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古文两篇-陋室铭》习题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400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6课《古文两篇-陋室铭》习题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400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课后复习题,共4页。
《陋室铭》复习资料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陋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谈笑中有学识渊博的人,交往中并无没有学问的人。可以弹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是耳朵受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基础知识及特殊字词】《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子梦得,号庐山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被称为“诗豪”“刘宾客”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与说、表、记并称古代议论性四大文体。本文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句子理解】本文中隐喻陋室有“名”“灵”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本文的中心句(统领全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本文中写出室外环境之优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本文中写出室中人交往之贤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本文中写出室中事情趣之高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本文中体现出作者心静如水不受干扰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本文中引用典故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本文中强调“陋室不陋”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重点问题】“陋室不陋”体现在哪里?答:体现在室外环境之幽雅,室中人交往之贤雅,室中事情趣之高雅。本篇文章立意有什么特点?答: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的立意,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文章开头写“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答:“陋”是指房屋的形陋,“不陋”中的“陋”是鄙俗,只要室主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有什么作用?答: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山之名不在高而在仙,水之灵不在深而在龙,室的“陋”不在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自然点名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德馨”。文章末尾运用类比有什么作用?答:运用类比的手法,将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居室与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也是陋室,却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他们一样被后人敬仰。分析一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和“入”的表现力。答:“上”写出了苔藓从台阶上爬到陋室,仿佛要听主人在说什么;“入”写出了青草仿佛在窗口窥视主人在做什么。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灵性令人忘却陋室的简陋,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有什么简陋的呢?话里含有“君子居之”的意思,强调了“陋室不陋”,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这是一篇骈文,当有许多对偶句,请写出几句。答: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调素琴,阅金经。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篇文章几乎通篇押韵,请找出韵脚,并说说押的韵。答:“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的韵分别是ing和in.
《陋室铭》测试题 山不在( )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 )琴,阅金经( )。无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 )之( )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 )有?”【阅读练习】一.填空。(8分)本篇文言文选自《 》,作者是 朝 。本文的文体是 ,这原本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者 的文字,后来与 、表、记并称为古代 性四大文体。二.在文中解释加点字词。(18分)三.翻译句子。(10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句子理解。(10分)统领全文的句子: 。文中运用类比引出主旨句的句子: 。文中与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 。文中写出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中的句子: 。文中写出室中事情趣之高雅的句子: 。五.阅读理解。(54分)本篇文章立意有什么特点?(4分) 文章末尾为什么要运用类比手法?(6分) 这篇文章有许多对偶句,请写出三句。(6分) 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意义?(6分) 为什么说“陋室不陋”?(6分) 这篇文章几乎通篇押韵,请找出韵脚,并说说押的韵。(6分) 分析一下文章开头修辞手法的作用?(6分) 请你简要分析一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和“入”的表现力。(6分) 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有什么作用(8分) 答完题后记得要检查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当堂检测题,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陋室铭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音字形,重要词语,文化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陋室铭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文体常识,文言知识归纳,主题解说,重点突破,结构图解,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