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图片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扬州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扬州、维扬、江都、芜城、邗、南兖州、吴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2、理解本词中用到的写作手法。3、体会词中蕴含的感情。
姜 夔 (1155 —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常作自度曲。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呈现出豪放风格。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词》。
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攻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途经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题旨) 有《黍离》之悲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朗读思考
1、昔日的扬州城是什么样?2、今日的扬州城呢?(用上阕的一个词语概括)3、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4、词人通过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明确:“空城”——破败荒凉。
2、“空城” 之“空” 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3、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明确:“惊”。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曾经在杜牧笔下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
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明确: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可以称之为:名都。5、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明确:繁华热闹。
小结: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
6、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胡马窥江去后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
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1、虚实结合、今昔对比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对比鲜明,词人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自由选择你体会较深的诗句,进行理解鉴赏,词人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下阕运用杜牧的典故,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进而抒写黍离之悲。
2.以动写静、融情于景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随波荡漾,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落凄凉。 以动写静、融情于景,透露出繁华衰歇、触目伤怀的悲凉情调,流露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的无限伤痛之情。
3、拟人、借代手法“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借代敌人,同时作者又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等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废池乔木”,也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赋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达战乱的凄惨景象。
4. 反问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小结: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在春日黄昏,路过维扬的年轻词人,漫步于这座寂寞凄凉的空城,周围的残破景象,使他叹息敌人蹂躏之深,同情人民遭遇之惨,痛心边境守备之疏,更结合着自身流落之悲而发出了寄慨极深的家国之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图文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人姜夔,□唐诗里的扬州繁华,□南宋时的扬州烽烟,△小序,◇梳理词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姜夔其人,成诗背景,整体感知,扬州慢,深入探究,主旨提升,课堂小结,内容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图文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