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6讲 酸碱盐(强化版)
展开《酸和碱》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 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
才可以发生。
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四、 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PH
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2)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 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因为溶有 CO2)pH<5.6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下列物质不属于盐的是( )
A.苛性钠 NaOH B.高锰酸钾KMnO4
C.硝酸钠 NaNO3 D.大理石CaCO3
【分析】根据盐的组成进行分析,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A、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属于碱,不属于盐,故A正确;
B、高锰酸钾由金属钾离子与高锰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B错误;
C、硝酸钠由金属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C错误;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是由金属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种类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结合盐的概念进行.
2.(3分)下列肥料不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硝酸钾 B.磷酸氢二铵 C.碳酸钾 D.磷酸二氢钾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
A、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B、磷酸氢二铵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钾只含有钾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D、磷酸二氢钾含有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3.(3分)下列实验中溶液的pH随加入试剂体积而变化的关系与下图相符的是( )
A.稀硫酸中不断滴入NaOH溶液
B.NaOH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硫酸
C.Na2CO3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D.NaOH溶液中不断滴入蒸馏水
【分析】由图中可知,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随着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越来越小,直至小于7,加入的溶液应该是显酸性的物质。
【解答】解:根据溶液PH的变化情况可知,应该是向显碱性的溶液中不断地加入显酸性的溶液。
A、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故A不正确。
B、向显碱性的溶液中不断地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故B正确。
C、向显碱性的溶液中不断地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故C正确。
D、向显碱性的溶液中不断地加入显中性的物质,故D不正确。
故选:B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3分)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
A.NaOH B.NaHCO3 C.Ca(OH)2 D.NaCl
【分析】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作用,说明该物质与酸反应时生成了气体。
【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故B正确;
C、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C错误;
D、氯化钠与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5.(3分)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干冰用作致冷剂
D.氢氧化钠固体用于干燥CO2
【分析】A、氧化铁可以与盐酸反应.
B、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与碳酸氢钠反应.
C、干冰易升华,常用作人工降雨.
D、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
【解答】解:A、氧化铁可以与盐酸反应,而铁锈的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铁,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B、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与碳酸氢钠反应,从而起到降低胃酸的作用,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C、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人工降雨,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故此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学对各选项做出正确的分析,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6.(3分)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Zn三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
A.硝酸铜 B.稀盐酸 C.稀硫酸 D.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题意,符合题意的物质与NaOH溶液、BaCl2溶液、Zn三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据此结合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硝酸铜与NaOH溶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与氯化钡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BaCl2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与BaCl2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3分)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
A.氯离子 B.碳酸根离子 C.硫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分析】根据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检验碳酸盐最简单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产生。
【解答】解:碳酸盐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将该碳酸盐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将珍珠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珍珠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该物质是碳酸盐。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滴加盐酸,若产生气体,再检验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3分)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Na2CO3、Ba (OH)2、NaOH的是( )
A.酚酞溶液 B.H2SO4溶液 C.石蕊溶液 D.HCl溶液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Na2CO3、Ba (OH)2、NaOH均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均显示红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与Na2CO3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Na2CO3、Ba (OH)2、NaOH均显碱性,使石蕊溶液均显示蓝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D、HCl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与Ba (OH)2、NaOH均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钠和水,但均无明显变化;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9.(3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
A.铜粉(碳粉)﹣﹣在空气中灼烧
B.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C.氢氧化钠(碳酸钠)﹣﹣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碳粉、铜粉分别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过量的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纯碱 火碱 烧碱
B.苏打 食盐 碳酸氢钠
C.熟石灰 消石灰 氢氧化钙
D.硫酸 氢硫酸 亚硫酸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火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不属于同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B、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不属于同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属于同一种物质,故选项正确。
D、硫酸、氢硫酸、亚硫酸是不同的酸,不属于同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11.(3分)从氢、碳、氧、钙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下列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1)酸 H2CO3或CH3COOH ;(2)碱 Ca(OH)2 ;(3)盐 CaCO3 .
【分析】用所给元素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首先要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按照书写化学式的方法、步骤正确的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1)根据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由氢、碳、氧、钙中的元素组成的酸为:H2CO3或CH3COOH,故答案为:H2CO3或CH3COOH;
(2)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由氢、碳、氧、钙中的元素组成的碱为:Ca(OH)2,故答案为:Ca(OH)2;
(3)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由氢、碳、氧、钙中的元素组成的盐为:CaCO3,故答案为:CaCO3.
【点评】化学式的书写一定要规范准确,特别是字母的大小写,数字的位置,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等.
