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七单元过关检测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测试题
展开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一、选择题
1.(2019·重庆高二期末)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布《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号召人民推翻沙皇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皇室和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这表明二月革命( )
A.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
C.已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D.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解析: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目标集中反映了二月革命中俄国工农大众反对封建专制压迫、争取政治经济权利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故选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A项;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转向社会主义革命”说法错误,排除C项;二月革命并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D项。
答案:B
2.1921年,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一“途径”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D.计划经济的推行
解析: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故选B项。
答案:B
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人们将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与美国冷战
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解析:苏俄政府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故选B项。
答案:B
4.(2019·湖南高一期末)“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纠正错误,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 )
A.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C.使苏俄(联)经济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使苏俄(联)逐步走出经济大危机的阴影
解析:材料“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国内战争结束后出现经济和政治危机,因此,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得到稳定和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项正确;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进攻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A项错误;使苏俄(联)实现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C项错误;苏俄(联)没有出现经济大危机,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B
5.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 )
A.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
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析:实行粮食税,便于农民在交完粮食税后,将剩余粮食投入市场,为农产品的商品化提供了条件,故A项正确。
答案:A
6.有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经济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解析:在苏联模式下,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对农民和农村索取太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选D项。
答案:D
7.在苏联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苏联模式 (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这些革命者将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他们的推测证明是正确的。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材料二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向这一政策挑战,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到1917年年底时,许多人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以便摆脱临时政府,因为临时政府阻碍人们获得极为想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
——上述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为什么德国最高指挥部的“推测证明是正确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列宁提出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参考答案:(1)原因:列宁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主张,实质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危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从而“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
(2)原因: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同时,俄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继续的情况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
(3)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但俄军在前线遭到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七月事件,残酷镇压革命群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人。这说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们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等级考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解析:该学者认为十月革命的爆发是植根于俄国历史中的,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故排除A、B、C三项,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2019·山西太原高一期中)列宁认为:“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一“尝试”表明( )
A.外来武装干涉阻碍了苏俄经济的发展
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国情
D.苏俄放弃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解析:根据材料“用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可知该“尝试”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导致了国内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B项正确。
答案:B
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解析:1929—1933年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此时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未受到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故A项错误;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所以苏联“一五”计划“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而1932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不会引起美国人的关注,故C项错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它不会关注苏联公有制的优越性,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苏联模式下( )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化的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解析:材料“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苏联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不注重改善民生,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5.(2019·江西定南中学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巴黎公社没有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况且,直接选举、全民选举等政治文明措施超过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很难落到实处,最终也导致了巴黎公社失败。
——丰云《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材料二 今天,我们依然认为十月革命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的发展虽然受社会规律的支配,但它并非处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完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追求某种目的的人的行动,是自为的活动。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必然的。
——摘编自伏菲凌《论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开启了哪些重要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这些文明建设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一败一成的共同因素。
参考答案:(1)建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实行选举等。原因: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够健全。说明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共同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力发展水平);无产阶级的力量;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与成熟;领导因素(策略、方针);理论指导;国际环境。
高中历史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a href="/ls/tb_c16041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后测评</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课一练,共6页。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