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淮安·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步骤)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氧气,点燃
B
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铵固体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观察温度变化
D
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
取样溶于水,滴加到马铃薯表面
A.A B.B C.C D.D
2.(2022·江苏淮安·校联考二模)下列实验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利用铁丝燃烧消耗氧气
B
鉴别KCl和NH4Cl两种固体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将气体反复通过灼热的Fe2O3,充分反应
D
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
取样,滴加碘水或碘酒
A.A B.B C.C D.D
3.(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硝酸铵
C.水和氢氧化钠
D.稀盐酸和石灰石
4.(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鉴别蚕丝和羊毛线
点燃闻气味
C.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
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D.
检验碳酸盐
加入足量的盐酸
A.A B.B C.C D.D
5.(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微粒观: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B.根据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根据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根据守恒观:A克的氯酸钾和B克的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加热反应,最后得到C克固体,则产生的氧气质量为(A-C)克
6.(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化学是无处不在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用化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汽车表面喷涂油漆,可以防止钢铁的锈蚀
C.室内点煤炉,烟囱通畅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D.误服重金属盐溶液,可服富含维生素的果汁解毒
7.(2022·江苏淮安·统考二模)工业上用CH4和CO2制取合成气,会产生积碳,如图所示是抗积碳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C.Ni基双金属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D.回收利用CO2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8.(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混有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稀硫酸
将4g浓硫酸加入到46g水中,搅拌
C
鉴别碳粉、铁粉、氧化铜三种固体
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D
分离CaO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
A.A B.B C.C D.D
9.(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化学实验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验满 B.测定溶液的pH
C.稀释浓硫酸 D.过滤
10.(2022·江苏淮安·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CO
点燃
B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比较哪个更浑浊
C
检验某化肥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1.(2022·江苏淮安·校考一模)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12.(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夏日雨后初晴,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主要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CO2是一种酸
13.(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
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
D.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14.(2022·江苏淮安·二模)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过程1和过程2的变化都属于分解反应
C.此流程中有炭黑生成,还有氧气生成
D.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
15.(2021·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区分开的试剂是
A.酚酞溶液 B.铁片 C.石蕊试液 D.二氧化碳气体
16.(2021·江苏淮安·校考三模)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取固体溶解、过滤、洗涤并晾干
C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将少量品红滴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少量水样于试管中,滴入肥皂水
A.A B.B C.C D.D
17.(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
B.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
C.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三种白色固体(水)
D.检验碳酸氢钠中是否混有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
18.(2021·江苏淮安·统考三模)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健康
①用洗涤剂溶解除去衣服上的油迹
②灼烧闻气味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
①用大量甲醛给海产品保鲜
②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安全
①SO2、NO2等在空气中会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②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A.A B.B C.C D.D
19.(2021·江苏淮安·统考二模)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武德合金常用于制作保险丝,是因为武德合金的熔点较高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活性炭能够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20.(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H2和CO
鉴别
点燃,火焰上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MnO2和KC1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C
Cu中含有少量Fe
除杂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2和CO2
检验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21.(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可以冶炼金属,是由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B.CO2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C.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D.氢气可用于填充气球,是由于氢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2.(2021·江苏淮安·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aCl(Na2CO3)
除杂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B
MnO2、KCl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C
CO2 (CO)
除杂
通过NaOH溶液
D
NaOH、Ca(OH)2
鉴别
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A.A B.B C.C D.D
23.(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二氧化碳
氯化氢气体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C
氯化锌溶液
氯化铜
加入足量的金属铜,过滤
D
碳酸钙
氯化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24.(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可用测pH值来区分
②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进入地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
C.对现象的认识
D.对生活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打开手电筒亮了,电池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①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合成“假奶粉”
②人体适量补钙防止患甲状腺疾病
③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A.A B.B C.C D.D
25.(2021·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混合气体中
B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氯化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比较相同条件下肥皂水和稀氨水的碱性强弱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26.(2020·江苏淮安·校考一模)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不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常识
B.物质鉴别
油锅着火—盖锅盖灭火
人体缺乏钙元素—易患佝偻病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分别加水溶解
蒸馏水与氯化钙溶液—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后在火焰上灼烧
C.安全常识
D.“一定”与“不一定”
用燃气热水器—保持室内外通风
进入深井、菜窖前—做灯火试验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定是中和反应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A.A B.B C.C D.D
27.(2020·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下列物质不能全部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A. B. C. D.
