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1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1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共20页。
易错题【01】 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价值、原因理解不到位
易错题【02】 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等基本知识点识记不准确
易错题【03】 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理解不到位
01 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价值、原因理解不到位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24)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错因】对同化能量和摄取能量的理解有误,对生物富集现象的理解不到位,或者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理解不到位,都会使学生对本题的部分小题不能正确解读
【问诊】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着的能量一般用于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分解者分解;三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四是未利用的能量。根据图示可知图中捕食性线虫处于最高营养级,因此与食细菌线虫相比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根据以上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可知,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与土壤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的特点是镶嵌分布,因此土壤中深度不同,土壤动物的不同体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高,因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有机农业土壤中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
(3)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而且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因此土壤中的污染物铬随着食物链延长逐渐积累,出现富集现象,在最高营养级生物捕食性线虫体内含量最高。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腐生细菌数量增加,导致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加,在食物网中引起捕食性线虫数量的增加,这使得植食性线虫由于被大量捕食而数量减少,且减少量多与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数量。
【答案】
(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垂直 有机农业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
(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
【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群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特别是把握生态系统能量流经每一营养级的去向,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识记并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特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叮嘱】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去向: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着的能量一般用于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贮存在构成有机体的有机物中。贮存在有机体的有机物中能量有一部分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另一部分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及未被利用的部分。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被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的湿度、盐碱度的差异性、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1.(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详解】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故选C。
2.浙江安吉的余村坚定践行从“靠山吃矿”走向“养山富山”的生态文明之路,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生态典范。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余村三面青山环抱,竹海连绵,植被覆盖率非常高,具有极佳的山地小气候,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2)余村践行的生态文明之路实质上是群落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通过治理,矿山变为青山,说明人类活动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海中毛竹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以毛竹为食的竹鼠遇到天敌无路可逃时,会前肢撑地,后腿蹬地,并露出锋利的门齿,发出警告声,借以躲避猎捕,由此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践证明,余村人“养山富山”之路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直接和间接
(2)(次生)演替 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3)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化,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解析】
【分析】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行为;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份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
【详解】
(1)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属于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属于直接价值;
(2)退矿还林属于群落此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毛竹属于生产者,它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以毛竹为食的竹鼠遇到天敌无路可逃时会表现出一系列行为,该实例涉及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说明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养山富山”使生物多样性增加,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化,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点睛】
本题考查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结合题干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能力,需要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刨除多于的修饰词语,找出问题实际考查的知识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
02 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等基本知识点识记不准确
(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13)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见下图。
据图回答:
(1)CO2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________和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
(2)本研究中,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________的速度与方向。
【错因】碳循环的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考生对此理解不到位将导致答题错误。
【问诊】据图分析,在鬼箭锦鸡儿实验和紫羊茅实验中,无论是在常温还是高温条件下,高CO2浓度组比常态CO2浓度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无论是常态CO2浓度还是高CO2浓度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在紫羊茅实验中,无论是常态CO2浓度还是高CO2浓度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常温组,据此分析。
【详解】
(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
(2)据图可知,相同条件下,提高CO2浓度,都可以提高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相对生物量,故仅CO2浓度的升高,都可以促进两种植物的生长。若仅提高温度,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相同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紫羊茅实验中,相同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高于常温组,因此,仅提高温度,会抑制鬼箭锦鸡儿的生长,而促进紫羊茅的生长。
(3)根据题意,在群落水平上,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比例发生变化,即导致群落发生了演替。若要验证该推测,则可将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种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该区域两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产生影响。
【答案】(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2)促进两种植物生长 抑制鬼箭锦鸡儿生,促进紫羊茅生长
(3)将紫羊茅与鬼箭锦鸡儿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 演替
【叮嘱】
本题以温室效应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实验分析和设计、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功能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019浙江4月选考·1)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答案】B
【解析】
【分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等,这
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详解】臭氧层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A选项正确;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灭绝,B选项错误;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故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选项正确;自工业革命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B。
2.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从2018年1月13日起,长沙响应中央、省委的号召,率先吹响了“蓝天保卫战”的号角。在综合治理下,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改善,例如:大幅减少橘子洲烟花燃放的次数,2019年春节期间严禁市民燃放烟花爆竹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全球生态问题中的________;采取“控排”、“控煤”、“控油”、提倡绿色出行、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单车等措施,可以有效的节能减排,从而达到缓解____________的目的;
(2)长沙市政府还对湘江两岸滩涂和滨江湿地进行了提质改造,可以进一步提升蓄洪防旱能力和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3)日前,长沙“碧水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广有机肥替代技术,可以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________元素的排放,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启动“小鱼治水”工程,利用___________(填“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或“机械防治”)的方法,有效控制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数量。
【答案】酸雨 温室效应 间接价值 氮、磷 生物防治
【解析】
【分析】
1. 全球10大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别为: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① 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②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3. 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详解】
(1)“蓝天保卫战”、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措施是为了缓解酸雨;采取“控排”、“控煤”、“控油”是为了缓解燃油车出行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温室效应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别为: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提升蓄洪防旱能力和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是属于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启动“小鱼治水”工程,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有效控制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数量。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维护生态平衡的相关知识,考查的酸雨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区分、和水体污染的防治。考点虽多,但都较为基础,需要考生识记。
03 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理解不到位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0)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错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就能正确作答
【问诊】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打破了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促进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
B、提高出生率可以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
C、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故选D。
【答案】D
【叮嘱】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3、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1.(2019江苏卷·24)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
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依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详解】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C、D正确。
2.《庄子·人间世》中庄子对弟子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语句中相关生态学原理错误的是( )
A.“寇”“煎”“伐”“割”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B.“膏火自煎”使得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降低
C.“伐之”、“割之”均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无用之用”指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庄子的话意思是“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膏能燃烧照明而受煎熬;桂树因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漆树因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人们只知道有用的好处,哪里知道无用的好处。”
