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280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280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280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2803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2803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滕州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3滕州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滕州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系上,更加重视和突出神与意的审美地位和意义。这表现为轻形似、卑法度,提倡“即兴”“无意”的挥写,反对刻意求工;主张“意造”“观韵”“真趣”,追求一种字外有字、笔简意丰、半真自然、潇散简远的艺术境界。这就使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所谓“意造”“点画信手”即是强调主体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以意役法,以意生法,意即是法,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而对中、晚唐和五代期间敢于冲破法度束缚,富有创新和个性的书法家却给予了高度评价:“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杨公凝式,笔迹雄杰……谓书之豪杰,不为世所汩没者。”黄山谷论书,则突出强调“韵”字。“书画以韵为主”,“工拙要须其韵胜耳”。黄庭坚“韵”的含义,可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他沿续了晋代人物品评的“韵”意,采取“伯乐相马”的方法,遗其玄黄牡牝,直取风韵精神,超越人的形体美,看出其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另一种解释是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中与王偁讨论黄“书画以韵为主”时提出的“有余意之谓韵”的见解。这个“余意”,即是要求书法要字外有字,通过艺术点画线条的结构组合形式,见出主体的内在世界来。这不仅要有音乐的美、节奏的美,更要有主体创造的意趣美。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学书须得趣……乃入妙”,“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米芾的“趣”,是个更加内在的偏向主体性灵与意趣的东西,它带有“游”“玩”“戏”的特点。为了使书法表现出主体自我的情趣,他更加不计工拙,不受法度经典的束缚,对唐人书法的刻板、过于经意的批评也更为苛刻和不留情面。米芾以重“平淡”、尚“真趣”的审美标准,对唐代第一流的“尚法”大师贬了个痛快,他说欧、虞、褚“安排费工,作用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而对装休、沈传师等非一流书家却有激赏之意,认为他们的书法“不陷丑怪”,挥洒自然,有“真趣”。这种独具慧眼的评论,充分表现出他“尚意”“重趣”的执着和真诚,也令那些毫无卓识、人云亦云,滥词连篇的书法理论家相形见绌。宋人这种“尚意”“观韵”“重趣”的审美趣味,导致了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排斥“意在笔先”“刻意”“拘苦”的理性构思方法,而提倡“丰意”“即兴”“无意”“无法”,重感性、灵气,尽兴自由的创造意识。他们要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书法创作境界:本不求工而自工,无意于新而新意自生,有法而不为法缚,挥洒自如,神意完足,毫不做作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真情和意趣。(摘编自傅合远《宋代书法美学思想的“尚意”特征》)材料二:古代书论中最早提出“意”概念的是东汉的蔡邑,他在《笔论》中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蔡邑所说的“意”是指书法创作之前书家的一种自发的心境和情绪。西晋时期,“意”开始逐渐走向自觉形态,西晋文学家成公族在《隶书体》中说:“工巧难传,善之者少。应心隐手,必由意晓。”他所说的“意”是指书法技法要靠心灵领悟,强调学书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觉性。王羲之则把“意”作为评书的美学标准,要求书法创作要“有意”,表现书家的情意。至此,“意”在中国书法艺术上开始走向独立、自觉的道路。“意”的意义开拓在南朝,王僧虔《笔意赞》针对当时人们对“意”理解含糊不清,提出用笔之道和书法神采、书家个人情感表达等问题。他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他开拓了“意”在书学理论中的含义,即作品的笔墨趣味。古代书论中“意”指思想感情的大概是从南朝齐梁间的陶弘景开始,他在《与梁式帝论书启》中赞扬其书曰:“既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益得谐称。”其“意”指的是人的主观情意。至唐代,唐人之“意”一方面继承前人的“意在笔前”思想,即重视创作法则和艺术构思,另一方面又强化书法的抒情功能。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宋人则在前人论书的基础上,对“意”的论说进一步具体化、明朗化,由宋前的重“心意”拓展到了书法作品的精神意蕴,并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大进步。(摘编自孙倩《宋代书法“尚意”之“意”及其当代价值》)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宋代书法注重神与意,排斥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理性构思,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B. 苏轼推重颜、柳、杨三人,在于他们能跳出前人之窠臼,敢于“变古法”“出新意”,富有创新与个性,“不为世所汩没”,C. 黄庭坚的书法创作,采用了“伯乐相马”之法,只重“韵”意,不论工拙,观其作品,可以感知他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D. “意”的概念并非宋人首创,最早可以上溯至东汉时期,当时指书家创作前的一种自发的心境和情绪,并未涉及神采。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诗歌意境苍凉惆怅,书法也有感而作,用笔率性自由,这正是他“意造”主张的生动体现。B. 黄庭坚提出的“余意”见解,要求有主体创造的意趣美,其倡导“韵”的思想实质,同苏轼的重“意”有本质的不同。C. 米芾的“趣”,偏重主体性灵与意趣,带有“游”“玩”“戏”的特点,更为内在,因此他的见解超越了同代的苏黄等人。D. 南朝的王僧虔厘清了“意”的含义,陶弘景明确了“意”的思想感情指向,中国书法“尚意”的审美风尚由此得以确立。3. 结合材料,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宋代书法“尚意”观点的一项是( )(3分)A. 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B. 笔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C. 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弩,钩为趯,提为策,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D. 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 苏轼和米芾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角度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当地名进入古诗彭 程一在我个人的经验中,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目光摩挲过一个个地名,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仿佛是岩溶地带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进入,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也藏匿着自然、历史、民俗……一个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浩大的谱系。