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6.25 一次函数中的折叠、翻折、对称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

    专题6.25 一次函数中的折叠、翻折、对称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第1页
    专题6.25 一次函数中的折叠、翻折、对称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第2页
    专题6.25 一次函数中的折叠、翻折、对称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第3页
    还剩8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6.25 一次函数中的折叠、翻折、对称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6.25 一次函数中的折叠、翻折、对称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共8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次函数y=kx+b,如图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6.25 一次函数中的折叠、翻折、对称问题专题
    (专项练习)
    1.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该图象记作直线.某同学为观察,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将这个一次函数中的与交换位置后得到一个新的函数,新函数图象记作直线.
    (1) 求直线的解析式;
    (2) 若直线与直线,分别相交于点,,求的长;
    (3) 若直线与直线,及轴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当其中两点关于第三点对称时,直接写出的值.

    2.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AB为边在第二象限内作等边△ABC.
    (1)求C点的坐标;
    (2)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M(m,2),使,求M点的坐标;
    (3)将△ABC沿着直线AB翻折,点C落在点E处;再将△ABE绕点E顺时针方向旋转15°,点B落在点F处,过点F作FG⊥y轴于G.求△EFG的面积.

    3.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8,0)和点B(0,6).点C在线段AO上.如图,将△CBO沿BC折叠后,点O恰好落在AB边上点D处.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C的长;
    (3)点P为x轴上一点.且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坐标.





    4.如图,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D(3,2).将△AOB沿直线CD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CD与x轴交于点C.
    (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C的坐标;
    (3)在坐标平面内存在点P(除点C外),使得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全等,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C,过点A作轴,垂足为点A;过点C作轴,垂足为点C,两条垂线相交于点B.
    (1)线段的长为______,______度.
    (2)将图2中的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再将折叠后的图形展开,折痕交于点D,交于点E,连接,如图②,求线段的长;
    (3)点M是直线上一个动点(不与点A、点C重合).过点M的另一条直线与y轴相交于点N.是否存在点M,使与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像分别交x,y轴于点A和B,与经过点,的直线交于点E.
    (1) 求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及点E的坐标;
    (2) 点P是线段DE上的动点,连接BP.
    ① 当BP分面积为1:2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② 将沿着直线BP折叠,点E对应点,当点落在坐标轴上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A、C的坐标分别为O(0,0)、A(a,0)、C(0,b),且a、b满足;
    (1) 矩形的顶点B的坐标是(  ,  );
    (2) 若D是OC中点,沿AD折叠矩形OABC使O点落在E处,折痕为DA,连CE并延长交AB于F,求直线CE的解析式;
    (3) 在(2)的条件下,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OFP是以OF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B,点C为线段OB的中点,作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F,连接BF和OF,OF交AC于点E,交AB于点M.
    (1) 求点F的坐标.(用m表示)
    (2) 求证:.



    9.如图,将正方形AO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系原点,A点坐标为(-1,3).
    (1) 求出点B、C的坐标:
    (2) 在x轴上有一动点Q,过点Q作PQ⊥x轴,交BC于点P,连接AP,将四边形AOBP沿AP翻折,当点O刚好落在y轴上点E处时,求点P、D的坐标.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D(0,﹣6)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DAB沿直线AD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C处,直线CD交AB于点E.
    (1) 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
    (2) 求△ADE的面积.




    11.如图1,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点D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CD⊥x轴于点C,点P是射线CD上的一个动点.
    (1)求点A,B的坐标;
    (2)如图2,当点D在第一象限,且AB=BD时,将ACP沿着AP翻折,当点C的对应点落在直线AB上时,求点P的坐标.






    12.如图1,在矩形OACB中,点A,B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上,点C在第一象限,OA=8,OB=6.
    (1) 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2) 如图②,点F在BC上,连接AF,把△ACF沿着AF折叠,点C刚好与线段AB上一点C′重合,求线段CF的长度;
    (3) 如图3,动点P(x,y)在第一象限,且点P在直线y=2x﹣4上,点D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直角顶点为P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DP,若存在,请求出直线PD的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A、点,点在轴的负半轴上,若将沿直线折叠,点恰好落在轴正半轴上的点处.
    (1) 求的长;
    (2) 求点和点的坐标;
    (3)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若存在,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如图,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交于点A、B,点C在线段AO上,将△BOC沿BC翻折,点O恰好落在AB上点D处.
    (1)求点A、点B的坐标;
    (2)求点C的坐标;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点C在线段OB上,将△AOB沿AC翻折,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D处,直线DC交AB于点E.
    (1)求点C的坐标;
    (2)若点P在直线DC上,点Q是y轴上一点(不与点B重合),当△CPQ和△CBE全等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不包括这两个三角形重合的情况).



    16.已知一次函数y=-3x+3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C(3,0).
    (1) 如图1,点D与点C关于y轴对称,点E在线段BC上且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连接DE,交y轴于点F.求点E的坐标;
    (2) △AOB与△FOD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 如图2,点G与点B关于x轴对称,点P在直线GC上,若△ABP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点,点在轴的负半轴上,若将沿直线折叠,点恰好落在轴正半轴上的点处,直线交于点.
    (1) 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 求的面积.



