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4届高二下期3月月考
化学测试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Cl 35.5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聚氯乙烯可用于制造食品包装袋 B. 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
C. 生石灰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答案】A
【解析】
【详解】A.聚氯乙烯塑料不稳定,在85℃以上会析出氯化氢,从而使聚氯乙烯塑料袋有毒,所以不能用于制造食品包装袋,A错误;
B.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细菌死亡,可用于杀菌消毒,B正确;
C.生石灰能吸收水分生成熟石灰,从而使密闭环境内水蒸气的含量降低,所以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正确;
D.二氧化硅具有导光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正确;
故选A。
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 B. 碳化硅的分子式:SiC
C. C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D. 乙醇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结构简式中不能省略C=C,所以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A项错误;
B.碳化硅原子晶体,其化学式为SiC,B项错误;
C.Cr为24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半满结构稳定为[Ar]3d54s1,C项正确;
D.乙醇为CH3CH2OH,分子中含有3类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三种峰,D项错误;
故选C。
3. 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 :1,3,4-三甲苯 B. :3-甲基戊烯
C :2-甲基-1-丙醇 D. :2-溴戊烷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物质的名称为1,2,4-三甲苯,A项错误;
B.烯烃需要指出双键碳并使双键碳序号尽可能的小,该物质为3-甲基-2-戊烯,B项错误;
C.选择连羟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该物质的名称为2-丁醇,C项错误;
D.把卤素原子当取代基,该物质为2-溴戊烷,D项正确;
故选D。
4.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经过配制混酸、硝化反应(50~60℃)、洗涤分离、干燥蒸馏等步骤,以下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配制混酸 B. 硝化反应
C. 分离硝基苯 D. 蒸馏硝基苯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密度大,防止酸液飞溅,配置混酸时应将浓硫酸加入浓硝酸中,A错误;
B.制备硝基苯时反应温度应在50~60℃,为控制反应温度应该用水浴加热,B错误;
C.硝基苯不溶于水,分离硝基苯应该用分液的方法,C正确;
D.蒸馏硝基苯时,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与支管口平齐,D错误;
故答案为:C。
5.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氨水中:
B. 在氯化钠溶液中:
C. 在醋酸溶液中:
D. 在硝酸银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氨水显碱性,会与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
C.醋酸显酸性,在醋酸溶液中均不会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
D.硝酸银中的银离子会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答案选C。
6.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 中含有σ键数为6
B. 14g丙烯和聚丙烯的混合物中原子总数为2
C. 25℃时,1L 的溶液中数为
D. 12g熔融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0.4
【答案】C
【解析】
【详解】A.4个NH3中有3×2=6个,同时NH3与Ag+形成两个配位键为特殊的σ键,所以每个[Ag(NH3)2]2+中含有σ键为6+2=8个。1mol[Ag(NH3)2]2+中含有σ键数目为8NA,故A项错误;
B.每个CH2中含有3个原子,而丙烯和聚丙烯的混合物组成单元为CH2,即CH2有14g,则n(CH2)=1mol,则该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3NA,B项错误;
C.pH=-lgc(H+)=4,c(H+)=10-4mol/L,1L该溶液中H+物质的量为10-4mol,H+的数目为10-4NA,故C项正确;
D.该物质由Na+和通过离子键构成,n(NaH2PO4)= ,所以该物质熔融状态下有离子数目为0.2NA,故D项错误;
故选C。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
B.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作用生成乙酸和草绿色三价铬,用于检测是否酒后驾驶:
C.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D. 少量与KClO溶液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酸性条件下将I-氧化为I2,但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拆写为H+,A项错误;
B.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2H5OH氧化为CH3COOH,
,B项正确
C. 内界[Co(NH3)5Cl]2+无法电离出Cl-,不能与Ag+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C项错误;
D.HClO具有强氧化性会将氧化为,D项错误;
故选B。
