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docx
    • 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docx
    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第1页
    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第2页
    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第3页
    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第1页
    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第2页
    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展开

    这是一份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1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docx、01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01 南方大旱【热点背景解读】20228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情况。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介绍,7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特别是长江流域旱情迅速发展。干旱灾害共造成3785万人受灾,428万人因旱需要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404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这和近5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的提升。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高温日数32.5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高温的天气超过35天。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6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0.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此外,7月份以来,长江干支流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上中游来水量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少;当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和常年同期相比偏低5-8米左右,创有实测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到831日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将结束。这几天,华西地区的四川、陕西、甘肃、重庆以及湖北等地区降雨增多,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日期已部署各地做好防范应对旱涝急转。据预测,后期长江中下游秋季降水还是偏少,可能夏秋连旱,抗旱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全力抓好抗旱减灾工作,每天组织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滚动会商研判旱情发展趋势,指导受旱地区加强组织领导,从责任、预案、物资、措施等方面统筹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抗连旱准备。周学文表示,有一些地方农村自来水主要是靠小水源、小型水库、山区的河流来供水,但是长期干旱,这些地方的水源枯竭了,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就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受旱地区群众拉水送水;同时,还会同财政部紧急预拨7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会同国家粮储局紧急调运了中央抗旱物资装备,全力支持地方抗旱减灾。今年我国入汛时间早,编号洪水多,局地灾害重,高温干旱时间长,周学文介绍,全国面平均降雨量接近常年略偏少,但是北方的大部和华南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到1倍,长江流域及新疆、西藏降水偏少1-5成。全国共有586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戒以上的洪水,主要江河共发生了10次编号洪水,珠江流域形成了2次流域性的较大洪水,北江发生了特大洪水,辽河干流出现了199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考点知识梳理】                           干旱灾害干旱是一种气象灾害,虽然全国卷中选考题目取消自然灾害,但就不代表高考不考查自然灾害,而是将自然灾害放在了必考内容中,其考查的频率升高。近几年高考中,不同程度的都出现了关于自然灾害的内容。干旱是我国高发的一种气象灾害,从高考题目看,主要考查干旱形成的原因,干旱对农业的影响,缓解旱灾的措施。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损失的时间和地区差异。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一、干旱与旱灾1、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2、旱灾:干旱可导致供水水源匮乏,除可危害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外,还可危害居民生活,影响工业生产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酿成旱灾。3、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从受灾体的特性看,气候湿润但降水不稳定,经济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干旱更容易酿成旱灾。4特点及成因 干旱旱灾特点时间长、地域广(我国)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渐发性  形成原因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的,常与大气在全球范围内的波动有关两个限制条件:较长时间内降水少,产生干旱现象;给人和动植物的生存带来危害,严重阻碍经济发展5干旱与旱灾的类型与分布 干旱旱灾发生地区发生的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 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地区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影响的主要地区副热带型(副热带高压控制)、温带型(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我国东北(夏旱为主)华北(春旱为主)、华南(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冬春连旱为主)和江淮地区(伏旱)6旱灾危害与防御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防御措施:预防:利用气象卫星和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非工程措施:加强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防灾保险制度;完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制定救灾应急预案(推行抗旱预案制度,建立抗旱信息系统和抗旱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对干旱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 ;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鼓励节水行为;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工程措施:开源措施:修筑水库;合理抽取地下水;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引黄河水);营造防护林;人工增雨;节流措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作物品种;保护森林植被等。