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3讲 化学世界(提高版 )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3讲 化学世界(提高版 ),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3讲化学世界提高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3讲化学世界提高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 O2 的量减少,CO2 和 H2O 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ᨀ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随堂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白醋除水垢 B.铁钢生锈 C.饼干变软 D.蜡烛燃烧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白醋除水垢过程中,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是化学变化;
C、饼干变软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3分)下列实验,既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的导电性
B.二氧化碳的倾倒
C.活性炭净水
D.水的沸腾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石墨的导电性是利用石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的倾倒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水的沸腾是利用水的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石墨、二氧化碳、活性炭、水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3分)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分析】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A、“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与预测,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属于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倾倒液体 D.过滤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3分)以下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
B.假设与实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任意的假设
C.水、温度、时间都可能是实验变量
D.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A、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A正确。
B、实验结果可以肯定假设,也可能否定假设。B错误。
C、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因此水、温度、时间都可能是实验变量。C正确。
D、科学探究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没有问题也就无所谓探究,因此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D正确。
故选:B。
【点评】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解答的关键。
6.(3分)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分析】根据粉末状固体药品取用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可以用药匙。
故选:C。
【点评】需要熟练掌握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以及其用途,并熟练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7.(3分)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B. C. D.
【分析】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有:量筒、容量瓶、集气瓶等;能加热并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和坩埚等;能加热但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解答】解: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有:量筒、容量瓶、集气瓶等;能加热并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和坩埚等;能加热但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故选:A。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3分)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
A.横放滴管在桌面 B.保持残留有试液的滴管
C.取液体时时挤入空气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分析】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否则会污染药品、腐蚀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腐蚀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时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再伸入溶液中吸取,图示做法正好相反,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入试剂时,胶头滴管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所以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3分)《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请指出以下诗句中出现的“烟”字,符合实际的是( )
A.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分析】“烟”是由固体小颗粒扩散形成的一种现象,要与雾进行区别。
【解答】解: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燃烧柴草产生的烟气﹣﹣固体小颗粒;而BCD中的“烟”是指小液滴形成的水雾。
故选:A。
【点评】不同类物质性质会存在很大不同,这是化学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的突出优点。科学地确定分类标准,才能正确对物质进行分类。
10.(3分)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观察火柴梗不同部位的灼烧情况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A.A B.B C.C D.D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A、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
B、火焰为什么向上?属于解释原因;
C、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分析;
D、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属于结论。
故选:A。
【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
11.(3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时,若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至2g,液体一般取1至2mL
B.用托盘天平称取12g氯化钠,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应向右侧移动游码或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C.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并且先用酒精灯内焰预热再进行加热
D.洗涤试管时,当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明试管已洗涤干净
【分析】A、根据节约药品的原则分析;
B、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在称量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玻璃仪器清洗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从节约药品的角度分析,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果未说明用量,一般按照最少量来取用,即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一般是刚好盖满试管底部,故操作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2g氯化钠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天平指针偏向左偏移,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氯化钠,故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故操作错误;
D、如果玻璃仪器清洗干净,水就会均匀地附着在内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3分)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药品的保存方法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试管使用后的放置方法分析;
D、根据滴管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分析;
【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A错误;
B、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B错误;
C、试管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并放到试管架上,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3.(3分)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8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7毫升 B.大于7毫升
C.等于7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实际体积等于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8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7mL。
故选:A。
【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14.(3分)两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3g(1g以下用游码)药品,他们在放好10g砝码,并把游码调到0.3g后。一同学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他此时应该?另一同学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了,请分析该同学称得药品的质量是( )
A.增加药品 10.3g B.增加药品 9.7g
C.减少药品 10.3g D.减少药品 9.7g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一同学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说明药品少应该增加药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10.0g﹣0.3g=9.7g。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15.(3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
D.实验室药品都是有害的,不能碰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取用药品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错误;
B.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错误;
C.可以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故正确;
D.在实验室中,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有毒、有害,不能接触,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药品的取用、化学实验室的规则,难度不大。
16.(3分)对探究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是提高我们的探究能力和促进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结论就不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
B.需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C.不需要反思实验过程是否安全、环保
D.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
【分析】根据实验后反思可从反思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程序、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后反思,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3分)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滴管中果汁体积相同)( )