而与这种感觉几乎同步,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处,是甘肃武威。西汉初,武威为匈奴所占据。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两次远征河西,大败匈奴,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不过在漫长岁月中,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凉州。凉州,地名二字中已经有了凛冽的寒意,入诗,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甚至“凉州词”在唐代成为专门的曲调,很多诗人依调填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从汉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惨雾,飘荡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表面上闪亮的釉彩。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驰目于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静的山林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感受八方习俗。二爱默生说过:诗人是为万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虽然早已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但长时间里都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诗文也是一种加持,为地名灌注了灵动的气质。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进了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于是一切大为不同。正如郁孤台,本是僻远闭塞的赣州古城墙上的一处亭台,却因为南宋词人辛弃疾写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词句,而得以广为人知。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阳关象征了离别,北邙寓意着死亡。蓬莱是来世的向往,昆仑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园是奢靡的狂欢,乌衣巷是繁华的落幕……在这样的场合,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没有对母语的热爱,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沉浸,就难以窥见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奥,难以感知到那些不尽之意,言外之旨,声音中的声音,味道里的味道。三向往某一个地方,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总有一些地方,最能够与处于某个生命时段的你,产生同频共振。时间和空间的共谋,孕育出某一类文化的气质,精神的风度。而诗句,这时便扮演了有力的证人角色。青春时代,梦想的栖息地是江南吴越。感官的筵席一场场排开,声音和色彩浑然一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诗为舟楫,我划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苇荡、乌桕和桑树之间,波光滟滟,莲叶田田。时光悄然流逝。从某一时刻起,浪漫绮丽的少年轻愁遁隐了,内心开始向往北地的雄浑和寥廓、苍凉和悲怆。“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清代黄仲则的这两句诗,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召唤。向北,向西,一种迥异的境界在面前展开,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就这样,经由诗句的陶冶,一处地点便不再是单纯的外在客体,而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试纸,能够检测出灵魂中存在的元素。四古诗词是一棵大树,根系深扎在过去,纷披的枝叶却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远处于生长中。今天生活的每一种状态,人们情感的每一次波动,大自然的每一副表情,都可以从丰富浩瀚的古代诗歌中,获得印证,找到共鸣,听到回声。一首首诗词,正是一个个的接引者,引领读者步入人生与社会的广阔庭院,在今与昔、恒常与变易的对话中,加深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被以不同音调吟诵的诗句,岂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声?泉水不竭地涌流,诗歌也一代代地传诵。吟唱着山河苍茫,岁月沧桑,生命浩荡。(摘编自《光明日报》)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地名被反复引用言说,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每个阅读者看到“阳关”“北邙”,就会想到地名字面背后“离别”和“死亡”的意味。B.人生的不同时段,总有一些经由诗句陶冶内化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与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发生改变的你,产生同频共振。C.文章视角独特,以“地名进入古诗”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古诗词的由衷赞美之意,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D.古诗词以历时性的方式,展现了共时性的内容;融入了诗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丰富的意涵,彰显着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中,“漫溢”一词本意指水过满,向外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凉州”入诗后那“无处不在而又无法承载”的荒凉之感和戍人的哀愁。B.全文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与地名有关的诗句,如“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郁孤台下清江水”等,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C.本文句式多整散结合,富于变化,生动活泼,语气急促中有舒缓,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D.本文紧紧围绕“当地名进入古诗”展开行文,从甘肃武威到阳关、蓬莱、昆仑……从西汉到当下,洋洋洒洒,穿古越今,语言虽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8.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4分)(1)只有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2)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9.作者说:“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请综合全文概括古诗词的魅力是如何通过地名展现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辞谢,因王问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B.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C.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D.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诚。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合称“三秦”。D.檄,中国古代官员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名称之一。