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从生物演化、海陆变迁、构造运动和矿产形成等方面来说明地球演化的过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地球生物演化的大致过程和一般规律。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大致过程及影响。
3.了解构造运动的概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4.知道地质历史时期出现的几个重要成矿期。
【教学难点】
1.理解地球生物演化的主要过程,并能总结其一般规律。
2.理解构造运动对地球演化所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以大致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大致过程,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地球演化历程等知识的欲望。
【讲授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和掌握了地层和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记录,为了记录地球历史事件的早晚与顺序,科学家还制定了地质年代表。我们还学习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简史,了解到地球的起源、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水圈、大气圈是如何形成的,还有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从多方面来学习和探讨地球的演化过程。我们开始学习吧!
(板书)第一章 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三、地球演化过程
1.生物演化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视频,回答问题:生物演化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1.从生物发展看,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从分布空间来看,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3.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出现了另一些生物的诞生和兴盛。
教师继续用图示法展示地球生物演化过程表现出的三个特点。
1.从过程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从分布空间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3.生物演化过程中经常出现此消彼长。
读教材表1-2-1“简化的地质年代表”,小组讨论问题: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填写生物演化的大致过程。
图示:生物演化的大致过程。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蓝绿藻繁盛对地球大气组成的影响。
蓝绿灯藻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大致出现于3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的海洋中。此时地球大气主要成分有NH3、CH4、H2S、CO2和少量水蒸气等,这样的成分不仅不能供生物呼吸,甚至有很强的毒性。再加上没有O2,大气中不可能产生臭氧,更不可能形成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因此地球表面紫外线很强,生物不可能存在。只有在一定深度的水下,生物才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因此,生命诞生并开始繁衍于原始海洋。
阅读以上材料,试从蓝绿藻的出现和繁盛的角度分析地球大气将会有哪些显著变化。
生:(可能的答案)随着蓝绿藻的出现和繁盛,光合作用日益增强,放出的氧气逐渐释放到大气中,将CO2等不断消耗,将NH3等氧化为N2,这样大气的成分就演化为以N2和O2为主,利于生物呼吸。高空中的O2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形成O3,逐渐形成了臭氧层。这样为生命走上陆地创造了条件,4.4亿年前的植物扎根陆地为后来的动物走上陆地提供了食物来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知识拓展1】裸蕨植物时代及其意义
在约6亿年前,北半球的造山运动十分剧烈,陆地逐渐升起,很多浅海区变成了陆地,绝大多数的藻类由于无法适应陆地的环境而灭绝,裸蕨植物却在潮湿的地方幸运地存活下来,成为陆地植物的统治者。这一时期也被生物学家称为“裸蕨植物时代”。
自从裸蕨植物成功“游上岸”之后,植物的生活领域也从海洋扩展到了陆地,这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不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也为之后的动物登陆创造了良好条件。
【巩固训练】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
师:通过地质年代表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2:恐龙灭绝的原因。
在距今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达1亿多年的各种恐龙突然全部灭绝了。
自主阅读教材P16“恐龙灭绝事件”,小组合作讨论,试解释“陨石撞击说”的合理性。
生:(可能的答案)恐龙灭绝目前仍是难解之谜。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假说,其中的“陨石撞击说”得到较多科学家的认可。
科学家推测,这次撞击事件使地球发生了剧烈的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爆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使得太阳光线难以到达地表,地球气候变得寒冷;植物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变得极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恐龙从地球上“销声匿迹”了。
(板书)2.海陆变迁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海陆变迁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生:(可能的答案)1.地质学家研究表明,最近一个泛大陆(盘古大陆)形成于大约3亿到2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泛大陆周围是广阔的海洋,称为泛大洋;
大约在约距今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两个大陆——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
距今约6500万年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显现;
此后经过6500年的分裂和漂移,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格局。
【知识拓展2】大陆漂移学说。
阅读 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留意到非洲大陆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海岸线很相似,因此推测大陆原本是相连的。为此,魏格纳从古生物学、地质学、古气候学三方面收集了大量的证据。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划时代的。他在当时传统的大地构造“固定论”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提出了一个面目全新的地壳运动假说,不能不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和震惊。
教师继续通过展示海陆变迁大致过程示意图、播放大陆漂移动画视频,以及海陆变迁的图片等各种资料,使学生获得对海陆变迁直观而感性的认识。
【知识拓展3】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见证海陆变迁。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边,伫立着三根特别的大理石柱。这三根石柱建于古罗马时代,每根石柱都有被海水侵蚀成“千疮百孔”的一段。
海岸是海陆交界处,由海水运动、地壳升降、河流冲刷腐蚀等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这三根石柱的奇特模样正是海岸不断变动的历史证据。
(板书)3.板块运动。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视频,回答:地球上发生的构造运动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生:(可能的答案)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地形的变化,对气候的变化、生物的演化以及一些矿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举例:发生在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泛大陆的解体,此后各大陆按不同的方向缓慢地漂移和分离;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知识拓展4】板块构造学说与板块运动。
阅读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学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包括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还可再分为若干个小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张裂拉伸、挤压碰撞、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师: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基础: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知识拓展5】板块运动导致青藏高原的隆起。
(板书)4.矿产的形成。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地球矿产的形成有什么特点。试列举几个重要成矿期。
生:(可能的答案)矿产资源是在构造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重要成矿期。如前寒武纪的铁矿成矿期(距今25亿至23亿年前后)、古生代后期煤矿成矿期、中生代煤矿成矿期等。
【知识拓展6】煤炭的形成过程。
【课堂小结】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第2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第2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复习旧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