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第2课时教案
展开《走近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喀斯特地貌,说出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及特点。
2. 并通过查阅资料,找出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地区。
3. 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喀斯特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点、演变过程及分布。
2. 理解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点、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我们带着问题来看一段视频《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峰丛》。
师:观看视频后,小组讨论并回答:
1.回顾上节课内容,回答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及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2.视频中你认识了哪种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形态?你还认识哪些喀斯特地貌典型形态?
3.峰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
1.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影响因素有: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体流动性。
2.峰丛。
典型喀斯特地貌有:石芽、溶沟、石林、峰林、孤峰、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3.土层薄,一旦水土流失,会导致石漠化;耕地不易存水,雨时涝,晴时旱;对外交通极其不便等等。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
二、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形态 (1)地表喀斯特地貌
师: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等。
①溶沟: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
②石芽: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叫石芽。
③石林: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石质森林。
④峰林: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峰林。
⑤孤峰: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单个孤立山峰叫孤峰。
⑥峰丛:多个喀斯特山峰有明显的基座相连,叫做峰丛。
师:了解其它喀斯特地貌的辨识。分小组查阅资料,讨论研究,说出下列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名称。
生:(可能的答案)
溶岩漏斗、天坑、天生桥、钙化堤坝、瀑布钙华。
知识拓展:
①溶岩漏斗: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
②天坑: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
③天生桥: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
④钙化堤坝:钙华堤坝形成是溶解大量CaCO3的高山冰雪溶水和含大量CaCO3地下渗透的岩溶水在地下径流一段距离后,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⑤瀑布钙华:指地表瀑布水流速度陡然增大,内力作用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外逸,形成瀑布钙华。
(板书)(2)地下喀斯特地貌
师: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①溶洞: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
②地下河:地下河亦称暗河,是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喀斯特地下管道系统。
③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④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⑤石柱: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结合成一体,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
(板书)2.喀斯特地貌分类
师:师生共同小结,完成下表:喀斯特地貌分类及典型地貌。
喀斯特地貌 | 典型地貌 | 成因、形态或特点 |
溶蚀地貌 | 溶沟 | 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进行溶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
石芽 | 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 |
峰林 | 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规模比石芽大,相对高度超过100m | |
孤峰 | 指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 |
岩溶漏斗 | 又称喀斯特漏斗,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易被堵塞而积水成池塘或岩溶湖。有的地方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 |
溶洞 | 指富含CO2的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裂隙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洞穴系统。溶洞中常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沉积地貌 | |
沉积地貌 | 钙华 | 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钙华 |
石钟乳、 石笋、石柱 | 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碳酸钙沉积物不断积累形成的。自洞顶下垂,形似钟乳的称为石钟乳;由洞底地面向上逐渐生长的称为石笋;石笋和石钟乳不断地增长,最后连接起来,形成的柱状物,称为石柱。 |
师:喀斯特地貌又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 地貌形态 | 成因 | 类型 |
地表 喀斯特地貌 | 石芽-石林-峰林 峰丛-孤峰-残丘 | 溶蚀作用 | 溶蚀地貌 |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 |||
岩溶漏斗、落水洞 | |||
钙华,包括钙华坝、钙华滩、钙华湖、钙华瀑布等 | 淀积作用 | 沉积地貌 | |
地下 喀斯特地貌 | 溶洞、地下暗河 | 溶蚀 | 溶蚀地貌 |
石钟乳、石笋、石柱 | 淀积作用 | 沉积地貌 |
(板书)3.喀斯特地貌的演变
师:观察下图,分组讨论,思考: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大致是怎样的?
生:(可能的答案)
1.在图A时,地面被流水溶蚀、侵蚀,发育成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地表沿裂隙进行溶蚀,此时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占据优势。
2.在图B时,地表继续被溶蚀、侵蚀,变得更加崎岖不平,地下洞穴逐渐发育,独立的洞穴逐渐归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3.在图C时,崎岖的地表发育成峰林、溶蚀洼地、孤峰、落水洞;由于高地上升,地下河逐渐干涸,形成溶洞,进而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板书)4.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1)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
师: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所罕见,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在中国,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据不完全统计,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埋藏的碳酸盐岩石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湘西、鄂西、川东、鲁、晋等地,碳酸盐岩石分布的面积也较广。
(板书)(2)世界喀斯特地貌分布
师:阅读知识窗,了解喀斯特地貌与古人类的关系。
思考,现代社会喀斯特地貌对我们的生活会带来什么影响?
(板书)5.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师:①喀斯特地貌多奇峰异洞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许多喀斯特地貌区已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②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
(板书)(2)不利影响
师:①喀斯特地貌区洞穴系统比较发育,易导致水土流失,使得耕地面积逐渐减小,土地当中的营养物质的流失,使得土层变薄,土地贫瘠,不宜于农作物的生长。
②地面塌陷给城市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在西南地区,因为地表水渗漏严重,还会造成工程型缺水。
师:小组合作探究,云贵高原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思考:云贵高原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工程型缺水?
生:(可能的答案)
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湿润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度、大气环流条件不同,气候差别显著。云贵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600~2000毫米。虽然雨季降水多,但因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下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地下暗河,如果缺乏水利设施则很难留得住水。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读下图回答1 ~ 3题。
1.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发育在( )
A.石灰岩分布区 B.花岗岩分布区
C.玄武岩分布区 D.片麻岩分布区
(2)该地貌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________高原。
(3)该喀斯特地貌属于_______ _地貌。
(4)形成图示景观的喀斯特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简述人类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这种地貌景观资源。
答案:1.A 2.D 3.B
4.(1)A (2)云贵 (3)地下喀斯特 (4)溶蚀和淀积
(5)①充分合理利用其旅游、仓储、疗养、生物培育等方面的资源价值。
②注意避免地基塌陷、环境污染、破坏性开发等超越环境承载量的不良现象。
本节呈现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中的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的具体图片资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和区域分布特点。并说明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落实人地协调观。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第1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第2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复习旧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