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02 国家整体安全观-【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展开
这是一份02 国家整体安全观-【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2国家整体安全观-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docx、02国家整体安全观-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02 国家整体安全观【热点背景解读】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作报告时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各家媒体纷纷就代表讨论报告情况展开报道,并紧紧围绕报告中提出的“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等内容,邀请与会代表和专家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党委委员、副总队长钱红昊的理解是,“人民安全是宗旨、政治安全是根本、经济安全是基础”。钱红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中来把握,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保持了我国国家安全大局稳定。回顾过去十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针对考点训练】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频繁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2020年1月,湖北武汉经历了一次长达21天的雾霾天气,雾霾期间空气中PM2.5(直径≤2.5pum的空气悬浮物,其日均浓度大于250μg/m3时属于严重污染)浓度较高。图甲示意2020年1月武汉气象要素和PM2.5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图乙示意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平均温度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时期,武汉的空气严重污染( )A.消散时间慢 B.形成速度快 C.不受逆温影响 D.持续时间长2.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武汉市区 D.华北平原3.一般情况下,不利于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消散的主要气象因子有( )①风力小 ②对流强烈 ③气温上冷下热 ④气温上热下冷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1.B 2.D 3.A【解析】1.据图甲可知,1月4日、18日前后武汉空气严重污染,这期间PM2.5浓度上升速度快,下降速度也快,说明武汉空气严重污染形成速度和消散速度均较快,A错误,B正确;据图乙可知,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m,出现了逆温现象,逆温使得大气对流减弱,污染物不易扩散,是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C错误:武汉空气严重污染都只持续了一天左右,持续时间较短,D错误。故选B。2.据图甲分析可知,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以北风为主,且风速较大,说明该期间的污染物主要是由北风吹来的,即污染物最可能主要来自华北平原,D正确;黄土高原和武汉之间有山脉阻挡,污染物不易到达此地,A错误;四川盆地位于武汉的西侧,B错误;读图可知,武汉市在此期间出现的污染情况与北风呈明显正相关性,故污染物直接来自于武汉市区的可能性不大,C排除。故选D。3.结合所学可知,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为上冷下热,近地面空气会上升,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但在逆温情况下,气温垂直递减率小,甚至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②③均为利于雾霾扩散的情况,而④不利于雾霾消散;在水平方向上,若风力小,也不利于雾霾的扩散,①正确。即①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植物的发芽、展叶、返青、开花、落叶等周期性的现象称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植被返青与春季积温正相关;返青需要一定的低温冷激(冬季一定低温量能够降低植被春季返青时对热量的需求,加速植被展叶、返青)。秦岭山地横贯于我国中部,气候复杂,植被物候空间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秦岭山地植被物候的一般规律是( )A.高山地区,返青早 B.河谷地区,开花晚C.高山地区,花期短 D.河谷地区,落叶早5.近年来,秦岭山地的植被返青期总体呈现出低海拔区推迟、高海拔区提前的变化趋势,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低海拔区春季积温不够 B.高海拔区春季增温幅度大C.高海拔区冬季积温充足 D.低海拔区冬季低温量过多6.研究发现,秦岭北坡植被返青期比南坡更早,最可能原因是( )A.南坡受太阳辐射影响,积温过多 B.南坡受季风影响,低温冷激量少C.北坡受季风影响,春季降水更多 D.北坡受焚风影响,春季升温更快【答案】4.C 5.B 6.D【解析】4.一般来说,秦岭山地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总体上植被返青推迟,开花推迟,花期起来越短,落叶越来越早。所以高山地区返青晚,花期短,河谷地区开花早,落叶晚,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秦岭山地冬季温度上升明显,低海拔地区解除生理休眠所需的低温冷激量不足,返青推迟;而高海拔地区冷激量足够,春季增温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休眠期缩短,所需要的积温也更少,所以返青提前,B正确,ACD错误。故选B。6.北坡冬季冷激量更高,植被后续发育所需要的积温量更少,展叶更快;春季北坡为背风坡,存在下沉增温现象,有利于解除植被休眠,加快返青;另外,南坡植被为喜暖植被,返青所需要的积温更高,D正确。故选D。2022年中秋后,在浙江嘉兴,钱塘江大潮退去后惊现“大地之树”,这是“潮汐树”(由发育在潮滩上的潮沟组成,其形如树)。“潮汐树”的形成,是海水受潮汐影响,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沉积地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下图示意我国浙江嘉兴的潮汐树及潮沟垂直方向植被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推测“潮汐树”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 )A.平行于海岸生长 B.“树干”向岸,“树冠”背岸C.两端交替生长 D.“树冠”向岸,“树干”背岸8.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乙、丁、丙、甲 D.丙、乙、甲、丁【答案】7.D 8.B【解析】7.海岸边潮水侵蚀更强烈,潮沟更宽阔,形成“树干”;越向陆地,侵蚀减弱,形成多条不同方向的潮沟,形成“树冠”,因此“树冠”向岸,“树干”背岸。D正确,A、B、C错误。故选D。8.全球气候变暖后,海水水位上升,近海潮沟盐度上升,耐盐碱性植被将向盐度低的区域进行推进,耐盐碱性差的植被先被演替,故该潮沟垂直方向植被演替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丁、乙。故B正确。故选B。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其水位的波动能反映青藏高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图1为青海湖区域示意图,图2为1961-2019年青海湖年平均水位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不断升高,主要原因是( )①高原季风减弱 ②高原气候暖湿化 ③植被覆盖减少 ④冻土退化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0.