12.(3分)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能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的写“不反应”
(1)碳酸钡和硫酸钠 不反应
(2)碳酸钙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3)硝酸镁和氯化钾 不反应
(4)稀盐酸和氧化铜 CuO+2HCl═CuCl2+H2O .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碳酸钡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与硫酸钠反应,故填:不反应;
(2)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3)硝酸镁和氯化钾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不能反应,故填:不反应;
(4)稀盐酸和氧化铜能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填:CuO+2HCl═CuCl2+H2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3分)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Zn+ CuSO4 ═ZnSO4+ Cu ;
(2)Na2CO3+ CaCl2 =NaCl+ CaCO3
(3)KOH+ HCl =KCl+ H2O ;
(4)Mg+ CuSO4 =Cu+ MgSO4 .
【分析】根据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把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硫酸铜溶液能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2)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3)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OH+HCl═KCl+H2O;
(4)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SO4=Cu+MgSO4;
故答案为:(1)CuSO4;Cu;(2)CaCl2;CaCO3;(3)HCl;H2O;(4)CuSO4;MgS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与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3分)鉴别物质时通常先用物理方法,后用化学方法.现需鉴别三包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它们可能是CaCO3、Na2CO3和Na2SO4,请按下表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
(物理方法)
分别取样,加入足量的水,振荡,
不溶解的是碳酸钙
步骤二:
(化学方法)
分别向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盐酸
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
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
【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和硫酸钠中的阴离子不同,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接触会生成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后,可以首先将碳酸钙鉴别出来,碳酸钠遇到盐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钠不会与盐酸生成气体,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
(物理方法)
分别取样,加入足量的水,振荡,
不溶解的是碳酸钙
步骤二:
(化学方法)
分别向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盐酸
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
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
【点评】在解物质的鉴别题时,首先要知道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
三、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5.(3分)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氢氧化镁,能减缓因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氢氧化镁、盐酸以及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的pH值来判断胃液中pH值的变化。
【解答】解:胃液中含有盐酸,所以胃液中的pH值小于7,当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片后胃液中的盐酸要和氢氧化镁反应,所以溶液的pH值要增大,但是由于服用的药片是适量的,所以只能中和一部分盐酸,故胃液的pH值依然为小于7,因为在酸性的环境中利于食物的消化。故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考查了中和反应的应用,向酸中加入碱性物质时,溶液的pH会升高,在运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时要考虑实际,例如本题中服用的药片应该是适量的,因为这是治疗人类疾病。
16.(3分)将一定量的镁条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是过量的,反应后烧杯中镁没有剩余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A、将镁带放入盐酸溶液中,溶液质量逐渐增大,故A错误;
B、镁条质量会逐渐减小到零,故B错误;
C、盐酸的质量分数减小,但不会减小到零,故C错误;
D、氢气体积逐渐增多,然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正确理解题中的选项,同时也要细心审题才能不漏条件,快速准确解决好所有问题.
17.(3分)在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盐酸和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原理分析即可。其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盐酸反应完后,加入的氢氧化钠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
【解答】解: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所以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完后,继续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此时才开始有沉淀生成,当氯化镁消耗完后沉淀量不再增加。
故选:A。
【点评】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某一物质时要注意反应的先后顺序,如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等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才开始与氯化镁反应。
18.(3分)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镁粉,下列函数图象横轴表示此化学反应的时间,纵轴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
【解答】解:A、稀硫酸显酸性,pH<7,向稀硫酸中加入镁时,稀硫酸减少,溶液的pH应该是逐渐升高,该选项变化趋势不正确;
B、向稀硫酸中加入镁时,当24份质量的镁反应时,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大,该选项变化趋势正确;
C、向稀硫酸中加入镁时,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硫酸镁溶液易导电,因此溶液的导电性几乎不变,该选项变化趋势不正确;
D、向稀硫酸中加入镁时,立即产生氢气,当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氢气,该选项变化趋势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9.(3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准备实验时配制了Na2SO4、Na2CO3、BaCl2、HCl四种溶液,因没及时贴标签,将其混淆。为将它们区别开来。把四种溶液编号为①②③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内容
①+②
②+④
①+③
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生成
有气泡冒出
按①②③④的顺序,由以上实验现象可以确定它们依次是( )
A.HCl、Na2SO4、Na2CO3、BaCl2
B.BaCl2、Na2CO3、Na2SO4、HCl
C.Na2CO3、BaCl2、HCl、Na2SO4
D.Na2SO4、BaCl2、Na2CO3、HCl
【分析】本题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从题干直接分析给定四种物质的对应关系,难度也不大,因为有一种物质与另外两种产生沉淀,剩余物质就是HCl,之后继续两两混合进行鉴定;二是采取从选项对号入座的形式,如①+②产生沉淀,A中①+②不产生沉淀,所以否定A。
【解答】解:采取直接分析法:采用的是两两混合法进行的物质的鉴别,由于②既和①产生沉淀,也和④产生沉淀,所以②为BaCl2,而①、④是Na2SO4、Na2CO3,③则为HCl.之后将③滴加到①中,产生气体的原溶液是①Na2CO3。
所以①Na2CO3;②BaCl2;③HCl;④Na2SO4。
故选:C。
【点评】当物质较多时建议采用直接从选项结合题干的信息一一验证,而当所涉及物质较少时也可以从题干分析后直接得出结论。
20.(3分)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KCl、BaCl2、Na2CO3、CuCl2中的两种.向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只产生气体,则此溶液中所含的物质是( )
A.KCl、CuCl2 B.Na2CO3、BaCl2
C.Na2CO3、CuCl2 D.Na2CO3、KCl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加入稀硫酸只产生气体可推出,溶液中一定有Na2CO3,没有BaCl2,由于混合液是无色的,所以肯定没有呈现蓝绿色的CuCl2溶液.
