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宝坻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
第一次阶段性练习地理科目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根据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大区。读中国生态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行政区划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自然地理特征④生态系统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一定范围、形状②都非常脆弱
③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完全一致④边界具有过渡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四大生态大区属于自然区域,因此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③④正确;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受行政区划的影响也较小,①②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态大区作为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但是没有明确的边界,作为自然区域其边界具有过渡性,①④正确;不是所有的生态大区都非常脆弱,例如南部湿润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要比青藏高原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稳定得多,②错误;生态大区内部地理特征存在差异,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现状调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城市的辐射半径越大,影响的范围越广,其经济辐射力越强。长三角经济圈中,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具有经济辐射力,其他城市为接受经济辐射的城市。上海的经济辐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三角经济区,对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2003—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对上海市经济辐射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交通通达度
C. 对外开放程度 D. 科技研发水平
4. 2005—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上海市经济水平下滑 B. 周边城市综合实力提高
C. 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 D. 与辐射区联系便利度提高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长三角经济圈中,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有经济辐射力,其中上海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辐射范围最广,经济辐射力最强。由此可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经济辐射力的最主要的因素,故对上海市经济辐射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经济发展水平,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
【4题详解】
上海市辐射半径的变化反映了其经济辐射力的变化。由图可知,2005-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短,反映了其经济辐射力变弱,原因可能是,上海市周边城市的综合实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由接受经济辐射的城市升级为具有经济辐射力的城市,致使上海市辐射半径变短,B正确;一直以来,上海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A错误;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和辐射区交通通达度提高都会促使上海市辐射半径变长,C、D错误。故A、C、D排除,选择B。
【点睛】城市辐射是指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城市辐射力更多地用于城市外部交通领域。一般来说,中心城市在其周围有较好的交通网络,可以快捷达到附近的城镇或城市,这样的中心城市就比较有辐射力。利用这些交通网络,中心城市与周围城市就会发生许多经济联系或实现产业分工。
我国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6.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A. 巩固纺织、服装企业优势 B.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大力引进国外重化工项目 D.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其间有小幅上升现象(1998年有所回升),A错误。读图可知,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但1990~1993年间并不占主导地位,B错误。读图可知,第三产业比重波动增长,但在1990~2010年间比重变化不大,比重变化最大的是第二产业,C错误。读图可知,第三产业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巩固纺织、服装企业优势不利于将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到内地,不利于为转出地产业升级提供空间,A错误。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这仅仅针对农业结构,不涉及工业和第三产业,不能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D错误。重化工项目为第二产业,大力引进国外重化工项目,不能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C错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够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B正确,故选B。
【点睛】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为某些行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也会对其他行业带来生存的威胁。通常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服务业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服务业的比重会日益扩大,服务业从业者有较大的市场机会。
地处金沙江谷地的攀枝花是新中国成立后以矿产资源(煤、铁、钛等)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城市建设沿金沙江两侧布局。下图示意攀枝花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拓展强度与GDP、工业增加值的关系(用地拓展强度指数越大,城市用地拓展越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攀枝花( )
A. 城市用地出现“摊大饼”式增加 B. 工业用地出现波动性减少
C. 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D.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
8. 近年来,攀枝花GDP快速增长,最可能得益于( )
A. 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 B. 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C. 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 D. 房地产开发业兴起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摊大饼”式城市发展模式,是围绕一个核心,以同心圆方式向外拓展,攀枝花城市建设是沿金沙江两侧布局的,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攀枝花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强度指数都波动性下降,说明拓展减慢,但GDP增速明显,说明用地越来越集约,经济势头向好,工业用地拓展强度指数减小,不代表城市用地和工业用地减少,B错误;从图中不能看出攀枝花的产业结构,C错误;由图可知,工业增加值大,工业用地强度指数明显下降,说明工业经济效益提高,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近年来,工业用地面积拓展强度指数明显下降,说明工业用地增幅减慢,工业总产值稳步上升,不可能再走大力开发资源的老路,A错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大,但用地拓展强度指数下降,结合攀枝花位置及城市发展特点,最可能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B错误;GDP大幅增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降低,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拓展强度指数下降,说明经济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C正确;随着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在扩大,但GDP增加不一定是房地产开发导致,D错误。故选C。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般措施: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②发展科技,改造传统产业;③寻求替代资源;④发展特色产业;⑤调整产业结构;⑥完善交通,美化环境,治理污染。