8. 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形成的一种物质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所有原子都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四种元素中仅X、Y在同周期。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 B.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C. 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D. Y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止3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中仅X、Y在同周期,则X、Y为第二周期元素,Z为第三周期元素,W为第四周期元素;从图中元素形成的共价键及离子带电荷判断,W为K元素,X能形成4个共价键,则X为C元素,Y能形成3个共价键,则Y为N元素,Z能形成2个共价键,则Z为S元素。从而得出,X、Y、Z、W分别为C、N、S、K元素。
【详解】A.Y、Z、W分别为N、S、K,它们的简单离子中,S2-与K+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而N3-的电子层数最少,则简单离子半径:S2->K+>N3-,A错误;
B.分子为CS2,结构式为S=C=S,则空间构型为直线形,B正确;
C.X、Y分别为C、N,最简单氢化物为CH4、NH3,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则沸点:NH3>CH4,C正确;
D.Y为N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2O、NO、N2O3、NO2、N2O4、N2O5等,D正确;
故选A。
9.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溴水鉴别苯、甲苯、己烯
B. 焰色试验中直接观察到火焰为黄色,说明有钠元素无钾元素
C. 用氨水鉴别和
D. 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与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和甲苯的密度都比水小,都不能与溴水反应,所以用溴水可以鉴别己烯,但不能鉴别苯和甲苯,故A错误;
B.黄色光会掩盖紫色光,所以焰色试验中直接观察到火焰为黄色,说明化合物中一定有钠元素,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钾元素,故B错误;
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铵,氢氧化铝是不能溶于氨水的两性氢氧化物,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氯化铵,则用氨水不能鉴别氯化镁溶液和氯化铝溶液,故C错误;
D.2—溴丙烷分子中含有2类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1—溴丙烷分子中含有3类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则用核磁共振氢谱能鉴别2—溴丙烷和1—溴丙烷,故D正确;
故选D。
10. 由CH3CH2CH2Br制备CH3CH(OH)CH2OH,依次(从左至右)发生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都正确的是
选项
反应类型
反应条件
A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加热、常温
B
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NaOH醇溶液/加热、常温、NaOH水溶液/加热
C
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加热、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加热
D
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
NaOH水溶液/加热、常温、NaOH醇溶液/加热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CH3CH2CH2Br制备CH3CH(OH)CH2OH,先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丙烯,条件为NaOH的醇溶液、加热;再与卤素单质加成得到卤代烃,条件为卤素单质的四氯化碳溶液;最后水解得到目标产物,条件为NaOH的水溶液、加热,故选B。
11. 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①FeCl2 (CuCl2):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②甲烷(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③乙醇(水):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④苯甲酸(氯化钠):将固体混合物在较高温下溶解,趁热过滤,再将滤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FeCl2 (CuCl2):加入过量铁粉,将CuCl2全部转化为FeCl2和Cu,过滤,滤液为FeCl2溶液,①正确;
②甲烷(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Cl2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HCl,气液分离后得不到纯净的甲烷,②不正确;
③乙醇(水):加足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蒸馏可得纯净的乙醇,③正确;
④苯甲酸(氯化钠):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将固体混合物在较高温下溶解,趁热过滤,以防苯甲酸结晶析出,再将滤液降温结晶,过滤出苯甲酸,再洗涤、干燥,④正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③④正确,故选C。
12. 如图所示的转化是合成抗组胺药物的中间过程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的分子式为 B. N可发生加成、消去、还原等反应
C. N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 L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L的分子式为C13H12O,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N分子中含有的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和还原反应,含有的氯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N分子中含有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的饱和碳原子,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L苯环上有3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故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 工业上常采用电渗析法从含葡萄糖酸钠(用GCOONa表示)的废水中提取化工产品葡萄糖酸(GCOOH)和烧碱,模拟装置如图所示(电极均为石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交换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