    18.已知: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A、B,且与经过x轴负半轴上的点C的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相交于点D,直线CD与y轴相交于点E,E与B关于x轴对称,OA=3OC.
    (1) 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点D的坐标______;(直接写出结果)
    (2) 点P为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P.
    ① 若直线BP将△ACD的面积分为两部分,试求点P的坐标;
    ② 点P是否存在某个位置,将△BPD沿着直线BP翻折,使得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方的坐标轴上?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将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叫做此一次函数的坐标三角形(也称为直线的坐标三角形).如图,一次函数y=kx-7的图像与x、y轴分别交于点A、B,那么为此一次函数的坐标三角形(也称为直线AB的坐标三角形).
    (1)如果点C在x轴上,将沿着直线AB翻折,使点C落在点上,求直线BC的坐标三角形的面积;
    (2)如果一次函数y=kx-7的坐标三角形的周长是21,求k值;
    (3)在(1)(2)条件下,如果点E的坐标是,直线AB上有一点P,使得周长最小,且点P正好落在某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0.将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叫做此一次函数的坐标三角形(也称为直线的坐标三角形).如图,一次函数y=kx-7的图像与x、y轴分别交于点A、B,那么为此一次函数的坐标三角形(也称为直线AB的坐标三角形).
    (1) 如果点C在x轴上,将沿着直线AB翻折,使点C落在点上,求直线BC的坐标三角形的面积;
    (2) 如果一次函数y=kx-7的坐标三角形的周长是21,求k值;
    (3) 在(1)(2)条件下,如果点E的坐标是,直线AB上有一点P,使得周长最小,求此时△PBC的面积.



    2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轴分别交于点,点,过点作轴,垂足为点,过点作轴,垂足为点,两条垂线相交于点.
    (1)线段的长为______,用关于的代数式表示的长______.
    (2)折叠图1中的,使点与点重合,再将折叠后的图形展开,折痕交于点,交于点,连接,如图2,若平分,
    ①求的值和的长度.
    ②在直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C,过点1作AB⊥x轴,垂足为点A,过点C作CB⊥y轴,垂足为点C,两条垂线相交于点B.
    (1)线段OC,OA,AC的长分别为OC=  ,OA=  ,AC=  ,∠ACO=  度.
    (2)将图1中的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再将折叠后的图形展开,折痕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CD,如图2,求线段AD的长;
    (3)点M是直线AC上一个动点(不与点A、点C重合).过点M的另一条直线MN与y轴相交于点N.是否存在点M,使与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分别与x轴和y轴交于点A、点B,四边形OACB为矩形.

    (1)如图②,点F在BC上,连接AF,把沿着AF折叠,点C刚好与线段AB上一点重合.
    ①求点F的坐标;
    ②请直接写出直线的解析式:______;
    (2)如图③,动点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运动,点D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直角顶点为P的等腰直角,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放入一个矩形纸片ABCO,将纸片翻折后,点B恰好落在x轴上,记为,折痕为CE.直线CE的关系式是,与x轴相交于点F,且AE=3.
    (1)OC= ,OF= ;
    (2)求点的坐标;
    (3)求矩形ABCO的面积.





    25.如图,Rt△ABC的顶点A(﹣6,0),B(m,0),AC交y轴正半轴于点E,将Rt△ABC沿AC翻折得△ADC,点D恰好落在y轴上.
    (1)若DO平分∠ADC,求m的值;
    (2)若E(0,3),求C点的坐标;
    (3)过点E的直线MN分别交x轴,CD于M,N,且M,N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m的值.

























    参考答案
    1.(1)直线的解析式为(2)(3)或或-1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
    (2)分别求出点A和点B的纵坐标,求出纵坐标差的绝对值即为所求;
    (3)分别用m表示出点A、B、C的纵坐标,然后分三种情况求出m的值.
    (1)解:把和代入,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2)根据题意,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代入得;
    把代入得.
    ∴.
    (3)设直线x=m分别交l、l’和x轴于点A、B、C,
    则当x=m时,,

    点A坐标为(m,m-2),点B坐标为(m,-2m+1)
    点C坐标为(m,0),
    当A和B关于点C对称时,有m-2-2m+1=0
    解得m=-1,
    当A和C关于点B对称时,有m-2+0=2(-2m+1)
    解得m= ,
    当C和B关于点A对称时,有-2m+1=2(m-2)
    解得m= ,
    故m的值为或或-1.  

    【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并掌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2.(1)C(﹣2,4)(2)M(﹣4,2)(3)2
    【分析】(1)先求得A、B的坐标,由勾股定理得到AB=4,取AB的中点D,连接OD,则OD=BD=AB=2,然后可得到∠BAO=30°,则∠CAO=90°,从而可得到点C的坐标;
    (2)过点C作CMAB,则S△ABM=S△ABC.设直线CM的解析式为yx+b,将点C的坐标代入求得b的值,然后将y=2代入MC的解析式可求得点M的横坐标;
    (3)先求出∠FHG=30°,进而表示出FG,EG,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a2,最后用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1)解:对于一次函数y=x+2,
    当x=0时,y=2,
    ∴B(0,2),
    当y=0时,x=﹣2,
    ∴A(﹣2,0),
    ∴OB=2,OA=2,
    ∴AB=,
    如图1,取AB的中点D,连接OD,则OD=BD=AB=2,

    ∴OB=OD=BD=2,
    ∴△OBD是等边三角形,
    ∴∠OBD=60°,
    ∴∠BAO=30°,
    ∵△ABC为等边三角形,
    ∴∠CAB=60°,AC=AB=4,
    ∴∠CAO=90°,
    ∴CA⊥AO,
    ∴C(﹣2,4);
    (2)过点C作CMAB,如图2,

    ∵CMAB,
    ∴,
    设直线CM的解析式为y=,将点C的坐标代入得:(﹣2)+b=4,
    解得b=6,
    ∴直线CM的解析式为yx+6,
    将y=2代入MC的解析式得:2x+6,
    解得:x=﹣4,
    ∴M(﹣4,2);
    (3)∵∠ABC=∠ABO=60°,
    ∴点E落在y轴上,
    如图3所示,取EG上取一点H使,EH=FH,连接FH,