在安徽,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是钢城,铜陵是铜都,淮南、淮北以煤矿闻名。下图为安徽省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初期,共同面对的困境有( )
①电力短缺 ②消费市场萎缩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产业结构单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为加快城市的顺利转型,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A. 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资源产业链 B. 摒弃原有资源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
C. 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 D.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11. 与铜陵、淮南、淮北三市相比,马鞍山受到合肥的辐射作用较小,其更多的是受到南京的辐射作用。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马鞍山与南京( )
A. 地域文化相似 B. 空间位置邻近
C. 城市等级差异 D. 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9. D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淮南、淮北煤炭资源丰富,电力并不短缺,①错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钢、铜、煤市场需求量大,消费市场没有萎缩,②错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冶炼,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③正确;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资源而生,故在转型早期产业结构比较单一,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产业链有助于加快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A正确;煤、铁、铜等资源产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但完全摒弃原有产业并不不合理,B错误;随着工业的发展,煤、铁、铜等资源可能会枯竭,原有的产业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不合理,C错误;提高煤化工等第二产业比重可能会加剧污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应提高污染较小、劳动力吸收较多的第三产业比重,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铜陵、淮南、淮北三市相比,马鞍山离江苏省会南京更近,受到南京的辐射作用强于安徽省会合肥,B正确;地域文化、城市等级、产业结构等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点睛】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形成转型动力的重中之重,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走出一条结构持续优化的转型之路。
“红色荒漠”即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表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江西省山区“红色荒漠”和云南省“石漠化”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江西省“红色荒漠”和云南省“石漠化”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喀斯特地貌广布 B. 风蚀作用 C. 地形起伏大 D. 气候干旱
13. 江西省为防治“红色荒漠”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②禁止陡坡开荒③禁止开采一切矿产④发展沼气,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能源问题⑤大力修建梯田,增加人均耕地⑥封山育林、营造防护林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⑥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江西和云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BD错误;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A错误;发生这两种“荒漠化”的共同自然原因是地形起伏大,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江西省红色荒漠的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禁止陡坡开荒、发展沼气等可以减少植被破坏,封山育林、营造防护林可以增加植被,以上措施都可以恢复和保护植被,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从而减轻红色荒漠问题,①②④⑥正确;禁止开采一切矿产,不切合实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居民生活,③错;大力修建梯田,增加人均耕地会加剧土壤侵蚀,⑤错。故选D。
【点睛】红色荒漠是指发生在江南丘陵及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分布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因此现象后土壤变成红色土地一片殷红,称为红色荒漠化。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上游为桑干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与黄河特征相似,亦被称为“小黄河”。永定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450~600mm,流域内分布有数座大型水库。20世纪70年代以后,官厅水库以下河段经常干涸断流,无水入海。2017年开始实施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2021年9月断流40多年的永定河再次全河段通水,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下图为永定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完成下列问题。
14. 20世纪70年代以后,永定河官厅水库以下河段经常干涸断流的原因,不包括( )
A. 库区流域开发,大量抽水 B. 上游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C. 流域降水较少,径流量小 D. 下游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15. 关于永定河下游河段干涸断流所造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河道萎缩,汛期洪灾加剧 B. 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增加
C. 水资源不足,小麦面积锐减 D. 入海污水减少,海洋生态改善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不是下游河段经常干涸断流的原因,库区流域开发,大量抽水,可以导致下游水量减少,A不符合题意;上游植被破坏, 生态恶化,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可以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断流,B不符合题意;流域降水较少,径流量小,河流流量小,可以导致下游断流,C不符合题意;下游经济发达,用水量大,但还有地下水可以利用,河流水不是主要水源,不会导致经常断流,D符合题意;故选D。
【15题详解】
永定河下游河段干涸断流会导致主河道萎缩,泄洪能力不足,汛期洪灾加剧,A正确;干涸断流,水域面积减少,但是存在被淹没危险,不适合作为建设用地,B选项不正确;干涸断流,水资源不足,但是小麦耐旱,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小麦面积不会缩减,C选项不正确;下游河段干涸断流,入海污水减少,但是河流径流量较少,对海洋生态改善不明显,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水文站在建坝前后测得的径流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有关该河流正确的说法是( )
A. 水文站位于水库的上游
B. 虚线表示建坝前河流径流量曲线
C. 实线表示建坝后河流径流量曲线
D. 水文站位于水库的下游
17. 该河流7、8月份径流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 夏季增温快,冰川积雪融水多 B. 夏季多锋面雨
