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能力)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458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能力)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458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能力)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458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能力)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能力),共12页。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能力)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就是食盐 B.盐中不一定含有原子团 C.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盐都易溶于水2.下列各组常见的固体物质中,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A.NaOH和 B.和 C.和 D.NaCl和KCl3.现有下列试剂供选择:①石灰水、②食醋、③食盐水、④纯碱溶液、⑤烧碱溶液。为了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应该用到的试剂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⑤ D.③④4.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待区分的物质方法1方法2A铝丝和银丝分别加入稀硫酸分别加入硝酸镁溶液B铁粉和碳粉观察颜色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C黄金和黄铜分别加入稀硫酸溶液分别加热D双氧水和蒸馏水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颜色A.A B.B C.C D.D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B.C. D.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被提纯物质杂质所加试剂和方法A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足量浓硫酸B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过滤CCuCuO空气中充分加热DNaOH溶液适量的溶液,过滤、蒸发结晶A.A B.B C.C D.D7.“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关于碳酸铵、氯化铵、硫酸钾和磷矿粉四种化肥鉴别的方案及结论,错误的是( )A.通过直接观察固体颜色就可以鉴别出磷矿粉 B.取样溶解后加入硝酸钡溶液能鉴别出硫酸钾 C.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有两种化肥能闻到氨味 D.只用氢氧化钡溶液可将前三种化肥鉴别出来8.下列化学肥料中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是( )A.B.C.D.9.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 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溶解、过滤、蒸发B从混有少量 NaCl的KNO3 中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先加水溶解,再蒸发 结晶C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 MgSO4加适量的BaCl2溶液, 过滤D鉴别 CaCO3、NaOH、NaCl、 NH4NO3四种固体加水,观察A.A B.B C.C D.D10.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而使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探究影响碳酸氢钠晶体产生快慢的因素,结果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序号温度/℃流速(个气泡/秒)出现浑浊的时间①255 ~8②405 ~8③2510~13④252~5A.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①②对比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析出晶体越快C.③④对比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流速越大,析出晶体越快D.由上述实验可知,二氧化碳的流速是影响析出晶体快慢的主要因素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0分)某粗盐中含氯化钠、可溶性杂质和泥沙,粗盐提纯流程如图所示:(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氯化钠属于______(填“易溶”或“可溶”)物质。(2)量取20mL水,应选用______(填序号)mL量筒量取。20℃时,20g水中可溶解______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a.10b.25c.100(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操作A所得的溶液是氯化钠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对该实验中的蒸发过程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刚开始蒸发时,没有晶体析出b.蒸发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直增大c.蒸发后的精盐中只有氯化钠d.蒸发需用的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12. (10分)氯化钠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粗盐除含NaCl外,还含有少量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提供的试剂:溶液、溶液、NaOH溶液、溶液、溶液、饱和NaCl溶液。①欲除去溶液Ⅰ中的,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过量的NaOH溶液、________、______。②在滤液中加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③过滤后滤纸上共有________种沉淀。④蒸发结晶时,当_________时停止加热。(2)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溶液,需要50g8%的NaOH溶液,若改用50g8%的KOH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_____(填“>”“=”或“<”)7。13. (10分)尿素是一种常见化肥,其溶液在温度较高时会部分转化为碳酸铵。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过程如图1。(1)用途:农作物生长过程出现以下情况,需要施用尿素的是___________。A.整叶发黄B.易倒伏C.开花少(2)制取原料:若用水电解制,在电源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相连的电极收集。(3)合成:和按分子个数比1:2合成尿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溶解性:根据图2,60℃时,351g尿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___________g晶体。尿素溶液不宜通过加热蒸发得到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14. (10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近年来,怀化市大力推进实验教学,于2021年5月举行初中毕业考试实验操作考查。兴趣小组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
【粗盐的提纯】实验,邀请你一起完成。
Ⅰ.溶解
Ⅱ.过滤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小李同学对过滤后滤液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
a.粗盐中除含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外还含有等可溶性杂质。
b.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为确认滤液中的存在,小李利用实验台上的NaOH溶液、溶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往上述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静置,过滤_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含有②往上述①的滤液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静置,过滤_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含有③往上述②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静置,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中含有【实验反思】小宇同学认为实验③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老师告诉同学们,可在实验③所得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_(填“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有部分沉淀未溶解,则可验证的存在。【实验结论】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将上述杂质除去,然后将除杂后的滤液置于蒸发皿进行蒸发结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小李高兴地宣布:我们得到了纯净的氯化钠。
