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人口迁移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399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人口迁移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399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人口迁移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399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
展开西南大学教育实习教案
(本人本次实习第 1 个教案)
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 地理科学(师范) 实习生姓名 厉童
上课时间 2023年 2 月24 日 三 周 3 节 1 次课
实习学校 | 青岛二中 | 实习班级 | 高一9班 | 实习学科 | 地理 |
教学题目(注明教科书名称及章节、页次题目等)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 | ||||
人口迁移 | |||||
课程类型与课时安排 | 新授课,1课时 | ||||
教学目标 | 1.综合思维: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所给案例总结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通过 “推拉理论”来总结出人口迁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影响。 2.区域认知:能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并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规律。 3.地理实践力:通过图表分析,了解人口迁移的方向与规模。 4.人地协调观:通过研究性学习,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的影响,激发学生为国做贡献的情感。 | ||||
教学重点 与难点 | 1.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人口迁移的方法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辨析; 4.理解“推拉理论”并归纳人口迁移的影响。 | ||||
教学方法 | 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讲解法、板书笔记法 | ||||
教学手段 | 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 |
西南大学教育实习教案
板
书
设
计
|
西南大学教育实习教案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 | 【创设情境】 “人生是一场修行”,我们总是在向往远方也总是在想念家乡,我们总是在路上。老师出生在山东日照,在我前18年人生里,都在日照市方圆几百里内转悠,于是我毅然决定去追寻我的诗与远方,2020年考入了重庆市的西南大学进行大学4年的学习,今年2月,从日照市前往青岛二中进行约4个月的实习,请问同学们老师的这两段经历,都属于人口迁移吗?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呢? 【展示图片】地图显示数次变更的位置 【总结学生发言】同学们分析的很正确,老师去重庆上大学叫做人口迁移、从日照来到二中实习不属于人口迁移,只是人口流动。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的依据,引导学生总结出“时间”“空间”两个因素、引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 学生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认真观看PPT,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发言】 教师的四年大学段经历属于人口迁移,而实习只算人口流动。 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判断理由。如距离远,时间长,是否改变了居住地。 | ①以教师本人的经历为情境,引导学生从几段经历中,判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将地理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学生吸引入课堂中,使课堂氛围变得放松活跃; ②学生通过观看照片、倾听教师的讲述,发现身边的地理,通过直观真实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
第二部分: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 【引入概念】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强调人口迁移区分于人口流动的三个属性】 重点把握住三个要点:从同学们刚刚给出的判断理由,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人口迁移的时间和空间属性。但是首先,定居地改变是前提,时间属性是指长久性或永久性的迁移、时间一般需一年以上,而空间是指空间上要迁移出一定的距离。需要跨越行政界线,像在国内跨越市、省,在国际上跨越国界线,那么根据迁移的空间范围就可以划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掌握辨别人口迁移的方法,与人口流动区分开。 把握好判断人口迁移概念的三个要点。 | 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从具体现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地理现象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
第三部分: 人口迁移的原因与人口“推拉理论” | 【过渡】那么博古通今,首先我们来看看我国历史上这么多次的人口迁移是什么情况呢 材料: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人口迁移图 请同学按时间顺序来分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描述人口迁移的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人口迁移的原因。 通过学生分析,得出了改革开放前人们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战争和政府政策的影响直接。 | 学生回答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唐代安史之乱方向为中原人口向南迁移,原因是受到战争的推动,向社会环境安定的南方迁移。湖广填四川是由于四川省战争导致人口锐减,于是政府将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居民迁到四川。国内战争频繁,受到战争和饥荒影响而走西口、闯关东,方向是由中原地区向有大量未开垦荒地的西北、东北地区迁移,农牧条件好,土地多。建国初期,我国有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当时的人口迁移是政府主导的,为建设边疆、开发资源。80年代,甘肃、宁夏地区受旱灾影响生活困难,由政府主导迁往水资源丰富的黄河流域。 | 从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人口迁移图中,学会读图和分析:人口迁移的方向、推测人口迁移的原因,并最终综合归纳出,各个时代的人口迁移特点。意识到人口迁移这一地理现象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
【过渡】通过刚刚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迁移往往是受到一些因素的推动,例如战争动荡、自然灾害恶劣等等,迁往的往往都是自然和社会条件好的地区。这其实就渗透着推拉理论的思想。 【概念引入】在每个地区都存在拉力,留住在这里生活的人,吸引着想改善生活的移民。也存在着推力,诸多因素推动着原住民离开。还受个人迁移意愿的影响。同时,人口迁出地和人口迁入地之间,可能还存在阻碍因素,如交通障碍、限制移民的政策法规等。 | 学生对推拉理论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能把握人口迁移是受到推力和拉力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国内历史上的几次人口迁移过程,更清晰地明确理论含义。 | 1、培养学生理解地理概念的能力,能理解区域存在着推力和拉力两方面影响着人口迁移。 2、学会用推拉理论来分析具体问题。 | |
