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一历史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单元练习 知识导图 人教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 第十一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第三单元检测 试卷 1 次下载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共5页。
《第 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课共有 4个子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每一个子目大致都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背景,解决的措施以及措施产生的影响样的逻辑来安排的。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产生了官员数量过多和费用吃紧等问题,其军事制度也导致了“将兵不相识”。为了消除社会的动乱,范仲淹、王安石等展开了变法活动,但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很快归于失败。在金朝攻击之下,北宋灭亡,赵构定都临安,南宋建立,循弊偏安。(二) 学情分析高一阶段的学生经过初中的历史课程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但由于其阅历尚浅,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和影响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该阶段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高峰期,其记忆力、理解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对一些较抽象的历史概念能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繁杂的历史概念,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归纳其特点,并结合相关史料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对北宋社会带来的影响。2.结合所学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作出历史解释,针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评价,说明史料运用的原则。3.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两宋时期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正确认识古代民族间交流的方式,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认识国家统一的进步性。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评价、宋代社会问题(二)教学难点宋代仁人志士的努力,家国情怀的涵养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第 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防弊之政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新弊渐生三、王安石变法——解弊之法四、南宋的偏安——循弊偏安课堂导入:展示五代十国图与北宋、辽、西夏地图两幅图片,通过观察两幅图片,指出不同时期版图形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引入一段话——在夺取政权之初,对内部的篡夺成风的局势必须刹住,对外部的分崩离析局面也必须加以结束,而且还要防范其重演。所以,赵匡胤在即位之后,在政治、军事和财政经济诸方面的立法都贯穿着一个总的原则: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 ——邓广铭:《宋史十讲》听讲,在教师引导下发言激起学生对北宋局势的思考,确立本节课教学结构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防弊之政任务一:熟练掌握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归纳其特点,并结合相关史料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对北宋社会带来的影响。1.措施 (1)加强控制地方 ①行政:派文官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财政: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更戍法)(教师对其中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归纳)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二府三司制(形成政事堂主管政治、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的局面,三权分离,各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配以课本图片梳理学习。在地方:①设立“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②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归纳)特点:分化权力,机构众多(2)崇文抑武方针①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②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进士数量激增+劝文诗+童谣)(归纳))特点:抑制武将,重文轻武2.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权力,机构众多。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过渡:如何评价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影响: 积极:①防范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一:材料 1: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1.思考继五代十国而起的赵宋王朝面临着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2.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新弊渐生(一)边防压力1.积弱之原因:收精兵,换防+军权三分+崇文抑武——军事积弱2.表现:(1)宋辽关系(2)宋夏关系任务二:观点辨析题——针对北宋“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有人认为是统治者明智的选择,也有人认为是统治者无能的表现。请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不可取:屈辱+金钱损失可取:安定+经济受损有限(二)财政危机1.积贫之原因:冗兵(募兵政策)+冗官(官职分离、“恩荫制等”)2.表现: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三、王安石变法 ——解弊之法通过面临的危机,把握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结合表格内容,学生学会分析变法措施带来的影响。任务三:指出史料中对于变法的不同态度,分析形成不同态度的原因,并说明史料运用应注意的原则。学生自学,针对危机学会分析相关措施的影响;学生带着学习任务三,再次深化对王安石变法影响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史料运用的史学素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培养相关史学素养四、南宋的偏安 ——循弊偏安展示北宋、南宋易代形势图,了解政权版图变迁,了解南宋时期岳飞抗金、宋金和议及南北对峙的相关史实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学生通过相关史实的了解,认识依然延续北宋的相关统治政策。课堂小结:用思维导图再次串联本课内容加强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课后作业:材料宋代的立国形势,可以说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两宋三百年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序列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时期,面对严酷的挑战与压力,一代代“特立不回”“危言劲气”的志士仁人、无数默默承载着家国与社会重负的普通民庶,作为时代的脊梁迸发出坚忍顽强的生命力,给后人留下超越前代的物质遗产与深邃丰厚的精神遗产。 ——摘编自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光明日报》2017年 1月 2日 06版)选取你熟悉的一位宋代人物结合其相关活动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