    由(1)知A(﹣2,0),B(0,2),AB=4,
    ∵△ABC为等边三角形,
    ∴BC=AB=4,
    由折叠知,BE=BC=4,
    由旋转知,EF=BE=4,∠BEF=15°,
    ∴∠EFH=∠BEF=15°,
    ∴∠FHG=∠EFH+∠BEF=30°,
    设FG=a,
    ∴FH=2a,
    ∴EH=FH=2a,
    在Rt△FHG中,由勾股定理得,
    HG=,
    ∴EG=EH+HG=2aa=(2)a,
    在Rt△EF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即a2+[(2)a]2=16,
    ∴a2,
    ∴EG×FG(2)a×aa22.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二次根式的运算等知识,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2)AC=5;(3)当点P的坐标为(2,0)或(-18,0)或(8,0)或(,0),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1)把A、B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求解即可;
    (2)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D=CO,BD=OD=6,∠CDB=∠COB=90°,设AC=m,则OC=CD=OA-AC=8-m,由,可得,由此求解即可;
    (3)分当AP=AB=10时,当AB=PB时,当AP=BP时,三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解:(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8,0)和点B(0,6),
    ∴,
    ∴,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2)∵A(-8,0),B(0,6),
    ∴OA=8,OB=6,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D=CO,BD=OD=6,∠CDB=∠COB=90°,
    ∴∠CDA=90°,AD=AB-BD=4,
    设AC=m,则OC=CD=OA-AC=8-m,
    ∵,
    ∴,
    解得,
    ∴AC=5;
    (3)如图3-1所示,当AP=AB=10时,
    ∵A点坐标为(-8,0),
    ∴P点坐标为(2,0)或(-18,0);

    如图3-2所示,当AB=PB时,
    ∵BO⊥AP,
    ∴AO=PO=8,
    ∴点P的坐标为(8,0);

    如图3-3所示,当AP=BP时,
    设AP=BP=n,则OP=AO-AP=8-n,
    ∵,
    ∴,
    解得,
    ∴,
    ∴点P的坐标为(,0);
    ∴综上所述,当点P的坐标为(2,0)或(-18,0)或(8,0)或(,0),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
    4.(1)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4.(2)C(,0);(3)P1(,4);P2(,-2);P3(,2).
    试题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B点,A点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
    (2)OC=x,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用x表示出B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3)当△ACD≌△AP1D时,根据C、P点关于D点对称,可得P点坐标,当△ACD≌△DP2A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答案;当△ACD≌△DP3A时,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1)设A点坐标为(a,0),B点坐标为(0,b),
    由线段AB的中点为D(3,2),得
    =3,=2,
    解得a=6,b=4.
    即A(6,0),B(0,4)
    故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4.
    (2)如图1:

    连接BC,设OC=x,则AC=CB=6-x,
    ∵∠BOA=90°,
    ∴OB2+OC2=CB2,
    42+x2=(6-x)2,
    解得x=,
    即C(,0);
    (3)①当△ACD≌△APD时,设P1(c,d),
    由D是PC的中点,得
    ,=2,
    解得c=,d=4,
    即P1(,4);
    如图2:

    ②当△ACD≌△DP2A时,
    做DE⊥AC与E,P2F⊥AC与F点,DE=2,CE=,
    由△CDE≌△AP2F,
    AF=CE=,P2F=DE=2,
    OF=6-=,
    ∴P2(,-2);
    ③当△ACD≌△DP3A时,设P3(e,f)
    A是线段P2P3的中点,得
    ,,
    解得e=,f=2,
    即P3(,2),
    综上所述:P1(,4);P2(,-2);P3(,2).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5.(1)4;30.(2)AD=;(3)M点的坐标为(-2,4)或(,−3+2)或(-,3+2).
    【分析】(1)先确定出OA=2,OC=2,进而得出AC=4,可得出答案;
    (2)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出BD=2-AD,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分不同的情况画出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点M的坐标.
    解:(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C,
    ∴令,则;,则,
    ∴A(2,0),C(0,2),
    ∴OA=2,OC=2,
    ∵AB⊥x轴,CB⊥y轴,∠AOC=90°,
    ∴四边形OABC是矩形,
    ∴AB=OC=8,BC=OA=4,
    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CO=30°.
    故答案为:4;30.
    (2)由(1)知,BC=2,AB=2,
    由折叠知,CD=AD,
    在Rt△BCD中,BD=AB-AD=2-AD,
    根据勾股定理得,CD2=BC2+BD2,
    即:AD2=4+(2-AD)2,
    ∴AD=;
    (3)①如图1,MN⊥y轴,若△AOC≌△MNC,则CN=CO,

    ∴M点的纵坐标为4,代入y=-x+2得,x=-2,
    ∴M(−2,4).
    ②如图2,MN⊥AC,MP⊥y轴,

    ∵,
    ∴CN=AC=4,
    ∴,
    ∴M点的横坐标为或-,代入y=-x+2得,y=-3+2或y=3+2.
    ∴M点的坐标为(,−3+2)或(-,3+2).
    综合以上可得M点的坐标为(-2,4)或(,−3+2)或(-,3+2).
    【点拨】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
    6.(1),(2)①或;②或
    【分析】(1)设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将点,代入可得其解析式;将两函数解析式联立得到点E的坐标;
    (2)①当BP分面积为1:2时,或,设点P的坐标为,其中,则,,根据线段比例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②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当落在y轴负半轴时、当落在x轴正半轴时、当落在x轴负半轴时,根据线段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1)解:设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
    将点,代入可得:
    ,解得,
    ∴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
    将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联立,可得,
    解得,
    所以点E的坐标为;
    (2)解:①当BP分面积为1:2时,或,
    设点P的坐标为,其中,
    则,,
    ∴或4,解得或
    所以点P的坐标为或;
    ②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落在y轴负半轴时,,
    由题意可知,,,
    ∴,,
    此时与点D重合,不符合题意;
    当落在x轴正半轴时,,
    此时,∴,
    设,则,,
    ∵,
    ∴,解得,
    ∴此时点P的坐标为;
    当落在x轴负半轴时,,
    此时,∴,
    设,则,,
    ∵,
    ∴,解得,
    ∴此时点P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或.
    【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折叠的性质等内容,根据题意得到线段的等量关系,进行数形转化是解题的关键.
    7.(1);(2);(3),,,
    【分析】(1)根据平方和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解即可;
    (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DA⊥OE,DE=OD,证明CE∥AD,求出直线AD解析式,从而直线CE的解析式可求;
    (3)按照当FP=FO,OF=OP讨论即可;
    (1)解:∵,
    ∴,
    ∵,,
    ∴,,
    ∴,
    将,代入 ,
    得a=-3,
    ∴点B坐标为(-3,4),
    故答案为:(-3,4),
    (2)解:如图,连接OE,

