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7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展开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7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单选题
1.(2020·江苏淮安·统考三模)下列有关钢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生铁的熔点比纯铁高 D.生锈的钢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2.(2020·江苏淮安·统考二模)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常温下向H2SO4、Cu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2020·江苏淮安·淮安六中校考一模)2019 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明确规定红、蓝、绿、黑、棕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用于回收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玻璃、干垃圾、湿垃圾等不同类型的垃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废弃的报纸、金属和废旧干电池可放入蓝色的垃圾桶
B.棕色的垃圾桶里的垃圾一般不能回收利用
C.废弃的农药属于有害垃圾
D.垃圾分类对垃圾回收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
4.(2020·江苏淮安·淮安六中校考一模)新推出的全球最快 5G 折叠屏手机——Mate X 相当于把手机、iPad 和笔记本电脑三件组合精简为两件,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折叠屏的材料可能是软质的有机合成材料
B.手机充电时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废弃的手机不用回收
D.利用化学知识和新技术生产更多的化学材料,造福人类
5.(2020·江苏淮安·淮安六中校考一模)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健康 |
图书馆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防菜刀生锈——洗净后擦干 | 发霉的大米——含黄曲霉素不能食用 甲醛溶液——可作食品保鲜剂 |
C性质与用途 | D化学之最 |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作装饰品 木炭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 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稀有气体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 |
A.A B.B C.C D.D
6.(2021·江苏淮安·校考一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铁粉作干燥剂 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C.活性炭作吸附剂 D.碳酸钙作补钙剂
7.(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在化学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8.(2022·江苏淮安·校联考二模)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于制作氮肥 B.盐酸能与金属单质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
C.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9.(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化学是无处不在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用化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汽车表面喷涂油漆,可以防止钢铁的锈蚀
C.室内点煤炉,烟囱通畅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D.误服重金属盐溶液,可服富含维生素的果汁解毒
10.(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归纳法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内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 性质与用途 | 选项 | 化学与生活 |
A | 焊锡熔点低,用来焊接金属 氮气常温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氨气 | B | 被蚊虫叮咬涂抹肥皂水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食用加碘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
选项 | 实验与安全 | 选项 | 俗名与分类 |
C | 酒精灯打翻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 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CO还原氧化铁时先通气体再加热 | D | 烧碱属于碱 熟石灰属于氧化物 酒精属于有机化合物 |
A.A B.B C.C D.D
11.(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B.食品包装袋内铁粉可吸除O2和H2O
C.将煤制成蜂窝煤,可降低煤的着火点 D.大量的SO2或C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12.(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铁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织网 B.矿石炼铁 C.钢铁生锈 D.废铁制铜
13.(2020·江苏淮安·统考二模)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相匹配的是( )
①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
②表示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③表示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④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A. B. C. D.
14.(2020·江苏淮安·统考一模)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编号 | A | B | C | D |
实验 设计 | ||||
实验 目的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 |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
A.A B.B C.C D.D
15.(2020·江苏淮安·校联考二模)下列关于各种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高 B.涤纶、羊毛和棉花都是天然纤维
C.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其强度相当于钢 D.在潮湿的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生锈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钢和生铁都是“合金”,都是铁和碳的混合物,错误。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空气和水接触,容易生锈,正确。
C、生铁是合金,一般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低,因此生铁的熔点比纯铁低。
D、生锈的钢铁制品具有回收价值,可通过二次冶炼重复利用。
故选B。
2.C
【详解】A、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从0开始,故选项图象错误。
B、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从方程式看出,每65份锌生成2份氢气,每24份镁生成2份氢气,因此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错误。
C、常温下向H2SO4、Cu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硫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NaOH溶液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这一过程中pH=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160份质量的氧化铁能与84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反应,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3.A
【详解】A、废旧干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应放入红色垃圾桶,故错误;
B、棕色的垃圾桶里的垃圾是湿垃圾,一般不能回收利用,故正确;
C、废弃的农药有毒,属于有害垃圾,故正确;
D、垃圾分类对垃圾回收便于集中处理,保护环境有助于绿色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故正确。
故选A。
4.C
【详解】A、折叠屏的材料可能是软质的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B、手机充电时,消耗电能,产生化学能,故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正确;
C、手机中的一些重金属废弃后会污染土壤,回收后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项错误;
D、利用化学知识和新技术生产更多的化学材料,造福人类,故选项正确。
故选C。
5.A
【详解】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留下痕迹,所以若图书馆起火,最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洗净擦干可防止菜刀生锈,故均正确;
B、甲醛有毒,不能用作食物保鲜剂,故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错误;
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稀有气体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稀有气体不是最少,故错误。
故选A。
6.C
【分析】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详解】A、铁粉作干燥剂是因为铁锈蚀需要消耗氧气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不正确;
B、氢氧化铝可以和胃酸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化学性质,不正确;
C、活性炭作吸附剂,利用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正确;
D、碳酸钙作补钙剂被人体吸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不正确。
故选C。
7.A
【详解】A、浓硫酸溶液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故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产生白烟,不是白雾,故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错误;
D、氧化铁是红色的,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故错误;故选A。
8.D
【详解】A. 氮气含有氮元素,可用于制作氮肥,此选项错误;
B. 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此选项错误;
C.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此选项错误;
D. 胃液中含有盐酸,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此选项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选项正确;
B、汽车表面喷涂油漆,起到了隔绝空气和水的作用,能防止钢铁生锈,选项正确;
C、煤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故室内点煤炉,烟囱通畅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选项正确;
D、误服重金属盐溶液,可以饮用大量饮用牛奶或者豆浆,它们富含蛋白质,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作用,从而可以减弱或者消除重金属离子对人体的伤害,选项错误;
答案为:D。
10.C
【详解】A、焊锡的熔点比较低,常用来焊接金属,正确;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正确;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是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可干燥氨气,错误。
不符合题意;
B、被蚊虫叮咬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可涂抹肥皂水,酸碱中和,减轻痛苦,正确;
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错误;
加碘盐中富含碘元素,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正确。
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灭火,正确;
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防止烫伤,正确;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空气排尽,然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正确。
符合题意;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正确;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由Ca、O、H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酒精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A、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会造成空气流通,造成火灾蔓延,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可以和氧气和水反应,食品包装袋内铁粉可吸除O2和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煤制成蜂窝煤,可以增打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着火点是定值,不能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大量的SO2或NO2经过复杂的大气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2.A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分析判断。
【详解】A、铁丝织网是铁丝的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矿石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钢铁生锈是铁和氧气和水发生的变化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废铁制铜是利用铁与铜的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13.C
【详解】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一段时间二氧化锰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不正确;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加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生成的铁质量比为10:7,即固体质量变为原来的70%,和图示不符,故不正确;
③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时,氧化钙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溶质质量减小,氧化钙完全反应恢复至室温后,一部分氢氧化钙溶解,溶质质量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正确;
④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铁比锌的多,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反应的时间快,故正确。
故选C。
14.C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详解】A、热水中溶液变红色的速率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A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右边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只有水不能使铁钉生锈,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不能说明需要氧气参加,故C不正确;
D、食用油在汽油中溶解的远比溶解在水中的多,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有氧气参与,金属生锈的条件是有水、氧气参与。
15.C
【详解】A、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低,故A错误;B、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是天然纤维,羊毛和棉花都是天然纤维,故B错误;C、玻璃钢是玻璃纤维和塑料的复合材料,强度大,所以其强度相当于钢,故C正确;D、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铁锈结构疏松,易吸水,更易锈蚀,所以潮湿的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故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