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412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412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412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共42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三地理模拟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在法国巴黎,人们将从塞纳河抽取的河水,经过过滤后加压注入地下回路,再输送至附近建筑为其“降温”,其使用费用大约是空调制冷费用的一半。与巴黎的城市供暖系统不同,这一冷却系统主要用于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而不是个人住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过滤后的塞纳河水注入地下回路,是为了( )A. 增加水压 B. 降低水温 C. 保护水管 D. 减少蒸发2. 影响该冷却系统不是用于个人住房的主要因素是( )A. 安装成本 B. 使用成本 C. 需求规模 D. 制冷能力3. 下列城市中,最适宜引进该冷却系统的是( )A. 乌鲁木齐 B. 伦敦 C. 武汉 D. 莫斯科【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太阳辐射不能穿透地表,在一定深度内,温度随着深度增加逐渐下降。据材料可知,注入地下回路的水接下来被输送到附近的建筑,为建筑降温,说明水温因为注入地下回路下降了,与水压、水管和蒸发无关,A、C、D错,B对,故本题选B。【2题详解】个人住房是分散的,将冷却水送到各个住户需要铺设大量的保温管道,安装成本高,A对;使用成本只与个人的使用习惯有关,B错;公共活动场所的需求大于个人住房,C错;制冷能力使用对象无关,D错。综上,本题选A。【3题详解】据材料分析可知,该冷却系统适用于需要降温、水资源丰富的地区,C对;莫斯科气候寒冷,冬季水会结冰,D错;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A错;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B错。综上,本题选C。【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包括人为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因素、海陆差异因素、洋流影响等。19世纪初,居住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雅库茨克(62°N,130°E)的舍尔金在自家后院尝试挖井取水。井中温度和地面气温的差异会影响井中新鲜空气的置换。有的季节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而无法挖掘。该井前后历时10年挖成,总深度达116.5m。由于舍尔金井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之后一直有专人保持长期的温度监测,并将井深延伸到了140m,然而舍尔金井作为水井却始终未能取到饮用水。图示意舍尔金井的地质剖面和近150多年的地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推断舍尔金井最不适宜挖掘的季节为(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5. 舍尔金井未能取到井水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 岩石致密 B. 无地下水 C. 气候干旱 D. 冻土深厚6. 舍尔金井可用于研究( )①土地荒漠化②多年冻土③地质构造④气候变化⑤岩浆活动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⑤【答案】4. B 5. D 6. C【解析】【4题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井中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差异会影响井中新鲜空气的置换,冬季井外温度低,工人在井底呼出的空气(含二氧化碳)相对而言温度高,对流上升后排到井外,冬季更适合在井底作业,但D项与题意不符;夏季,周围气温高,井内工人在井底呼出的二氧化碳无法通过对流排出,井内工人作业消耗的氧气无法通过对流从井外得到补充,“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而无法挖掘”,故夏季最不适宜挖掘,B项符合题意;与夏季相比,春季和秋季对流较强,AC与题意不符。故选B。【5题详解】井水属于地下水,因此地表水下渗量影响井水的水量,根据材料“舍尔金井位于俄罗斯雅库茨克市(62N,130"E)”可知,舍尔金井地处俄罗斯,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冻土层深厚,阻隔了地表水下渗,同时,冻土层中地下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也很难获得液态井水,因此造成舍尔金井未能取到井水的主要原因是冻土深厚,而非无地下水等因素,D项正确,B项错误;气候干旱对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影响较大,而舍尔金井深度较大,受地表气候影响较小,C错;舍尔金井下部的砂岩透水性较好,A错。故选D。【6题详解】根据图示150多年来舍尔金井地温变化曲线可知,该地区气温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一般气温增加,冻土易消融,因此可利用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资料研究该区域多年冻土的退化问题以及气候变化问题,②④正确;由图可知,舍尔金井深度较大,可以获得较为直观的地层剖面图,为研究当地地质构造提供详实资料,③正确;土地荒漠化问题主要与人类生产生活、地面植被、水资源多少等有关,与地下温度变化关系不大,①错误;舍尔金井内温度最高只有-2 ℃,与岩浆活动无关,对于研究岩浆活动的作用不大,⑤错。综合上述分析,②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舍尔金井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雅库茨克市中心,总深度为116.5米,是多年冻土区第一口深度超过100米的井。井的挖掘从筹划到完工(1837年)历时10年,是俄罗斯商人费多尔·舍尔金为挖井取水而建造的。舍尔金井的温度资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多年冻土的存在,它不仅是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还是多年冻土存在的重要证据及冻土学发展的见证。太阳落下地平线并不完全代表夜晚来临。天文学意义上的夜晚,是从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18°开始计算的,此时太阳的暮光消失,夜晚真正来临,这才是开始观测星空的正确时间。近年来,青海省冷湖镇附近的赛什腾山成为天文爱好者观测星空的理想之地。下图为冷湖镇及周边区域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太阳落下地平线,并没有真正进入夜晚,其主要原因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B.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 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8. 