    由折叠性质可得DA⊥OE,DE=OD,
    ∵D为OC中点 ,
    ∴CD=OD,
    ∵DE=OD=CD,
    ∴,,
    ∵,
    ∴ ,
    ∴ ,
    ∴△OCE为直角三角形,
    ∴OE⊥CE,
    ∴CE∥AD,
    ∴,
    设直线AD解析式为,将点A(-3,0),D(0,2)代入,
    得 ,解得 ,
    ∴,
    设直线CE解析式为,
    将点C(0,4)代入可得m=4,
    ∴直线CE的解析式为.
    (3)解:由(2)可知直线CE的解析式为,
    ∴点F坐标为(-3,2),
    ∴OA=3,FA=2,
    ①当FP=FO时,如图所示,即为所求;

    过点作,交FB延长线于点H,
    ∵,,
    ∴,
    在和中,

    (AAS),
    ∴OA=FH=3,,
    ∴AH=AF+FH=2+3=5,
    点的横坐标为-(3-2)=-1,
    ∴点的坐标为(-1,5),
    同理点坐标为(-5,-1),
    ②当OF=OP时,如图所示,即为所求;

    过点作轴,交x轴于点Q,
    ∵,,
    ∴,
    在和中,

    (AAS),
    ∴OA= =3,,
    ∴点的坐标为(2,3),
    同理点坐标为(-2,-3),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为(-1,5),(-5,-1),(2,3),(-2,-3).
    【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题,需要掌握平方和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待定系数的求解析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注意分类讨论思想.
    8.(1)(m,)(2)证明见详解
    【分析】(1)连接CF,交AB于点H,由题意可知点A(0,m)、点B(m,0),故在中,,;由点C为线段OB的中点,C、F关于直线AB对称,可证明, ,进而证明轴,再得出F点坐标即可;
    (2)首先证明,推导,再根据可知,进而得出,即可证明.
    (1)解:如下图,连接CF,交AB于点H,

    由题意可知,直线AB解析式为,
    令,则,即点A(0,m),
    令,则,即点B(m,0),
    ∴,
    ∴在中,,
    ∵点C为线段OB的中点,
    ∴点C(,0),,
    ∵C、F关于直线AB对称,
    ∴,且,,
    ∴,
    ∴,即轴,
    ∴点F坐标为(m,);
    (2)证明:由(1)可知,,,,
    ∴(SAS),
    ∴,
    又∵,
    ∴,
    ∴,
    ∴.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分析问题.
    9.(1)B (3,1)、C (2,4)(2)D (3,5)、P(,3)
    【分析】(1)分别过点A、B做x轴的垂线,垂足为G、H,证明△AGO≌△OHB,根据三角形全等 的性质可得出结论;
    (2)根据对称性和全等的性质可得D (3,5),再求出BC的解析式y=-3x+10,从而可求出点P坐标.
    解:(1)分别过点A、B做x轴的垂线,垂足为G、H;

    ∵四边形 AOBC 是正方形
    ∴AO= BO ,∠AOB =90°
    ∴△AGO≌△OHB
    ∴ AG= OH ,OG= BH
    ∵A 点坐标为(-1,3)
    ∴ AG =3,OG=1
    ∴ OH =3, BH=]
    ∴  B (3,1)
    同理可得C (2,4)
    (2)∵点O与点 E 关于 AP 成轴对称
    ∴AO=AE, AP⊥OE 且平分 OE
    ∴E (0,6)
    根据上面全等可以得到 D (3,5)
    ∴点 P 的纵坐标是3
    ∵点 P 在直线 BC 上
    ∴设直线 BC 为 y = kx + b ,
    由条件可得,
    解之得
    ∴y=-3x+10
    当y=3时,   
    ∴P(,3)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8,0)(2)9
    【分析】(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B,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B,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C=AB,即可得OC的长度,进而可得C点的坐标.
    (2)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ABD=∠ACD,∠BDA=∠ADC,进而可得∠AOD=∠AED,可证得△AOD≌△AED,故所求△ADE的面积即为求△AOD的面积,即可得解.
    (1)解:由题意,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
    令x=0,得y=4,
    ∴点B的坐标为(0,4),
    令y=0,0=﹣x+4,
    解得x=3,
    ∴点A的坐标为(3,0),
    ∴OB=4,OA=3,
    ∴AB==5,
    ∵将△DAB沿直线AD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C处,
    ∴AC=AB=5,
    ∴OC=5+3=8,
    ∴点C的坐标为(8,0).
    (2)解:由翻折的性质可得,∠ABD=∠ACD,∠BDA=∠ADC,
    ∵∠BAO=∠CAE,
    ∴∠CAE+∠ACD=∠BAO+∠ABD=180°-∠AOB=90°,
    ∴∠AEC=180°-(∠CAE+∠ACD)=90°,
    ∴∠AED=180°-∠AEC=90°,
    ∴∠AOD=∠AED,
    ∵AD=AD,
    ∴△AOD≌△AED(AAS),
    ∵点D(0,﹣6),
    ∴OD=6,
    ∴S△ADE=S△AOD=×OA×OD=×3×6=9.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翻折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1.(1)A(−4,0);B(0,3)(2)
    【分析】(1)利用坐标轴上点的特点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2)先求出C(4,0),D(4,6),进而求出AC=8,CD=6,AD=10,由折叠知,,,再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1)解:令x=0,则y=3,
    ∴B(0,3),
    令y=0,则x+3=0,
    ∴x=−4,
    ∴A(−4,0).
    (2)解:过点D作轴于点E,