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工业上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政府加大抗旱资金投入等。二、我国的干旱与旱灾我国地处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而且年际变化很大,因此旱灾在我国是影响区域最广、发生最频繁的气象灾害,年均作物受旱灾面积约占全国受灾总面积的60%。干旱除了具有普遍性外,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1、我国旱灾与涝灾的关系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2夏季风对旱灾的影响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夏季风主要源于副高(专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因此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降水的多少及分布,正常情况,受副高的推动,每年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67月,雨带到达江淮地区;78月,雨带移至东北、华北;9月开始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异常情况:当夏季副高位置持续偏南时,易造成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如98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而北方易发生旱灾;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则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旱灾。为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等防灾抗灾措施。3中国不同区域的旱灾自然原因江淮地区: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春季雨带未到,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旱严重。华南地区:雨带移到北方,受高温影响,形成夏秋旱。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干季热风、高温天气影响及喀斯特地貌储存地表水的能力差,形成四季均可出现的旱灾。4中国旱灾类型及时空分布5、我国的春旱与伏旱华北春旱的原因1)自然原因: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表水蒸发强烈;2)人为原因:人口多,城市集中,处于农业播种或农作物发芽时期,工农业生产与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水体污染。长江流域伏旱的原因1)自然原因: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2)人为原因: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水体污染。干旱与旱灾的区别: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会形成干旱;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则形成旱灾。我国的旱灾分布地区差异华北地区:春旱长江流域:伏旱西南地区:冬春连旱我国干旱灾害和季节干旱地区的分布情况空间上:影响范围广,但分布不均。时间上:影响时间长,春旱居多,夏秋次之。干旱造成的主要危害人畜饮水困难,粮食减产,引发沙尘暴和蝗虫灾害,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世界各地的旱灾:1.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2.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3.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4.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5.华北春旱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6.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7.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 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8.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针对考点训练】下图为鄱阳湖某地水落石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推测,鄱阳湖水落石出景观出现的时间段最可能是(     A.春末 B.初夏 C.初秋 D.冬季2.图示水落石出景观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三峡水库及鄱阳湖水系上游水库的蓄水该季节流域内降水较少河流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入湖水量增多入湖泥沙淤积严重,湖床抬升明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一般情况下,鄱阳湖水落石出景观的出现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水污染的治理压力 B.大田农作物因旱灾严重而减产C.鱼类增多,渔业增产 D.缩减候鸟迁徙的栖息地【答案】1D    2C    3A【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此时鄱阳湖出现水落石出的景观是由于水位降低,所以其出现的时间段应该位于河流的枯水期,导致河流补给湖泊的水量较少,从而使湖泊水位降低,该地区主要受季风影响,所以夏季是河流的丰水期,冬季是河流的枯水期,因此鄱阳湖水落石出景观出现的时间段最可能是冬季。故选D2.图示水落石出景观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是由于水位降低,因此入湖水量降低,如果入湖水量增多,不会出现水落石出的景观,错误。鄱阳湖上游水库蓄水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可能会出现水落石出的景观,正确。该流域内降水量少,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可能会出现水落石出的景观,正确。入湖泥沙淤积严重会使河床抬升明显,因此会导致出现水落石出的景观,正确。故选C3.由于鄱阳湖出现水落石出的景观是由于水位降低,所以鄱阳湖水落石出景观出现的时间段最可能是冬季,因此鄱阳湖水落石出景观出现时是冬天大田中没有农作物,B错误。冬天不是候鸟迁移的时期,所以对候鸟迁移栖息地影响较小,D错误。由于水位降低,所以会导致鱼类减少,导致渔业减产,C错误。由于水落石出水位降低,所以污染物浓度升高,会增加水污染的治理压力,A正确。故选A苹果喜冷凉、喜光,不耐严寒和涝渍。下图示意我国某坡耕地苹果种植区蓄水坑灌方式。蓄水坑灌是在树冠下绕树干挖若干个小蓄水坑(深度多为60~80厘米),灌溉时将水注入坑内,通过坑壁渗入根区土壤。蓄水坑灌使苹果产量提高了约13.7%,增产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推测该种植方式分布区的气候特点可能是(     A.全年冷凉,年温差较小 B.秋雨绵绵,降温幅度大C.年降水量较少,光照充足 D.冬季温暖晴天多,多海风5.推广蓄水坑灌后,坡耕地果园的苹果产量提高,得益于(     A.坡耕地蓄水坑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B.灌溉深度大,便于根系吸收水分,利于根系生长C.坡耕地蓄水坑拦截坡面径流,防止旱灾发生D.坡耕地蓄水坑改变地形类型,增大太阳高度【答案】4C    5B【解析】4.苹果喜冷凉、喜光,不耐严寒和涝渍,属于温带水果,但全年冷凉,年温差小的地区,热量不足,不利于苹果糖分积累,A错误;由于苹果不耐严寒和涝渍,因此不适宜在秋雨绵绵,降温幅度大的地区种植,B错误;苹果产区的气温应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较少,有利于苹果积累糖分,可以满足苹果的生长,C正确;冬季属于不属于苹果的生长期,因此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5.坡耕地蓄水坑对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作用微弱,A错误;坡耕地蓄水坑可以增加灌溉深度,保证根系水分吸收,从而保证苹果树的用水需求和生长,提高产量,B正确;坡耕地蓄水坑可以减缓旱灾,但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旱灾,C错误;坡耕地蓄水坑不能改变地形类型,整体上对太阳高度影响较小,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苹果的发育期包括果树萌动期、萌芽期、盛花期和成熟期。