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葛仙米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可食用蓝细菌。下列关于葛仙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具有细胞膜 B. 具有染色体 C. 具有核糖体 D. 具有细胞壁
【答案】B
【解析】
【分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核糖体遗传物质是DNA,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葛仙米是食用蓝细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膜,A正确;
B、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B错误;
C、蓝细菌具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C正确;
D、原核生物除了支原体都具有细胞壁,蓝细菌具有细胞壁,D正确。
故选B。
2. 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据此,对Mn2+的作用,正确的推测是( )
A.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C. 对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 Mn2+是硝酸还原酶的活化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可见Mn2+可能是硝酸还原酶的激活剂。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 下图是生物细胞中某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种物质在室温下往往呈固体形态 B. 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核糖相同
C. 这种物质的物理形态与甘油的种类有关 D. 人体皮下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这类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生物是脂肪,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如日常炒菜用的食用油(花生油、豆油等);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详解】A、该生物分子是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往往以固体形态存在,A正确;
B、脂肪的元素组成与核糖相同,都是C、H、O,B正确;
C、脂肪的物理形态和脂肪酸有关,和甘油种类无关,C错误;
D、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人体皮下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这类物质,D正确。
故选C。
4. 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B.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常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C.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D. 动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详解】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是植物特有的结构,A正确;
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酵母菌也含有液泡),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增殖有关,B正确;
C、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起保护细胞的作用,而动物细胞没有,C正确;
D、有些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不依赖细胞膜表面的受体,高等植物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 D。
5. 研究者对某种植物根细胞中一种细胞器的核酸进行分析,发现A、G、C、T、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均大于10%。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器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B. 该细胞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该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该细胞器是根细胞的“消化车问”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对绿色植物根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均大于10%,由此可见该细胞器含DNA和RNA分子,应该为线粒体。
【详解】A、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是核糖体只含有RNA,A错误;
B、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但是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B错误;
C、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且线粒体含有DNA和RNA,C正确;
D、消化车间是溶酶体,不含DNA和RNA ,D错误。
故选C。
6. 结构与功能观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外膜通过内折成嵴增大膜面积,有利于呼吸酶的附着
B. 同一个体中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越多、核仁越大,核孔越多
C. 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D. 核孔有利于各种物质进出细胞核,核仁是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核膜: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核孔:核膜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
【详解】A、线粒体内膜通过内折成嵴增大膜面积,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催化[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A错误;
B、同一个体中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相同,而代谢旺盛细胞,其核孔数量较多,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体积较大,B错误;
C、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C正确;
D、细胞核的核孔具有选择性,不是各种物质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而不是核仁,D错误。
故选C。
7. 将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其细胞含水量能够得到恢复。该过程中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 主动运输和胞吞 C.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D.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进出细胞称为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影响因素:浓度差、载体):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
主动运输概念: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消耗能量,这种方式叫主动运输。
【详解】ABCD、水分子可以直接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通过细胞膜即自由扩散,也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即协助扩散,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输过程中,离子泵结构不会改变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离子泵在转运离子的过程中,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A错误;
B、主动运输是逆浓度阶梯进行的,离子泵跨膜转运离子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因此,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B错误;
C、由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需要消耗能量,而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细胞呼吸,降低能量供应,因而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
D、离子泵的化学本质时蛋白质,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
故选C。
9. 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B.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可选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C.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H2O2溶液作实验材料
D. 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淀粉酶作实验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1、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由于酸性条件下淀粉易分解,因此淀粉不能作为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
3、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应该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实验结果,不能选用碘液。
【详解】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A正确;
B、由于蔗糖是否发生水解,都不与碘液反应,因此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B错误;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择H2O2溶液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H2O2在高温下也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
D、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因此不宜用淀粉和淀粉酶为实验材料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点睛】
10. 在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细胞的能量“货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作为细胞的能量“货币”体现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降低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 ATP中两个“~”断裂后形成的物质可作为合成某些酶的单体
D. 某蛋白磷酸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且其空间结构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为腺苷三磷酸,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在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作为细胞的能量“货币”体现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正确;
B、ATP水解可释放能量,而降低细胞内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物质是酶,B错误;
C、ATP中两个“~”断裂后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C正确;
D、在酶的作用下,ATP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团脱离下来与某蛋白结合,这一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造成该蛋白的磷酸化,且其空间结构改变,D正确。
故选B。
11. 农业生产中的谚语顺口溜都是劳动人民一代代积累的经验,是一种宝贵财富。下列有关谚语所涉及的生物学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O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 “锄头下有水,锄头下有肥”——疏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中的O2,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C. “上粪不浇水,庄稼撅着嘴”——只施肥不浇水,不利于植株吸收无机盐,甚至会造成植株因失水而萎蔫