    ∵CD⊥x轴于点C,
    ∴,
    ∴四边形OCDE为矩形,
    ∴,
    ∵在△DEB和△AOB中,
    ∴,
    ∴,
    ∴,
    ∴,
    ∴,
    ∵A(−4,0),
    ∴C(4,0),
    ∴D(4,6),
    ∴AC=8,
    ∴,
    由折叠知,,
    ∴,
    设PC=a,
    ∴,,
    在中,,
    ∴,
    ∴.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
    12.(1)(8,6)(2)CF=3(3)存在,y=-3x+26
    【分析】(1)根据矩形性质和坐标与图形性质可求解;
    (2)由折叠性质得,,,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况:点P在BC上方和点P在BC下方两种情况,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得PF=BE,EP=DF即可求解.
    (1)解:∵四边形OACB是矩形,OA=8,OB=6,
    ∴AC=OB=6,BC=OA=8,∠OAC=90°,
    ∴点C坐标为(8,6);
    (2)解:由折叠性质得:,,,
    ∵OA=8,OB=6,∠AOB=90°,
    ∴AB==10,则=10-6=4,
    在Rt△中,BF=8-CF,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CF=3;
    (3)解:存在,设P(a,2a-4),
    当点P在BC上方时,如图,过点P作EFBC交y轴于E,交DC延长线于F,
    则∠BEP=∠PFD=90°,EF=BC=8,
    ∵∠BPE+∠EBP=90°,∠BPE+∠DPF=90°,
    ∴∠EBP=∠DPF,又BP=PD,
    ∴△BEP≌△PFD(AAS),
    ∴BE=PF=2a-4-6=2a-10,DF=PE=a,
    ∴EF=PE+PF=3a-10=8,解得:a=6,
    ∴P(6,8),D(8,2),
    设直线PD的解析式为y=kx+b,
    则,解得:,
    ∴直线PD的解析式为y=-3x+26;
    当点P在BC下方时,如图,过点P作EFBC交y轴于E,交AC于F,
    则∠BEP=∠PFD=90°,EF=BC=8,
    同理可得△BEP≌△PFD(AAS),
    ∴BE=6-(2a-4)=10-2a,DF=PE=a,
    ∴EF=PE+PF=10-a=8,解得:a=2,
    ∴P(2,0),这与点P在第一象限不符,故舍去,
    综上,直线PD的解析式为y=-3x+26.


    【点拨】本题考查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联系与运用,利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13.(1)5(2),(3)存在,点的坐标为或
    【分析】(1)先求得点和点的坐标,则可得到,的长,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的长;
    (2)依据翻折的性质可得到的长,于是可求得的长,从而可得到点的坐标;设,则,在中,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的值,从而可得到点的坐标;
    (3)先求得的值,然后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的长,从而可得到点的坐标.
    解:(1)∵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A、点,
    令,则,


    令,则,
    解得,


    在中,;
    (2),

    设,则,
    在中,,
    即,
    解得,

    (3),

    点在轴上,,

    即,
    解得,
    点点上方或点下方,
    点的坐标为或.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依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4.(1)A(-4,0),B(0,3);(2)C(,0).
    【分析】(1)分别令y=0,x=0,求得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即可解答;
    (2)由折叠可得,BD=BO,CO=CD,∠BDC=∠BOC=90°,设CO=CD=x,AC=4-x,再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解:(1)∵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交于点A、B
    ∴令y=0,可得,解得x=-3
    令x=0,可得=3
    ∴A(-4,0),B(0,3);
    (2)∵A(-4,0),B(0,3)
    ∴OA=4,OB=3
    ∴在Rt△A0B中,AB=,
    由折叠可得,BD=B0=3,CO=CD,∠BDC=∠BOC=90°,
    ∴AD=5-3=2,∠ADC=90°,
    设CO=CD=x,则AC=4-x,
    ∴在Rt△ACD中,AD2+CD2=AC2,即:22+x2=(4-x)2,解得x=,
    ∴OC=
    ∴C(,0).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灵活应用折叠的性质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15.(1)C(0,);(2)(﹣2,0)或(2,3)或(﹣)
    【分析】(1)首先求出A(3,0),B(0,4),得出AB=5,设OC=x,则BC=4﹣x,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x2+22=(4﹣x)2,解方程即可;
    (2)首先可证∠BEC=∠COD=90°,分当点D与P重合,当CQ=BC=时,当PC=BE=2,,时,再分别根据图形性质求出点P的坐标即可.
    解:(1) ,
    令 则 令 则
    A(3,0),B(0,4),
    ∴OA=3,OB=4,
    ∵∠AOB=90°,
    由勾股定理得,AB=,
    ∵将△AOB沿AC翻折,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D处,
    ∴AD=AB=5,
    ∴OD=2,
    设OC=x,则,
    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x2+22=(4﹣x)2,
    解得x=,
    ∴C(0,);
    (2)设为

    解得:
    所以直线CD的解析式为,
    ∵将△AOB沿AC翻折,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D处,
    ∴∠ABO=∠CDO,
    ∵∠BCE=∠DCO,
    ∴∠BEC=∠COD=90°,
    ①当点D与P重合时,OP=2,OC=,
    CP= 而
    则△CPQ△CBE,此时重合,
    ∴P(﹣2,0);
    ②当CQ=BC=时,则点Q的纵坐标为﹣1时,如图,

    当△CPQ△CEB时,


    解得:

    ∴;
    ③当PQ=BE=2,,时,如图,



    点P(2,3),
    综上,点P的坐标为(﹣2,0)或(2,3)或.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问题,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清晰的分类讨论是解(2)的关键.
    16.(1)E(,)
    (2)△AOB≌△FOD,理由见详解;
    (3)P(0,-3)或(4,1)或(,).
    【分析】(1)连接OE,过点E作EG⊥OC于点G,EH⊥OB于点H,首先求出点A,点B,点C,点D的坐标,然后根据点E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得到OE平分∠BOC,进而求出点E的坐标即可;
    (2)首先求出直线DE的解析式,得到点F的坐标,即可证明△AOB≌△FOD;
    (3)首先求出直线GC的解析式,求出AB的长,设P(m,m-3),分类讨论①当AB=AP时,②当AB=BP时,③当AP=BP时,分别求出m的值即可解答.
    (1)解: 连接OE,过点E作EG⊥OC于点G,EH⊥OB于点H,

    当y=0时,-3x+3=0,
    解得x=1,
    ∴A(1,0),
    当x=0时,y=3,
    ∴OB=3,B(0,3),
    ∵点D与点C关于y轴对称,C(3,0),OC=3,
    ∴D(-3,0),
    ∵点E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EG=EH,
    ∵EH⊥OC,EG⊥OC,
    ∴OE平分∠BOC,
    ∵OB=OC=3,
    ∴CE=BE,
    ∴E为BC的中点,
    ∴E(,);
    (2)解: △AOB≌△FOD,
    设直线DE表达式为y=kx+b,
    则,
    解得:,
    ∴y=x+1,
    ∵F是直线DE与y轴的交点,
    ∴F(0,1),  
    ∴OF=OA=1,
    ∵OB=OD=3,∠AOB=∠FOD=90°,
    ∴△AOB≌△FOD;
    (3)
    解:∵点G与点B关于x轴对称,B(0,3),
    ∴点G(0,-3),
    ∵C(3,0),
    设直线GC的解析式为:y=ax+c,

    解得:,
    ∴y=x-3,
    AB==  ,
    设P(m,m-3),
    ①当AB=AP时,
    =
    整理得:m2-4m=0,  
    解得:m1=0,m2=4,
    ∴P(0,-3)或(4,1),
    ②当AB=BP时,=
    m2-6m+13=0,
    △<0
    故不存在,
    ③当AP=BP时,
    =,
    解得:m=,
    ∴P(, ),
    综上所述P(0,-3)或(4,1)或(,),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
    17.(1)点A的坐标为(3,0) ,点B的坐标为(0,4) ,点的坐标为(2)
    【分析】(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B,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B,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C=AB,即可得OC的长度,进而可得C点的坐标.
    (2)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B=∠C,∠BDA=∠ADC,进而可得∠AOD=∠AED,可证得△AOD≌△AED,故所求△ADE的面积即为求△AOD的面积,即可得解.
    (1)解:由题意,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
    令,得,
    点的坐标为,
    令,得,
    点的坐标为,
    ,,

    将沿直线折叠,点恰好落在轴正半轴上的点处,
    即,

    点的坐标为.
    (2)解:由翻折的性质可得,,,




    ≌,
    点,


    【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勾股定理,翻折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8.(1),(-4,-6)(2)①点坐标为或;②存在,点坐标为或
    【分析】(1)由求出与的交点坐标,进而得到E,C两点坐标,然后代入,求解的值,进而可得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D点为直线AB与直线CD的交点,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2)①分情况求解:情况一,如图1,当P在CD上,设,过B作轴交CD于点M,将代入求解得到点M的坐标,根据,求解的值,进而得到点坐标;情况二,如图2,当P在CE上,设PB与x轴交于G ,根据,解得的值,得到点坐标,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将B,G点坐标代入求解的值,得直线的解析式,P为直线与直线CD的交点,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②分情况求解:情况一,如图3,当D落在x轴上(记为)时,作DH⊥y轴于点H,BH=OB=3,由翻折可知,,证明 ,,可得,PB∥x轴,可得P点纵坐标,代入解析式求解即可得点的坐标;情况二,如图4,当D落在y轴上(记为)时,作PM⊥BD,PN⊥OB,由翻折可知:,证明,有PM=PN,由,,,解得的值,将代入中得的值,即可得到点坐标.
    (1)解:将代入得
    ∴点B的坐标为
    将代入得,解得
    ∴点A的坐标为
    ∴由题意知点E,C坐标分别为,
    将E,C两点坐标代入得
    解得:
    ∴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为;
    联立方程组
    解得
    ∴D点坐标为;
    故答案为:;.
    (2)①解:分情况求解,情况一,如图1,当P在CD上,设,过B作轴交CD于点M

    ∴将代入中得
    解得
    ∴点M的坐标为
    由题意得

    解得
    ∴点坐标为;
    情况二,如图2,当P在CE上,设PB与x轴交于G

    由题意知:
    解得
    ∴点坐标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B,G点坐标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方程组
    解得
    ∴点P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或.
    ②解:分情况求解:情况一,如图3,当D落在x轴上(记为)时,作DH⊥y轴于点H

    ∴BH=OB=3
    由翻折可得:,
    ∵°
    在和中





    ∴°
    ∴PB∥x轴
    ∴P点纵坐标为
    将代入中得
    解得
    ∴点的坐标为;
    情况二,如图4,当D落在y轴上(记为)时,作PM⊥BD于M,PN⊥OB于N

    由翻折可得:
    在和中


    ∴PM=PN
    ∵,,
    ∴解得
    将代入中得
    解得
    ∴点坐标为;
    综上所述,存在点,且点坐标为或.
    【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翻折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19.(1)84(2)(3)
    【分析】(1)先求出点B坐标,继而可得OB,由翻折性质可得:,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C的长,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2)设,,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可得OA的长,从而得到点A坐标,将点A(,0)代入可得k的值;
    (3)连接CE交AB于点P,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当点P、C、E在一条直线上时,△DPE的周长最小,将直线AB和直线CE的解析式联立可得点P,继而即可求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解:(1)∵将代入,得:,
    ∴点B(0,-7),
    ∴,
    又∵点D(0,18),即,
    ∴,
    由翻折的性质可得:,
    在Rt△BO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直线BC的坐标三角形的面积;
    (2)设,,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可得:,即,
    解得:,
    ∴点A(,0),
    ∵将点A(,0)代入,得:,
    ∴,
    (3)如图,连接CE交AB于点P,

