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背景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文化常识,曾子杀彘,诚实守信,及笄jíjī,加冠弱冠,而立之年,垂髫总角,知命半百,不惑之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学习重点、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被后世尊称为“圣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在这里是“依次编辑”的意思。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语录体: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
㈠字音字形⑴论语(lún);⑵说(yuè);⑶愠(yùn);⑷三省(xǐng);⑸曾子(zēng);⑹传(chuán);⑺不习乎逾(yú);⑻罔(wǎng);⑼殆(dài);⑽一箪食(dān);⑾曲肱(gōng);⑿笃志(dǔ);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重点词语解释: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④[愠(yùn)]生气,恼怒。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⑥[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第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以及怎样做人。 “学”是认知过程,“习”则是巩固提高的过程,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学有所成。 “人不知而不愠”,这是谈个人修养的崇高境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重点词语解释:
①[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吾(wú)]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⑦[信]诚信。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第二则讲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后面用了一个冒号,表示它是总领后面的内容。“三省吾身”在今天也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重点词语解释:
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第三则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在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这告诉我们,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数数你知道的古人年龄别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重点词语解释:
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重点词语解释:
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dài)]疑惑。
【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重点词语解释:
①[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③[堪]能忍受。
【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但其不幸早逝。
颜回攫甑(jué zèng)
孔子(周游列国)到陈国和蔡国之间,连野菜汤都喝不上,七天都吃不上米饭。白天睡觉保存体力,弟子颜回出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米饭快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米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说:“刚刚梦见我的父亲,这一锅米饭还没动过,先拿来供奉先人之后我们再吃。”颜回回答道:“不行,刚刚煮饭时碳灰飘进了锅里,抓出来丢掉的话太糟蹋粮食,我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都说眼见为实,但眼见不一定为实;都说遵从自己的内心,但内心往往也会欺骗自己。弟子们记住,了解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重点词语解释:
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②[者]代词,……的人。③[好(hà)]喜爱,爱好。④[乐]以……为快乐。
【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重点词语解释:
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③[于]介词,对,对于。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重点词语解释: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重点词语解释:
①[川上]河边。川,河流。②[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语末,表示感叹。
【译】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 [6] 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重点词语解释:
①[三军]指军队。②[夺]改变。③[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重点词语解释:
①[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②[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③[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④[仁]仁德
【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1.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哪几则讲的是品德修养?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四则、第五则。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七则、第九则。谈品德修养的有:第一则、第二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一则、第十二则。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词语1. 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2.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3.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1.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2.志: 志于学 立志 博学笃志/不可夺志 志向3. 而: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三十而立 表修饰 4 乐:不亦乐乎 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乐亦在其中矣 乐趣 回也不改其乐 乐趣
(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习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图文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而时习之,一瓢饮,五十而知天命,不义而富且贵,迷惑疑惑,竭尽自己的心力,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喜爱爱好,道德正当,生气恼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独立思考,有所发现,获取新的知识,将旧知识融会贯通,温习学过的知识,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