B. b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一段时间后,a、b电极产生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8
D. 电路中通过lmol电子时,理论上回收2molGCOOH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电解池的左侧,稀NaOH溶液转化为浓NaOH溶液,则表明Na+透过交换膜1进入左侧,在a电极上H2O得电子生成H2和OH-,此电极为阴极;在右侧,稀GCOOH转化为浓GCOOH,表明GCOO-透过交换膜2进入右侧,在b电极上H2O失电子生成O2和H+,b电极为阳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交换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A正确;
B.由分析可知,b电极上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C.电解发生后,a电极生成H2,b电极生成O2,依据得失电子守恒,H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所以一段时间后,a、b电极产生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8,C正确;
D.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有1molGCOO-透过交换膜2进入右侧,则理论上回收1molGCOOH,D错误;
故选D。
14. 图中展示的是乙烯催化氧化的过程(部分相关离子未画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和在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B. 该转化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极性键的形成
C. 该转化过程中,酸性条件下过程V涉及反应为
D. 乙烯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程V中消耗,过程IV中生成,不是催化剂,过程I消耗,过程IV生成,则是催化剂,A选项错误;
B.该转化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极性键的形成,例如过程V:氧气分子中的非极性键断裂,生成水有极性键的形成(氢氧键),B选项正确;
C.该转化过程中,酸性条件下过程V是与氧气反应生成和水,涉及的反应为:,C选项正确;
D.乙烯被氧气最终催化氧化为,反应的方程式为:,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环[1.1.0]丁烷()的二溴代物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 的一溴代物有3种
C. 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发生加成反应,产物有4种
D. CH3CH2OH和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环[1.1.0]丁烷()的二溴代物中,2个Br连在同一碳原子上只有1种,2个Br连在不同碳原子上共有3种,所以共有4种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A不正确;
B. 的一溴代物中溴原子可取代中①、②、③位置上的氢原子,则共有3种异构体,B正确;
C. 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发生加成反应,只断裂1个碳碳双键的产物有3种,同时断裂2个碳碳双键、并形成1个碳碳双键(相当于发生1,4-加成)的产物有2种,所以与等摩Br2加成的产物有5种,C不正确;
D.CH3CH2OH和 具有相同种类的官能团,但官能团的数目不同,二者不互为同系物,D不正确;
故选B。
16. 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向2mL 0.1 mol∙L-1 NaCl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 AgNO3,观察现象。再滴加4滴0.1 mol∙L-1 KI溶液,振荡试管,观察沉淀颜色变化
验证:Ksp(AgCl)>Ksp(AgI)
B
向某钠盐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鉴定该钠盐为Na2SO3
C
170℃下,加热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验证:乙醇脱水后生成乙烯
D
向试管中加入2mL 1-溴丙烷和2mL 20%的KOH溶液,加热。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观察产生的沉淀颜色。
鉴定1-溴丙烷中含有溴原子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2mL 0.1 mol∙L-1 NaCl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 AgNO3,生成AgCl沉淀,无AgNO3剩余,再滴加4滴0.1 mol∙L-1 KI溶液,沉淀颜色发生变化,则表明AgCl有一部分转化为AgI,从而说明Ksp(AgCl)>Ksp(AgI),A符合题意;
B.向某钠盐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此气体可能为SO2,也可能为Cl2,所以该钠盐不一定为Na2SO3,B不符合题意;
C.170℃下,加热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产生的气体中混有乙醇蒸汽,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通过溶液颜色变化,不能肯定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C不符合题意;
D.向试管中加入2mL 1-溴丙烷和2mL 20%的KOH溶液,加热,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由于未加硝酸中和KOH,KOH也能与AgNO3反应并生成沉淀,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鉴定1-溴丙烷中含有溴原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FeS2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晶胞边长为a p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和中都含有非极性键 B. Fe2+的配位数为4
