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五中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五中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五中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体检时一般不从动脉抽血,而是从肘窝处的静脉采血。下列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
A. 静脉有些分布较浅
B. 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 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D. 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2. 生物小组取一定量新鲜的猪血注入加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
B. ①为血清,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C. ②为白细胞,无细胞核
D. ③为血块,是红细胞和血小板
3. 如图表示人体心脏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右心房,连接着肺动脉
B. ②收缩提供的动力最强
C. 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血液运输最先进入③
D. ④内血液不能倒流进入③
4.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部分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A表示主动脉,C表示上下腔静脉 B. 图中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
C. 图中D表示的是肺泡 D. 经过该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5. 根据安全输血的原则,O型血的患者应输入( )
A. O型血 B. A型血 C. B型血 D. AB型血
6.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人的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血液是由图中①、②、③组成
B. 若某人血液中①的值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炎症
C. ②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
D. 成熟的细胞①和细胞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7. 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动脉,②是静脉
B. ③内液体与血浆的成分相同
C. ①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④
D. ③中尿素含量高于⑤
8. 下列有关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树突,④是轴突
B. ②密集的部位色泽白亮,叫做白质
C. ③可表示一条神经,外面包裹髓销
D. 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微、产生兴奋和传导神经冲动
9. 如图为小明骑自行车及他的中枢神经系统构造示意图。有关小明骑自行车时神经系统工作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左或向右前进由1(大脑)判断 B. 呼吸频率的快慢由2(小脑)调节
C. 身体的平衡由3(脑干)来维持 D. 脚踩踏板的速度由4(脊髓)来决定
10. 如果我们不小心被仙人掌上的刺扎到手,会产生缩手反射。如图所示是此反射的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B. 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
C. ③是神经中枢,不能产生感觉 D. 若⑤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该反射
11. 在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中(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模拟的是角膜
B. ③模拟的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C. 模拟近视眼的成像时,可将②换成凸度更大的透镜
D. 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时,可在①和②间增加一个凸透镜
12. 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容易引起眼球某结构凸度过大导致近视,手机发出的蓝光还会损伤眼球成像的部位。与此相关的两个结构是( )
A. 角膜视网膜 B. 晶状体视网膜 C. 玻璃体视觉中枢 D. 晶状体视觉中枢
13. 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其主要原因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垂体能分泌较多的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
A. 性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 D. 肾上腺素
14. 如图表示黄鹂筑巢、育雏行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黄鹂行为①、②属于繁殖行为
B. 黄鹂行为①、②属于后天性行为,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决定
C. 黄鹂行为①、②使它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D. 黄鹂行为①、②需要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
15. 某同学在观察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时,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 ①为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②为保卫细胞,内含叶绿体
C. ③为气孔,主要位于下表皮,它白天张开,晚上全部关闭
D. 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开放状态
16.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B. ①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②、④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 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维持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碳-氧平衡
D. 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⑤的碳排放量
17. 某兴趣小组观察鸡的发育过程时,选择已受精的鸡卵(如图甲),在适宜条件下人工孵化出雏鸡(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④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B. 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C. 雏鸡是由③发育而成的 D. 该生殖过程为无性生殖
18.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叙述不符合该观点的是( )
A. 肾小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利于物质的重吸收
B.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 根尖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增加了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D.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瓣膜,为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提供动力
19.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蝗虫、家蚕、青蛙的生殖发育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甲、乙、丙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相同点是:卵生、体外受精、有性生殖
B. 与家蚕相比,蝗虫的发育不经历②蛹期,所以蝗虫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
C. 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若虫期,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①幼虫期
D. 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蛙→成蛙三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
20. 兴趣小组同学于甲、乙、丙三地区进行物种调查,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区物种的数量最多,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B. 乙、丙地区物种的种类相同,自我调节能力一样
C. 丙地区肉食类动物数量最少,自我调节能力最弱
D. 丙地区所形成的食物网关系最稳定,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21. “花褪残红青杏小”,形成小青杏的有性生殖过程是( )
A. 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B. 传粉、受精、开花、结果
C. 开花、受精、传粉、结果 D. 受精、开花、传粉、结果
22.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洗衣液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各取100粒绿豆种子分别放入等量洗衣液稀释液(甲组)和清水(乙组)中,稀释液和清水均不浸没种子,一段时间后统计平均发芽率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设置乙组遵循对照原则
