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示范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一词多义,与世隔绝,临时充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不(向老师学习)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3)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
(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作名词,高处(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8)积善成德形容词作名词,善事
(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10)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1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1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1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14)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1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1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1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1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学习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品格高尚的人。(2)輮以为轮古义:把它做成。 今义:认为。(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义:地下的泉水。今义: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寄居。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8)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凭它(他)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0)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12)年十七,好古文古义: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今义: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13)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多数人。(14)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1.韩愈在《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2. 《师说》中作者运用慨叹的语气提出士大夫之族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见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也。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一)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也”表判断)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1.不拘于时。被时俗拘束。“于”引出施事者。(三)宾语前置句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确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四)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7.学于余。
(五)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六)固定句式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反问,译为“难道……吗”“哪里……呢”
1.绝(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横渡(2)群响毕绝。(《口技》) 动词,停止(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4)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程度副词,最、极、非常
(5)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断绝
晋人有美玉,邻人觊觎,屡盗而不得,为绝邻人之念,晋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绝境,途遇江河,假舟楫而绝,后至无人处,而闻妙声,目力所绝,亦无所见,其子仰望,见一大鹏,绝云气,图南飞。妻子皆以为妙,遂居于此。
2.假(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动词,借助,利用(2)乃悟前狼假寐。(《狼》) 动词,假装(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借(4)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名词,假期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也。州官闻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州官不许,乃往。
3.利(1)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锐利(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3)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并序)》) 名词,钱财(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形容词,刀刃锋利,刀口快
4.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老师 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3)吾师道也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学习 动词,尊师学习(5)吾从而师之 (6)则耻师焉意动用法,以⋯⋯为师 动词,从师学习
5.道(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名词,道理(2)道相似也 名词,道德学问(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4)余嘉其能行古道 名词,从师之道
(5)道不同,不相为谋。 名词,志向(6)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名词,道义(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 动词,引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羡长江之无穷。2. 在《登泰山记》中, 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6.传(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7.爱(1)《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译文:喜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导孩子。
(2)《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本性就热爱大自然的风物。
(3)《苏轼传》: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译文:神宗尤其喜爱他的文章,在宫中阅读,御膳送来竟忘了吃,称他为天下奇才。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说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篇文本研读课,复合文本比较鉴赏课,目录索引,综合探究,主题阅读,学以致用创新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图文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图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破立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