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测试题
展开第三单元 第11课
【学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当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 )
A.粮食产量下降 B.政府加强社会控制
C.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农业商品化、专业化水平取得一定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粮食产量下降,排除A项;材料与政府加强社会控制无关,排除B项;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但并没有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
2.“……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 )
A.白瓷 B.青花瓷
C.粉彩瓷 D.珐琅彩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可知描述的是青花瓷,故B项正确。
3.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帝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
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答案】C 【解析】材料“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帝反倒偏居一隅”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
4.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出现了纸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流通规模扩大 B.对外贸易的发展
C.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D.边境市场的繁荣
【答案】A 【解析】货币总量的增加反映出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外贸的发展虽然需要一些货币,但不会导致货币总量的大量增加,况且对外贸易中,不见得只用中方货币,故B项错误;商品类别增加与铸币量之间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边境市场是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但与铸币量之间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5.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埠通货贿。”由此可知南宋时期( )
A.对外贸易讲求实际效益 B.市舶之利成为主要财源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D.政府鼓励商人出海贸易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高宗认为对外贸易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宋朝并没有改变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招徕外商,而不是鼓励商人出海贸易,故D项错误。
6.下面的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东汉 B.南朝
C.唐朝 D.南宋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北重南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出现了图中南重北轻的情况,故选D项。
7.《元史·食货志》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这反映出元朝( )
A.北方粮食产量降低 B.南北交通运输线路少
C.江南经济地位凸显 D.燕地经济发展较缓慢
【答案】C 【解析】材料“无不仰给于江南”反映出江南的经济地位突出,故选C项。
8.婚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择偶标准更是婚姻中至为重要的部分。“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C 【解析】宋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门第观念,在择偶时,人们开始以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为标准,不再看重祖先的名望,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 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答案】(1)表现: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海外贸易发达(繁荣);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
【选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表明宋代( )
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 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
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 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但改变不了土地买卖、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的现象,故A项错误;租佃关系是指农民租种地主土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经济立法活跃,但反映不出宋代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可知当时土地买卖现象频繁,私有化程度高,故D项正确。
2.南宋《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表明( )
A.官营商品流向放宽 B.瓷器市场竞争激烈
C.窑务管理渐趋松懈 D.汝窑产品质地欠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可知,汝窑在供皇帝挑选后,可以投入市场,反映出官营手工业放宽了产品流通方向,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瓷器产品销售竞争激烈,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官窑管理松懈,故C项错误;汝窑是官窑,技术水平高超,不会出现产品质地欠佳的现象,故D项错误。
3.宋初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雇值制度。由此可见,这会导致宋代( )
A.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B.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官营手工业高度发展 D.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田制不立”“不抑兼并”“雇值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些措施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4.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止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北宋时期商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说明了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选C项。
5.南宋政府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有亏蕃商者,皆重置其罪。”这些规定( )
A.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B.增进了宋辽两国的友谊
C.大大推动了纸币的普及 D.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政府规定对外贸易到达一定数量的进行补贴,严禁坑害外来客商,这些规定都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南宋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能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排除A项;南宋对外贸易的对象并非辽国,排除B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纸币的普及无关,排除C项。
6.“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主要表明宋代( )
A.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 B.商业经营注重营销策略
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可知,宋代的商业经营注重营销策略,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店铺悬挂字画和演奏音乐是为了促进商品销售,而不是社会时尚,不属于市民的娱乐活动,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排除D项。
7.郑樵在《通志》中写道:“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这一变化( )
A.显示了“公天下”的趋向 B.反映了文官政治的形成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表明了封建等级秩序的重构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选官依据的变化,与“公天下”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官政治的形成,只是说选官的依据发生了改变,故B项错误;以前重视门第,现在不问家世,这是典型的庶族地主崛起对选官制度产生的影响,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和要求,故C项正确;封建等级秩序并没有重构,只是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改变,故D项错误。
8.有学者指出,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重农抑商观念更加坚固 B.社会流动趋势增大
C.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D.国家控制日益松弛
【答案】B 【解析】材料“贱不必不贵”“贫不必不富”“士多出于商”表明社会阶层流动倾向较为显著,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9.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反映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据《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筑城原因不外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的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逐渐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而是分布在全城……“每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城区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如州桥夜市。……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古代城市在功能上有何变化。
(2)材料二描述了北宋城市发展的哪些现象?
【答案】(1)原因:主要因为政治、军事的需要而兴建。
变化:在古代城市发展中经济功能突显。
(2)现象:商业活动不再受地域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商品交易量很大;许多娱乐场所出现,服务行业发展;出现许多流动人口。
【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大小诸侯的国都是政治中心”“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可以得出主要因为政治、军事的需要而兴建。第二小问,由材料一“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可以得出在古代城市发展中经济功能突显。
(2)材料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说明商业活动不再受地域限制;材料二“城区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说明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材料二“每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说明商品交易量很大;材料二“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说明许多娱乐场所出现,服务行业发展;材料二“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说明出现许多流动人口。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记载,《析津志》记载,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测试题,文件包含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同步练习原卷版doc、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同步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