【解答】解:BaCl2+H2SO4═BaSO4↓+2HCl,Na2CO3+2HCl═2NaCl+H2O+CO2↑
因为该混合液是无色溶液,所以肯定不含有现蓝绿色的CuCl2溶液;
又因为向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只产生气体,所以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有Na2CO3溶液,肯定没有BaCl2溶液。
综上所述,该混合液中所含有的物质是KCl、Na2CO3;
故选:D。
【点评】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就是指当不同的离子或物质存在于同一溶液中时,如果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则说明它们是能够共存的.
21.(3分)有A、B、C三种溶液,它们之间相互反应的现象如下:A+B→有气体生成 A+C→无明显现象 B+C→有白色沉淀生成,则A、B、C三种溶液可能是下列各组中的( )
A.HCl、NaOH和Na2CO3溶液
B.NaCl、Na2CO3和Ca(OH)2溶液
C.HCl、Na2CO3和CaCl2溶液
D.H2SO4、HCl和BaCl2溶液
【分析】A、盐酸和碳酸钠混合能生成二氧化碳,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无明显现象;
B、氯化钠和碳酸钠或氢氧化钙混合时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混合时能产生白色沉淀;
C、盐酸和碳酸钠混合能生成二氧化碳,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氯化钙混合时能产生白色沉淀;
D、硫酸和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硫酸和氯化钡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盐酸和氯化钡混合无明显现象.
【解答】解:A、HCl、NaOH和Na2CO3溶液两两混合时能产生气体,不能产生沉淀;
B、NaCl、Na2CO3和Ca(OH)2溶液两两混合时能产生沉淀,不能产生气体;
C、HCl、Na2CO3和CaCl2溶液两两混合时既能产生沉淀,又能产生气体;
D、H2SO4、HCl和BaCl2溶液两两混合时能产生沉淀,不能产生气体。。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能否产生沉淀、气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非选择题
22.(3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2SO4,CaCO3,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有如下现象:
(1)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
(2)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固体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3)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试推断:该粉末一定含有 CaCO3 和 BaCl2 ,一定不含有 Na2SO4 ,可能含有 NaCl .
【分析】碳酸钙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氯化钡和硫酸钠可以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利用这些物质的性质,仔细分析每一实验步骤的用意及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根据(1)的现象可以知道在该混合物中能够产生的沉淀为:碳酸钙以及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而实验(2)中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溶解并有气体放出,而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所以说明该白色固体为碳酸钙,根据实验(3)向(1)中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后生成了白色沉淀,能够和硫酸反应生成沉淀的只有氯化钡,综上分析可以得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由于所描述的现象中没有涉及到氯化钠,所以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CaCO3;BaCl2;Na2SO4;NaCl.
【点评】本题为推断题,对于推断题的解法,要根据题给条件和物质的化学特性找准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将各物质一一推出,然后进行解答.
23.(3分)已知反应:化合物甲+单质X=单质Y+化合物乙.
(1)若乙的溶液呈浅绿色,Y是一种红色固体,则X是 铁 ;
(2)若在常温下乙是一种无色气体,单质Y是一种红色固体,则X是 木炭 .
【分析】根据甲、乙是化合物,X,Y是单质,已知:甲+X=乙+Y,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各种物质的条件和学过的物质和反应进行有目的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若乙的溶液是浅绿色,单质Y是红色固体,所以乙中含有亚铁离子,是铁参与的置换反应,置换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所以Y是铜,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X是铁;
(2)在常温下若乙是一种无色气体,单质Y是一种红色固体,置换反应后生成气体化合物的可以是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氧化铜和木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满足条件,所以X是木炭.