春分日,天文爱好者到赛什腾山观测星空的开始时间,不应早于北京时间( )A. 18:00 B. 19:12 C. 21:00 D. 22:489. 与藏北高原无人区相比,赛什腾山成为观测星空理想之地的主要优势是( )A. 夜间云量更少 B. 无城镇光污染 C. 大气透明度更高 D. 交通较便利【答案】7. A 8. C 9. D【解析】【7题详解】由于地球有大气层,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后,仍有一部分太阳光线被空气分子向四面八方散射,使天空仍然亮着,A项正确。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昼夜温差上,B项错误。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需要在太阳还没落到地平线上,C项错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的现象,D项错误。故选A。【8题详解】根据题意,要完全进入夜晚,需要等到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18°,即要在日落后1小时12分左右,又因为春分日冷湖镇(93°E)日落的地方时为18时,由此算出赛腾山观测星空的开始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9时12分,可推算出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19时12分+(120°-93°)÷15°=21时,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9题详解】本题要求与藏北高原相比,藏北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夜间云量少,人口稀少,无城镇光污染并且大气透明度较高,所以赛什腾山比藏北高原不具有这些优势,ABC项错误。从图中的信息,赛什腾山铁路、公路连接,交通较为便利,D项正确。故选D。【点睛】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经度差)×4分钟 (所求地在东,“±”号取“+”号,反之取“-”号;经度差:同在东经或西经,用减法;一个东经,一个西经,用加法。)泥炭地储存着丰富的土壤碳。同等面积的泥炭地,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某地泥炭地开发利用的a,b两种生产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泥炭地中土壤碳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森林植被丰富 B. 高温湿地环境 C. 低温湿地环境 D. 高温干燥环境11. 同为一公顷泥炭地的a,b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 )A. 21.7 B. 12.6 C. 15.0 D. 7.112. 我国三江平原采用b模式开发利用泥炭地的优势是( )①利于减缓气候变暖②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③改善生态环境④提高粮食产量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答案】10. C 11. A 12. C【解析】【10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泥炭地中土壤碳丰富是因为泥炭地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活动较弱,所以碳分解的速度较慢,BD错误。并且泥炭地属于湿地环境,水下氧气含量少,碳氧化速度较慢,所以泥炭地中土壤碳丰富,A错误,C正确,故选C。【11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生产模式碳排放量为32.7+2.7=35.4。b生产模式碳排放量为11.1+2.6=13.7,所以同为一公顷泥炭地的a,b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35.4-13.7=21.7,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b模式开发利用泥炭地能够减少碳排放量,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与改善生态环境,①③正确。b模式开发利用泥炭地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提高粮食产量影响较小,②④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植物体死亡后,经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作用而分解。在潮湿或地表积水的环境中,由于氧的缺乏,好氧微生物数量减少,使死亡植物体的分解缓慢,形成有机物的积累现象。这些积累的有机物被称为泥炭,也称草碳或泥煤。自然状态下,有机物生产和贮存远大于分解,积累泥炭的土地被称为泥炭沼泽或泥炭地。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常出现空间不匹配的问题,例如我国存在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空间不匹配的情况,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成为应对措施之一。下图示意我国山西、湖北、河北、黑龙江、西藏五省区的耕地和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甲、乙、丙、丁所对应省份正确的是( )A. 甲——黑龙江 B. 乙——湖北C. 丙——西藏 D. 丁——河北14.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A. 甲省水资源短缺缓解,耕地面积扩大 B. 乙省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比例上升C. 山西省灌溉水量增加,土壤盐碱化加剧 D. 丙省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收入增加【答案】13. A 14. D【解析】【13题详解】黑龙江省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面积大,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河流众多,水资源较多,与图中甲省区特征相似,A正确;湖北省位于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多低山丘陵,平原面积不大,耕地面积不大,与图中丙省区特征相似,B错误;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多大河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但气候高寒,只有少量河谷地区可以耕种,耕地面积小,与图中丁省区特征相似,C错误;河北位于华北平原,耕地面积较大,但降水较少、蒸发较强,水资源量少,与图中乙省区特征相似,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根据前题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黑龙江、河北、湖北、西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没有涉及甲省(黑龙江)和山西省,不会缓解其水资源短缺、增加灌溉水量等,A、C错误;乙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入地,水源大量输入,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但一般不会使第一产业比例上升,B错误;丙省(湖北省)为南水北调工程的输出地,可以使当地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从而使得收入增加,D正确。