C. 夏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 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18. 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水文站在1980年和2005年观测到的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则反映该流域湖泊的变化及原因可能是( )
①湖泊面积变大②湖泊面积变小③退耕还湖④围湖造田
⑤降水增多,湖泊水量增大⑥水土流失,湖泊淤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16. D 17. B 18. A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修建水库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故图示虚线表示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应表示修建水库后,而实线表示修建水库前的河流径流量,水库能调节水库下游河段的河流径流量,故判断该水文站位于水库的下游。ABC错误,D正确。
【17题详解】
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形成两个汛期,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汛期,夏季受锋面雨带影响,河流流域内降水量丰富,而形成夏汛。所以选B。
【18题详解】
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水文站在1980年和2005年观测到的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则图示反映该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在减小,说明河流流域内可能有湖泊的调节作用加强,退耕还湖、湖泊面积变大使湖泊的调节作用加强,①③正确,②④⑤⑥错误,所以选A。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流量特征及变化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经营和全球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如图为我国某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前后,对沿线国家整车出口的销售占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我国该企业在印度设立了生产铁路电机的合资企业,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减少用工成本 B. 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C. 提高产品质量 D. 契合当地经济政策
2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该企业产品( )
A. 高端化趋势明显 B. 逐渐转回国内生产
C. 低价化趋势明显 D. 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该企业在印度设立了生产铁路电机的合资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实现印度本地化整车产品的维保和总装,目的是提升当地持续经营的能力,B正确;在印度设立了生产铁路电机的合资企业能够减少用工成本,但并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在印度设立了生产铁路电机的合资企业的目的不是要契合当地经济政策,D错误;在印度设立了生产铁路电机的合资企业目的不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是依靠技术创新等,C错误,所以选B。
【2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城轨占比提升最大,货车占比下降,反映我国该企业生产产品高端化明显,A正确;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历史重任,我国该企业的产品并没有逐渐转回国内生产,没有体现出低价化趋势,也没有体现出生产成本降低,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一带一路,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与“二调”数据相比,被称为“天府粮仓”的成都平原耕地面积10年时间减少了40%,2022年10月22日,四川人民政府提出了“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目标,确保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达到这一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关于成都平原缓解耕地面积减少最快最有效措施,正确的是( )
A. 大力开发宜农荒地
B. 鼓励回乡创业,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C.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防止耕地非粮化
D. 完善补偿机制,将成片耕地改成的苗木基地和覆膜草皮恢复为耕地
22. 下列关于“藏粮于技”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 B. 提高制种技术水平,确保种业自主可控
C. 加快粮食流通,提高运输效益 D. 精准施肥,提高产量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耕地面积的主要因素。大力开发宜农荒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但速度较慢,并不是缓解现有耕地面积减少最快的措施,且成都平原宜农荒地少,A错误;鼓励回乡创业,并没有说明从事什么产业,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并没有说明一定增加了耕地,B错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防止耕地非农化,虽然能缓解耕地面积的减少,但效率较低,C错误;完善补偿机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将成片耕地改成的苗木基地和覆膜草皮恢复为耕地,能最快缓解耕地的减少,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是完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并非技术水平,A错误;“藏粮于技”即依靠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制种技术水平,利于培育出优良品种,通过确保种业自主可控,把握粮食种业的自主权,B正确;加快粮食流通,提高运输效益,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C错误;精准施肥,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土地影响,但不一定能提高产量,D错误。故选B。
【点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强调的是从耕地、和技术两方面来保障粮食安全。
读“中国石油生产、消费与自给率变化图”,完成下题。
23. 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
A. 自给率在2000年前后首次低于100% B. 消费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C. 生产量与消费量均持续快速上升 D. 生产量一直低于消费量
2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自给率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长
②国外进口价格低廉
③传统油田长期开采后产量减少
④新增探明储量有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 影响我国石油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
①对外依赖程度高 ②进口来源单一 ③运输距离较远 ④国际原油品质较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3. B 24. D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石油自给率在1995年前后就低于了100%,A选项错误。图中数据可以看到,自1990年开始至2015年,其石油的消费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B选项正确。自1990年到2015年,我国石油产量增长较为缓慢,2005年后石油产量较为平稳,并非快速增长,C选项错误。1990年其生产量高于消费量,D选项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增长较快,而我国石油的产量增长较为缓慢,预期探明的储量也有限,造成我国石油自给率不断降低,①③④正确。国外石油其运输成本和关税成本较高,相较于国内自产,其价格并不低廉,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石油自给率不断降低,石油对外的依赖程度较高,这大大影响了我国石油能源的安全,①正确。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并不单一,我国能从多个国家进口石油,②错误。目前我国石油主要源自中东地区,自中东运输到我国,其运输距离较远,运输路线中所经过地区较多,石油运输安全隐患较大,③正确。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且石油质量较好,国际原油的品质较高,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B。
