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8《雁门太守行》(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18《雁门太守行》(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1页
    专题18《雁门太守行》(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2页
    专题18《雁门太守行》(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8《雁门太守行》(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展开

    18.中考必背古诗词之《雁门太守行》原文诗意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战士们的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在深秋的季节中,遍地响起了军号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我甘愿手操宝剑为国血战到死。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②〔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③〔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④〔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⑤〔角〕军中号角。⑥〔塞上燕脂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⑦〔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⑧〔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⑨〔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人水化为龙。 2.文题解读《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3.写作背景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本诗即是写这样一位英雄。 二、主题思想《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守城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三、写作特色意象新奇,画面鲜明。诗人巧妙地抓住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意象“黑云”“甲光”“金鳞”“角声”“秋色”“易水”“霜”“黄金台”“玉龙”等,构成了凝重悲壮的意境。诗人又极善于着色,运用“黑”“金”“燕脂”“紫”“红”“霜()”等表示色彩的词语,使描写的景物更加鲜明,色彩反差较大,对比强烈,与诗中激荡着的悲壮情调相得益彰。 四、考点梳理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答: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 来形容局势的危急。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答:角度1:敌军犹如乌云,滚滚而来,黑压压的一片,几乎要摧毁城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烁着金光。角度2:“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用比喻修辞,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角度3:“压”指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完全地揭示出来。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答: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4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答:诗人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人的典故,点明主旨,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 五、基础检测(一)重点字词检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理解性默写1、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三)真题链接12019·河南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修辞角度:运用典故,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炼字角度:“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将士们内心的沉重。 描写角度: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2表达了诗人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解析】  1赏析诗句。 可通过分析词语的表现力或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赏析。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 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答案比较开放,合理即可。2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雁门太守行》全诗激昂,浩大的战争场面让人读起来热血奔腾。 我们可以通过对全诗的通篇赏析,感受鲜活的战争场面,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写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诗歌通过歌颂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士,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效忠国家,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22018·湖南中考模拟】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答案】  1尾联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2本诗有着鲜明的色彩: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时值深秋,黑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夕阳的映照下,在鼓舞人号角声中,浴血奋战,大块殷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使边塞土地的紫色显得更浓烈,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 从而渲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的场面。【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金台”是用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要点明使用典故。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2此题考查了诗歌的色彩美,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为了追求奇,本诗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 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 1)迎面而来的敌军,就像乌云压境,城池马上就要被摧毁。守城的将士身穿铠甲,铠甲迎着太阳闪着耀眼的光芒。
    2)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析】(1)描绘画面不能等同于翻译。在忠实于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入符合情境的想象。描绘时要将敌军压垮一切的阵势和守城将士高昂的士气表现出来。 (2)赏析诗句可从用字、修辞、意境、用典等角度入手,再结合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思想主旨进行分析。古时燕昭王曾筑黄金台招贤纳士,诗人运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