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历史 人教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文配套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天下共主,春秋五霸,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华夏认同,华夏族,铁制农具,商鞅变法,兼并战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知识归纳 | 识记理解
政治上: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
【思维点拨】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各诸侯国大夫专政夺权运动的高潮,他们的成果最终为周天子认可,这表明奴隶社会及其统治思想已衰落,中国的封建社会即将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仍,戎狄蛮夷不断内迁,与诸夏部族交错杂居,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与文化交流,加速了华夏化的进程。同宗共祖的五帝传说与“五方之民”“天下分九州”意识的空前激荡,共同昭示着“大一统”全新时代即将到来。
思考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相对于较稳定的西周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提示]从社会发展演进和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带来的客观进步性,如推动了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是历史的进步。在战争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以后的统一;战争也打破了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相互分离的状态,使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
经济上: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
【思维点拨】 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目的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在争霸战争中取胜;根本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从而推动了社会转型。
【巧思妙记】 图示法记忆商鞅变法
思考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鹏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提示]评价重大历史事件,要从是否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仅仅从个人命运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同意刘芳的观点。理由:评论变法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剥夺和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尽管如此,商鞅变法的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深入民心,在秦国得以延续,故“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思想上: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1.春秋时期的孔子和老子。(1)孔子:__________创始人,春秋后期鲁国人,《________》是体现其思想的代表作。
【误区警示】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吸取了道家学派的思想,但不能说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2)老子的“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不为所欲为,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其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误区警示】 (1)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但不是简单地继承,而是提出了“仁政”思想,将孔子“仁”的学说扩展为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施政思想。(2)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本”思想有本质的不同。现代的“民本”思想含有民主、自由、平等、公平的原则,而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只是为统治者服务,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
思考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你能举出若干学派的核心思想吗?[提示]原因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状况进行分析,思想则是依据所学知识找到各个派别的核心关注点。【答案】原因: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核心思想:儒家——“仁”或“仁政”;墨家——兼爱、非攻、尚贤;法家——法治。
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
探究点一 百家争鸣材料一 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个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傅乐成《中国通史》
[问题1] 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解析】基本因素:分封制遭到破坏,学术下移;王室衰微,旧的礼乐文化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史纲》[问题2] 根据材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答案】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要点总结】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辩、取长补短,进而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儒学思想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彰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还传到了邻国以至西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探究点二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弟子等《论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弟子等《论语》
[问题1] 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
材料二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等《孟子》[问题2] 材料二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与孔子的“仁”有何关系?(培育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答案】主张:“仁政”。关系:联系——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区别——孔子的“仁”即“爱人”,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孟子从孔子的“仁”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要点总结】 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异同
探究点三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材料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体现出衰败的趋势。“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局面时有发生。——摘编自王琦《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演进的逻辑及其当代启示》材料二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孝公《求贤令》
[问题1]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原因。(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答案】原因: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度已无法激励生产积极性,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富国强兵成为立国之本;秦国落后,秦孝公发愤图强,锐意改革。
材料三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商鞅入秦变法,结合秦国具体情况,制定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乃至风俗习惯等各项法律,并且前后推行这些法律长达10年之久,以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变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问题2] 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答案】原因: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变法符合秦国国情;措施全面;持续时间长。历史意义: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要点总结】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1)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行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2)阶级关系上: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3)政治上:日益激烈的兼并形势,对各国生存及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统一中国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4)思想上:各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课堂小结 | 史论提升
随堂小练 | 素养达成
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动荡变革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A 【解析】从诗句中可以看到,井田制被破坏,礼乐制崩溃,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呈现动荡变革的特征,故A项正确。
2.周朝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据统计,同宗姬姓君主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达130次之多,该历史现象表明了周朝后期(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方国同盟关系的破裂C.征伐战争由周天子决定D.贵族政治逐渐消失【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朝后期,同宗诸侯国之间也战争频繁,说明宗法关系淡化,而且君臣失序,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周朝不是方国同盟,排除B项;周朝后期,王室衰微,周天子不能掌握征伐战争的主导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贵族政治,排除D项。
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与西周相比,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推广,故选B项。
4.在孔子看来,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就犹如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这说明孔子( )A.注重社会和谐B.强调以民为本C.主张以德治民D.宣传克己复礼【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可知孔子强调德的重要性,主张以德治民,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是对统治者的要求,A项错误;材料强调统治者以“德”治国,没有强调以民为本,没有提到克己复礼,B、D项错误。
5.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当时人们的思想比较自由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人们的思想顾忌较少,为孔子形象变异提供了文化背景和必要的社会条件,故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无法得出A项,排除;由材料中“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知孔子思想与墨家思想没有交叉,墨家并不认可儒家思想,C、D两项错误。
6.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推行县制B.法令严酷C.奖励军功D.奖励耕织【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商鞅颁布的法令,店主必须验明住店人的身份,否则就要受罚,这体现了商鞅变法中法令严酷,故B项正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备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富国强兵,百家争鸣背景,孟子儒家,荀子儒家,庄子道家,墨子墨家,孙武兵家,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示范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战国政治,怎一个“乱”字了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田氏代齐,华夏一体,战国形势,春秋战国经济,怎一个“发展”了得,社会经济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图文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华夏认同,列国纷争华夏认同,从春秋到战国,二变法运动,邹忌改革,李悝改革,商鞅改革,阶级关系,思想文化,根本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