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418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老王》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418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 老 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内容,感知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老王的“苦”与“善”。2.揣摩本文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探究问题,运用诵读法、圈点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研习文本,分析文中老王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主题。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比较、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劳动人民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学会关心、帮助弱势群体。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老王的“苦”与“善”。教学难点揣摩本文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这首诗歌写了人力车夫辛劳的生活、奔跑的身影。我们即将学习的杨绛所写的《老王》就是一篇展现人力车夫痛苦生活的散文。一、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著有论文集《春泥集》,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散文《我们仨》,小说《洗澡》等,译著《堂吉诃德》。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有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蹬(dēnɡ) 肿胀(zhǒng) 荒僻(pì)取缔(dì) 伛(yǔ) 翳(yì)骷髅(kū lóu) 攥(zuàn) 滞笨(zhì)琢磨(zuó) 侮辱(wǔ) 愧怍(kuì zuò)(2)多音字载 磨(3)词语释义失群落伍:形容失去队伍、组织而感到孤单。惶恐:惊慌害怕。荒僻:荒凉偏僻。塌败:塌陷破败。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伛:弯(腰)曲(背)。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滞笨:呆滞笨拙。琢磨:思索;考虑。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愧怍:惭愧。(4)词语辨析“熟识”和“熟悉”这两个词都兼属动词和形容词,都含有“知道、了解”的意思。“熟识”是指“了解得比较透彻”,一般常用以表示与人认识得比较久,相处得比较熟,很少用于事物,运用范围比“熟悉”小。“熟悉”是指“知道得比较清楚”,可用于人(如“熟悉学生”)和事物(如“熟悉思路”,指抽象事物;又如“熟悉山路”,指具体事物)。“幸运”和“侥幸”都有“遇到好事”的意思。“幸运”强调意外地遇到好运气,含庆幸、喜悦的意思。“侥幸”强调偶然地成功或免于不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本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2.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两个关键词概括。不幸(苦)、善良(善)3.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课文原话回答)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老王失群落伍的惶恐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①句在表达上的好处①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②他靠着生活的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写出了他只能让自己活着有条命,表明老王只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生活”则没表现出生活的艰苦。“只是”显出“破旧的三轮车”是他生存的唯一来源,更强化了他生活的艰苦。 ——老王生活艰苦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①句在表达上的好处①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②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①句突出强调作用,有情感的张力。“有个哥哥”,读至此替老王高兴,但紧接着说“死了”,读者的情绪会突转急下,替老王伤心;同样强调侄儿“没出息”,意味着他的侄儿生活也并不如意,可能很少照顾他,看望他。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老王生活孤苦伶仃,还瞎了一只眼。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作者问老王“那里是不是你的家”,老王应该回答“是”或者“不是”,为什么老王的回答却是“住那儿多年了”?老王不愿说那是自己的“家”,因为那没一丝家的温暖,没有亲人的关怀,每天都是一个人进进出出,就像一个暂居的地方。更显示了老王的凄凉和悲苦。——老王居住环境破败不堪 4.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些方面?a.为作者送冰块,车费减半;b.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还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改装三轮,装护栏。d.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送鸡蛋、香油。 5.老王眼中,杨绛一家是如何对他的?a.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b.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c.送冰,我们当然不要d.送钱先生去医院老王不要钱我还是给了。他减半收费。四、课堂小结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纯朴、关心人、讲仁义、重感情。 第二课时课前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老王是一个不幸但又善良的人,而我们一家在与他的交往过程中也给与了他很多帮助和关爱,那为什么课文结尾作者要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一、思考探究1.研读8-16段,抓住“老王送鸡蛋”细节描写做好批注。(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镶嵌”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暗示了老王极差的身体状况,将要不久于人世。 划线句将以往的外貌与现在的外貌作对比,真切地表现了老王身体的极度虚弱,生命将逝。(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运用肖像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王因受病痛折磨而变得表皮干瘪,恐怖的特点。(3)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攥”“滞笨”“直着脚”写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他的行动已经十分不灵便,怕这几步路也是强撑着走完的。 2. 尝试用第一人称描述杨绛反思时的心理活动。几天后,听闻老王的死讯,杨绛深感不安;几年后,她渐渐生出了“愧怍”的情感。在这些时间里,她可能进行了哪些反思? 示例: 当日老王上门送香油和鸡蛋,明明状态已是不对,我却没能及时发现,没能再帮他一把,他在临死之时还想着报恩,我却没有领会,还只想着把钱给他。现在细想,实在懊悔——倘若再有 一次机会 ,我一定承了他的恩情,保他最后的尊严。 3.从“愧怍”中,你发现作者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敢于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能从他人的角度考量事情。有极强的平等观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对话文本,感知老王的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老王教案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1 老王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小组合作,阅读方法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