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PPT第1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PPT第2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PPT第3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PPT第4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PPT第5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PPT第6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PPT第7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PPT第8页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演示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稻麦复种制,自然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五大名窑,外贸税收,长江下游,大运河,长途海运,契约关系,课后提能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知识归纳 | 识记理解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宋朝农业成就突出。
    (2)边疆农业的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历史解释】 棉纺织业作为一个新兴部门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1)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的穿着,很难在民间推广,而棉织品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社会需求量大。(2)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的推广,为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3)棉花加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思考 阅读教材第60页的“历史纵横”,从中能看出什么历史信息?[提示]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材料是对北宋人口情况的介绍。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农业发展虽不是人口增长的唯一原因,但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基本上都是粮食增产的直接结果。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易错提醒】 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未能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宋代以后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但总体上商业仍不受认同和重视。
    思考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提示]从时空限制被打破、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减弱和纸币的出现等角度分析。【答案】表现: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商业市镇。
         经济重心南移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由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迁移。北方战乱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本质是北方的先进生产力向南方扩展。
    思考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从政治环境、经济重心转移和政府的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原因:工商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繁荣;政府的支持。
         社会的变化1.高层门第观念的变化。
    2.底层人身自由的增加。
    3.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_______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4.变化及趋势。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易错提醒】 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农与地主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 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关系是指无地或少地者为雇主做雇工,雇主按时间付给雇工报酬。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人身依附关系,更为自由。
    思考 宋代,“天下之自耕而食,为天子之农者十无二三;耕而食于富人而为之农者,盖七八矣”。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提示]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耕而食于富人而为之农者,盖七八矣”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答案】现象:宋代农村租佃关系盛行。
    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
    探究点一 古代“市”的发展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据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等整理
    [问题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答案】特点: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问题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培育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答案】变化: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要点总结】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1)从城市的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的经济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3)从地域分布看,随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
    探究点二 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一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沈约《宋书》[问题1] 根据材料一,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培育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答案】原因: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脱脱等《宋史》北宋时南方粮食的亩产量高过北方,有“吴、越、闽、蜀,其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的说法。——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问题2] 材料二的信息说明了什么?(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答案】说明: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要点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③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④人口因素:北方人民南迁,给南方增加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⑤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⑥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2)影响。①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②文化发展: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③交通贸易:促进了海上交通运输的发展。④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使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⑤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⑥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 史论提升
    随堂小练 | 素养达成
    1.据史料记载,北宋初年,苏州每年税米十八万石;至北宋中期,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增至三十万石,元符二年(1099年)又增至六十万石。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给辽的岁币增加B.江南农业生产发展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苏州税米数量逐渐增多,体现了这一时期江南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项。
    2.“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答案】A 
    【解析】材料认为宋代商业的发展可以被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指的是宋代商业发展实现了某种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下面是北宋东京城示意图,下列关于北宋东京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李白会在瓦肆中欣赏杂剧B.东京是当时主要的外贸港口C.“市”内的商业活动受限制较少D.参知政事执掌东京行政事务【答案】C 【解析】北宋时期,商业经济繁荣,市的发展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形成了商业街,且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故C项正确。李白是唐朝诗人;北宋东京是今天的开封,并不是沿海城市;参知政事是副宰相,不是执掌东京行政事务的官吏。故排除A、B、D三项。
    4.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选C项。
    5.“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不少唐代前期的租佃契约,表明立契租佃制当时已经十分流行。宋代租佃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土地出租者与租佃者之间广泛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第二个特征,是在租佃制下,客户已经有了迁移的自由。”这说明唐宋时期(  )A.均田制的广泛实行B.庄园经济的发展C.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租佃制打破了自耕农经营的模式,使土地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即土地经营方式出现了变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均田制存在的时间是北魏到唐前期,故A项错误;庄园经济盛行于东汉,故B项错误。
    6.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大族中选择儿媳。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蔡襄语)。这反映出宋代(  )A.四民平等关系的确立B.门阀贵族势力的没落C.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D.中央集权制趋向衰落【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反映的宋代选择儿媳标准变化的原因是门阀贵族势力的衰落,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评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农业,1耕种制度,2经济结构,4边疆开发,2手工业,1制瓷业,青花瓷,釉里红,2矿冶业,3印刷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优质ppt课件,共33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优秀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科素养,知识点四社会的变化,Homework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