故选D。【点睛】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调入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促进北方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发展。不合理利用也可能加剧土地盐碱化。调出区——加剧枯水期用水紧张状况;加剧长江河口地区的“咸潮”;水利工程建设淹没和占用土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在总量管制下,国家间或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下图是配额型碳交易原理示意图。目前,全球碳市场主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之间,但各国碳交易具体规则有所不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以下推断最可能的是( )A. 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高 B. 企业乙占地面积更小C 企业甲产品科技含量低 D. 企业乙运输耗能较少16. 碳交易( )A. 使环保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B. 使高碳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C. 鼓励发达国家增加碳排放 D. 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答案】15. A 16. A【解析】【15题详解】读图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企业甲出售配额,说明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高,碳排放量少,有多余的碳排放配额可以出售,A正确;企业乙碳排放量高,碳排放配额不足,需要购买碳排放配额,但不能说明企业乙占地面积的大小,B错误;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的多少与能源使用效率和使用的能源有关,与产品的科技含量关系不大,C错误;企业乙碳排放量大,不能说明运输耗能的大小,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由图可知,碳交易使环保企业可以出售配额,从而获得更大收益,A正确;碳交易使高碳企业增加了购买碳排放配额,从而增加了碳排放成本,B错误;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能源利用率较高,因此碳交易鼓励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C错误;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较低,并且由于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因此通过购买碳排放配额可以使传统工业得发展,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得以增长,D错误故选A。【点睛】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这就好比是物理中的质量守恒的原理。假如碳排放的总量是限定好的。 那么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降低碳排放。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指标”。比如说全球限定排放100单位的碳排放量 ,A国获得15的指标, B国获得10的指标 其它国家获得其余75单位指标。 如果A国只排放了10个单位的碳排放量,而B国刚好排了12个单位,那么B国就可以从A国购买2个单位的碳排量。二、非选择题共4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材料二: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示意图、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1)据图说明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2)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3)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答案】(1)分布特点: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原因: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南部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 (2)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3)多雷电,强降雨天气;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工业区位、气候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分析其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和天气两方面分析,海南岛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故南部的太阳辐射量高;由图可知,海南岛中部是山地,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日照时间短,年太阳总辐射量低。【小问2详解】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主要从初速度、海运、安全性等方面分析。该地位于20°N以南,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或者增加火箭的有效载荷;航天发射有些设备体积大、重量重,临海有利于这些大宗物资采取海运运输至该地;三面环海,人烟稀少,火箭残骸不容易对居民造成威胁,安全性强。【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卫星发射窗口的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的影响。海南文昌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靠近海洋水汽较多,多强对流天气以及云雾较多,降低了能见度,不利于火箭及卫星的观测;文昌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雨季长,夏秋季节易受台风灾害的影响,都会影响卫星的发射。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比利时位于欧洲西部,西北濒临北海。国土面积3万平方公里,地形由西北沿海平原、中部丘陵、东南高原组成。现有人口1150万,是欧洲富国,欧盟总部设在安特卫普。农业从业人员只占总人口的2%,一半以上耕地为牧场,机械化水平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饲养禽畜禁用添加剂,放牧草场禁用除草剂,其中肉类、马铃薯、牛奶等除满足自身需求,还对外出口。下图为比利时农业区的分布示意图。