C. 之间的最短距离为pm D. 晶胞密度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和中,内的2个O原子间、内的2个S原子间都含有非极性键,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与Fe2+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有6个,则Fe2+的配位数为6,B错误;
C.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顶点与面心的两个间的距离,即为pm,C正确;
D.在晶胞中,含Fe2+个数为=4,含个数为=4,则晶胞密度为=,D正确;
故选B。
18. 弱碱性条件下,利用含砷氧化铜矿(含CuO、及少量不溶性杂质)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氨浸”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B. “氨浸”后的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主要有:、
C. “氧化除”过程中,每生成,消耗
D. “蒸氨”后的滤液中不含有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氨浸”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错误;
B.“氨浸”过程中,CuO发生的离子反应为,“氨浸”后的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主要有、,B错误;
C.“氧化除”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根据关系式:消耗生成,可知每生成,消耗,C正确;
D.“蒸氨”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蒸氨”后的滤液中含有,D错误;
故选C。
19. T ℃时,在体积为2 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CO和4 mol ,发生反应,测得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分别可表示为,,、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 该反应在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之比为
C. 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CO2)==0.02mol/(L·min),故A错误;
B.A点,CO和CO2物质的量相等,均为2mol,N2O的物质的量仍为2mol,此时v正=k正×1×1,B点达到平衡,n(CO)=n(N2O)=0.8mol,此时v正=k正×0.4×0.4,vA∶vB=25∶4,故B正确;
C.组分都是气体,因此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容器为恒容,容器的体积不变,根据密度的定义,混合气体的密度在任何时刻均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
D.达到平衡时,,n(CO)=n(N2O)=0.8mol,,n(CO2)=n(N2)=3.2mol,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6,故D错误;
答案为B。
20. 已知亚磷酸(H3PO3)为二元弱酸。25℃时,向20 mL0.1 mol/L H3PO3溶液中滴加同浓度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的有关粒子浓度之比的对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W两点所在的直线表示lg与pH的关系
B. 当pH=3时,c(H2PO)>c(HPO)>c(H3PO3)
C. N点:3c(H2PO)=c(Na+)+c(H+)-c(OH-)
D. 25℃时,HPO+H2OH2PO+OH-的平衡常数为10-12.57
【答案】C
【解析】
【详解】A.lg=lg=lgKa2-lgc(H+)=lgKa2+pH;lg=lg=lgKa1-lgc(H+)=lgKa1+pH,M、N存在关系lg= lg及Ka1>Ka2,pH:N>M,根据Ka1>Ka2可知:N点表示lg与pH的关系,M点表示lg与pH的关系,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Ka2=10-6.54、Ka1=10-1.43,pH=3时,混合溶液中有c(H2PO)= =c(HPO)×10-(-6.54+3)= =c(H3PO3) ×10-(-1.43+3),则c(HPO) >c(H2PO)>c(H3PO3),B错误;
C.N点lg=0,c()=c(HPO),由电荷守恒可知,2c(HPO)+ c()+c(OH-)=c(Na+)+c(H+),则3c(H2PO)=c(Na+)+c(H+)-c(OH-),C正确;
D.25℃时存在关系:+H2O+OH-,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D错误;
故选C。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1. 现有下列几种有机物:
①异丙烷 ②乙醇 ③苯 ④乙炔 ⑤聚-1,3-丁二烯
(1)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式聚-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
(2)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已知端炔烃可发生偶联反应(Glaser反应);Glaser反应,若(分子式为),则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用1mol M与H2反应合成1,4-二苯基丁烷,理论上消耗H2_______mol。
(3)对溴苯乙烯(E)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苯为原料制取E的流程如下:
已知:D中含有一个甲基
①E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②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芳香族化合物M是C的同分异构体,则M的结构有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6: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任意写一种)。
【答案】(1) ①. ②④⑤ ②.
