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

    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单选题1.(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CO2中混有HCl气体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B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将润湿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C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取样,溶解、蒸发、结晶D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AA BB CC DD2.(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3.(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C.将铝质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D.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4.(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C.霉变的大米经蒸煮后可食用 D.误食重金属盐,可饮用食盐水解毒5.(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锅中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C.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6.(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人类的生产及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电池属于绿色环保电池B.医用口罩中的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大量使用合成农药消灭病虫害不会污染环境D.减少燃煤用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7.(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 B.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不能分解C.加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D.粽子中糯米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8.(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H2CH4点燃后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B鉴别钾肥K2CO3K2SO4取样,加水溶解后分别加入足量盐酸C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CO通入足量O2,点燃D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NaCl加入适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9.(2020·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内江。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A.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B.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C.过度施用农药化肥D.深埋处理废旧电池10.(2020·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防腐C.误服重金属盐可用鸡蛋清解毒D.直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11.(2020·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二、填空题12.(2020·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在疫情期间,非接触红外人体测温仪应用十分广泛,能及时检测体温异常情况,其结构如图。1)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2)干电池中有金属铜和锌,请写出一个使比较二者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三、流程题13.(2020·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化工企业利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查阅资料知: 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1)检验食盐水是否饱和的方法是__________2)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3侯氏制碱法中,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CO2,使氨气、水、NaClCO2反应生成NaHCO3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后加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4)处理含氯化铵混合溶液时,不直接加热蒸干得到氯化铵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14.(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常见的基本粒子,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粒子体积大小有没有差异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鸡蛋膜有极其微小的孔隙。【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向5个鸡蛋壳内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鸡蛋壳,再向小烧杯中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实验。实验编号鸡蛋壳内加入的物质NaCl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淀粉溶液鸡蛋清小烧杯中加入的物质AgNO3溶液CaCl2溶液FeCl3溶液碘水浓硝酸小烧杯中的现象白色沉淀______红褐色沉淀无现象无现象 【实验分析】1)实验小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实验小烧杯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通过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实验结论】综上实验探究可知: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体积_______【反思交流】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④⑤不能比较分子体积大小差异,还应增加下列对比实验进行完善:将实验鸡蛋壳内和小烧杯中物质互换,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小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拓展延伸】科学家设计制造出孔径大小不同的小筛子,让体积大小不同的粒子通过,从而分离提纯物质。如天然水的净化、海水淡化。15.(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教科书上册141页第10题:将一个用粗铜丝绕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图1),火焰很快就熄灭了。你认为火焰熄灭的原因是:______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验证时,意外观察到以下现象:I、将螺旋状铜丝置于蜡烛火焰的外焰处加热(图2),发现铜丝变黑并有少量黑烟产生;、将变黑的铜丝移至蜡烛火焰的内焰处加热(图3),发现内焰处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铜丝的其余部分仍然为黑色。【提出问题】1.实验I铜丝上黑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2.实验内焰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的原因是什么?【猜想与假设】1.实验I铜丝上黑色固体的成分:猜想一、CuO:猜想二、C:猜想三、______2.实验内焰处的石蜡蒸气与铜丝上的黑色固体发生了反应。【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将实验I中变黑的铜丝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重复多次铜丝变红,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悬浮物CuO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分离出中的黑色固体悬浮物,灼烧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②得出结论:猜想______成立。(填取适量石蜡于试管中______,将加热变黑的铜丝趁热伸入试管中变黑的铜丝出现亮红色【猜想与假设】2成立 【反思与评价】有同学提出质疑:实验内焰处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的原因不止一种。请你写出一种其它可能的原因:______