青海湖水位升高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 )A.周边出现草场盐碱化 B.周边沙漠化面积增加C.入湖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D.环湖地区湖风势力减弱【答案】9.B 10.C【解析】9.根据图可知,水位应是先降后增;青海湖的水量主要受青海湖补给水源的影响,青海湖的补给水源主要包括内流河的注入、大气降水及地下水;随着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加,入湖水量增加,②对;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地下水补给量增加,④对;高原季风减弱对青海湖水位不断升高影响不大,①错;植被覆盖减少不是青海湖水位升高的原因,③错;综上所述,B对,ACD错。故选B。10.随着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加,青海湖水位升高,入湖水量增加,输沙量增加,河流入湖处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流水沉积,入湖口处湖水的顶托作用,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C对;青海湖水位上升,淹没了沿岸的土地,不会使沿岸土地盐碱化,A错;青海湖水位升高,湖泊面积增大,有利于减缓沙漠面积的扩大,B错;青海湖水位升高,湖泊面积增大,湖陆温差增大,环湖地区湖风势力增强,D错。故选C。11.锂矿是制造锂电池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战略资源。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构成的“锂三角”地区(图)。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数百万年前,“锂三角”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随安第斯山脉的隆起,该地区与海洋分离。周边山区富锂岩石分布广,“锂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众多富锂盐湖、盐沼。“锂三角”地区锂矿储量约2903万吨,占全球各种类型锂矿总储量的76.1%。该地区盐湖卤水中锂离子的浓度较高,镁等伴生元素较少,易于开发利用。截至2018年末,“锂三角”地区锂矿产量约2.13万吨,开发程度非常低。(1)概括“锂三角”地区锂矿开发的有利资源条件。2020年我国超过70%的锂矿来自进口。预计到2025年“锂三角”地区锂资源产能约33万吨,将超过澳大利亚成为我国锂矿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2)说出我国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的意义。【答案】(1)锂矿储量大;质量好;分布集中;开发难度小;开发潜力大。(2)开辟国际锂矿供应市场;保障供给,满足我国锂矿需求;加强我国锂矿资源储备;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分析】本题以“锂三角”地区为背景,设置2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区域资源开发,国家资源安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锂矿开发的有利资源条件可从储量、分布特点、开发难度、开发潜力等方面作答;根据材料该地区锂矿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76.1%,储量丰富;盐湖卤水中锂离子浓度较高,伴生元素少,开发提纯难度小;目前产量低,开发程度低,所以开发潜力大。(2)我国进口锂矿的意义可从满足供给、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加强战略储备、保障资源源安全等方面分析。我国从该地区进口锂矿,增加了资源进口渠道,缓解锂矿资源不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减少了我国锂矿资源的开采,增加锂矿资源储备;保障国家锂矿资源安全。1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21年12月13日,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含气面积达824平方千米,累计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占全国页岩气探明储量的34%。页岩气通过川气东送管道,源源不断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清洁能源,惠及沿线6省2市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川气东送输气管道的修建历时三年,修建过程中遇到了多种自然灾害。(1)分析涪陵地区开发页岩气的有利条件。(2)说明涪陵页岩气开发建设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答案】(1)页岩气田含气面积大,储量丰富;采用管道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强;供应区为长江经济带,市场广阔;近年来勘探技术的提高。(2)提供充足的气源,从数量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清洁的气源,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从质量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升了我国应对国际市场的冲击能力,有利于稳定我国的能源价格。【分析】本题以页岩气田为背景,设置2道题目,知识点涉及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能源安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可知,涪陵地区页岩气占全国页岩气探明储量的34%,页岩气储量大;页岩气通过川气东送管道,源源不断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清洁能源,管道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强,加之不断运往长江经济带,市场广阔;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资源勘探技术渐趋成熟。(2)为我国提供了充足的气源,保障了我国能源在数量上的安全性;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减轻环境污染,从质量上保障了能源的安全性;减轻了我国能源对外依赖性,提升了对国际市场各种风险的应对能力,利于稳定我国能源价格。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泥炭沼泽湿地使地表土壤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地段,其上生长着大量沼泽植物,其下有泥炭的形成和积累的陆地生态系统。CO2在全球升温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碳汇能力有减弱趋势,可能转变为碳源。地理公众号山城学术圈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对加拿大45°N~60°N,80°W~125°W区域进行了泥炭沼泽碳排放研究,图a为加拿大地区泥炭地温度与CO2浓度关系图,图b为CO2浓度年内季节及年际变化图。(1)结合植被长势分析当地夏季CO2浓度较低的原因。(2)有人认为“CO2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平均温度升高”,请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加以解释。(3)说明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变为碳源的可能性。