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8金属与酸反应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8金属与酸反应,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8金属与酸反应 一、单选题1.(2022·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CO2COB.H2O2(溶液)H2C.FeFeCl3(溶液)D.NaCl(溶液)KCl(溶液)2.(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的是( )A.将锈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B.将湿润的石蕊纸花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C.将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硫取出来,火焰由蓝紫色变为淡蓝色D.将铜棒插入稀硫酸铝溶液中,铜棒表面立即由紫红色变为光亮的银白色3.(2022·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C.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D.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4.(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5.(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ANa2CO3固体NaHCO3固体充分加热至固体不再分解BCuFe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CNaOH溶液Na2CO3溶液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DCO2HCl通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干燥 A.A B.B C.C D.D6.(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有①蜡烛燃烧后物质总质量减少,证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釜底抽薪”、“火上浇油”均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③用厨房清洁剂除油污和洗涤剂除油污原理相同④硫酸铁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红褐色沉淀C和溶液D.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a、KNO3; b、KNO3 和K2SO4; C、 KNO3和Ba(NO3)2三种组成。⑤某不纯的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3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Mg.A.1条 B.2条 C.3条 D.4条7.(2021·江苏南通·统考二模)金属铜与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将铜加入浓硫酸中,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如下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X。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上述反应中,涉及到三类化合物B.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不同C.反应生成的X是H2OD.20g98%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能产生6.4g二氧化硫8.(2020·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将一片未打磨的铝片和足量的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测反应过程中压强和温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间前发生的反应是Al2O3+6HCl═2AlCl3+3H2OB.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并放热C.t3时溶液中含氯化铝和氯化氢D.t2比t3时氢气质量大9.(2020·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含Cu和CuO的样品14.4g,将此样品溶于足量的120.0g稀硫酸,过滤后得到6.4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4g固体为CuOB.样品中含6.4g铜元素C.样品中含Cu和CuO的质量比为5:4D.反应后的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12.5%10.(2020·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将锌片放入CuCl2 溶液(pH<7) 中,锌片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红色物质是金属铜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氯气C.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D.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11.(2020·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 ,可能含有H2SO4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C.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12.(2019·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列物质提纯所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法ACaCl2溶液(稀盐酸)加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BFe(Cu)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CN2(O2)通过炽热的木炭层D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13.(2019·江苏南通·校考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洗涤油污B.N2不易溶于水,可用于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可用该反应制取硫酸铁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水的净化14.(2021·江苏南通·校考一模)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二、多选题15.(2017·江苏南通·统考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 (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AN2 (O2)过量硫粉在混合气体中点燃硫粉BCu (Fe)过量稀盐酸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再进行干燥CAl(NO3)3 (AgNO3)过量铝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DKCl溶液(MgC12溶液)过量KOH溶液加过量的KOH溶液后进行过滤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1.A【详解】A、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A正确;B、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不能生成氢气,故B错误;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故C错误;D、氯化钠与硝酸钾,两者都属于盐,若两者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两者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A。2.D【详解】A、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离子溶液是黄色的,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故A正确;B、将湿润的石蕊纸花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和石蕊纸花里面的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石蕊变化,则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故B正确;C、将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硫取出来,硫在氧气中火焰为蓝紫色,在空气中火焰为淡蓝色,则火焰由蓝紫色变为淡蓝色,故C正确;D、铜的活动性比铝弱,将铜棒插入稀硫酸铝溶液中,铜棒和硫酸铝溶液不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D。3.C【详解】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为防止生锈应采取必要的防锈措施,故A正确;B、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合金硬度大于纯金属,故B正确;C、不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错误;D、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D正确。点睛∶合金比金属具有更多优点和更大的优越性,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4.D【详解】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但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5.D【详解】A、NaHCO3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加热至固体不再分解,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方法正确。B、Fe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方法正确。C、Na2CO3溶液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方法正确。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方法错误。故选:D。6.B【详解】①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后物质总质量减少,是因为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排入空气中,不是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不合理;②“釜底抽薪”是指灭火时可以用隔离可燃物的方法,“火上浇油”是指油可以燃烧,油是可燃物。这两个成语都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可燃物;③用厨房清洁剂除油污,是主要成分氢氧化钠与油污反应,不是乳化作用;洗涤剂除油污原理是运用的乳化作用。