B. 生活中应减少洗衣液的用量和次数
C. 可推测洗衣液稀释液抑制绿豆种子萌发
D. 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23. 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在输卵管
B. 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
C.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亲血液里获得氧气和养料
D. 新生儿的性别仅是由母亲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24. 图1是蚕豆叶横切面示意图,图2是该植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图(不考虑温度因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的细胞中都有叶绿体
B. ④是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通道
C. bc段表示该植株只进行光合作用
D. ac段表示该植株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25. 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 甲流患者 B. 乙肝病毒携带者 C. 艾滋病病毒 D. 患禽流感的鸡
26. 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B.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C. 基因是染色体片段 D. 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
27. 如图为某种遗传病患者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患者卵细胞有23条染色体 B. 该患者体细胞中共有47条染色体
C. 该病影响小脑发育,患者运动不协调 D. 可通过产前诊断降低此遗传病的发病率
28. 如图是某被子植物果实和种子形成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1是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 B. 2是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
C. 花粉是从雄蕊的花药散放出来的 D. 4和3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芽
29.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间接证据
C. 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理论解释了进化的原因
D.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30. 《苦疫行》:“一旦查有病疫者,閤[hé]家闭之至七日。七日之中或再病,牢守严防必二七。”文中所述控制传染病流行采取的措施是(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消杀病原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 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应从合理膳食开始。某校八年级学生小明的每日早餐都有富含蛋白质的牛奶。图中①~④表示人体有关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在消化系统中最终被分解成 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经循环系统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填心腔名称)。
(2)如果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 ______(填序号)异常。
(3)教育部要求必须充分保障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因为人体在睡眠状态时分泌的 ______(填激素名称)较多,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4)人体通过 ______和激素调节来协调体内各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完成生命活动。
32. 某校七年级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到潘安湖湿地公园研学旅行并对该湿地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图一表示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与昆虫的关系是 ______ 。
(2)图二中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_____ 。
(3)图三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______ (填数字)过程开始的,其中作为分解者的是 ______ 。(填字母)
(4)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鼠和昆虫大量增多时,该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出现鼠害、蝗灾等现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______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3. 孟德尔在对豌豆性状的研究中,选取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的是圆粒(如图甲),让收获的子一代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二代有圆粒和皱粒两种,数量统计结果如图,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该豌豆子房中至少有6个能发育成种子的 ______。
(2)在豌豆的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形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子一代圆粒豌豆中的基因R和r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 ______的相同位置。
(3)据图乙可推测,子二代中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4)若用子一代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理论上后代中圆粒与皱粒数量之比是 ______。
34.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悄然袭来。在危难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1)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 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 损伤。
(3)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戴口罩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4)李某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到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经检测他体内已无新型冠状病毒且有大量抗体产生,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选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5)疫情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下列有关生活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患流行性感冒时可随意服用抗生素
B.吸毒有损身心健康且危害社会
C.打喷嚏时应遮掩口鼻或避开他人
D.关注饮食安全,远离垃圾食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日常采血都是静脉,是因为静脉在皮下分布较浅,且管腔大、血流慢、管壁薄且易止血,血流速度快是动脉的特点,可见D错误。
故选:D。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三种血管的比较:
血管类型
概念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解题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种类、分布位置与各自功能特点,分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各自的特点,对三种血管的结构图也要牢记在心,以此来作为切入点。
2.【答案】A
【解析】解:AB.当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淡黄色的液体是①血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下面的是血细胞。当没有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就会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A正确,B错误。
C.②为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有细胞核,血小板无细胞核,C错误。
D.③为红细胞,D错误。
故选:A。
血液由①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③红细胞、②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该注意。
3.【答案】A
【解析】解:A、①是左心房,连接着肺静脉,A错误;
B、②左心室的壁最厚,收缩提供的动力最强,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B正确;
C、人体通过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经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心脏的③右心房,C正确;
D、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④右心室内血液不能流向③右心房,D正确。
