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判断的概述课时作业
展开5.1判断的概述 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判断表达是准确或明确的?( )
A.这是新学生宿舍 B.他是校长
C.苹果 D.把握概念的内涵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
2.关于判断与语句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的语句表达判断,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
B.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C.同一语句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判断
D.询问句也可以表达判断
3.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下列语句表达判断的有( )(深度解析)
①江山如此多娇!②请把空调关好!
③花儿开得真美!④你去过北京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
①泰山在黄河之南
②刘秀和阴丽华是夫妻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④并非每一个人都有社会良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关于“判断”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判断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
②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唯一特征
③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
④判断是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的思维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列属于判断的是( )
①小姑娘长得很漂亮。 ②难道西湖风景不美吗?
③人是谁创造的呢? ④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⑤祖国山河多么壮丽啊! ⑥啊,我的天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7.判断的最简单的形式,是肯定地或否定地表明某一单个的事物的某种一般的性质(肯定判断:玫瑰花是红的;否定判断:玫瑰花不是蓝的;无限判断:玫瑰花不是骆驼)。根据以上定义,下面不符合题意的是( )
A.地球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B.地球不是恒星
C.地球是圆的 D.地球不是圆的
8.如同概念与语词有密切联系一样,判断与语句也是有密切联系的:判断的表达,要借助于语句。判断和语句的关系表现为( )
①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②同一个判断用相同语句表达
③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④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表现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按照判断的性质进行分类,判断可以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大类。肯定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否定判断就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否定判断的是( )
A.没有学生英语考试不及格
B.英语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C.有的学生英语考试不及格
D.并非有的学生英语考试不及格
10.对于“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这一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公有制”具有“国民经济的主体”的性质,因而该判断为性质判断
②“公有制”为该判断的量项
③“国民经济”是该判断的谓项
④“是”表示该判断的联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文:“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由此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形式
②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是实践的反映
③人们依据社会实践作出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④判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于2020年11月1日开始。这是在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可以为编制“十四五”规划,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重要信息支持。据此,可以作出以下判断( )
①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关键期②“十四五”规划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
③人口普查利于人口均衡发展吗④人口普查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这一定义( )
A.错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B.错误,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C.正确,符合定义的“种差加属概念”的原则
D.正确,符合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的规则
14.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以下不属于判断的是( )(深度解析)
A.为什么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
B.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
C.美国不择手段遏制中国发展
D.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15.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下列语句不属于简单判断的是( )
A.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B.马克思主义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并非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D.雨下得很大,但比赛还是如期举行
16.“一旦吸毒,就会走上犯罪道路。”对此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
A.这个判断中存在概念搭配不当的问题
B.这个判断正确地断定了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C.“吸毒”和“犯罪”有必然性的条件关系
D.这个判断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
二、非选择题
17.以下是四个判断:
小李是三好学生。
0小于1。
小刘或者是优秀团员或者是三好学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分别指出这些判断的类型。
18.议题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情境分析
材料一 有一天,老师领着两个高中生来到了教室里,这两个女孩长得特别相似。甲同学心里想:“他们肯定是新转来的同学,不是来听课的老师!”乙同学心里想:“她们不仅是同学,而且是双胞胎姐妹!”