故答案为:(1)铁;
(2)木炭.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原理,然后进行有目的猜想,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4.(3分)有A、B、C三种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是硫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钠。分别取少量三种溶液各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只有C出现白色沉淀。另取A、B两种溶液各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只有B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得:A是 NaNO3 ;B是 NaCl ;C是 Na2SO4 。
【分析】根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来分析。
【解答】解:分别取少量三种溶液各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则C为硫酸钠溶液;另取A、B加入硝酸银溶液,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B为氯化钠,A为硝酸钠。
故答案为:NaNO3 ;NaCl;Na2SO4。
【点评】推断题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识点,同学们要根据物质间的反应现象和反应规律进行推理判断,找到突破口,依次得出结论。
25.(3分)有A、B、C、D、E五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Cl、AgNO3、H2SO4、Ba(OH)2、Na2CO3中的一种,为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
(1)在D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D呈红色,然后向D中逐滴加入B,有白色沉淀析出,溶液红色就逐渐变淡,最后呈无色,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2)把C分别加入A和E中,都生成白色沉淀,分别加入稀HNO3,C和A生成的白色沉淀溶解,而C和E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
试推断(写物质的名称):A: 碳酸钠 B: 硫酸 C: 硝酸银 D: 氢氧化钡 .
【分析】A、B、C、D、E五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Cl、AgNO3、H2SO4、Ba(OH)2、Na2CO3中的一种,在D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D呈红色,说明D是显碱性的氢氧化钡或碳酸钠;然后向D中逐滴加入B,有白色沉淀析出,溶液红色就逐渐变淡,最后呈无色,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可知沉淀是硫酸钡沉淀,因此B是硫酸,D是氢氧化钡;把C分别加入A和E中,都生成白色沉淀,分别加入稀HNO3,C和A生成的白色沉淀溶解,而C和E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钠、硝酸银反应都产生沉淀,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可知C是硝酸银,A是碳酸钠,E是氯化钠;据此得出结论.
【解答】解:A、B、C、D、E五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Cl、AgNO3、H2SO4、Ba(OH)2、Na2CO3中的一种,在D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D呈红色,说明D是显碱性的氢氧化钡或碳酸钠;然后向D中逐滴加入B,有白色沉淀析出,溶液红色就逐渐变淡,最后呈无色,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可知沉淀是硫酸钡沉淀,因此B是硫酸,D是氢氧化钡;把C分别加入A和E中,都生成白色沉淀,分别加入稀HNO3,C和A生成的白色沉淀溶解,而C和E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钠、硝酸银反应都产生沉淀,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可知C是硝酸银,A是碳酸钠,E是氯化钠;故答案为:碳酸钠;硫酸;硝酸银;氢氧化钡.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进行物质推断时,要根据物质间的反应以及反应的现象来进行推断.
26.(3分)有A、B、C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A+2AgNO3=B+2Ag;B+2KOH=2C+Cu(OH)2↓.则化学式:A是 Cu ;B是 Cu(NO3)2 ;C是 KNO3 .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解答】解:根据反应A+2AgNO3=B+2Ag可判断,A的活动性比银强,B是一种硝酸盐;根据B+2KOH=2C+Cu(OH)2↓,可判断B中含铜元素,C中含有钾元素,综合可得:A是铜,B的硝酸铜,C是硝酸钾;
故答案为:A是 Cu;B是 Cu(NO3)2;C是 KNO3.
【点评】推断题是化学学习和中考中的难点和热点,同学们要抓住解题方法,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现象找出突破口,然后依次进行分析解答,有时也要有一定的猜想,然后把结论带入题目中进行验证.
27.(3分)有碳酸钠、盐酸、氯化钙三种溶液,为了鉴别它们,现将其任意编号为A、B、C,进行如下实验:
(1)若A、B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则C为 盐酸(或HCl) ;
(2)若A、B混合,有气体放出,则C为 氯化钙(或CaCl2) :
(3)若A、B混合,无任何现象,则C为 碳酸钠(或Na2CO3) ;
(4)上述(1)中发生的反应基本类型属于 复分解 反应.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1)A、B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则AB为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C为盐酸,所以本题答案为:盐酸(或HCl);
(2)A、B混合,有气体放出,则AB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C为氯化钙,所以本题答案为:氯化钙(或CaCl2);
(3)A、B混合,无任何现象,则AB为氯化钙和盐酸混合,C为碳酸钠,所以本题答案为:碳酸钠(或Na2CO3);
(4)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复分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碳酸钠、盐酸、氯化钙三种物质两两反应会出现不同的现象,这是该题推断的依据,完成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9讲 水(强化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9讲 水(强化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9讲水强化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9讲水强化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8讲 盐和化肥(提高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8讲 盐和化肥(提高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8讲盐和化肥提高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8讲盐和化肥提高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8讲 盐和化肥(强化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8讲 盐和化肥(强化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8讲盐和化肥强化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8讲盐和化肥强化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