故选:A。
观图可知: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房、④右心室,解答即可。
掌握心脏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图示为肺循环途径,图中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A错误。
B.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这样血液由肺动脉送来的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肺静脉运走的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了。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B错误。
C.图示为肺循环途径,图中D表示的是肺泡,C正确。
D.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
故选:C。
(1)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图示为肺循环途径,其中A是肺动脉,B是肺部毛细血管网,C是肺静脉,D是肺泡,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
掌握肺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红细胞可能引起凝集反应。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因此,根据安全输血的原则,O型血的患者应输入O型血。
故选:A。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输血的原则。
6.【答案】D
【解析】解:A.血液是由血浆、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组成,A错误。
B.若某人血液中②白细胞的值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炎症,B错误。
C.③血小板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促进止血和凝血,C错误。
D.成熟的①红细胞和③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D正确。
故选:D。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掌握血液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A错误。
B、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③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B错误。
C、血液从①到④需要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结果是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因此①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④,C正确。
D、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所以③肾小囊中尿素含量低于⑤肾小管,D错误。
故选:C。
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内部液体是原尿)、④肾静脉、⑤肾小管。
考查肾单位的结构组成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8.【答案】D
【解析】解:A.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A错误。
B.神经元②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灰暗,叫做灰质,B错误。
C.神经纤维是由长的突起以及套在外面的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构成一条神经,C错误。
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微、产生兴奋和传导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D。
图示中: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
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大脑: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骑自行车向左或向右前进由1大脑判断,A正确;
B、脑干: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可见骑自行车时呼吸频率的快慢由3脑干调节,B错误;
C、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可见骑自行车时身体的平衡由2小脑来维持,C错误;
D、脊髓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低级中枢,脚踩踏板的速度由1大脑判断,D错误。
故选:A。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1大脑、2小脑和3脑干三部分,4是脊髓。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等。
10.【答案】A
【解析】解: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低等的反射活动,所以,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由图可知: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B正确。
C、由图可知:③是神经中枢,不能产生感觉。C正确。
D、反射必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如果⑤效应器受到损伤,缩手反射不能正常发生,D正确。
故选:A。
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如图所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关键点:明确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完成一个反射活动。
11.【答案】C
【解析】解:A.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类似②凸透镜。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A错误。
B.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可见,③模拟的是视网膜上的成像,不是视觉形成的部位(大脑皮层),B错误。
C.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见,模拟近视眼的成像时,可将②换成凸度更大的透镜,C正确。
D.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可见,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时,可在①和②间增加一个凹透镜,D错误。
故选:C。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理解这部分知识的基础,同学们注意复习物理学中光学部分的相关知识。
12.【答案】B
【解析】解: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会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可见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容易引起眼球某结构凸度过大导致近视,手机发出的蓝光还会损伤眼球成像的部位,与此相关的两个结构分别是晶状体和视网膜,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眼球的结构和近视的形成。
13.【答案】C
【解析】解:A.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A不符合题意。
B.甲状腺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不符合题意。
C.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C符合题意。
D.肾上腺素是由腺体肾上腺分泌的,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难度较小。
14.【答案】B
【解析】解:A、图中表示黄鹂①筑巢、②育雏行为,都属于繁殖行为,A正确。
B、黄鹂①筑巢、②育雏行为都是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错误。
C、黄鹂筑巢、育雏行为都是先天性行为,使黄鹂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存活和繁殖的机会,C正确。
D、黄鹂筑巢、育雏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动物的行为产生需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D正确。
故选:B。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要经历6个过程,即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其中所有鸟类都要经历的阶段有3个,即求偶、交配、产卵,不一定具有的行为是筑巢、孵卵、育雏,如杜鹃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5.【答案】B
【解析】解:A.制作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维持细胞形态,A错误。
B.①为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无色透明;②为保卫细胞,内含叶绿体,成半月形,B正确。
CD.③为气孔,主要位于下表皮,夏天的正午,阳光过强,气温过高,气孔会暂时性的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晚上气孔不会全部关闭,因为呼吸作用与蒸腾作用都要进行,CD错误。
故选:B。
图中①表皮细胞,②保卫细胞,③气孔。
掌握叶片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A错误。
B.①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B错误。
