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A卷·考点梳理)-【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
展开七年级地理下册单元A卷·考点梳理分层卷(中图版)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考点梳理卷)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课本P30-35页)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民居即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建筑。民居要适应自然环境,使人类免受不利自然条件的干扰和损害,如洪水、寒冷、潮湿等,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受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 |||
气候对民居的影响: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这种情况在传统民居中反映得尤其明显。 | |||
南方地区 | |||
气候特点 | 降水多,气温高。 | ||
民居特点 | 屋顶坡度大,窗户较小。 | ||
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 | 利于排水,减少阳光照射、降低室内温度。 | ||
北方地区 | |||
气候特点 | 降水少,冬季气温低。 | ||
民居特点 | 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窗户较小。 | ||
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 | 农民可以在上面晒粮食;利于在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 | ||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地形对民居影响也非常大。例如,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 | |||
山区民居 | 贵州和湘西的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坡地势盖起吊脚楼。 | ||
①结构:多二层或三层房屋。 ②用材:多竹和木材。 ③突出特点:多依山而建;房屋下部用柱支撑;墙薄而封闭性差,窗大。 | |||
平原地区 |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 ||
北京的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房屋砖墙较厚,多青砖灰瓦。南窗较大,利于光照。 | |||
就地取材:人们在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 | |||
山区 | 民居多用岩石建造石屋: 比如:西北地区的——碉楼 | ||
黄土高原 | 窑洞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好、结构均匀、富含钙质等特点,在坚实的黄土沟谷的崖面上挖掘而成的。它具有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等优点。 | ||
傣族、壮族 | ①傣族竹楼建筑材料以竹、木为主,说明当地盛产竹和木材,房屋四面通透,适应全年高温的气候特点。 ②一楼储物、饲养牲畜,二楼住人,是由当地降水频繁、降水量大的特点决定的,这样可以避免潮湿。 | ||
西部牧民 | 逐草而居,放养牲畜,帐篷和蒙古包拆卸方便,便于运输,同时抗风能力强,牧民青睐。建造蒙古包。 | ||
岭南民居 | ①骑楼:是指楼层部分跨在人行 道上的临街楼房。多分布在两广等南部地区。 ②骑楼挡避风雨侵袭,艳阳照射,反映出当地气温高、降水多。 | ||
福建土楼 | 原因:抵御敌人、强盗,安全性较高 | ||
民居 | 出现地区 | 特点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
四合院 | 华北地区 | 封闭式合院,砖墙较厚。御寒、安全、环境安宁 | |
吊脚楼 | 湘西 | 木质,倚山而建 | |
窑洞 | 陕北 | 冬暖夏凉,节省土地,通风不良,较潮湿 | |
蒙古包 | 内蒙古 | 易于拆迁,适宜游牧生活 | |
傣族竹楼 | 西南地区 | 斜顶易于排水,一楼架空防潮,散热,适宜高温多雨的环境 | |
江南民居 | 江南地区 | 坡形屋顶,利于排水;墙高,利于通风散热 | |
石砌碉楼 | 西藏 | 石砌、保暖、防风、防震 | |
土楼 | 福建 | 依山就势,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冬暖夏凉,就地取材 | |
土坯房 | 干旱地区 | 平顶,石砌,窗小,墙厚,适宜干旱环境 | |
服饰包括 | 衣、裤、裙、鞋和袜等,也包括头、颈、胸和手等部位佩戴的各种饰物 |
服饰的基本功能 | 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和美化自身等。 |
季节与服饰 | 我国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显著,人们根据四季四季的变化变换服饰。 |
地区与服饰 |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服饰也各具特色。自然环境对服饰的材质、样式、色彩等要素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的很多民族都有本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各个民族的服饰无不显示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美。 |
蒙古族服饰 | 服装款式: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蒙古袍宽大——便于骑射。 |
面料:较厚重——能御寒。 | |
傣族服饰 |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 |
原因: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大部分时间,气候湿热。 | |
藏族服饰 | 中午气温高,藏袍可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早晚气温低,再穿上双袖,可以保暖,因为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
满族服饰 | 旗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旗袍的流行达到了顶峰,旗袍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它源于我国满洲服饰。 |
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地农作物的种类,从而影响到饮食的材料和做法。 |
南方地区 | 气候湿热多雨,水田广布,盛产稻谷,所以南方的风味食品大多是用米做成的,如米粉、年糕和汤圆等。 |
北方地区 | 冬寒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主要是旱地,盛产小麦,所以北方的风味食品大多是用面粉做成的,如饺子、馒头、烙饼和拉面等。 |
山区 | 特色菜以野味和山珍为主。 |
海边 | 特色菜以海鲜著称。 |
自然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 |
东北地区 |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当地居民有挖窖贮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俗。 |
湖南 | 受潮湿气候的影响喜欢吃辣。 |
山西 | 受水质等影响喜欢食醋。这是因为当地的水碱性较强,加上以前百姓以杂粮(莜麦等)为主食,不太好消化,需要靠醋来中和、促消化。 |
新疆 | 馕是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主要面食。馕是烤熟的,含水分少,在气候干燥的新疆能存放一个月左右,便于人们游牧时长时间携带。 |
饮食文化: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其中著名的有八大菜系:川菜、湘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徽菜、苏菜和闽菜。每一种菜系风格的形成,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 |
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课本P36-40页)
概念 | 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人类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 |
范畴 | 地方文化特色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 |
地方文化的国际性 | 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世界性。 | |
我国的地方文化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征和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到2019年8月,我国已有5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一。 | ||
五岳之尊的泰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我国第一个(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 ||
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 |
秦始皇兵马俑 | 位于陕西省,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布达拉宫 | 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
苏州园林 | 位于江苏省,以水为主题,是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
山西大院 | 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
黄山 | 位于安徽省,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
九寨沟 | 位于四川省,被称为“童话世界” |
泰山 | 位于山东省,五岳之首,被称为东岳。是我国第一个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
我国旅游 业的发展 | 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
我国拥有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各地对本地区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 |
地方文化的重要价值 | 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文化价值,是不可替代的,是自然界进化选择和人类社会长期沉淀的结果。 |
我国旅游资源面临的问题 | 过度的开发或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环境破坏等。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
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 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特色。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具有可持续性。 |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加人到保护地方文化和建设自然生态环境的行列中来。增强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情感,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精华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 |
抵制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
中图版7下(测试卷)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这是一份中图版7下(测试卷)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A卷·考点梳理)-【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 这是一份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A卷·考点梳理)-【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文件包含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A卷·考点梳理-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原卷版docx、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A卷·考点梳理-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A卷·考点梳理)-【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 这是一份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A卷·考点梳理)-【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文件包含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A卷·考点梳理-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原卷版docx、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A卷·考点梳理-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