    ∵点C与点D关于直线AB对称,
    ∴,
    ∴,
    ∴当点P、C、E在一条直线上时,有最小值,
    又∵DE的长度不变,
    ∴当点P、C、E在一条直线上时,△DPE的周长最小,
    设直线CE的解析式,
    将点C(-24,0)、E(0,8)代入上式,得:,
    解得:,
    ∴直线CE的解析式,
    联立,
    解得:,
    ∴点P(-9,5),
    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涉及到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方程组与交点坐标、轴对称路径最短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求得各直线解析式,明确当点P、C、E在一条直线上时,△DPE的周长最小.
    20.(1)84;(2);(3)112.
    【分析】(1)先求出点B坐标,继而可得OB,由翻折性质可得:BC=BD=25,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C的长,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2)设OA=x,AB=14−x,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可得OA的长,从而得到点A坐标,将点A(,0)代入y=kx−7可得k的值;
    (3)连接CE交AB于点P,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当点P、C、E在一条直线上时,△DPE的周长最小,将直线AB和直线CE的解析式联立可得点P,继而利用分割法求出的面积.
    解:(1)∵将代入,得:,
    ∴点B(0,-7),
    ∴,
    又∵点D(0,18),即,
    ∴,
    由翻折的性质可得:,
    在Rt△BO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直线BC的坐标三角形的面积为:;
    (2)设,,
    ∵在中,由勾股定理可得:,即,
    解得:,
    ∴点A(,0),
    ∵将点A(,0)代入,得:,
    ∴;
    (3)如图,连接CE交AB于点P,

    ∵点C与点D关于直线AB对称,
    ∴,
    ∴,
    ∴当点P、C、E在一条直线上时,有最小值,
    又∵DE的长度不变,
    ∴当点P、C、E在一条直线上时,△DPE的周长最小,
    设直线CE的解析式,
    将点C(-24,0)、E(0,8)代入上式,得:,
    解得:,
    ∴直线CE的解析式,
    联立,解得:,
    ∴点P(-9,5),
    ∴.
    【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涉及到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方程组与交点坐标、轴对称路径最短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求得各直线解析式,明确当点P、C、E在一条直线上时,△DPE的周长最小.
    21.(1);;(2)①;4;②存在;或或或
    【分析】(1)先利用一次函数求出A、C的坐标即可求出OA、OC的长,再证四边形OABC为矩形,即可到AB、BC的长;
    (2)①利用折叠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即可得到∠DAC=∠DCA=∠BCD,从而求出∠DAC的度数,再利用∠DAC的锐角三角函数即可求出的值和的长度;
    ②先根据点在直线上设出P点坐标,然后利用平面直角坐标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分别表示出AP、PD和AD的长,然后再分类讨论即可.
    解:(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轴分别交于点,点
    当y=0时,代入解得:,当x=0时,代入解得y=6
    ∴点A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
    ∴,
    ∵,,CO⊥OA
    ∴四边形OABC为矩形
    ∴,
    (2)①∵平分
    ∴∠DCA=∠BCD
    由折叠可知:∠DAC=∠DCA
    在Rt△ABC中
    ∠BAC+∠BCA=90°
    可得∠BAC=30°
    ∵,
    ∴,
    解得:,
    由折叠可知:
    在Rt△ADE中


    解得:AD=4;
    ②存在,
    ∵点在直线上,
    设P的坐标为
    ∵点A的坐标为,点D的坐标为:
    ∴,

    当PA=PD时,即
    解得:
    ∴此时P点坐标为:;
    当PA=AD时,即
    解得:
    此时P点坐标为:或;
    当PD=AD时,
    解得:(此时与A重合,故舍去)
    此时P点坐标为:
    故P点的坐标为:或或或.
    【点拨】此题为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的是矩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折叠的性质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22.(1)2,2,4,30;(2);(3)存在,(﹣2,4)或()或(﹣)
    【分析】(1)先确定出OA=2,OC=2,进而得出AC=4,可得出答案;
    (2)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出BD=2-AD,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分不同的情况画出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点M的坐标.
    解:(1)∵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C,
    ∴A(2,0),C(0,2),
    ∴OA=2,OC=2,
    ∵AB⊥x轴,CB⊥y轴,∠AOC=90°,
    ∴四边形OABC是矩形,
    ∴AB=OC=8,BC=OA=4,
    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4,
    ∴∠ACO=30°.
    故答案为:2;2;4;30.
    (2)由(1)知,BC=2,AB=2,
    由折叠知,CD=AD,
    在Rt△BCD中,BD=AB﹣AD=2﹣AD,
    根据勾股定理得,CD2=BC2+BD2,
    即:AD2=4+(2﹣AD)2,
    ∴AD=;
    (3)①如图1,MN⊥y轴,若△AOC≌△MNC,则CN=CO,

    ∴M点的纵坐标为4,代入y=﹣x+2得,x=﹣2,
    ∴.
    ②如图2,MN⊥AC,MP⊥y轴,

    ∵S△MCN=S△AOC=,
    ∴CN=AC=4,
    ∴PM=,
    ∴M点的横坐标为或﹣,代入y=﹣x+2得,y=﹣3+2或y=3+2.
    ∴M点的坐标为()或(﹣).
    综合以上可得M点的坐标为(﹣2,4)或()或(﹣).
    【点拨】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
    23.(1)①F的坐标为②(2)存在,点P坐标为(2,1)或
    【分析】(1)①由矩形的性质可得BC=OA=4,AC=OB=3,AC//OB,BC//OA,即可求解;②过点作于E,⊥y轴于点G,x轴于M,因为在Rt中,由等积法可得CE=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求出,F坐标,代入y=kx+b中即可得;
    (2)分两种情况讨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出PF=BE,EP=DF,即可求解;
    解:(1)①∵一次函数分别与x轴和y轴交于点A、点B,
    可得A(4,0)B(0,3)
    ∴OA=4,OB=3
    ∵四边形OABC为矩形,
    ∴BC=OA=4,OB=AC=3
    由折叠可知:

    设CF=x,则
    在Rt∆中,

    解得:

    ∴F的坐标为
    ②过点作于E,⊥y轴于点G,x轴于M

    由(1)可知
    ∴在Rt中,由等积法可得:


    得CE=


    ∴又F
    设为y=kx+b

    解得:
    所以的解析式为:;
    (2)设点P(a,2a-3),
    当点P在BC下方时,如图③,过点P作EF//BC,交y轴于E,交AC于F,

    ∵△BP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P=PD,∠BPD=90°
    ∴EF//BC,
    ∴∠BEP=∠BOA=90°
    ∴∠PFD=∠CAO=90°
    ∴∠BPE+∠DPF=∠DPF+∠PDF,
    ∴∠BPE=∠PDF,
    ∴△BPE≌△PDF(AAS),
    PF=BE=3-(2a-3)=6-2a,EP=DF,
    ∴EF=EP+PF=a+6-2a=4,
    a=2,
    ∴点P (2,1);
    当点P在BC的上方时,如图④,过点P作EF//BC,交y轴于E,交AC的延长线于F,

    同理可证△BPE≌△PDF,
    BE=PF=2a-3-3=2a-6,
    ∵EF=EP+PF=a+2a-6=4,
    解得:
    ∴点P,
    综上所述:点P坐标为(2,1)或.
    【点拨】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24.(1)8,16;(2)( 6,0);(3)80
    【分析】(1)在直线y=-x+8中令x=0可求得C点坐标,则可求得OC长度;
    (2)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B′E,在Rt△AB′E中,可求得AB′,再由点E在直线CF上,可求得E点坐标,则可求得OA长,利用线段和差可求得OB′,则可求得点B′的坐标;
    (3)由(1)、(2)可求得OC和OA,可求得矩形ABCO的面积.
    解:(1)∵直线y=-x+8与y轴交于点为C,
    ∴令x=0,则y=8,令y=0,则x=16,
    ∴点C坐标为(0,8),点F的坐标为(16,0)
    ∴OC=8;OF=16
    故答案为:8;16
    (2)在矩形OABC中,AB=OC=8,∠A=90°,
    ∵AE=3,
    ∴BE=AB﹣BE=8﹣3=5,
    ∵是△CBE沿CE翻折得到的,
    ∴EB′=BE=5,
    在Rt△AB′E中, ,
    由点E在直线,
    设E(a,3),
    则有,
    解得,a=10,
    ∴OA=10,
    ∴OB′=OA﹣AB′=10﹣4=6,
    ∴点B′的坐标为(6,0);
    (3)由(1),(2)知OC=8,OA=10,
    ∴矩形ABCO的面积为OC×OA=8×10=80
    【点拨】本题为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及方程思想等知识点.在(1)中注意求与坐标轴交点的方法,在(2)中求得E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25.(1)6﹣6;(2)(4,5);(3)3.
    【分析】(1)DO平分∠ADC,则△A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OD=OA=6,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DO中,AD=AO=6=AB,即可求解;
    (2)由点A、E的坐标得,直线AE的表达式为y=x+3,故设点C的坐标为(m,m+3),而BC∥y轴,则∠ACB=∠DEC=∠DCE,故DE=CD=BC=m+3,则OD=OE+DE=m+6,即可求解;
    (3)由中点公式得,点M、N的坐标分别为(,0)、(,),则直线MN的表达式为y=(x﹣),当x=0时,y=(0﹣)=yE=,即可求解.
    解:(1)∵DO平分∠ADC,
    ∴∠ADO=∠COD=45°,
    ∴△A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OD=OA=6,
    由图形的翻折知,AD=AB=m+6,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DO中,AD=AO=6=AB,
    故OB=6﹣6=m;
    (2)由点A、E的坐标得,直线AE的表达式为y=x+3,故设点C的坐标为(m,m+3)
    ∵BC∥y轴,则∠ACB=∠DEC=∠DCE,
    ∴DE=CD=BC=m+3,
    故OD=OE+DE=m+6,
    ∵AD=AB=m﹣(﹣6)=m+6,AO=6,
    在Rt△AOD中,AD2=AO2+OD2,即(m+6)2=62+(m+6)2,
    解得m=﹣12(舍去)或4,
    故点C的坐标为(4,5);
    (3)设a=OE,过点E作EH⊥AD于点H,

    则HE=OE=a,
    由题意得:AD=AB=m+6,
    S△ADE=×AD•HE=×DE×AO,即×(m+6)•a=×6•ED,
    解得DE=a(m+6),
    则OD=OE+DE=a+a(a+6)=a(12+m),
    在Rt△AOD中,AD2=AO2+OD2,
    即(m+6)2=36+()2,解得a=,
    则点E、D的坐标分别为(0,)、(0,6m),
    而点C(m,),
    由中点公式得,点M、N的坐标分别为(,0)、(,),
    由点M、N的坐标得,直线MN的表达式为y=(x﹣),
    当x=0时,y=(0﹣)=yE=,
    解得m=0(舍去)或﹣6(舍去)或3,
    故m=3.
    【点拨】本题为三角形综合题,涉及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相关试卷

    专题6.28 一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

    这是一份专题6.28 一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6.27 一次函数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

    这是一份专题6.27 一次函数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共5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OA=2,OB=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6.26 一次函数中的三角形全等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

    这是一份专题6.26 一次函数中的三角形全等问题专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共7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直线A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