C.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维持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碳一氧平衡,C错误。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煤、石油等的燃烧,因此减少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⑤化石燃料的燃烧,D正确。
故选:D。
分析图可知:①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
掌握碳—氧平衡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A、①卵白既能保护卵细胞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④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A正确。
B、⑥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B正确。
C、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③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C正确。
D、该过程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D。
鸡卵的结构主要为:①卵白、②卵壳、③胚盘、④卵黄、⑤系带、⑥气室。
回答此题的关键能够熟悉鸟卵的结构以及特点。
18.【答案】D
【解析】解:A、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所以肾小管周围缠绕着毛细血管,利于发生重吸收作用,A正确。
B、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B正确。
C、根尖的成熟区长有大量根毛,可增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C正确。
D、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主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D错误。
故选:D。
生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如,植物的根生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等等这些都说明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19.【答案】C
【解析】解:A.甲蝗虫和乙家蚕是体内受精、卵生;丙青蛙是体外受精、卵生,这三种生物都是有性生殖,A错误。
B.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是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家蚕相比,蝗虫的发育不经历②蛹期,B错误。
C.在蝗虫的发育过程中,若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因此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为若虫期;蚕在幼虫期吐丝,因此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①幼虫期,C正确。
D.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过程,属于变态发育,D错误。
故选:C。
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了解各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观图可知甲地区物种的数量少,自我调节能力弱,A错误;
B、观图可知乙地区生物种类有9种,丙地区的生物也有9种,但丙地区生物的个体数量多,因此,丙的自我调节能力比乙要强,B错误;
CD、丙地区生产者的数量最多,因此,丙地区所形成的食物网关系最稳定,自我调节能力最强,C错误,D正确。
故选:D。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生物种类多,营养等级复杂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21.【答案】A
【解析】解: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开花的主要目的是把花蕊显露出来,以便于传粉;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会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延伸到胚珠内部,释放出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受精过程;受精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
故选:A。
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和受精后,雌蕊的子房才能继续发育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理解掌握从开花到结果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D
【解析】解:A、探究实验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而两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这样两组所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说明是由这一因素引起的。该实验是探究洗衣液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洗衣液,其中清水(乙)组起对照作用。A正确。
BC、根据图形可知:洗衣液稀释液(甲组)绿豆种子平均萌发率为24.67%;清水(乙组)绿豆种子平均萌发率为69.35,可得出结论洗衣液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是有害的。由此告诫我们:在生活中应减少洗衣液的用量和次数。BC正确。
D、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D错误。
故选:D。
(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是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及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3.【答案】D
【解析】解:A.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游动进入子宫,进而进入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够进入卵细胞并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A正确。
B.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B正确。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正确。
D.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父亲的精子”,D错误。
故选:D。
(1)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胚胎的发育过程。
24.【答案】D
【解析】解:A.①上表皮、③下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而②叶肉细胞中具有叶绿体,A错误。
B.⑤气孔是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通道,④是叶脉,B错误。
C.bc段该植株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
D.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可见,ac段曲线上升,表示该植株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不断增强,D正确。
故选:D。
(1)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下表皮,④是叶脉,⑤是气孔。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叶片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等基础知识。
25.【答案】C
【解析】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所以,选项中:甲流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患禽流感的鸡都属于传染源;而艾滋病病毒属于病原体。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区别。
26.【答案】C
【解析】解: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主要在染色体上;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故选:C。
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是基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包含关系。
27.【答案】A
【解析】解:A、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第23对染色体大小不相同,为XY染色体,故此图表示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该患者精子中含有23条或24条染色体,A错误。
B、分析图示可知:该患者体细胞中有47条染色体,第21对染色体多一条,B正确。
C、该病是唐氏综合征,又叫21三体综合征,影响小脑发育,患者运动不协调,C正确。
D、此病可通过产前诊断降低此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
故选:A。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解答即可。
本考点考查了对人的性别遗传的认识,题型多样,常结合染色体传递图出题。
28.【答案】D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图中1是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A正确;
B、由分析可知,2是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B正确;
C、在雄蕊的花药里含有许多花粉,在花成熟时,这些花粉会从花药里散落出来。花粉从花药散落出来后,落到此蕊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C正确;
D、由分析可知,4精子和3卵细胞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D错误。