苹果干旱危险的形成及强度是天气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及果树耐旱能力、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我国北方苹果三大产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我国北方苹果普遍种植于山地或丘陵地区,更容易出现旱灾的坡向及成因是(     A.北坡冬季风力强劲,蒸发量大 B.北坡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C.南坡土层浅薄,保水性差 D.南坡热量充足,蒸发和蒸腾量大7.影响苹果产量和质量提高的干旱危险主要是(     A.春旱 B.夏旱 C.秋旱 D.冬旱8.与其他两个产区相比,黄土高原产区苹果的抗旱能力更强的原因是(     A.品种差异 B.干旱胁迫 C.果园管理 D.土壤结构【答案】6D    7B    8B【解析】6.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总量较少,南坡为向阳坡,热量充足,蒸发和蒸腾量大,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少,更易出现旱灾,D正确;北坡虽然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但由于北坡为背阴坡,蒸发弱,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多,不易出现旱灾,AB错误;南坡和北坡的土壤条件差别不大,C错误。故选D7.春季苹果开始发芽生长,秋季苹果已经成熟,春旱和秋旱对苹果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影响较小,AC错误;北方夏季高温多雨,是苹果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夏旱会导致苹果有机质积累减少,水分亏缺,严重缺水则会使果实停止生长,并出现萎蔫现象,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质量,B正确;苹果树冬季停止生长,冬旱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8.读图分析,黄土高原产区距海较远,气候比较干旱,苹果长期适应了的当地的干旱环境,抗旱能力强;而黄河故道产区和环渤海产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水分条件较好,导致苹果抗旱能力较差,B正确。品质差异、果园管理、土壤结构与苹果的抗旱能力相关性不大,ACD错误。故选B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1—2021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据图可知(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C2020年厄尔尼诺状态最典型 D5—9月多出现拉尼娜状态102021年初,赤道附近(     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增强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9B    10A【解析】9.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读图,2018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以厄尔尼诺为主,A错误。2019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以厄尔尼诺为主,B正确。2020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以拉尼娜为主,C错误。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5—9月没有进入拉尼娜状态,D错误。故选B102021年初,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以拉尼娜为主,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下沉气流增强,正确,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低纬信风增强,正确,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错误,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增强,错误。选项组合A正确,其他选项组合错误,BCD错误,故选A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带,年降水量100500毫米。20世纪6070年代,该地旱灾造成的饥荒引起国际关注和政府重视,但各国提供的许多简单适用的农业技术在当地未能推广。20世纪80年代初,少数农民通过革新本土传统载艺种植法,使谷物单产显著提高,随后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载艺法是在坚硬的土地上挖掘2030厘米宽、2030厘米深的坑洞种植作物。下图为载艺坑洞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国际农业生产技术在当地未能推广,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无法因地制宜解决当地问题 B.技术难度和资金要求比较高C.缺少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D.受制于农民理念和心理因素12载艺种植法能显著提高该地粮食单产的原因是(     A.增大昼夜温差,利于糖分积累 B.利于储存水分,减少了土壤侵蚀C.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D.提高科技水平加强专业化生产13.当地农民发现坑洞中适量的白蚁活动有利于作物生长,推测最可能是白蚁(     A.减少杂草竞争 B.释放大量有机质 C.改善土壤结构 D.降低病虫害影响【答案】11D    12B    13C【解析】1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际农业生产技术是各国针对当地设计的农业种植技术,可以因地制宜的缓解当地的问题,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许多简单适用的农业技术可知,该农业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低,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该地旱灾造成的饥荒引起国际关注和政府重视可知,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C错误;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低,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较小,所以对于外来的农业生产技术不信任,导致农业生产技术未能在当地推广,D正确。所以选D12.根据材料信息“‘载艺法是在坚硬的土地上挖掘20~30厘米宽、20~30厘米深的坑洞种植作物。可知,载艺可以利用坑洞储存水分,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了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当地粮食单产,B正确;坑洞蓄水,会使得土壤湿度增加,减少昼夜温差,A错误;耕地面积没有增加,且增加耕地面积不能提高单产,C错误;没有提高区域农业种植的科技水平,D错误。所以选B13.白蚁为穴居动物,适量白蚁有助于提高土壤透气性,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作物生长,C正确;区域气候干旱,杂草数量较少,A错误;白蚁以有机质为食,不会释放大量有机质,B错误;白蚁为虫害,不会降低病虫害的影响,D错误。所以选C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大豆、玉米供应国,多种豆类和热带水果产量均占世界前三。作为世界粮仓之一的巴西,今年以来,持续严重的旱灾引发了全球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今年5月以来,造成巴西持续严重的旱灾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异常 B.水资源缺乏C.光热充足 D.低温少雨15.巴西被称为世界粮仓主要是(     A.劳动力丰富 B.距离市场近C.农业商品率高 D.土地利用率低16.巴西发展热带水果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土地面积广阔 B.科技水平高 C.市场广阔 D.自然条件优越【答案】14A    15C    16D【解析】14.