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精品同步练习题
展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特别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运用这一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字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2.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运用
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如下图所示:通电后水分子分解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但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没变、每个原子的质量也没变,因此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1)解释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等。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
(5)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特别注意】
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
1.六个不变:宏观上①元素的种类不变,②元素的质量不变,③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上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改变。
3.两个可能变:宏观上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上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S+O2SO2为例):
(1)质的方面: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2)量的方面: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3)粒子方面:每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特别注意】
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就是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之积的比;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之比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之比,而不是质量比。
典例精讲
【典例1】(2019•南通模拟)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0.75y
B.物质M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C.此反应中,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若将表中增加到96g,则会生成污染性气体
【典例2】(2019•崇川区二模)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 等于 21
C.b 等于 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
【典例3】(2019•雨花台区一模)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某反应,测得反应前(t)、反应中(t1)、反应后(t2)不同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和乙是反应物,丙和丁是生成物
B.t1时刻,乙、丙、丁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43%和23%
C.若甲和丁分别是镁和碳,则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2
D.若反应前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g,如果再增加12g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
【典例4】(2018秋•雁江区校级期末)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CO2和H2O.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表中的a值为1.4
B.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
D.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
【典例5】(2019•滨州模拟)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等于32,b等于1
B.甲是反应物,乙和丁是生成物,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丙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典例6】(2019•沈丘县一模)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 H2O和a 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1.4
B.该反应涉及到的有机化合物是C2H2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CO2+H2O+CO
【典例7】(2018秋•平顶山期末)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
则反应后B的质量为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该反应中A和B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
【典例8】(2019•娄底模拟)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1,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发现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则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
(2)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 ;
(3)图3实验中,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指向 (填“左侧”、“右侧”或“中间”).
【典例9】(2018秋•黄石期末)将m克红磷在含n克氧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p克五氧化二磷,则p m+n (填“=”、‘‘≤”、“≥”)
【典例10】(2018秋•长垣县期末)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19•新野县一模)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吕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运载火箭常用的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2H8N2)与四氧化二氮(N2O4),二者反应的方程式为C2H8N2+2N2O4点燃¯3N2+2X+4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O2
B.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C.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2019•洛阳二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是19
B.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7:13
3.(2019•江都区二模)已知:过氧化钙(CaO2)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现取用28.8g过氧化钙加热一段时间使其分解(该温度下,CaO不分解),测得所得固体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
A.1.6gB.3.2gC.6.4gD.12.8g
4.(2019•新泰市一模)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a=15
B.H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若W和P的化学式量之比为1:5,则W和P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D.在反应中,G、P的质量比为5:6
5.(2019春•余杭区期末)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芯片麒麟 980 处理器的应用,摆脱了对美国产品的依赖。芯片主要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原料制成,在半导体硅元件生产中,常用氢氟酸(HF)来清除硅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SiO2+6HF=H2SiF6+2X.已知硅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 X 的化学式是 H2O
B.H2SiF6 中氟元素显﹣1 价
C.单质硅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属于氧化反应
D.因为单质硅是半导体,所以硅元素既不属于金属元素也不属于非金属元素
6.(2019•鼓楼区校级一模)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a物质为5.6g
B.a和b是反应物,d与该反应无关
C.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D.c一定是化合物
7.(2019•港南区四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6:15
C.丁一定不是单质
D.x的值是11
8.(2019•荆州区模拟)某同学将6.5 gMg、Al、Zn、Fe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13.6 g固体,则反应中生成H2的质量为( )
A.0.1 gB.0.2 gC.0.5 gD.无法确定
9.(2019•柘城县模拟)热的浓硫酸与木炭反应产生的两种气体中,有一种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NO2B.CO2C.SO2D.H2
10.(2019•覃塘区一模)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B.
C.D.
11.(2019•沂源县校级模拟)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 的化学式为SO2
B.连二亚硫酸钠与水能剧烈反应,化学性质很活泼
C.Na2SO3是一种盐,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Na2S2O4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
12.(2019•深圳三模)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其中未知数据正确的是( )
A.m1=17B.m2=24C.m3=13.6D.m4=40
13.(2019•崇川区二模)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 等于 21
C.b 等于 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
14.(2019•南通模拟)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0.75y
B.物质M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C.此反应中,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若将表中增加到96g,则会生成污染性气体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5.(2019•盱眙县校级模拟)已知X和Y作用可生成Z:2X+Y=2Z.使不同质量的X、Y作用,生成Z,各物质质量记录如下表。若每次实验均至少有一种反应物用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乙中,若再添加X,产生Z的质量也不会增加
B.实验丙中,X元素和Y元素均恰好用尽
C.实验丁中,若再添加Y,产生Z的质量也不会增加
D.实验戊中,n的数值为20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2019•深圳模拟)小刚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硫酸与锌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将锌粉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液体有大量气体放出,气球由瘪变鼓,请写出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此刻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指向中点”或“偏右”),若需要改进,请写出改进的方法?
17.(2019•新乡二模)如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组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有人认为乙组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你说明理由。
18.(2019•内乡县一模)在点燃条件下,4.8g CH4与16.0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gH2O、4.4g CO2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 g;化学方程式为 。
19.(2019•桥西区模拟)如图所示,在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白磷,寒好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结束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气球的体积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 ;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 。(选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在中间”)
20.(2019春•乳山市期末)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的化学式为 。
(3)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含 义
实例(S+O2 SO2)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即质量比)
S + O2 SO2
32 :16×2 :(32+16×2)
32 : 32 : 64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
(粒子个数比)
S + O2 SO2
1 : 1 : 1
物质的构成微粒
M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t时刻的质量/g
8
x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y
37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 时刻
48
a
未测
未测
反应后
0
54
b
0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6.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2
0
6.6
5.4
a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时刻
32
a
反应后
0
42
b
48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57
4
8
9
反应后质量/g
21
待测
8
41
物质
W
G
H
P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a
32
1
12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6
7.2
0.5
阶段/物质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40
40
0
0
反应中
m1
m2
m3
10.8
反应后
23
m4
30
27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 时刻
48
a
未测
未测
反应后
0
54
b
0
物质的构成微粒
M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t时刻的质量/g
8
x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y
37
实验编号
X(g)
Y(g)
Z化合物(g)
甲
1
10
5
乙
2
10
10
丙
3
10
12.5
丁
4
16
m
戊
5
16
n
初中人教版课题2 原子的结构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2 原子的结构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7讲-原子的构成-老师-拔高版docx、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7讲-原子的构成-学生-拔高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4讲-三种反应类型-老师-拔高版docx、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4讲-三种反应类型-学生-拔高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优秀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优秀习题,文件包含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11讲-质量守恒定律-老师-强化版docx、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11讲-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强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