮的叶圆片数,还可以用上浮相同叶圆片数所需时间来衡量。
(5)要验证呼吸作用,需要将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叶圆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叶片细胞间隙的溶解氧,产生CO2易溶于水,叶片细胞间隙中气体减少,叶片下沉。
17.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②低血糖患者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答案】 氧化分解 肝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 甲、乙 大脑皮层 ①④ ①③
【分析】由图1可知,空腹时甲和乙血糖浓度偏高,丙的血糖浓度正常;餐后一段时间内甲、乙、丙的血糖浓度均有所上升;餐后3h甲、乙的血糖浓度下降但是仍然高于正常值,丙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由图2可知,甲餐后胰岛素含量稍微有所升高,幅度较小;乙和丙的胰岛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乙的胰岛素含量高于甲和丙。
【详解】(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并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并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
(2)由图可知,甲和乙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复查。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另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糖,一次性摄糖过多也会出现暂时性尿糖;低血糖患者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不会出现尿糖;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会引起尿糖;肾小管会重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若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则可能会出现尿糖。故选①④。
(4)由图可知,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故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或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①③正确;若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与题意不符,②错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若仅仅胰岛B细胞膜上的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其他细胞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正常,则乙的血糖应该正常或稍微偏高,胰岛素水平也会正常或稍微偏高,④错误。
【点睛】糖尿病的病因大致分为三类:1缺乏胰岛素;2体内有胰岛素的抗体;3体内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第一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2、3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8.北方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中体色有灰色、黑色和褐色三种,由两对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M、m和T、t控制。与体色形成有关物质的代谢过程如下图,其中基因M控制合成酶1,基因T控制合成酶2,基因t控制合成酶3。甲物质对细胞有害,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导致小鼠过早死亡,约有半数不能活到成年。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1)图示信息说明,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黑色鼠基因型有_____种,写出种群中灰色鼠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
(2)让两只基因型为MmTt的黑色鼠多次杂交,若M、m和T、t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后代成年后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后代只有灰色鼠和黑色鼠,且成年后两者的比例为1∶6,则M、m和T、t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请在下图中画出此种情况下两个亲本鼠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________(如图所示,竖线表示染色体,可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并标明基因),并写出子代成年鼠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4 mmTt、mmTT、mmtt
(2) 黑色∶褐色∶灰色=9∶3∶2 不符合 MMTT∶MmTt∶mmtt=2∶4∶1
【分析】两对基因可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如果是第一种类型,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由题意可知,在M与T基因的共同控制下形成黑色终产物丙,说明黑色鼠的基因型为M_T_,共有4种,灰色鼠的基因型中无M基因,因此其基因型为mmTT、mmTt、mmtt。
(2)
让两只基因型为MmTt的黑色鼠多次杂交,若M、m和T、t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_T_:M_tt:mmT_:mmtt=9:3:3:1,由(2)的分析可知,M_T_表现为黑色,M_tt表现为褐色,mmT_与mmtt表现为灰色,由于甲物质对细胞有害,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导致小鼠过早死亡,约有半数不能活到成年。由于在灰色鼠体内存在甲物质,故灰色鼠成年时有一半死亡。因此后代成年后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灰色=9:3:2。若后代只有灰色鼠和黑色鼠,且成年后两者的比例为1:6,则肯定是M、m和T、t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有两种情况:1、M与T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m与t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2、M与t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m与T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后代会出现褐色鼠,与题意不符,因此只能是第一种情况,故画图时M与T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m与t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二者杂交后,后代的基因型为MMTT:MmTt:mmtt=1:2:1,由于基因型为mmtt的个体约有半数不能活到成年,则变形一下子代成年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MTT:MmTt:mmtt= 2:4: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会判断各种颜色的基因型,因此解题的关键在于先将各种颜色的基因型分析清楚,再根据给定条件解答各项。
19.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某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示水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人工湿地的上行池和下行池中栽有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具有一定净化污水能力的湿地植物,这些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__________,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
(2)挺水植物能通过____________抑制水中藻类的繁殖,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还能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3)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若某化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会进一步加重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
(4)好氧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和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这样既有利于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还有利于_____________。
【答案】 生产者(湿地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 水平 遮光和吸收N、P等矿质元素 调节种间关系 间接 正反馈 向水体中通入适量的空气(氧气) 无机盐被充分吸收、有毒物质减少、提高水中溶解氧、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等
【分析】1、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出现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出现镶嵌结构。
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作用。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由于该生态系统中含有生产者,且目的是处理污水,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湿地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为避免外来物种入侵或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一般选择本地物种;
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是不同的地段分布不同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挺水植物较高,可以起到遮光作用,所以可以通过遮光和吸收N、P等矿质元素抑制水中藻类的繁殖;
香蒲、美人蕉等还能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3)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属于生态学的营养,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会进一步加重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4)由于存在好养性细菌,所以可以通过向水体中通入适量的空气或氧气提高分解效率。既有利于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有毒物质减少、提高水中溶解氧、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以及人工湿地的作用等知识,考查考生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结合题干进行分析解答是本题的基础。
20.DNA分子杂交时,常需要大量的单链DNA探针。不对称PCR是一种常见的单链DNA探针制备方法,其原理是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对数量不相等的引物。在PCR反应的早期10-15个循环中,扩增产物主要是双链DNA,当后期数量较少的限制性引物耗尽后,数量较多的非限制性引物将引导合成大量目标DNA单链。
(1)若A链为所需的DNA分子探针,则非限制性引物应选用引物_____;PCR反应缓冲体系中一般要添加_____以激活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2)进行最初10-15个循环的目的是_____。如果体系中原模板DNA的数量为a,最初10次循环产物为双链,后15次循环产物为单链,则最终获得的单链探针数为_____。因为DNA单链与双链的分子量不同,可通过_____将单链探针DNA分离出来。
(3)为精确控制产物生成量,科学家尝试设计了较长的非限制性引物与较短的限制性引物,在进行一定的循环次数后,适当提高复性温度以避免残留限制性引物与模板结合。高复性温度条件下限制性引物不能结合模板链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Ⅳ Mg2+
(2) 增加模板DNA的量 15×210·a (琼脂糖凝胶)电泳
(3)引物越短,复性时可与模板链形成的氢键数越少,越容易被高温破坏
【分析】1、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2、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3、结果: 上述三步反应完成后,一个DNA分子就变成了两个DNA分子,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DNA分子就以2n的形式增加。PCR的反应过程都是在PCR扩增仪中完成的。
【详解】(1)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引物Ⅱ和Ⅲ无意义;若A链为所需的DNA分子探针,则非限制性引物应选用引物Ⅳ,引物Ⅳ引导合成的序列和B互补和A相同。真核细胞和细菌的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PCR反应缓冲体系中一般要添加Mg2+以激活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2)进行最初10-15个循环的目的是增加模板DNA的量,以便后期更快得到目标DNA单链;如果体系中原模板DNA的数量为a,最初10次循环产物为双链DNA分子为210×a个,其中有B链为210×a个,以这些链为模板,利用引物又进行了15次循环,每次循环生成的都是A,不改变B的数目,即B每次循环开始都是210×a个,15次循环每次生成A也是210×a个,共15×210×a个A。因为DNA单链与双链的分子量不同,可通过电泳将单链探针DNA分离出来。
(3)限制性引物较短,引物越短,复性时可与模板链形成的氢键数越少,越容易被高温破坏。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重庆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重庆卷)(全解全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浙江B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浙江B卷)(全解全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 6,D 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天津B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天津B卷)(全解全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甲、乙为某雄性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