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厄尔尼诺等影响,巴西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出现持续严重的旱灾,A正确。巴西地处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大,BD错误。根据材料今年5月以来,造成巴西持续严重的旱灾,持续的干旱在今年5月出现,属于今年突发自然灾害,而当地常年光热充足,C与题意无关,C错误。故选A15.劳动力丰富利于农产品生产,但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大,A与题意不符。根据材料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大豆、玉米供应国,巴西供应全球市场,巴西成为世界粮仓与市场距离远近关系不大,B错误。巴西被称为世界粮仓指世界大量购买巴西农产品,这与巴西农产品产量大、产品商品率高有关,C正确。土地利用率低,农产品产量有限,不足以供应世界市场,D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16.种植热带水果对热量需求大,不是土地资源,A错误。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较低,B错误。巴西本国对热带水果需求有限,热带水果主要供应世界市场,市场需求大。但市场要素影响农业的种类和规模,对种植条件影响不大,C错误。巴西纬度位置较低,主要以热带气候为主,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热带水果种植,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999年以前,非洲之角的国家每年有两次雨季,即10-12月的短雨季和3-5月的长雨季。近年来,这一地区正面临近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农作物得不到及时灌溉而绝收,家畜因缺乏牧场和水大批死亡,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到饥饿之中。材料二:下图为非洲之角的国家略图。(1)分析非洲之角年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近年来水循环各环节发生的主要变化。(3)分析旱灾对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答案】(1)由中部地区向北、向东减少原因:从印度洋来的水汽进入非洲大陆内部,遇到地形阻挡抬升,降水增多。(2)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减少。(3)该地人类活动依赖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干旱使农牧业大幅减产和缺乏饮用水,大量人口死于饥饿或其他疾病;大量人口因饥饿或缺水会出现迁移,从而引发其他灾难。【分析】本题以非洲之角为材料,涉及降水、水循环以及旱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部地区年降水量较高,东部和北部年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由中部地区向北部和东部递减。原因:根据图示河流流向可知,中部地区地势较高,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降水较多;其余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较少。(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近年来发生严重的旱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导致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减弱,导致该地的降水量减少;降水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获得的补给量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减少。(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牧业;干旱导致农作物大幅减产,牧草产量降低,畜产品减产,人们的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部分人们面临饥饿威胁;水资源短缺状况加剧,区域人口饮用水源减少;饥饿、水源短缺以及诱发其它疾病,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区域干旱问题加剧,饥饿、饮用水源短缺导致大量的人口外迁,诱发国际难民潮、民族冲突等其它问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滇中地区(位于云南中部的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四个城市区域)虽然位于长江、珠江和红河上游,但近年来,因旱灾频发等自然与人为原因,该地区缺水问题十分严重。20178月开工建设的滇中引水工程自石鼓镇上游约1.5千米的金沙江右岸取水,输水经丽江市、大理州、楚雄州、昆明市、玉溪市,终点为红河州新坡背,线路全长661.07千米,其中隧洞607千米,是迄今为止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下图示意滇中引水工程线路。(1)分析近年来滇中地区缺水问题十分严重的主要原因。(2)结合自然环境特点说明滇中引水工程建设难度较大的自然因素。【答案】(1)随着社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淡水消耗量增加;旱灾频发造成季节性淡水短缺现象;生产与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加重水环境污染,水质下降,造成水质性缺水现象。(2)地形因素:经过地壳活跃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山高谷深;地质因素:岩石破碎,地质构造复杂;灾害因素:生态环境脆弱,雨季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分析】本题以滇中地区修建引水工程为材料,设置了两个小题,涉及到区域缺水原因分析及工程难度大的原因分析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1)缺水可以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加以分析。材料显示,近年来旱灾频繁发生,导致该区域水源紧缺;随着城市化发展,滇中地区聚集的人口和产业较多,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大幅度增加,导致水资源缺口加大;工农业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水污染严重,水质下降,造成水质性缺水现象。(2)工程建设难度大的自然因素应包括地形、地质和灾害因素。工程建设经过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加大了工程难度;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岩石破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质构造复杂;途经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生态破坏;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加之地势陡峭,多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相关试卷

    01 数字中国-【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这是一份01 数字中国-【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1数字中国解析版docx、01数字中国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01 宁波港-【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这是一份01 宁波港-【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1宁波港-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docx、01宁波港-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01 种子的太空培育与增产-【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这是一份01 种子的太空培育与增产-【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1种子的太空培育与增产-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docx、01种子的太空培育与增产-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