    参考答案:1D【详解】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不能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干燥的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不能将pH试纸润湿,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使溶液的酸碱度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也不能把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防污染待测液,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取样,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除去)蒸发结晶(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选项中缺少过滤操作,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氯化钡与稀盐酸不反应),故D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2D【详解】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B、 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故B正确;C、 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充分,故C正确;D、 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触电或损坏电器等,故D错误。故选D3B【详解】A、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有利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法符合该主题;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做法不符合该主题;C、将铝质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节能环保,有利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法符合该主题;D、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产物无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法符合该主题。故选B4B【详解】A、甲醛有毒,会破坏人体蛋白质结构,使蛋白质变性,故不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故A错误;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故B正确;C、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属于致癌物质,经蒸煮后也不可食用,故C错误;D、重金属可使蛋白质变性而中毒, 误食重金属盐,可马上服用大量的豆浆或牛奶,饮用食盐水不能解毒,故D错误。故选B5C【详解】A、锅中热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千万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不能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受热后,密度变小,低处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故选:C6C【详解】A、太阳能电池属于绿色环保电池,正确;B、医用口罩中的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C、大量使用合成农药消灭病虫害会导致污染环境,应该合理使用,错误;D、减少燃煤用量可减少硫氮氧化物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正确。故选C7B【详解】A、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正确;B、蛋白质进入人体后被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被人体吸收,错误;C、加铁酱油中含有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正确;D、粽子中糯米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正确。故选B8B【详解】A、氢气和甲烷燃烧都生成水,故点燃后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都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错误;B、盐酸和碳酸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硫酸钾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C、通入足量O2,会引入新杂质氧气,错误;D、硝酸银和氯化钠生成硝酸钠,引入新杂质,错误。故选B9B【详解】A. 工业废水含有污染性或腐蚀性的物质,直接灌溉农田,对作物的生长不利。故A不符合题意;B.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节约化石能源。故B符合题意;C. 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会对土壤、水体等造成一定的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 废旧电池深埋处理还是会造成土壤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详解】A. 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硫酸液滴飞溅,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A不符合题意;B. 甲醛有毒,可以破坏人体的蛋白质,所以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B不符合题意;C. 重金属盐会破坏蛋白质结构,所以误服重金属盐可用鸡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解毒,从而不会破会人体蛋白质。故C符合题意;D. 久未开启的地窖里可能二氧化碳含量超标,所以不能直接进入,需要做灯火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C【详解】A、加油站的空气中可能含有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不符合题意;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不符合题意;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提高,符合题意;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以控制火势,不符合题意。故选C12     塑料外壳     【详解】(1)据图可以看出,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外壳;2)比较铜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可以将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证明锌的活动性强于铜,化学方程式为13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充分搅拌,不会溶解,说明溶液已饱和     过滤     引流          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加速NaHCO3的生成     NH4C1加热易分解【详解】(1)饱和食盐水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固体,故检验食盐水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充分搅拌,不再溶解,说明溶液已饱和;2)操作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CO2,使氨气、水、NaClCO2反应生成NaHCO3和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形成碱性环境,后加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加速NaHCO3的生成;4)氯化铵固体受热易分解成氨气和我氯化氢气体。 处理含氯化铵混合溶液时,不直接加热蒸干得到氯化铵固体,是因为NH4C1加热易分解。14     白色沉淀     氯化银##AgCl          离子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     很小     淀粉溶液变蓝【详解】[实验分析]1)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且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则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运动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其中氯离子与烧杯中的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实验小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实验小烧杯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①②③鸡蛋壳内的物质(三种物质都是离子化合物)都能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与烧杯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故通过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离子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实验结论] 综上实验探究可知: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体积都很小。[反思交流]实验鸡蛋壳中加入的是淀粉溶液,实验鸡蛋壳中加入的是鸡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这两种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故不能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所以没有明显现象。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④⑤不能比较分子体积大小差异,还应增加下列对比实验进行完善:将实验鸡蛋壳内和小烧杯中物质互换,重复上述实验操作,由于碘的分子体积很小,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中碘与淀粉发生反应,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15     铜丝将热量导出,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CCuO              加热使石蜡变为石蜡蒸气     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合理即可)【详解】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将一个用粗铜丝绕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图1),火焰很快就熄灭了,是因为铜丝将热量导出,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猜想与假设:结合猜想一、二可知,铜丝上黑色固体的成分可能为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故猜想三: CCuO实验探究:实验步骤,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故实验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实验步骤,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①②可知,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则猜想三成立;实验步骤,结论为【猜想与假设】2成立,实验内焰处的石蜡蒸气与铜丝上的黑色固体发生了反应。则实验操作为取适量石蜡于试管中加热使石蜡变为石蜡蒸气,再将加热变黑的铜丝趁热伸入试管中。反思与评价:石蜡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故其它可能的原因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合理即可)。 

    相关试卷

    新疆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

    这是一份新疆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