(1)分析比利时发展乳用畜牧业的区位条件。(2)简述比利时农业生产实行区域化地理意义。(3)简析比利时蔬菜种植园单位产值高的原因。【答案】(1)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多雨多雾,利于牧草生长;地形以平原、高原和丘陵为主,地表较平坦,耕地面积广,且耕地一半以上为牧场;欧洲富国,乳畜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乳畜产品运输便利等。 (2)可因地制宜地发挥各地优势,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可发挥机械化作业的长处,降低生产成本。 (3)靠近欧盟总部布鲁塞尔,高品质蔬菜需求量大;距离城区较近,土地租金较高,农业成本较高;比利时等西欧国家传统饮食以动物性食品为主,蔬菜等植物性食品供应量小,物以稀为贵,蔬菜价格较高;重视发展生态农业,蔬菜品质高,价格贵,导致单位产值高。【解析】【分析】本题考以比利时农业为背景材料,考农业的区位因素、生态农业等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小问1详解】据图所知,比利时位于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多雨多雾,利于牧草生长;地形以平原、高原和丘陵为主,地表较平坦,耕地面积广,且耕地一半以上为牧场;有利于发展乳用畜牧业;比利时发展乳肉畜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为种植业发达,草场单产高,饲料充足;乳肉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欧洲人有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的饮食习惯,消费市场广阔;乳肉畜牧业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小问2详解】农业生产区域化是各个地区利用本地优势,专门从事某种或某几种农产品的生产,形成商品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它体现农业生产在地域上的分工,是农业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比利时农业类型多样,可以因地制宜地发挥各地优势,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比利时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可发挥机械化作业的长处,降低生产成本。【小问3详解】据图所知,比利时蔬菜种植园靠近欧盟总部布鲁塞尔,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高品质的蔬菜需求量大;蔬菜种植园距离城区较近,土地租金较高,导致农业投入成本较高;比利时等西欧国家饮食结构以动物性食品为主,而蔬菜等植物性食品供应量小,导致蔬菜价格较高;比利时等西欧国家重视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蔬菜品质高,价格贵,导致单位产值高。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位于青海湖东南60公里的塔拉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干旱少雨和过度放牧,成为一片戈壁沙丘,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2011年开始,得益于光伏电站的建设,这里的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现代科技与传统自然和谐共生的巨幅画卷在青藏高原铺陈开来。图左为塔拉滩位置示意图,图右为“板上发电、板下牧羊”景观图。材料二自2020年12月起,包括湖南、江西、浙江在内的南方诸多省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电,直至2021年下半年,情况也未有所好转,甚至每况愈下。广东、广西、云南、江苏、浙江、宁夏等省(区)陆续发布了关于有序用电的通知,一股全国范围内的“电荒”悄然袭来。(1)简述塔拉滩发展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2)“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分析光伏电站与羊和谐共生,使塔拉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原理(3)针对我国出现的“电荒”问题,从节流角度分析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位于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量大;地形平坦开阔,土地资源丰富、廉价。 (2)光伏面板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蒸发,削弱风力侵蚀;清洗光伏面板,可给草场补给水源;草生长茂盛,会阻碍光伏发电,羊群可抑制草的高度。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人们节约用电意识。【解析】【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东南60公里的塔拉滩的光伏电站为情境,设置四道小题,考查光伏电站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光伏面清洗、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我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发展光伏电站需要较为丰富的太阳能地区,且占地面积大,因此发展光伏电站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太阳能资源情况、气候、地形、土地面积大小等方面分析。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塔拉滩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青藏高原,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塔拉滩地处河谷低地,地势平坦开阔,该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资源丰富、廉价,适合发展光伏电站。【小问2详解】板上发电是指利用光伏面板削弱了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了阳光直接照射地面,降低了地表温度,进而减少了地表蒸发,当地表温差变小,且地表的光伏电站也削弱了风力,进而削弱了风力侵蚀。板下牧羊是指光伏板下草生长茂盛,主要是面板削弱光照,使的板下阴凉,适合草的生长;且在清洗光伏面板时,可以给草场补给一定水源,使的板下草的生长条件良好。当草生长过快过高,会阻碍光伏面板发电,羊群在板下吃草,可以抑制草的高度。【小问3详解】能源的短缺问题节流可以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节约意识等方面入手分析。比如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约用电的意识;通过政策的实施货通过市场调节,鼓励或奖励人们的节约行为和提高人们节约用电的意识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湖岸引种中山杉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共42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