28.(2020·江苏淮安·统考一模)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化学上所有的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③焊接金属时用氧气作保护气
①焚烧植物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回收各种废弃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食用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无法点燃,故通入氧气点燃无法完成除杂,选项错误;
B、氯化铵和硫酸铵都含有铵根离子,铵根离子能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氨气和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现象相同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C、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使水温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会使水温降低,故加水后观察温度的变化即可鉴别,选项正确;
D、虽然淀粉遇碘会变成蓝紫色,但是食盐中加入的碘不是单质而是加入的含碘元素的物质,不具有碘单质的性质,选项错误;
故选:C。
2.A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利用铁丝燃烧消耗氧气,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鉴别KCl和NH4Cl两种固体,氯化钾与熟石灰不反应,氯化铵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除去CO2中混有的CO,将气体反复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应,氧化铁会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取样,滴加碘水或碘酒(含碘单质的溶液),如果出现蓝色,则含有淀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分析】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试管②中气体受热膨胀或生成了气体,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双氧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试管②中的气压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试管②中的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液面上升,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造成压强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试管②中的气压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无法通过点燃的方法除掉,选项错误;
B、蚕丝和羊毛线点燃时都有一股蛋白质的臭味,所以点燃闻气味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若出现浑浊现象则变质,选项正确;
D、由于碳酸盐和活泼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故检验碳酸盐,只通过加入足量盐酸无法检验,选项错误;
答案为:C。
5.D
【详解】A、金属、稀有气体、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如金刚石、石墨,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氧气可通过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克的氯酸钾和B克的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加热反应,最后得到C克固体,则产生的氧气质量为(A+B-C)克,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A、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选项正确;
B、汽车表面喷涂油漆,起到了隔绝空气和水的作用,能防止钢铁生锈,选项正确;
C、煤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故室内点煤炉,烟囱通畅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选项正确;
D、误服重金属盐溶液,可以饮用大量饮用牛奶或者豆浆,它们富含蛋白质,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作用,从而可以减弱或者消除重金属离子对人体的伤害,选项错误;
答案为:D。
7.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甲烷中氢元素显+1价,碳元素显-4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Ni基双金属催化剂可重复使用,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可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 除去CO2混有少量的CO,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当一氧化碳较少时无法点燃,故选项错误;
B、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将4g浓硫酸加入到46g水中,搅拌,由于溶液质量是50g,但4g浓硫酸中的溶质不是4g而小于4g,故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故选项错误;
C、鉴别碳粉、铁粉、氧化铜三种固体,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碳不与酸反应故无现象,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蓝色的氯化铜和水,故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D、分离CaO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加水后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原物质反应,不符合分离要求,故选项错误;
答案为:C。
9.D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满,故如图所示错误;
B、使用pH试纸测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不能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这样会污染待测液,故如图所示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地倒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的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于稀释溶液,故操作错误;
D、过滤是要注意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两低即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即烧杯口紧贴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管体紧贴烧杯内壁,如图所示操作正确;
答案为:D。
10.C
【详解】A、除去CO2中少量CO,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时,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点燃一氧化碳还需引入新的杂质氧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取样,向水样中滴加适量的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水是软水,产生较少或不产生泡沫的水是硬水,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铵根和氢氧化钙反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问气味,能达到实验目的;
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此时氯化钠在滤液中,难溶性杂质在滤渣中,洗涤、干燥,得到的是难溶性杂质,不是氯化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C。
11.A
【详解】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节能减排,故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利于节能减排,故利于实现碳中和;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利于节能减排,故利于实现碳中和;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选:A。
12.D
【详解】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夏日雨后初晴,气温较高,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很快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故选项解释正确。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呈酸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13.C
【详解】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硫酸钙的溶液呈中性,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和硫酸不断消耗,两容器内溶液中的酸不断地减少,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A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可知,0-100s内,曲线的变化是先缓后陡,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变化先小后大,由此可知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B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2.8amL,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7.8amL-2.8amL= 5amL,则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少5amL-2.8amL= 2.2amL,C选项判断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形可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碳酸钙粉末反应,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但是可以通过改变稀硫酸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合适,因此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D选项判断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14.B
【详解】A、过程2的变化中有太阳能的参与才能进行,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过程1中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也为两种,不符合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过程1中有炭黑生成,过程2中有氧气生成,故C正确;
D、因为炭黑和Fe3O4不易分离,所以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故D正确。
故选B。
15.C