常见的还有“表”“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便去追赶他,汉王大怒,误以为萧何逃跑了,萧何回来后向汉王解释了原因,汉王认为萧何纯粹是在骗人,并责罚了萧何。B.萧何认为汉王想争夺天下,就必须留下韩信,并劝说汉王重用韩信,并且说如果汉王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C.汉王在萧何的劝说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又为韩信举行了授职的仪式,然后向韩信询问平定天下的计策,在听了韩信的看法后,汉王十分高兴,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D.韩信认为汉王终将夺取天下,因为汉王在入关以后,没有伤害任何东西,还废除了秦朝的严酷的法令,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受到了秦地百姓的欢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4分)(2)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4分)14.在韩信眼中,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望海潮秦观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①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注】①金谷:西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②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夹着相对,后称铜驼陌。③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④笳:胡笳,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⑤兰苑:美丽的园林,也可指西园。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上片起头三句,写暮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然而至。B .“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C . "乱分春色到人家"中"乱"字用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至,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D . 此词的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16.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两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惊心动魄的场面。(2)屈原《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时不我待,应珍惜时间。(3)杜甫《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主人公回忆从小与氓一起玩耍的美好时光,描绘的场景与成语“青梅竹马”相仿。(5)诗人词家们往往巧妙地把数字引入诗词创作之中,品味古诗词中数词的运用,既可领略古人遣词造句之匠心,又能从一个新的视角获取审美享受。如《望海潮》“__________________”和《扬州慢》“_______________”中的数词就是通过“言过其实”的描述,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题。(6分)作为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的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典型的现实意义。首先,他们为爱情而献身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追求爱情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能,但真正为追求爱情而献出生命的人却________,特别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渴望爱情,但往往面对困难和阻碍就会_____ 。而刘兰芝和焦仲卿却用他们的生命、热血和义无反顾的执着,谱写了一曲爱情壮歌。其次,主人公反抗礼教的巨大勇气和行为极具意义。虽然他们夫妻恩爱,但是焦母偏要以一己之好恶拆散二人,礼教的荒谬性、片面性可见一斑。夫妇二人一开始并没有萌生反抗之念,而是试图________妥协。但礼教并不体恤他们,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其兄长逼迫她另嫁他人。二人的爱情无处可托,最终他们走向了死亡。他们用生命进行的反抗实现了对爱情的生死不渝,令礼教的荒谬性、残酷性、非人性得以________。再次,《孔雀东南飞》所揭示的生存世界的深度,不亚于哲学对人类的存在的沉思。它形象地描绘了焦、刘殉情的悲剧,而悲剧的成因并非简单地指向某些人的人性之恶,而是直指人背后的历史文化弊病,展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噬人的本质。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孔雀东南飞》是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B.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C.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D.《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19.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寥寥无几 束手束脚 谋求 流露B.微乎其微 束手束脚 追求 流露C.微乎其微 畏葸不前 追求 暴露D.寥寥无几 畏葸不前 谋求 暴露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_______。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_______,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_______。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2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A. 大哥,您看我们乡下人初来乍到什么也不懂,刚才多有冒犯,就请你高抬贵手让我们过去吧。B. 他的表演事业这几年突飞猛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尤其最近又忝列门墙于名师,更是如虎添翼。C. 既然老师和同学们都这样信任我,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一定率先垂范,带领好我们的团队!D. 下面我要说的话事关重大,请大家集中精神,洗耳恭听,同时一定要严守秘密,万不可外泄。22.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是“不到长城非好汉”。试从《望海潮》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或其他形式给杭州写一则城市标语。(4分)四、作文(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千百年来,中华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其动人的诗句、丰富的情感、人文的光辉,历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新。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围绕这些问题,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举办一次班级研讨会。请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滕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docx、高二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A4答题纸docx、高二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滕州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