(2) ①. CaC2+2H2O→Ca(OH)2+CH≡CH↑ ②. ③. 4
(3) ①. 碳碳双键、碳溴键 ②. 取代反应 ③. +NaOH+NaBr+H2O ④. 13 ⑤. 、
【解析】
【分析】由E的结构简式,可确定A为,B为,C为,D为。
【小问1详解】
②乙醇、④乙炔、⑤聚-1,3-丁二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选②④⑤;反式聚-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为。答案为:②④⑤;;
【小问2详解】
实验室以电石与水反应制备乙炔,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H≡CH↑;若(分子式为),则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用1mol M与H2反应合成1,4-二苯基丁烷,则需将2mol碳碳三键转化为碳碳单键,理论上消耗H24mol。答案为:CaC2+2H2O→Ca(OH)2+CH≡CH↑;;4;
【小问3详解】
①E的结构简式为,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碳溴键;A()与CH3CH2Br在AlCl3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B()和HBr,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②D()发生消去反应→E()等,化学方程式+NaOH+NaBr+H2O。
③芳香族化合物M是C的同分异构体,C为,则M的结构可能为:含苯环和1个取代基-CH2CH2Br或-CHBrCH3(2种);含苯环和2个取代基-Br、-CH2CH3(邻位或间位)或-CH2Br、-CH3(邻、间、对)(5种);含苯环、-Br、2个-CH3,共有6种异构体,所以,共有13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6:2:1的结构简式为、。答案为:碳碳双键、碳溴键;取代反应;+NaOH+NaBr+H2O;13;、。
【点睛】合成有机物时,可采用逆推法。
22. 三乙氧基甲烷[HC(OC2H5)3]主要用作医药中间体和感光材料,氯仿(CHCl3)和乙醇钠(C2H5ON8,易溶于乙醇)在60℃~65℃的无水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取三乙氧基甲烷并得到氯化钠。实验室模拟该制备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和步骤如下:
步骤①:将14.0g氯仿和过量乙醇加入圆底烧瓶中,磁力搅拌均匀;
步骤②:6.9g钠切成小块,加入反应器后不搅拌,保持钠浮在液面上反应;
步骤③:反应结束后过滤、无水乙醇洗涤,将洗涤液合并入滤液后进行操作I,得到纯净的三乙氧基甲烷。
已知:HC(OC2H5)3熔点-76℃,沸点146℃,密度约为0.9 g∙cm-3,能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遇明火、高热等有燃烧或爆炸危险。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制备三乙氧基甲烷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冷凝水应从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2)乙醇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
(3)为保证反应持续进行,需控制一定温度,但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加热,其原因是_______。
(4)步骤②操作目的是_______。
(5)步骤③中过滤后的固体为_______(填化学式),操作I的名称为_______。
(6)若收集到10.00mL三乙氧基甲烷,其产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 ①. 2CHCl3+6CH3CH2OH+6Na→2HC(OC2H5)3+6NaCl+3H2↑ ②. a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3)钠与乙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4)有利于散热,防止温度升高引起爆炸
(5) ①. NaCl ②. 蒸馏
(6)51.9%
【解析】
【分析】14.0g氯仿和过量乙醇混合后形成溶液;将切成小块6.9g钠加入反应器后不搅拌,保持钠浮在液面上与乙醇反应,反应平稳进行,反应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反应结束后过滤出不溶物NaCl,用无水乙醇洗涤,将洗涤液合并入滤液后进行蒸馏,得到纯净的三乙氧基甲烷。
【小问1详解】
实验中,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氯仿与乙醇钠反应制得三乙氧基甲烷等,总化学方程式为2CHCl3+6CH3CH2OH+6Na→2HC(OC2H5)3+6NaCl+3H2↑。为了保证冷却水能充满冷凝管,冷凝水应从a端通入。答案为:2CHCl3+6CH3CH2OH+6Na→2HC(OC2H5)3+6NaCl+3H2↑;a;
【小问2详解】
乙醇过量,可使反应物充分溶解,增大接触面积,则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小问3详解】
为保证反应持续进行,需控制一定温度,但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加热,其原因是:钠与乙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为:钠与乙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小问4详解】
HC(OC2H5)3熔点-76℃,沸点146℃,能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遇明火、高热等有燃烧或爆炸危险,则步骤②操作目的是:有利于散热,防止温度升高引起爆炸。答案为:有利于散热,防止温度升高引起爆炸;
【小问5详解】
反应结束后过滤、无水乙醇洗涤,将洗涤液合并入滤液后进行操作I,得到纯净的三乙氧基甲烷,因为NaCl难溶于乙醇,所以步骤③中过滤后的固体为NaCl,操作I是从混合液中分离出HC(OC2H5)3,名称为蒸馏。答案为:NaCl;蒸馏。
【小问6详解】
三乙氧基甲烷体积为10.00mL,密度约为0.9 g∙cm-3,氯仿质量为14.0g,则CHCl3——HC(OC2H5)3,可求出理论上生成HC(OC2H5)3的质量为,则
HC(OC2H5)3的产率为≈51.9%。答案为:51.9%。
【点睛】产率=。
23. 一种高硫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CO3,主要杂质为SiO2、CaCO3,还含有少量MnS、FeS、CuS、NiS、FeCO3等。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流程,制得金属锰。
已知:
①金属离子的lgc(Mn+)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中的成分主要为单质硫和_______(填化学式)。
(2)“酸浸”中,加入MnO2作用为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调pH”中,将溶液加热至沸,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氨水调节pH为5左右,再继续煮沸一段时间,“继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
(4)“除杂”中,若_______(填离子符号)完全沉淀,即可视为其它杂质离子也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_______;将“滤液2”中的杂质除去后,可从该溶液中获取,试根据下图()所示,完善下列操作:在大于40℃的条件下,将溶液_______、_______,洗涤,最后低温干燥。
(5)“电解”后,阳极液可返回_______工序循环使用。锰的化合物是一种锂电池材料,其晶胞中的氧原子以面心立方堆积(如图),若该晶胞参数为a pm,则该晶胞密度为_______。
【答案】(1)CaSO4
(2)2Fe2++MnO2+4H+=2Fe3++Mn2++2H2O
(3)破坏Fe(OH)3胶体并使沉淀颗粒长大,便于过滤分离Fe(OH)3(或防止生成Fe(OH)3胶体)
(4) ①. Ni2+ ②. 6.0×10-12 ③. 蒸发结晶 ④. 趁热过滤
(5) ①. 酸浸 ②.
