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专题3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复习宝典】2021年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归纳(背记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3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复习宝典】2021年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归纳(背记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中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
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3、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 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预测变
化趋势
年龄组成
影响出生率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密种群度
种群数量
迁入率
迁出率
4、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1)在种群的四个基本数量特征中, 种群密度 是最基本的特征,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的大小。
(2)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及 迁入率 和 迁出率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 性别比例 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 年龄组成 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
取样的关键是: 随机取样 ;常用的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 等距取样法 ;适用范围:一般用于 植物 。
(2)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 、 活动范围大 的动物。
计算方法:种群数量=(初捕标记数x再捕数)/再捕标记数,算出总数再求出种群密度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 增长 、 波动 、 稳定 、 下降 。
2、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3、种群增长曲线:
(1)“J”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
建立模型:若种群初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λ,则t年之后种群数量为:Nt= NO·λt
条件:理想条件(空间不限 食物充足 气候适宜 没有天敌 )
(2)“S”型增长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K值:也叫环境容纳量。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此时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 0 。
K值的应用:保护野生动物---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防治有害生物---增大环境阻力,减小K值。
K/2的应用:此时 增长速率 最大。渔业捕捞剩余量维持在K/2,有利于持续性获得最大捕捞量;害虫防治应在此点到来之前开始,效果最好,成本最低。
三、群落的结构
1、生物群落: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所有种群(生物) 的集合。
2、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物种组成
衡量指标: 丰富度 :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种间关系:包括 捕食 、 寄生 、 互利共生 、 竞争 等
4、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特点是有明显的 分层 现象,植物分层主要与 光照强度 有关。动物群落的分层主要与 食物 和 栖息空间 有关。
(2)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是 镶嵌分布 。
(3)意义:提高生物群落对环境资源(如光照)的利用。
四、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 群落 被另一个 群落 代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
(1) 初生演替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 火山岩 、 沙丘 、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 次生演替 :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火灾过后的 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 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演替的大致阶段
初生演替(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岩 阶段— 地衣 阶段— 苔藓 阶段—草本植物 阶段— 灌木 阶段— 森林 阶段
次生演替(以弃耕农田为例): 弃耕农田— 一年生草本 — 多年生草本 — 灌木 — 森林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速度 和 方向 进行。
第六单元 生态系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 生物群落 和它生存的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由 组成成分 和 营养结构 构成;
3、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 物质循环 、 信息传递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1、各成分的比较
2、判断对错
消费者都是动物( 错 );动物都是消费者( 错 ) ; 细菌都是分解者( 错 );分解者都是细菌( 错 );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对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错 )
三、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1)分析: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 生产者 ,生产者一定是第 一 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 二 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 三 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 四 营养级
2、食物网:
(1)分析:①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可以占有不同的 营养级 。
②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以既是 捕食 关系,又是 竞争 关系。
四、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 、传递 、转化 和 散失 的过程。
①输入: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 光合作用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②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形式: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3 \* GB3 ③转化:光能 有机物中 化学能 热能
④散失:途径: 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形式: 热能
2、过程:
3、分析: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
4、特点: 单向流动 、 逐级递减
5、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大大提高 能量利用率 ;
②帮助人们合理地 调整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持续高效 地流向 对人类最有益 的部分。
6、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为 10%-20%
五、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等元素 在 生物群落 与 无机环境 间不断的循环的过程。
2、特点: 全球性 、 反复利用 ;
3、实例—碳循环
(1)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主要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的;碳回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 呼吸作用 和 分解作用 、 化石燃料的燃烧 实现;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的。
(3)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C02浓度增高,是 温室效应 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其造成的影响是加快了极地和高山冰川的 融化 ,导致海平面 上升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4、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 相互依存 , 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流动的 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 动力 。
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1、信息种类:(1) 物理信息 (2) 行为信息 (3) 化学信息
2、信息传递的作用
① 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② 维持种群的繁衍
③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应用:提高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
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 能力;其调节机制: 负反馈 调节
3、稳定性的表现:
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 保持原状 的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 多 ,营养结构越 复杂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 强 ,抵抗力稳定性就 高 ,反之则越低。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 恢复原状 能力。其大小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呈 反比____。(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如 苔原 生态系统)
八、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臭氧层破坏
2、酸雨
(1)形成原因:主要是 SO2 溶于雨水后降落到土壤或水体中,使雨水的pH<5. 6。
3、水体污染
(1)原因:水体富营养化。
(2)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 赤潮 ,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 水华 。
4、土地荒漠化-----影响:植被破坏
5、温室效应
6、生物多样性锐减
九、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
(1)涵义
基因(遗传) 多样性 物种 多样性 生态系统 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价值
(1)直接价值:包括医用、食用、工业、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2)间接价值 :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3)潜在价值 :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
3、保护措施
(1) 就地 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 易地 保护,是为将灭绝的生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例如:建立 精子库 和 种子库 ;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4)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5)加强执法、立法、宣传教育
(6)合理开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等于禁止开发利用,而是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项目
成分
作用
营养方式
地位
联系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能量:光能
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
是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必备成分
生产者和 分解者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以 捕食 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 物质循环 和 能量流动 的渠道
生产者
主要是 绿色植物 ,也包括 自养 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蓝藻等
将 无机 物→ 有机 物;
光 能→ 有机物化学 能;为消费者提供 食物 和栖息场所
自养型
主要成分
(基石)
消费者
各种动物和 营寄生 生活的各种生物(如菟丝子等)
加快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循环 ;有利于植物的 传粉 和 种子 的传播
异养型
最活跃的成分
分解者
大多数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鹰等)
将生物遗体残骸中的 有机物 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 重新利用
异养型
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3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复习宝典】2021年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归纳(默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2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复习宝典】2021年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归纳(背记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基因的本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3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复习宝典】2021年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归纳(默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