材料二 齐国有一个姓黄的老相公,很讲究并且为人谦逊。他有两个女儿,长得国色天香。有人赞赏他的女儿,但他却常常说:“小女相貌丑陋,不足挂齿。”长此以往,众人都信以为真。因此,黄公二女丑恶之名远播,到了婚嫁年龄,没有一个人来上门求亲。卫国有个人死了老婆,无钱再娶,便跑到黄家求婚。等到婚礼完毕,他揭开头巾一看,竟然是个绝代佳人。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才知道黄公过于谦虚,存心把自己的女儿说丑。于是,二女儿便有许多名门望族来争相提亲了。
思维碰撞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什么是判断,并简析下列三个语句是否属于判断。
①她们是双胞胎姐妹吗?②她们是新转来的同学。③她们不是来听课的老师。
(2)谈谈你对判断的基本特征的理解,材料二中的人物对老相公“两个女儿”美丑的判断是如何体现判断的基本特征的。
19.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①“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②“人们都在考虑怎样教育子女问题。”
③“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深度解析)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发的美国作家扎卡里•卡拉贝尔的文章指出,用“冷战”概念描述美中关系属于“滥用历史”,暴露了美国一些政客对美中关系现状的深度误解。文章强调,美中关系“是在经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文章还指出,尽管受关税措施和疫情影响,美中双边贸易额2020年仍将达到较高水平。
结合材料,说明扎卡里•卡拉贝尔作出“用‘冷战’概念描述美中关系属于‘滥用历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并说明判断有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新”的含义不明确,可以理解为“新的学生宿舍”,也可以理解为“新同学的宿舍”,故A表达不明确。
B:“他是校长”是一个肯定判断,表达明确,故B符合题意。
C: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苹果”只是一个概念,没有形成判断,故C不符合题意。
D: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要想作出恰当的判断,只把握概念的内涵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握概念的外延,还要符合实际,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D:判断要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询问句不能表达出肯定或否定的断定,D错误但符合题意。
ABC:有的语句表达判断,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语句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判断。这三种判断表述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本题选D。
3.B
【详解】①③: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肯定或否定。这两项是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对认识对象都有所断定,属于判断,①③符合题意。
②:该句是一个祈使句,带有命令语气,对认识对象并未作出断定,②不是判断,排除。
④:该句是一个询问句,对认识对象并未作出断定,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
4.A
【详解】①②:“泰山在黄河之南”、“刘秀和阴丽华是夫妻”属于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关系判断,①②正确。
③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并非每一个人都有社会良知”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属于性质判断,③④排除。
故本题选A。
5.C
【详解】①③:由所学可知,判断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 ,①③说法正确。
②: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而不是唯一特征,②说法错误。
④: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断定不一定是肯定,④说法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故选C。
6.D
【详解】①:陈述句,表达了判断,①观点符合题意。
②:反问句,表达了判断,②观点符合题意。
⑤:感叹句,表达了判断,⑤观点符合题意。
③:一般疑问句,不表达断,③观点不符合题意。
④:祈使句,不表达断,④观点不符合题意。
⑥:感叹句,不表达判断,⑥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A
【详解】A:地球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描述的是地球和太阳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该定义的关键信息,故A入选。
BCD:地球不是恒星、地球是圆的和地球不是圆的都是肯定地或否定地表明某一单个的事物的某种一般的性质,BCD符合该定义,故BCD不选。
故本题选A。
8.D
【详解】①②③④:判断和语句虽然是思维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关系,但二者之间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有的语句表达判断,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判断都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故本题选D。
9.C
【详解】否定判断的定义要点为: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
ABD:三项表达的意思都是所有学生都及格,是肯定判断,ABD观点不符合题意。
C:断定有的学生不具有考试及格这种属性,属于否定判断,C观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D
【详解】①:“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一个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性质判断,①正确。
②:“公有制经济”为该判断的主项,这是个单称判断,没有量项,②错误。
③:“国民经济”是该判断的谓项的说法错在没认识到“国民经济的主体”才是谓项,③错误。
④:“是”为联项,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B
【详解】①:材料旨在说明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没有体现判断和语句的关系,①错误;
②④: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由材料可知,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是实践的反映,判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②④正确;
③:依据社会实践作出的判断并不都是真判断,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2.D
【详解】①④: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关键期”、“人口普查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符合判断含义,并且符合材料信息,①④当选。
②:“十四五”规划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是判断,但与材料内容不符,②排除。
③:“人口普查利于人口均衡发展吗”没有断定,不是判断,③排除。
故本题选D。
13.A
【详解】A: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既可以作出肯定的断定也可以作出否定的断定,因此,题干中的定义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A符合题意。
B:定义过宽是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的逻辑错误,题干没有犯“定义过宽”的错误,B排除。
C、D:题干对“判断”的这一定义是错误的,C、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14.A
【详解】A: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为什么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这一表述中没有出现断定这一基本特征,A符合题意;
BCD:“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美国不择手段遏制中国发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三项均对认识对象作出断定,BCD与题意相背离,应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