【答案】(1)研究区域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植被生长旺盛、覆盖度较高;植物光合作用强,CO2吸收速率快,并且释放O2较多,导致夏季CO2浓度较其他季节低;研究区域冬季气温较低,植物光合作用较弱,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O2排放较多。(2)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入地面,地面增温,释放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物质会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O2浓度增加使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平均温度升高。(3)全球变暖导致泥炭沼泽退化,沼泽植物减少,碳储量减少;大气增温促使泥炭快速分解,使泥炭地变为碳源。【分析】本题以加拿大地区泥炭地温度与CO2浓度关系图与CO2浓度年内季节及年际变化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变为碳源的可能性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当地夏季CO2浓度较低的原因主要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角度来来分析。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说,由于该研究区域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因此夏季植被生长旺盛,覆盖度较高,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较快,但是冬季气温较低,植被光合作用较弱,所以夏季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从呼吸作用的角度来说,由于冬季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因此冬季植物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较多,所以当地夏季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低。(2)CO2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平均温度升高的原因要从大气的保温作用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量较小,所以太阳短波辐射能够穿透大气,射入地面,所以地面增温较多,而地面升温后会释放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汽等物质会大量的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导致大气升温,由于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会使大气释放大气逆辐射,对地表起到保温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的平均温度升高。(3)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变为碳源的可能性,主要从沼泽退化与泥炭分解两个角度来分析。从沼泽退化的角度来说,全球变暖会导致泥炭沼泽的退化,沼泽植物减少,碳储量减少。从泥炭分解的角度来说,大气增温能够促使微生物变得活跃,使泥炭快速分解,使泥炭地变为碳源。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尤其敏感。拉萨、林芝、日喀则所在的“一江两河”是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河谷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研究其最重要的谷物——青稞对气候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1)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取决于光照、温度、降水三要素的数量及其相互配合协调程度,从气候角度分别分析林芝和日喀则的青稞单产比拉萨低的原因。(2)近五十年来,拉萨青稞对于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中,总体对气温的敏感度大于光照,试分析其原因。(3)近五十年来,拉萨气温总体升高,青稞单产表现为先升后降。试分析拉萨气温升高导致青稞单产下降的原因。【答案】(1)林芝降水多,光照条件不及拉萨好;日喀则降水较少,水分不足。(2)拉萨(西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为热量不足,气温升高对谷物单产影响大。拉萨地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已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光照影响不明显。(3)青稞喜温凉,气候变暖,拉萨积温过高,作物蒸发与蒸腾加剧,造成土壤水分不足(不利于青稞生长);病虫害增加。【分析】本题以气候变化为情境,侧重考查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物青稞生产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难度一般。(1)从气候角度分析拉萨的青稞单产比林芝和日喀则高的原因,可从光照、热量、降水三个要素的配合协调程度分析。结合图中西藏部分地理事物图可知,林芝年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以上,多雨的气候,但降水多会导致光照条件不足,不利于提高单产;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较为干旱,地势较高,热量不足,水热配合不协调,不利于提高单产;与林芝、日喀则相比,拉萨光照充足、降水适中、热量条件也可满足青稞的生长,光、热、水等相互配合协调程度高,因此青稞单产高。(2)由图片材料可知,近五十年来拉萨青稞对于气候要素变化中,光照、降水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年均气温年际之间波动较大,且总体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由于西藏地区低气温和高海拔,热量不足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气温升高,适宜作物生长的时段延长,减少了低温、冻害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故青稞生产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更加明显。拉萨地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已可满足青稞生长需要,所以青稞的生产与光照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3)由图可知,近五十年来拉萨青稞对于气候要素变化中,降水量总体变化幅度不大,但拉萨气温总体升高。会加剧田间蒸发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不利于青稞生长,造成产量的下降;青稞属于喜凉作物,适宜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生长,气候变暖会使其生长周期缩短,造成产量的下降;气候变暖促进了病虫害滋生,不利于产量提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2 国家整体安全观-【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共8页。
这是一份02 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2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解析版docx、02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2 全国土壤普查-【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2全国土壤普查解析版docx、02全国土壤普查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