【解析】
【分析】高硫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CO3,主要杂质为SiO2、CaCO3,还含有少量MnS、FeS、CuS、NiS、FeCO3等,脱硫时,加入NaOH、催化剂,并通入空气,硫化物中的硫转化为S单质,SiO2溶于NaOH;脱硫矿粉中加入H2SO4、MnO2进行酸浸,CaCO3转化为CaSO4,此时S、CaSO4成为滤渣1;Fe2+被MnO2氧化为Fe3+;加入NH3∙H2O调pH,Fe3+转化为Fe(OH)3沉淀;加入MnS,将Cu2+、Ni2+转化为CuS、NiS沉淀;滤液2为MnSO4,电解可制得Mn。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滤渣1”中的成分主要为单质硫和CaSO4。答案为:CaSO4;
【小问2详解】
“酸浸”中,加入MnO2作用为将Fe2+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2Fe2++MnO2+4H+=2Fe3++Mn2++2H2O。答案为:2Fe2++MnO2+4H+=2Fe3++Mn2++2H2O;
【小问3详解】
“调pH”中,将溶液加热至沸,此时Fe3+发生水解,在不断搅拌下加入氨水调节pH为5左右,使Fe3+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状沉淀,再继续煮沸一段时间,以破坏胶状沉淀的结构,便于过滤分离,则“继续煮沸”的目的是:破坏Fe(OH)3胶体并使沉淀颗粒长大,便于过滤分离Fe(OH)3(或防止生成Fe(OH)3胶体)。答案为:破坏Fe(OH)3胶体并使沉淀颗粒长大,便于过滤分离Fe(OH)3(或防止生成Fe(OH)3胶体);
【小问4详解】
“除杂”中,因为Ksp(CuS)<Ksp(NiS),所以若Ni2+完全沉淀,即可视为其它杂质离子也完全沉淀,c(Ni2+)=1.0×10-5 mol∙L-1,则c(S2-)=mol∙L-1=1.0×10-19 mol∙L-1,c(Cu2+)=mol∙L-1=6.0×10-17mol∙L-1,此时溶液中=6.0×10-12;将“滤液2”中的杂质除去后,可从该溶液中获取MnSO4∙H2O,从图中可以看出,40℃以上时,温度越高,MnSO4∙H2O的溶解度越小,则获得MnSO4∙H2O操作为:在大于40℃的条件下,将溶液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最后低温干燥。答案为:Ni2+;6.0×10-12;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小问5详解】
“电解”MnSO4溶液时,阳极:2H2O-4e-=O2↑+4H+,阴极:2Mn2++4e-=2Mn,则阳极液为硫酸,可返回酸浸工序循环使用。在晶胞中,含有O原子的个数为=4,由锰化合物的化学式,可确定晶胞中含有1个Li+、2个Mn,若该晶胞参数为a pm,则该晶胞密度为=。答案为:酸浸;。
【点睛】计算晶胞中所含原子数目时,可采用均摊法。
24.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将CO2催化加氢制甲醇。该反应体系中涉及以下两个主要反应:
反应I: △H1<0
反应II: △H2>0
(1)已知101kPa和298K时一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在101kPa和一定温度下,由最稳定单质生成1mol纯物质的热效应,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H2(g)
CO2(g)
CH3OH(g)
H2O(g)
0
-393.5
-201
-241.8
则反应I的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上述反应混合体系建立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增大压强,CO的浓度一定保持不变
B. 降低温度,反应II的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C. 增大 CH3OH的浓度,反应II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恒温恒压下充入气,反应I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向容器中加入1mol CO2、1mol H2,维持压强100kpa发生反应,CO2和H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曲线_______(填“L1”或“L2”)表示CO2的平衡转化率。
②温度高于T2K后曲线L2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为_______。