15.D
【详解】ABC: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这三项符合简单判断的定义,与题意不符,ABC排除。
D:该项由“雨下得很大”和“比赛如期举行”两个判断构成,属于复合判断,不是简单判断,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
16.D
【详解】A:这个判断是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而不是搭配不当的问题,A说法不符合题意。
BC:“吸毒”可能引发“犯罪”,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条件关系,没有正确地断定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BC说法错误。
D:“吸毒”不一定会引发“犯罪”,因此题中的判断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步准确,D正确。
故本题选D。
17.“小李是三好学生”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0小于1”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小刘或者是优秀团员或者是三好学生”是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
【分析】本题为简答题,考查考生对判断的类型基础知识的记忆和重现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分别指出上述判断的类型。属于简答题,考生只要回忆所学的判断的类型结合材料一一搭配得出相应答案即可。
简单判断是本身不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据此,“小李是三好学生”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可知0小于1”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是本身还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因此,“小刘或者是优秀团员或者是三好学生”是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
【点睛】本题是变式的简答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重现,考生只要回归所学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作答即可,切记拖泥带水。
18.(1)①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断,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②语句①没有对认识对象进行断定,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故不属于判断;语句②表达了一种肯定,语句③表达了一种否定,都属于判断。
(2)①判断有两个基本特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肯定和否定有两种。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②题中人物对老相公“两个女儿”的美丑都形成了自己的判断。这些判断都是就其女是否漂亮而进行的性质判断,有肯定或否定之分;认为其女丑陋的是假判断,赞赏的、争相提亲的都对之有了真判断。
【分析】背景素材:判断运用的相关材料信息
考点考查: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阐述判断的含义、简析题干中的判断语句,设问较为基础,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有效信息①:对于新同学,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判断,这个推断过程即是判断;
有效信息②:根据材料信息“甲同学心里想:“他们肯定是新转来的同学,不是来听课的老师!”乙同学心里想:“她们不仅是同学,而且是双胞胎姐妹!”,结合判读的定义可知”语句①没有对认识对象进行断定,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故不属于判断;语句②表达了一种肯定,语句③表达了一种否定,都属于判断,故②③属于判断。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对美丑的判断”, 需要调用“判断的基本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是如何体现判断的基本特征的。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的特征包括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判断有真假之分,结合材料信息“两个女儿长得国色天香,有人赞赏他的女儿,但他却常常说:“小女相貌丑陋,不足挂齿。”长此以往,众人都信以为真”来看,大家对黄公女儿相貌都有了自己的判断,这体现了判断“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特征;对其女儿的判断经历之前错误、之后正确的变化,这体现了判断“有真假之分”的特征,考生可依据此组织答案。
【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
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
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
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
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
19.“患肺癌”与“吸烟”有关联,但不是必然性的条件关系,①中语句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断定不准确。②中语句为歧义句,一种意思是人们都在考虑教育子女的问题,另一种意思是人们都在考虑怎样教育子女。类似这样的语句究竟表达什么判断并不明确。清新的空气可以呼吸,阳光和海水怎么能够呼吸呢?③中语句的概念搭配不当。
【分析】背景素材:三个试图表达判断的语句
考点考查:判断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中三个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并回答原因。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判断的有关知识,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中判断的相关知识: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语句表达要通顺,内容叙述要明确,事实依据要准确,这样才能形成真实有效的判断等。然后结合材料,对三个语句分别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可从“患肺癌”与“吸烟”有关联,但不是必然性的条件关系角度分析,得出该语句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断定不准确的结论;
有效信息②:“人们都在考虑怎样教育子女问题。”——可从语句为歧义句,一种意思是人们都在考虑教育子女的问题,另一种意思是人们都在考虑怎样教育子女角度分析;得出该语句表达什么判断并不明确的结论;
有效信息③:“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可从该语句的概念搭配不当角度分析;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0.依据: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扎卡里•卡拉贝尔结合中美关系发展的社会实践,作出了这一判断,符合当今中美关系的社会实际,是一种正确的判断。基本特征:其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其二,判断有真假之分。
【分析】本题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发美国作家扎卡里•卡拉贝尔的文章为背景,考查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共两小问,第一小问试题类型为依据类试题,第二小问试题类型为说明类试题。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判断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科学精神素养。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扎卡里•卡拉贝尔作出“用‘冷战’概念描述美中关系属于‘滥用历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并说明判断有哪些基本特征。从材料中可知,扎卡里•卡拉贝尔作出“用‘冷战’概念描述美中关系属于‘滥用历史’”的判断依据来源于美中关系“是在经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即来源于社会实践。判断的基本特征有二:一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有真有假。
【点睛】判断的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肯定,一种是否定。如果既不是肯定,又不是否定,那就不是判断。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