【点睛】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费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在目前的石油进口中,中东地区的占比已经下降到34.9%,俄罗斯、中南美洲、西非、北非都已经成为主要的进口来源。但是,除了从俄罗斯等少数陆上接壤的国家外,大部分的石油进口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超过70%以上的石油进口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石油运输环节的安全风险很大。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北部地区分布着一半以上的耕地,仅拥有全国1/5的水资源,西北地区仅占全国水资源的4%。2018年,“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基本目标是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600亿立方米至新疆等干旱区,发展2亿亩的灌区和牧场,建20万平方千米的绿洲,以此改善西北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农业经济增加。该工程全长为6188km,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
(1)判断“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简述“红旗河”调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答案】(1)夏季。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且夏季工农业用水量大;水源调出区夏季降水丰富,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可调水量大。
(2)路线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断层发育;地形起伏大,线路长;工程量巨大,投资高,维修养护困难;对调入区及沿途生态造成破坏,修复困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为夏季。根据材料“2018年,“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引发热议,基本目标是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600亿立方米(超过黄河全年平均水量580亿立方米)至新疆等干旱区,发展2亿亩的灌区和牧场,建20万平方千米的绿洲,以此彻底改善西北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农业经济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但降水少;夏季工农业用水量大,水源不足;水源调出区夏季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可调水量大。
【小问2详解】
读“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示意图”,根据材料“该工程全长为6188km,主体工程投资约为4万亿,建设周期约10年,建成后可解决1.5亿人就业。“红旗河”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结合所学可知,路线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处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断层发育,施工难度大;跨越地形阶梯,地形起伏大,线路长,工程量巨大,投资高,建设成本高,维修养护困难;线路建设改变自然地貌,对调入区及沿途生态造成破坏,修复困难,扰乱原有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
27. 阅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千瓦时。材料二 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1)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说明产业迁移对南通的影响。
【答案】(1)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状况;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
(2)距离上海市近,地理位置优越;距消费市场近;水陆交通便利;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
(3)有利影响: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利影响:加重了生态环境的污染。
【解析】
【分析】本题以“皖电东送”工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短缺,“皖电东送"工程有利于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同时有利于上海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缓解了上海能源消费紧张的局面,有利于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
【小问2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南通距离上海市近,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具有空间地理位置的优势。其次,相比而言,南通经济水平较低,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其生产成本较低。最后,南通靠近长三角等消费市场,距消费市场近,且水陆交通便利,便于承接产业转移。
【小问3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产业转移对南通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主要从社会和经济角度分析),也有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角度分析)。有利影响方面:南通作为产业的承接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其产业结构的升级,随着大量产业的转入,其就业机会增多,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方面: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通承接的立业多为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其环境污染较大,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点睛】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其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国家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影响重大,但是近年来其粮食生产安全性正在面临挑战。耕地压力指数是指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主要用于反映研究区域内耕地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粮食安全压力。图示意2017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等级分布。
(1)描述2017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的分布情况。
(2)分析河南省耕地重度压力区的形成原因。
(3)为保障粮食安全,简述河南省降低耕地压力指数的主要途径。
【答案】(1)河南省内耕地压力分布不均;豫南、豫东和豫北均为安全压力区;豫西为轻度压力区;豫中地区内部压力差异大,郑州市为重度压力区,平顶山市为安全临界区,许昌市、漯河市为安全压力区等。
(2)郑州市为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集聚、城市建设扩张、基础设施建设等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工业、生活排放物污染耕地,造成耕地质量下降,耕地压力大。
(3)提高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比例;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严格保护耕地面积。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17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等级分布图诶背景,涉及粮食安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片信息可知,河南省内耕地压力分布不均,其中河南东部,南部和北部属于安全压力区,河南西部为轻度压力区,河南中地区内部压力差异大,根据图片信息可以读出郑州市为重度压力区,平顶山市为安全临界区,许昌市、漯河市为安全压力区等。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耕地压力指数是指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郑州市属于重度压力区,由于郑州市属于省会城市,且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同时由于郑州人口密集,工业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排放污水较多,导致大量耕地资源被污染,耕地质量下降,最终使郑州变成耕地重度压力区。
【小问3详解】
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走班选科分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走班选科分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