【详解】
A、“寇”“煎”“伐”“割”都是为人类所用,其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A正确;
B、“膏火自煎”使得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降低,B正确;
C、“伐之”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割之”只是在树上割开口子,漆树依然可以生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无影响,C错误;
D、“无用之用”指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D正确。
故选C。
错
1.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规律总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
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的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C.“毋覆巢,毋杀孩虫”描述了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信息传递是可以双向进行的。
【详解】
“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指的是瘠薄土地上的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以被农作物利用,提高产量,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A正确;“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的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之间为竞争关系,B正确;“毋覆巢,毋杀孩虫”指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和过度捕杀,并非为了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C错误;“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尽量使得能量流向农作物,进而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2.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的特点有
A.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率慢
B.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C.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强
D.种群数量多,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
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度大,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相反自我恢复能力弱,B正确。
故选B。
3.2020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与温室效应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是CO2分子将地球反射热释放出来,使地球升温
B.全球气候变暖使一些树种的分布发生变化,产量会下降
C.大气中CO2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使南极的冰盖开始融化
D.地球变暖会使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移动,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地球变暖会对农业、气候、人类生活及生态产生巨大影响。
【详解】
A、由于CO2分子吸收了地球反射热,所以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A错误;
B、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移动,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一些树种的分布发生变化,产量会下降,B正确;
C、气候变暖会使南极的冰盖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C正确;
D、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移动,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我国北方变得更加干旱,影响农业生产,D正确。
故选A。
4.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A错误;
B.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应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消灭,B错误;
C.引进生物不当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C错误;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这属于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点睛】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不能用环境破坏作为代价来换一时的发展。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必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
C.生态农业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生态能量流动和群落演替的方向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3、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人是主要成员和中心环节。人们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包括身体代谢的利用和生活上的利用),同时又要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详解】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原有物种消失,所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
B、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减少CO2的排放,B错误;
C、生态农业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人类活动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并且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故选D。
6.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潜在的使用价值
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就地保护中最有效的为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
A、可持续发展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A错误;
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是易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C错误;
D、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态价值是大于其直接价值的,D正确。
故选D。
7.生态效益的大小是评价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林业部门将森林的保护和增值作为主要目标,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的道路,是为了( )
A.提供木材等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产品
B.控制木材消耗
C.大搞荒山绿化,弥补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D.求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详解】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原则之一。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8.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授予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地球卫士奖”,55年里,他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些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历史上,这里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森林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了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限的,______是该能力的基础。
(2)当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植物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稳定性。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______,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3)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的“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塞罕坝森林公园总面积41万亩,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这属于______多样性的体现,该地区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了群落水平结构呈______的特点。
(4)如图所示,两条虚线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作用范围。当生态系统遭受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生物数量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受到相同程度的干扰时,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______热带雨林的y值。
【答案】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 抵抗力 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间接 生态系统 镶嵌分布 有关 大于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是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不会变化太大。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详解】
(1)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森林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当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植物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3)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的“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塞罕坝森林公园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这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体现,该地区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了群落水平结构呈镶嵌分布的特点。
(4)当生态系统遭受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生物数量也有关,与热带雨林相比,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受到相同程度的干扰时,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9.生态浮床技术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为绿水再现做出了贡献。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过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实现了景观效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下图为某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生态浮床的应用使水体中群落的空间更加复杂,发生变化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____________(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3)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加速水体净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4)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_________价值。
【答案】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阳光 水流流经浮床时,流速变缓,物理沉降作用显著;浮床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浮床植物根系富集微生物,加速污染物分解 直接和间接
【解析】
【分析】
群落的结构指群落中相互作用的种群在协同进化中形成的,其中生态适应和自然选择起了重要作用。在群落中,由于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空间,从而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详解】
(1)生态浮床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水生态环境,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变的更加复杂,有利于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2)由图可知,植物的遮光效应抑制了藻类的发生,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阳光的影响。
(3)水流流经浮床时,流速变缓,物理沉降作用显著;浮床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浮床植物根系富集微生物,加速污染物分解等均有利于生态浮床加速水体净化。
(4)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点睛】
易错点:在生态平衡方面起的作用是间接价值;观赏、药用、食用、工业原料等属于直接价值。
10.随着农民进城务工之风渐盛,农村大片耕地成了“扔荒儿”,杂草丛生。但如今已有许多地方在荒废耕地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立体农业,收获颇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立体农业是运用了群落的______原理,为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2)玉米-食用菌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农业,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栽培食用菌剩下的基质可被玉米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功能。
(3)为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可将秸秆加工成饲料喂养牲畜,搜集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渣作肥料,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空间结构 空间和资源
(2)分解者 物质循环
(3)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
【分析】
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可以充分地利用阳光等资源。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详解】
(1)立体农业是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在垂直方向上形成的垂直结构;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2)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栽培食用菌剩下的基质可被玉米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
(3)生态农业将秸秆加工成饲料喂养牲畜,搜集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渣作肥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点睛】
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循环以及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多级利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8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文件包含易错点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教师版docx、易错点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1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学生版),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08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