【详解】A、取三种溶液少许,分别加入酚酞,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NaOH溶液,不变色的是稀H2SO4、蒸馏水,无法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取三种溶液少许,分别加入铁片,有气泡生成的是稀硫酸,无变化的是蒸馏水、NaOH溶液,无法鉴别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取三种溶液少许,分别加入石蕊溶液,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是稀H2SO4溶液,能使石蕊变蓝是NaOH溶液,不变色的是蒸馏水,能一次性鉴别,此选项符合题意;
D、取三种溶液少许,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都无明显的现象,无法鉴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用一种试剂同时鉴别多种物质,所选试剂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时,能出现多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才能满足鉴别的要求。
16.B
【详解】A、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且不引入新杂质,可行。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过滤后,对滤渣洗涤干燥可得到二氧化锰。要得到氯化钾需要对滤液进行蒸发。错误。
C、将少量品红滴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品红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可行。
D、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振荡,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可行。
故选B。
17.C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难溶于水,但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水溶解,过滤,可除去碳酸钙,但是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C
【详解】A、①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用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迹,是乳化,不是溶解,错误;②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灼烧闻气味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大量甲醛给海产品保鲜,错误;②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SO2、NO2等在空气中会溶于雨水形成酸雨,正确;②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正确。符合题意;
D、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因为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含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直接进入,可能会有窒息的危险,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能进入,正确;②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A
【详解】A、武德合金常用于制作保险丝,是因为武德合金的熔点较低,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常用作保护气,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够除去冰箱中的异味,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于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0.D
【详解】A、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分别生成水、二氧化碳,分别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的现象,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的是氢气,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可以分离,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通过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不带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N2和CO2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均会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21.C
【详解】A、一氧化碳可以冶炼金属,是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此选项错误;
B、CO2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此选项错误;
C、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此选项正确;
D、氢气可用于填充气球,是由于氢气的密度小,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2.C
【详解】A、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得到氯化钠,此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此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发生发应,一氧化碳没有除去反而将二氧化碳除去,此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此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23.D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此选项错误;
C、锌比铜活泼,且铜不和氯化铜发生反应,无法除去杂质,此选项错误;
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4.A
【详解】A、盐酸呈酸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用测pH值来区分,正确;分别点燃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聚氯乙烯,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聚乙烯,正确;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硫酸钾与熟石灰粉末不反应,正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爆炸,正确;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进入地窖要先做灯火实验,正确;工业酒精有毒,不能配制饮用酒,错误,故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C、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正确;打开手电筒亮了,电池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是增大,错误,故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D、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合成“假奶粉”,损坏人体健康,错误;人体适量补碘防止患甲状腺疾病,而不是钙,错误;小苏打能与胃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正确,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故选A。
25.C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的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氧气,故错误;
B、碳酸钠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该方法除去了碳酸钠,而没有除去氯化钠,故错误;
C、pH试纸可以测定肥皂水和稀氨水的碱性强弱,具体方法是分别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正确;
D、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物质变为红色,遇酸性和中性物质均不变色,故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故错误。故选C。
26.D
【详解】A.油锅着火,盖锅盖,可隔绝氧气,能灭火,正确;幼儿及青少年缺乏钙元素,易患佝偻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分别加水溶解能鉴别;蒸馏水与氯化钙溶液,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后在火焰上灼烧,玻璃棒上能留下白色物质的是氯化钙,没有物质留下的是蒸馏水,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C.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易中毒,所以用燃气热水器,要保持室内外通风;进入深井或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以防二氧化碳浓度过大造成人的窒息,不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例如,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故D归纳不正确。
故选:D。
27.D
【分析】根据选项给出物质名称结合适当试剂分析回答此题。
【详解】A、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氢气和氧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钠,图中转化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铁,图中转化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图中转化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盐,铁无法直接生成氧化铁,氧化铁可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无法直接生成氯化亚铁,图中转化关系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8.B
【详解】A.②糖类不一定有甜味,例如淀粉和纤维素属于糖,但没有甜味,说法错误;③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不能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而是需要化学性质稳定的氮气来做保护气,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B.①焚烧植物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说法正确;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说法正确;③回收各种废弃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②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说法错误;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不能开灯寻找泄漏源,以防发生爆炸,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D.②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所以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