故选:D。
(1)观图可知:1是子房、2是胚珠、3是卵细胞、4是精子。
(2)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为果实。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完成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29.【答案】B
【解析】解:A、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小分子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A正确。
B、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理论解释了进化的原因,C正确。
D、生物的遗传变异(属于内因)和环境因素(属于外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D正确。
故选:B。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利变异的物种通过遗传定向地朝着一个方向代代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就形成了新的物种。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可见,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考查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30.【答案】A
【解析】解:根据材料可知,“閤[hé]家闭之至七日”是指全家要在家隔离七天,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选:A。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1.【答案】氨基酸 右心房 ② 生长激素 神经调节
【解析】解:(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牛奶中的蛋白质最终在小肠内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小肠吸收的氨基酸进入毛细血管,经过体循环,会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之后流入右心室;再经过肺循环,依次注入左心房、左心室。
(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他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②是肾小球。
(3)生长激素是在人睡眠中开始分泌的,特别是进入了深睡眠之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因此还是需要规律的进行睡觉。
(4)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协调体内各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完成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
(1)氨基酸;右心房;
(2)②;
(3)生长激素;
(4)神经调节。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2)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结合实际,灵活作答。
32.【答案】分解者 昆虫 ① C 自动调节
【解析】解:(1)图一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捕食昆虫,同时杂食性鸟与昆虫又都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杂食性鸟与昆虫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以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一中食物链有:绿色植物→吃草籽鸟→鹰,绿色植物→鼠→狐,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有四个营养级的只有最长的那个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因此,图二中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昆虫。
(3)由图三分析可知,A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A是生产者,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通过①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和B都指向C,C可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产生二氧化碳,所以C是分解者。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鼠和昆虫大量增多时,该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出现鼠害、蝗灾等现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1)捕食和竞争;
(2)丁→乙→甲→丙;昆虫;
(3)①;C;
(4)自动调节。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3、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越多。
4、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A是生产者,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A和B都指向C,C可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产生二氧化碳,所以C是分解者,则B为消费者。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3.【答案】胚珠 圆粒 染色体 RR或Rr 1:1
【解析】解:(1)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据图甲可知,该豌豆子房中至少有6个能发育成种子的胚珠。
(2)由“用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圆粒”可知:在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中,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若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子一代圆粒豌豆中的基因R和r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3)让收获的子一代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二代有圆粒和皱粒两种,数量统计结果如乙图,新出现的皱粒性状是隐形性状,则控制子一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基因组成均为Ee,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可知,子二代中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
(4)在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圆粒种子的基因可能是RR或Rr,皱粒种子的基因组成是rr。纯种圆粒豌豆(RR)与纯种皱粒豌豆(rr)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的是圆粒的基因组成一定是Rr。若用子一代圆粒豌豆(Rr)与皱粒豌豆(rr)杂交,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从遗传图解看出,则所得后代中圆粒和皱粒的比例大约为1:1。
故答案为:(1)胚珠
(2)圆粒;染色体
(3)RR或Rr
(4)1:1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34.【答案】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 肺 切断传播途径 特异性免疫 A
【解析】解:(1)病毒的个体非常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受到损伤。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戴口罩属于从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方面的措施来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一般来讲,得过“新冠肺炎”的人康复后不会再二次感染,因为他的血浆产生了保护性的抗体,该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免疫作用,并在人体内存留。当再新型冠状病毒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清除,但其他病原体侵入时,它并不起作用,因此上述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5)A、流行性感冒90%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用来杀细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效果不明显,A错误
B、吸毒品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对本人、他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B正确;
C、要养成打喷嚏时应遮掩口鼻或避开他人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C正确;
D、人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远离垃圾食品,D正确
故答案为:(1)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
(2)肺;
(3)切断传播途径;
(4)特异性免疫;
(5)A。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是易感人群。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其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人体免疫的功能和特点可正确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期中生物pdf、八年级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