【实验拓展】小李欲通过计算检验氯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镁,取样品ag,充分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当产生沉淀的质量不等于_________________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时,则含有氯化镁。15. (10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该样品混合物20.4,将其放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放出的气体质量与滴加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点时,烧杯中溶液的_________(填“<”“>”或“=”)7。(2)该样品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_________。(3)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点时,烧杯中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计算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0.1%)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生活中的盐是指食盐,化学上的盐是一类物质,A错误;盐中不一定含有原子团,如NaCl,B正确;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中不含有金属元素,C错误;并不是所有的盐都易溶于水,如碳酸钙难溶于水,D错误。2.答案:D解析:NaOH和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和均易溶于水,分别形成蓝色溶液、无色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难溶于水,易溶于水,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放入水中,几乎不溶解的是,易溶于水的是,用水可以鉴别;NaCl、KCl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均无明显的温度变化,现象相同,用水不能鉴别,故D符合题意。3.答案:A解析:检验碳酸盐使用“加酸验气”的方法。食醋显酸性,能和碳酸盐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必须用到的试剂是石灰水和食醋。4.答案:C解析:A、取样,分别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的是铝丝,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银丝,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分别加入硝酸镁溶液,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取样品,观察颜色,铁粉为黑色,碳为黑色,不可以鉴别;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铁粉,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碳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黄铜是铜锌合金,分别加入稀硫酸溶液,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金,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分别加热,黄金无明显现象,黄铜是铜锌合金,加热后会变黑,可以鉴别,故选项符合题意;D、双氧水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液体,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双氧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蒸馏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双氧水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答案:D解析:A、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钠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三者之间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符合题意。故选D。6.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氨气和浓硫酸也可以反应,因此A不符合题意;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可过滤除去,符合除杂要求,故B符合题意;C、铜在空气中加热可以生成氧化铜,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蒸发结晶最后得到氢氧化钠固体而不是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答案:B解析:A、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其它化肥是白色的,通过直接观察固体颜色就可以鉴别出磷矿粉,故选项说法正确。B、取样溶解后加入硝酸钡溶液不能鉴别出硫酸钾,碳酸铵也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有碳酸铵、氯化铵两种化肥能闻到氨味,故选项说法正确。D、只用氢氧化钡溶液可将前三种化肥鉴别出来,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只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只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8.答案:A解析:钾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9.答案:B解析:粗盐中的氯化钠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溶解、 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袓盐中的泥沙,故A正确;氯化钠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 大,所以从混有少量NaCl的KNO3中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 体,先加热水溶解制成饱和溶液,再冷却结晶,故B错误;氯化钡与氯化镁不反应,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 所以可用适量的BaCl2溶液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 故C正确.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会升 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会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 不变,所以可用加水,观察的方法加以鉴别,故D正确。10.答案:D解析:由①③对比可知,二氧化碳的流速对于析出晶体快慢影响不大,不是主要因素,通过对比①②可以看出温度才是影响析出晶体快慢的主要因素。11.答案:(1)易溶(2)b;7.2(3)过滤;不饱和(4)a解析:(1)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2)量筒的选用原则:“一次量取,最小量程”;由题干信息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所以20g水中可溶解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3)从悬浊液到溶液,除去了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即操作A是过滤;由计算分析得知,20℃时20g水中溶解7.2g氯化钠才能形成饱和溶液,而,所以操作A所得的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4)由分析可知,刚开始蒸发时是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a正确;刚开始蒸发时,随着水的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溶液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水,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b错误;粗盐提纯只除去了不溶性杂质,蒸发后的精盐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故c错误;蒸发时需要的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不需要石棉网,故d错误。12.答案:(1)①过量的溶液;过量的溶液②足量的稀盐酸;除尽和NaOH③5④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2) 13.答案:(1)A(2)负极(3)(4)143;尿素溶液在温度较高时会部分转化为碳酸铵解析:(1)氮肥促进叶色浓绿,缺氮会生长矮小,叶色发黄;故选A;(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填:负极;(3)和按分子个数比1:2合成尿素,反应前:C、O、N、H的数目是:1、2、2、6;反应后:C、O、N、H的数目是:1、1、2、4;所以还缺少2个H,一个O,则是;则方程式是:;(4)根据图像:60℃时,尿素的溶解度是251g,则60℃时,351g尿素饱和溶液中:水为100g,尿素为251g;20℃时,尿素的溶解度是108g;则60℃时,351g尿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251g-108g=143g晶体;根据文中信息:尿素溶液不宜通过加热蒸发得到晶体的原因是尿素溶液在温度较高时会部分转化为碳酸铵。14.答案:引流【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钠溶液(或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钡溶液(或溶液)【实验反思】实验②中过量的碳酸钠也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盐酸【实验结论】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实验拓展】 15.答案:(1)<(2)10.6(3)解:设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5%。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