D. “缺镁后期株叶黄,老叶脉间变褐亡”——镁是大量元素,缺镁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1、农田施肥时,无机盐离子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较高,从而使植物根出现失水现象,不利于植物生长,此外,无机盐离子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吸收,所以农田在施肥的同时,还需要浇水。
2、光照、二氧化碳、温度、矿质元素、水分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二氧化碳浓度高低影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明显地受温度变化影响和制约。
【详解】A、“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增加植物间的气体 (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流通,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有利于植物提高光合速率,A错误;
B、“锄头下有水,锄头下有肥”——适当进行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B正确;
C、“上粪不浇水,庄稼撅着嘴”,说明如果只施肥不浇水,虽然由于微生物的分解士壤中有多种无机盐但是无机盐不溶于水植物无法吸收,反而会因为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而萎蔫,C正确;
D、“缺镁后期株叶黄,老叶脉间变褐亡”,镁是大量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之一,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如果缺少镁,植物的叶绿素无法合成,叶片会发黄甚至死亡,D正确。
故选A。
12. 葡萄糖是细胞进行需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18O气体的容器中,18O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18O化合物是( )
A. 丙酮酸 B. 乳酸
C. 二氧化碳 D. 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根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含有放射性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具有放射性的化合物是水,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
13. 有许多生物学实验与颜色变化有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没有加二氧化硅,会导致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偏浅
C. 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到质壁分离时紫色液泡颜色变深
D. 在梨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50~65℃水浴后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砖红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
B、二氧化硅可以使研磨得充分,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会导致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偏浅,B正确;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细胞液没有颜色,不会观察到紫色的液泡,C错误;
D、斐林试剂是蓝色,在梨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50~65℃水浴后液体颜色由蓝色变为砖红色,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膜在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看到
B. 中期时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C. 后期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D. 细胞质分裂时在赤道板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内的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破裂以及纺锤体开始形成。
中期:中期是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纺锤体完全形成时期。
后期:后期是各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由赤道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
末期:为形成二子核和胞质分裂的时期,染色体分解,核仁、核膜出现,赤道板上堆积的纺锤丝,称为成膜体。
【详解】A、核膜在分裂前期消失,所以整个过程几乎都可看到是不正确的,A错误;
B、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
C、后期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C错误;
D、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D错误。
故选B。
15. 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B. “胰岛样”细胞与胰岛B细胞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相同
C.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也相同
D.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B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2、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则骨髓干细胞来自患者自身,与患者其他体细胞含有相同的核遗传物质,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
【详解】A、“胰岛样”细胞由骨髓干细胞分化形成,二者核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A错误;
B、“胰岛样”与由胰岛B细胞分化产生的,核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也相同,B错误;
C、“胰岛样”细胞由骨髓干细胞分化形成,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二者核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C错误;
D、骨髓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是同一个体的不同类型细胞,核基因组成相同,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情况不同,D正确。
故选D。
16.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生命历程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B. 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C. 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D. 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坏死: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衰老的生物体中,大多数细胞处于衰老状态,也有幼嫩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A错误;
B、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加,端粒会逐渐减少,故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的发生,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C错误;
D、细胞坏死是不利因素引起细胞非正常死亡,与细胞凋亡不同,D错误。
故选B。
17. 经测定,某多肽分子式是C21HXOYN4S2,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二硫键的形成过程是:-SH+-SH→-S-S-+2H。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
B. 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
C. 该多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6
D. 该多肽中O原子数为6
【答案】D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正确;
B、依题意可知:该多肽链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N原子,而且组成该多肽链的每种氨基酸中都只有1个N原子,说明该多肽链是由四个氨基酸组成的四肽,由于只有半胱氨酸含有S,所以参与构成四肽的有两个半胱氨酸。两个半胱氨酸共6个碳原子,说明另外两个氨基酸的C原子之和为21-6=15,故另外两个氨基酸为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即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B正确;
C、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合成且还有一个二硫键,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2=56,C正确;
D、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这几种氨基酸都只有一个羧基,该多肽链形成过程脱去3分子水,所以该多肽中氧原子数为8-3=5,D错误。
故选D。
18.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将绿色荧光蛋白共价结合在膜蛋白上,细胞膜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漂白膜上部分区域绿色荧光,被照射部分荧光蛋白将不会再发出荧光;检测漂白部位激光照射前后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如图甲,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乙结果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
B. 图乙结果说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
C. 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
D. 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膜上的蛋白质被绿色荧光染料染色后,激光会使膜部分淬灭,过段时间后,淬灭部位再次出现绿色荧光。分析图乙,再次出现的荧光强度F2略低于F1。
【详解】AB、淬灭部位荧光能够再现,正是由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才使得其他部位有荧光的蛋白质移动到淬灭部位,由于没有标记磷脂分子,不能说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A正确,B错误;
C、降低实验温度,膜的流动速度减慢,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C正确;
D、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该部分荧光不可恢复,因此,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D正确。
故选B。
19. 将同一马铃薯切成若干长度大小均相同的长条,均分为5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马铃薯条的长度,结果如下表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马铃薯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组
A
B
C
D
E
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
1.3
1.4
1.0
0.9
0.6
A. 实验后A组中浸泡的马铃薯的细胞液浓度比B组低
B. 实验后D组中浸泡的马铃薯的细胞液浓度比E组高
C. 5组实验中蔗糖溶液浓度最高的是E组
D. 实验过程中C组也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在C组蔗糖溶液中,马铃薯条长度之比(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1.0,说明实验后马铃薯条长度不变,即马铃薯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C组蔗糖溶液浓度,由表中所给比值进一步推出D、E蔗糖溶液浓度小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A、B组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知5组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E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探究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