③T1K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2O(g)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反应I的标准平衡常数_______(保留1位小数)。(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其中,、、、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4)利用电催化可将CO2同时转化为多种燃料,装置如图:
①铜电极上产生CH4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5.6L(标准状况下) CO2通入铜电极,若只生成CO和CH4,此时铜极区溶液增重5.4g,则生成CO和CH4的体积比为_______。
【答案】(1)-49.3 kJ∙mol-1 (2)CD
(3) ①. L2 ②. 温度高于T2K后,反应II正移的程度小于反应I逆移的程度
③. 0.4 ④. 42.7
(4) ①. CO2+8e-+8H+=CH4+2H2O ②. 4:1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I: △H1<0的(-201 kJ∙mol-1)+( -241.8 kJ∙mol-1)-( -393.5 kJ∙mol-1)-3×0 kJ∙mol-1= -49.3 kJ∙mol-1。答案为:-49.3 kJ∙mol-1;
【小问2详解】
A.增大压强,反应I 平衡正向移动,反应II 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容器的体积减小,所以CO的浓度增大,A不正确;
B.降低温度,反应II的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但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B不正确;
C.增大 CH3OH的浓度,反应I 平衡逆向移动,CO2、H2的浓度增大,H2O(g)的浓度减小,则反应II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
D.恒温恒压下充入氦气,相当于减小压强,反应I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
故选CD。答案为:CD;
【小问3详解】
①由反应I可知,H2的消耗量大于CO2的消耗量,而二者的起始投入量相同,则H2的转化率大于CO2,所以曲线L1表示H2的平衡转化率,曲线L2表示CO2的平衡转化率。
②温度高于T2K后,反应I逆向移动,反应II正向移动,但温度升高对反应I的影响大,则曲线L2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为:随温度升高,反应I逆向移动,反应II正向移动,但温度对反应I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所以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温度高于T2K后,反应II正移的程度小于反应I逆移的程度;
③向容器中加入1mol CO2、1mol H2,维持压强100kpa发生反应,T1时CO2和H2的平衡转化率分别为80%和40%,设反应I中参加反应CO2物质的量为x,反应II中参加反应CO2物质的量为y,则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由此可得出3x+y=0.8、x+y=0.4,解之得:x=y=0.2mol,则T1K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2O(g)的物质的量为x+y=0.4mol;此时CO2、H2、CH3OH、H2O(g)、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6mol、0.2mol、0.2mol、0.4mol、0.2mol,总物质的量为1.6mol,反应I的标准平衡常数≈42.7。答案为:L2;0.4;42.7;
【小问4详解】
①铜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作电解池的阴极,CO2得电子产物与电解质反应产生CH4等,电极反应式为CO2+8e-+8H+=CH4+2H2O。
②n(CO2)==0.25mol,铜电极生成CO时,发生反应CO2+2e-+2H+=CO+H2O,设生成CO的物质的量为x,生成CH4的物质的量为(0.25-x),18x+2(0.25-x)∙18=5.4,x=0.2mol,则0.25-x=0.05mol,则生成CO和CH4的体积比为0.2:0.05=4:1。答案为:CO2+8e-+8H+=CH4+2H2O;4:1。
【点睛】电解时,阴极消耗的H+全部来自阳极区。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kJ•ml-1,则,8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006ml•L-1•s-1B,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下列反应中有C-H键断裂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