【过渡】时代在发展,中国正大步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请同学们看到80年代务工经商人口流动图,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什么? 引导启发学生回答出:自西部向东部、内陆向沿海方向迁移,在小尺度上往往是从农村向城镇。 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过渡】老师在重庆读书时,在一次地理调研中发现,重庆偏远县城巫溪就有很多人迁到了珠三角,下面是调查得到的材料,请同学们对比分析,从推力和拉力两方面思考,巫溪人迁往珠三角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总结国内人口迁移三个阶段的特点及迁移原因。 | 1.学生积极思考,各小组讨论交流,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归纳出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 2.同学依次发言补充完整影响因素。迁出地的推力因素:贫困、地形崎岖、土壤差、农业为主、生产力低,交通不便、发展前景差。迁入地的拉力因素:经济发达、收入、就业、教育、交通。 3、学生总结人口迁移在中国古代、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来这三段时期的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 | 1、培养学生分析地理材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对推拉理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2、对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特点有所掌握,拓展知识面。 3、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向学生渗透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奋斗,激发学生爱国奉献的情感。 | |
【过渡】在时代浪潮下,许多大规模的迁移也有我们每个人的身影,老师这里呢有咱们班同学的家族迁移史的调查结果,看看大家又是什么原因而迁移的呢?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迁移故事,进一步补充完善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 学生根据家族迁移史继续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婚姻、战争、自然灾害、政策(政治),在教师引导下,意识到人口迁移不止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培养学生的地理眼光,从自己和身边的同学的迁移故事中,感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意识到在时代背景下,人受到社会的影响,也有主观能动性,改变社会现状。 | |
【总结】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板书书写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提问学生,整体可以从哪几大类入手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析人口迁移原因的一般方法。 【教师总结】我们刚刚讨论出的全部原因,教师总结分为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板书整理成体系,得出分析人口迁移原因的一般思考方法。 | 掌握分析人口迁移原因的一般方法,跟随教师的引导,从自然原因与社会经济原因两大类去入手,明确具体的各个因素含义与实际案例。 | 1、引导学生从文字、图片中获取重要信息,提炼地理要素 2、利用学生已有地理思维,引导学生从自然、人文两个视角综合思考问题,落实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 |
【过渡】现在让我们的目光放及全球,请同学们试着自己指出世界人口迁移的方向,并推测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找出主要的人口迁出区和人口迁入区,小组讨论,分析二战后世界人口如此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言,都是从欠发达区迁往发达地区,原因有高层次的人才输出、劳务工作移民、躲避战乱的难民移民等等。 | 学生积极讨论问题,互相启发,找出主要的人口迁出区有:拉丁美洲、亚洲、 非洲;主要的迁入区有:西欧、北美、西亚和北非。 可以推断出,迁移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其中西亚北非由于石油资源丰富且本地劳动力不足,于是吸引了大量周边国家的劳务人员迁移到此。 | 引导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学会总结世界人口的迁移特点,分析影响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 |
第四部分: 人口迁移的影响
| 【过渡】人口迁移在较短时间里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使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就是人口的机械增长。 【创设情境】在2000-2020这二十年间里,我国主要的几个都市圈人口发生了数量变化,像深圳、东莞、惠州珠三角地区和上海等常住人口大量增加,说明肯定有大量人口迁入。而沈阳、大连等城市,近十年常住人口减少,说明有大量人口迁出。 如果你是上海或珠三角等迁入市的市长,大量人口迁入,是你希望看到的吗?如果你是沈阳、大连等迁出地的市长,你希望人口流失吗? 【角色扮演】 全班分为A和B两大小组,A组扮演A市(迁出地)的市长,B组扮演B市(迁入地)的市长,市长们觉得人口迁移会对自己所管理的城市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给同学们5分钟的讨论时间,然后两个组各派一名代表市长进行回答。提示: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引导式归纳总结。 | 1.学生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归纳出的影响。 2.学生回答出问题的答案: (1)对迁出地:有利: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步发展; (2)对迁入地:有利: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 1、采取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使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人口迁移意味着人口数量的增减,而由此推导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 |
第五部分:课堂总结 | 人口迁移不论是宏观对社会的影响,还是微观上对个人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最近我们欣喜地看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也正是中国梦的伟大注解,是无数中国人奋力谱写的壮丽诗篇,人们越来越可以说走就走,想回就回,生活也可以在城市中稳定下来,人口迁移更多的是幸福在增加,归属感在增加。 | 引发学生思考,将地理现象与每个人的生活实际、国家的发展连接起来。 | 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的成长、国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怀,用家国地理情怀去关注区域的发展与变化。 |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获奖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4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人口迁移获奖表格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