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2溶液的酸碱性和PH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482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2溶液的酸碱性和PH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482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2溶液的酸碱性和PH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482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2溶液的酸碱性和PH,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一、单选题1.(2022·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检查装置气密性C.稀释浓硫酸 D.检验溶液酸碱性2.(2022·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一项是A.倾倒液体 B.测溶液的pHC.读取液体体积 D.检验蜡烛燃烧有水生成3.(2022·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实验操作或现象标示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测定溶液pH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给液体加热4.(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别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个①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②图1中a点对应的溶质与图2中h点对应的溶质相同③图1中b点的值为5.3④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⑤图1中c点与图2中的k点均表示同一个反应恰好完成⑥图1中x=2A.1 B.2 C.3 D.45.(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A.用细铁丝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尽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B.向某种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硫酸盐C.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D.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润湿pH试纸上,测定其pH6.(2021·江苏南通·校联考二模)下列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变为红色该溶液的pH<7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集气瓶不含氧气C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盛有NaOH溶液的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CO2与NaOH一定发生了反应D将浓盐酸和Na2CO3溶液反应后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未变浑浊该澄清石灰水未完全变质 A.A B.B C.C D.D7.(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溶解 B.过滤C.倾倒液体 D.测溶液酸碱度8.(2021·江苏南通·校考一模)下列是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描述。其内容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环保知识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污染水资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空气污染B.安全常识室内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C.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固体;用pH试纸测定酸溶液的pH——试纸由黄色变为红色D.物质用途熟石灰——改良酸性上壤、配制波尔多液;磷酸二氢钙[Ca(H2PO4)2]——用作复合肥料9.(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由试管底部套上试管夹B.添加酒精C.加入固体D.测定溶液pH10.(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B.溶液的pH:C.金属活动性顺序: D.气体的密度:11.(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列图示与所描述的含义相符的是A.图1表示实验室电解水过程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B.图2表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C.图3表示把NaOH固体、NH4NO3固体溶于水后的水的温度变化D.图4表示对K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的pH变化12.(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铁钉 B.测溶液的pHC.放置坩埚钳 D.加热试管内的液体13.(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不相符的是( )A.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C. 向 HCl 和 Na2SO4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Ba(OH)2 溶液D.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14.(2020·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定本地雨水是否为酸雨—用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变红B.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用木炭燃烧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C.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D.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15.(2020·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采用紫色石蕊试液替代酚酞试液,实验效果更好B.60 s时,烧杯内溶液的pH<7, 溶液显酸性C.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60 s时,实验所得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16.(2020·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学生实验中常会遇到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测溶液的酸碱度 B.处理废弃酸液C.向试管中加铁粉 D.试管夹夹试管17.(2020·江苏南通·校考二模)下列数据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常温),其中呈碱性的是pH3.5~4.52.9~3.36.3~6.67.6~8.0食物A.葡萄汁B.苹果汁C.牛奶D.鸡蛋清 A. A B. B C. C D. D 二、多选题18.(2021·江苏南通·校考二模)采用惰性电极,以氮气和水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制备氨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B.电解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C.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原子和氢原子D.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极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氧气
参考答案:1.B【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盛少量的水,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故图示操作不正确;B、注射器活塞向右移,锥形瓶内压强减少,若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图示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图示操作不正确;D、检验溶液酸碱性,应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能向试剂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故图示操作不正确。故选B。2.B【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操作正确选项不符合题意;B、测定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以防污染溶液,操作错误,选项符合题意;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操作正确,选项不符合题意;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因此把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或小水珠,则证明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方法正确,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测定溶液的pH的正确方法是:再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该溶液的pH。3.D【详解】A、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或小烧杯中称量,故图示操作不正确;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故图示操作错误;C、用如图的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向左推注射器,锥形瓶内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上升一段水柱,故图示实验现象错误;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手握长柄,故图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C【详解】①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图中0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或由图乙可知,溶液的pH先增大,说明是先与稀盐酸反应;图1中b→c段表示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过程,故说法错误;②图1中a点,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对应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钙;图2中h点,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对应的溶质相同,故说法正确;③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m,图1中b点的值为5.3g÷10%=53g,故说法错误;④图甲中0→a段反应过程,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至完全反应,pH等于7,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乙中d→h段表示,故选项正确;⑤图1中c点与图2中的k点均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即同一个反应恰好完成,故说法正确;⑥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n, x值为(5.3g+5.3g)÷10%=106g,故说法错误。故叙述错误的有3个。故选C。【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C【详解】A、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于除尽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B、向某种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不一定是硫酸盐,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碳酸盐溶液或硫酸等,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C、CaCl2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白醋,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6.A【详解】A、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变为红色,溶液的pH<7,此选项正确;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或者氧气的浓度很小,故此选项不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故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盛有NaOH溶液的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并不能说明CO2与NaOH一定发生了反应,此选项不正确;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将浓盐酸和Na2CO3溶液反应后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未变浑浊可能是由于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形成的盐酸与氢氧化钙或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反应的原因,不能说明澄清石灰水是否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此选项不正确。故选A。7.C【详解】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8.A【详解】A、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正确;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正确。完全正确,符合题意;B、室内煤气泄漏,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错误;浓硫酸沾到皮肤上,量比较少,可立即用水冲洗,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正确。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错误;用pH试纸测定酸溶液的pH——试纸由黄色变为红色,正确。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熟石灰可与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正确;磷酸二氢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错误。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9.A【详解】A、试管夹夹试管,由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A正确。B、不能向燃烧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容易引发火灾,B错误。C、块状固体药品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不能直接丢入试管中,容易击穿试管底部,C错误。D、测定溶液pH时,试纸不能被润湿,会影响pH的测定酸性溶液pH偏大,碱性溶液pH偏小,D错误。故选:A。10.C【详解】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前4位是 O、Si、Al、Fe,错误;B、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故溶液的pH由大到小为 NaOH、NaCl、HCl,错误;C、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正确; D、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为 CO2、O2、H2,错误。故选C。11.C【详解】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错误;B、CO2属于气体,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变大而变大,图示错误;C、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NH4NO3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一段时间后都恢复至室温,正确;D、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K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碱性变弱,pH变小,但不会小于7,错误。故选C。12.C【详解】A、先把容器横放,把铁钉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操作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操作错误;C、灼热的坩埚钳放置时,应该放到石棉网上,防止损坏仪器台,操作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操作错误。故选:C。13.C【详解】A、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故相符;B、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碱性减弱,则pH会减小图象下降,但不会降到7以下,故相符;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不相符;D、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原温度,故相符。故选C。14.C【分析】A、pH小于7的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pH小于5.6的雨水才是酸雨;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D、氢氧化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详解】A、pH小于7的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而pH小于5.6的雨水才是酸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除去氧气带入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加适量的水溶解,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15.B【详解】A、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颜色变化更明显,更好判断,故无色酚酞试液效果更好,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60s时,pH<7,溶液显酸性,符合题意;C、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D、60 s时,pH<7,说明这时盐酸过量,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过量,故这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HCl,不符合题意。故选B。16.C【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A错误;B、处理废弃酸液,不能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B错误;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C正确;D、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D错误。故选C。【点睛】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17.D【详解】A、葡萄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B、苹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D、鸡蛋清的pH大于7,显弱碱性,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18.BC【详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正确;B、由图可知,电解一段时间后,b极生成氧气,导致附近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气分子,错误;D、氧气具有可燃性,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极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氧气,正确。故选B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64溶液的酸碱性判断和pH,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45溶液的酸碱性和pH,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61溶液的酸碱性和pH,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