说法合理;④硫酸铁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与溶液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所以白色沉淀A是硫酸钡,但是题干中没有提到用量的问题,所以溶液B有三种情况:①生成的硝酸铁和过量剩余的硫酸铁;②生成的硝酸铁和过量剩余的硝酸钡;③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有生成的硝酸铁。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红褐色沉淀C和溶液D,均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氧化钾全部发生反应,且溶液中的铁离子全部沉淀。由于第一步反应中有过量问题,所以第二部反应中得到得溶液D也有三种情况,对应上步的三种情况分别为:①氢氧化钾与硝酸铁和过量剩余的硫酸铁均恰好完全反应,最终溶液D为硝酸钾和硫酸钾;②硝酸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的硝酸钾和氢氧化铁沉淀,硝酸钡不与氢氧化钾反应,故而溶液D为硝酸钾和硝酸钡;③硝酸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硝酸钾,溶液D为硝酸钾。说法合理;⑤常温常压下,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会生成0.2g的氢气,而2.4g的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也可以生成0.2g的氢气,所以酸足量且相同质量下,镁生成的氢气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而题干中所5.6的不纯的铁生成了0.23g的氢气,所以不纯的铁中应该混入了相同质量下与足量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铁多的金属,所以不纯的铁中可能混有金属镁。说法合理;综上所述,其中正确的有②④⑤3条,错误的有①③2条。故选B。7.D【分析】反应的方程式 Cu+2H2SO4(浓) CuSO4+SO2↑+2X,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铜原子、氢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1、4、2、8,反应后铜原子、氢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1、0、2、6,所以2X中含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为H2O。【详解】A. 在上述反应中,涉及到化合物有:H2SO4(酸)、CuSO4(盐)、SO2(氧化物)、H2O(氧化物)四种,酸、盐和氧化物三类。故A不符合题意;B. 金属铜能与浓硫酸反应,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 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X是H2O。故C不符合题意;D. 20g98%的浓硫酸,含硫酸溶质的质量为 ,与足量的铜反应,设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解得X=6.4g,理论上能产生6.4g二氧化硫,但是随着反应进行,98%的浓硫酸浓度会逐渐变稀,稀硫酸不与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质量达不到6.4g的理论值。故D符合题意。故选D。8.D【分析】A、根据未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进行分析判断;B、由用传感器探测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进行分析判断;C、t3时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t3时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未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氧化铝,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t1时间前发生的反应是Al2O3+6HCl═2AlCl3+3H2O,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用传感器探测反应过程中压强和温度的变化图,随着铝与稀盐酸反应,压强增大,温度逐渐升高,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并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C、t3时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t3时溶液中含氯化铝和氯化氢,故选项说法正确。D、t3时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压强和温度降低是因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和热量散失,t2与t3时氢气质量的相等,故选项图象错误。故选:D。9.D【详解】A、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不会与硫酸反应,以及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过滤后得到6.4g固体是铜的质量,故A错误;B、通过推导可知,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8g,铜的质量为6.4g,所以样品中含铜元素质量为6.4g+8g××100%=12.8g,故B错误;C、样品中含Cu和CuO的质量比为6.4g:8g=4:5,故C错误;D、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100%=12.5%,故D正确。故选:D。10.B【详解】将锌片放入CuCl2 溶液(pH<7) 中,锌片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说明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锌和铜,生成的红色物质是铜,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溶液pH<7,溶液显酸性,锌与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故选B。11.C【详解】A、铁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FeSO4,所以在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但是加入铁钉后铁片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H2SO4,故A结论不正确;B、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CuSO4,故B结论不正确;C、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如果硫酸的量不足,那么滤渣里就可能有Fe和CuO,故C结论正确;D、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题中没有提及铁粉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滤出的不溶物中可能含有Fe也可能不含Fe,故D结论不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是一道推断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最后加入铁后无变化的分析,也就是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及硫酸的存在,这是解题的关键。12.A【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详解】A、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Fe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Cu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炽热的木炭层能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Na2SO4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是解题关键。13.D【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对油污没有乳化作用,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可用作炉具清洁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用该反应制取硫酸铁,故选项说法错误。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水的净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4.C【详解】A. 实验一中,锌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 实验二中,没有氧气时铁不生锈,没有水时铁不生锈,当铁、氧气、水三种物质共存时生锈,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 实验三中,木屑和煤粉与空气的接触程度相同,温度也相同,但是煤粉比木屑先燃烧,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D. 实验四,碘在水中基本不溶,而在水中能溶解得到溶液,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选C点睛:实验探究过程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即对照的一组实验,只有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影响因素都要相同。15.BC【详解】A、N2 (O2):过量硫粉不与氮气反应,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氧气被除去,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硫,违背除杂原则,不引入新杂质,故A选项错误;B、Cu (Fe):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不与铜反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滤、干燥,得到纯净的Cu,铁被除去,又未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正确;C、Al(NO3)3 (AgNO3):加水溶解后,加入过量铝粉,根据金属活动性Al>Ag,过量的铝粉能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再过滤(除去生成的银和过量的铝粉)、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Al(NO3)3,AgNO3被除去,又未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正确;D、KCl溶液(MgC12溶液):加入过量的KOH溶液,KOH不与KCl反应,与 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进行过滤除去氢氧化镁,得到含有KCl和KOH的溶液,杂质(MgC12)被除去,但又引入了新的杂质(KOH)违背除杂原则,不引入新杂质,故D选项错误。故选B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42金属与氧气反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7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