A.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B.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分析】对比试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溶液的体积、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而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不需要控制。
【解答】解:当烧杯中溶液的体积一定、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一定、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一定时,通过测定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再通过其它数据,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所以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关键是找出需要控制的量和不需要控制的量,找出需要控制的量和不需要控制的量之后,解答就比较容易了。
二、填空题:
18.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 化学性质 。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 化学变化 。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 物理变化 。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 物理性质 。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化学变化;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填: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性质。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9.阅读下列科普文章:通常情况下,钾具有银白色光泽,质地十分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钾的熔点很低,只有63℃,也就是说,只要温度升高到63℃,金属钾就变成水银般的液体了。钾的密度很小,它比水还轻。钾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与水反应剧烈,当把一块钾放入水中时,你就会看到它不断地浮起落下,周身还冒出火焰。一会儿再看,水中的钾就消失了。原来,它跟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钾。钾与酸的水溶液反应更加剧烈,几乎能达到爆炸的程度。回答下列问题:
(1)钾的物理性质有 银白色光泽 、 质地柔软 、 熔点低 、 密度小 。(至少答四点)
(2)钾的化学性质有 能和水反应 。(答出一点即可)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1)钾的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光泽,质地十分柔软,熔点很低,钾的密度很小。
故填:银白色光泽;质地柔软;熔点低;密度小。
(2)钾的化学性质:能和水反应等。
故填:能和水反应。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0.仔细分析以下几个过程: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
②木炭用于取暖;
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④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⑤钢铁可能会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⑦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⑧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⑨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⑩在16.6℃以上时,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请分析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⑦⑩ (填序号),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③⑤⑨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④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②⑥⑧ 。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性质;
②木炭用于取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属于化学性质;
④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⑤钢铁可能会变成铁锈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属于物理性质;
⑧铁矿石冶炼成钢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⑨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可燃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⑩在16.6℃以上时,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这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①⑦⑩;③⑤⑨;④;②⑥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概念与区别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1.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 向着手心 ,细口瓶的塞子要 倒放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②先对试管进行 预热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 洗涤 ,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分析】(1)根据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水分蒸发掉,不是为了节约酒精;
(3)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必须先预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故答案为:(1)向着手心;倒放;(2)C;(3)①;②预热;(4)洗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正确量取8mL的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是 AD
A、10mL的量筒 B、50mL的量筒 C、烧杯 D、胶头滴管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用水冲洗干净 ,再去吸其他药品。
(3)实验室用烧杯加热蒸馏水时,烧杯底部应垫放 石棉网 。
(4)实验室取用块状药品时,常用的仪器是 镊子 。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BCD (填字母),实验操作C可能造成 腐蚀胶头 。实验操作D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是 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写两点)
【分析】(1)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选取的量程太小,多次称量会有误差。
(2)胶头滴管用完后,不清洗,再去吸取别的药品,会污染别的药品。
(3)烧杯的底部面积较大,加热时,为了受热均匀,应垫上石棉网。
(4)根据取用块状药品的仪器分析。
(5)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读取量筒内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1)量取8mL液体,应选用与8毫升相近的量程,则应选10毫升量程的量筒,量取液体的最后不足的要用胶头滴管添加。
故选:AD。
(2)胶头滴管用完后,洗涤干净晾干,防止污染别的药品。
故答案为:用水冲洗干净;
(3)实验室用烧杯加热蒸馏水时,不垫上石棉网,会因为受热不均,引起炸裂。
故答案为:石棉网;
(4)实验室取用块状药品时,常用的仪器是镊子;
故答案为:镊子;
(5)取用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略微倾斜;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使用后平放或倒放会腐蚀胶头;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故答案为:ABCD;腐蚀胶头;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3.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 。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3)由右表得出结论: 內焰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的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请找出三点)
① 酒精的浓度 ,
② 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
③ 灯芯是否烧焦 。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进行填空;
(2)将表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根据对比结果进行填空;
(3)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需注意事项进行填空;
(4)针对实验误差做出正确解释的问题。
【解答】解:(1)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碳+氧气二氧化碳,故填:碳+氧气二氧化碳;
(2)在实验中,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这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原因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酒精燃烧更充分;故答案是: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
(3)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显示,酒精灯的内焰的温度最高;故答案是:内焰;
(4)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倾斜约45度角,且用外焰加热,BD是直立,错误;A没有用外焰加热;故选:C;
(5)属于实验误差分析,此问题属于开放题型,从酒精自身原因,酒精灯的构造,灯芯的长短等找原因。
故答案是:①酒精的浓度;②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③灯芯是否烧焦。
【点评】本题是探究加热器皿﹣酒精灯三层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实验操作必须规范,对于在实验数据处理或误差分析,必须遵循客观事实。
24.如图是四个错误的实验操作,请指出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加以改正。
(1)图A可能造成的后果为 腐蚀手 ,改正方法为 用药匙取用 ;
(2)图B可能造成的后果为 碰破试管底部 ,改正方法为 试管平放,将锌粒置于试管口,再缓缓将试管直立 ;
(3)图C可能造成的后果为 试剂瓶中药液被污染 ,改正方法为 瓶塞倒放 ;
(4)图D可能造成的后果为 污染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 ,改正方法为 滴管应竖直悬空置于试管正上方 。
【分析】(1)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将大颗粒固体或块状固体加入试管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粉末状固体药品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可能会腐蚀手,故答案为:腐蚀手;用药匙取用;
(2)取用颗粒状固体药品时,试管要平放,将颗粒状或块状药品放于试管口,再缓缓竖立起试管让药品滑到试管底部,如果试管竖直放置有可能碰坏试管底部;故答案为:碰破试管底部;试管平放,将锌粒置于试管口,再缓缓将试管直立;
(3)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的瓶塞要倒放,防止污染药液,故答案为:试剂瓶中药液被污染;瓶塞倒放;
(4)滴加液体药品时,滴管竖直悬空置于试管口正上方,否则可能污染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故填:污染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滴管应竖直悬空置于试管正上方。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5讲 大练兵(提高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5讲大练兵提高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5讲大练兵提高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9讲 水(提高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9讲水提高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9讲水提高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7讲 化学与生活(提高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7讲化学与生活提高版学生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7讲化学与生活提高版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