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孔乙己》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悲剧性,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性格,激发学生围绕作品主题深入阅读探究的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的深意,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教学方式〗1、尝试多种阅读方式: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读;并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重点,体味和推敲文中场景设置对表现人物性格与作品主题的意义和作用。2、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在感知课文大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适当地分析,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清楚、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鼓励大胆提问,引导合作探究:提问是发现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开端,本课教学还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质疑与提问。课堂教学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开一扇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探究的兴趣《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全文仅3000多字,却为读者留下了诸如大到人物刻画技巧、作品主题分析,小到对文中“笑声”的理解、对孔乙己“偷书”的认识等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二、速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始阅读,为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式阅读创造条件。阅读的方式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也不必强求通读全篇,但阅读的目的与速度一定要强调。三、选读填表,创设阅读探究的情境在学生自行设计《孔乙己履历表》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完善表格并根据原文填写相关内容,填表的过程即是为学生发现问题创设情境,进而引起学生对孔乙己生存环境、社会地位及其性格特征的思考。四、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阅读填表,你得出了哪些结论?发现了哪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如果课堂来不及完成,可以安排学生下课后继续交流。答案与问题都不必受到参考书的局限,也不必要求学生一下就能把握问题的根本与核心,只要言之成理,能为下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即可。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不尽相同,各小组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享受到解决问题后的愉悦,认识合作学习的成效。这一环节的另一作用在于既可以解决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又可以筛选出一些有深入探究价值的问题,如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题理解等。六、教师点拨,深入探究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充分认识回归文本才是解决阅读问题的根本途径。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作品主题与人物性格,但不必完全拘泥于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始终把保护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探究的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七、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作品《孔乙己》或“作家鲁迅”确定一个研究课题,用两周时间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形成小组研究成果,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注明参考书目,两周后在全班展示。课题示例:小说《孔乙己》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孔乙己”是个喜剧人物吗?“咸亨酒店”是个让人快乐的地方吗?小说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小说是以怎样的视角展开情节的?(示例意在帮助学生了解提问的方法,仅供参考。)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以前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生:《故乡》。生:《社戏》。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不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小说,是一篇散文。师:对,可你是怎么知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散文的呢?你还记得它出自鲁迅先生的哪部文集吗?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它是鲁迅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师:看来这位同学真是个有心人!《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后加以编订,改名《朝花夕拾》,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师: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其中他自己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已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专家点评:用名家的评价来印证这篇小说的不同寻常,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二、速读课文师:事先大家已预习过课文了,我们现在再按照要求把课文速读一遍。1、勾画出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2、迅速抓取并标注出文中关于几个场景与几类人物的信息。3、根据你的预习情况,选择你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可以选读,也可以跳读。4、时间:五分钟。三、检查阅读情况师:出几道抢答题,看看谁读书又快,抓住的信息又准。师:第一个问题是:小说为何命名为《孔乙己》?生:因为小说的主人翁名叫“孔乙己”,小说是用主人翁的名字命名的。师:那孔乙己是主人翁的姓名吗?生:是的。生:不是,孔乙己姓孔,但没有名字,孔乙己是他的绰号。师:哪个答案是正确的?生:(齐答)第二个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师:异口同声啊!可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哦!读书人怎么会没有名字呢?你们有依据吗?生:课文第四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读)“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师:好,这下老师服了!记住:老师并不是因为你们人多,而是因为你们能从阅读中找出使人信服的依据。接下来回答问题一定也别忘了找出自己的依据哦!第二个问题:故事发生的年代?生:文章末尾注明的写作时间是1919年,故事发生在1919年以前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师: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生:课文第一段中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说明故事发生在1919年以前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师:本文实际上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第三个问题:故事发生的环境?生:故事发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里。师:第四个问题:伴随着孔乙己的出场,“店内外总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你认为孔乙己是个喜剧人物吗?生:是,因为有孔乙己的时候就有笑声,文中说:“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生:不是,因为文中说;“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说明孔乙己虽然可以给人带来笑声,但却是个可有可无的可怜的人。(专家点评:几道抢答题,看似简单,但确是检测学生阅读情况的一把尺子,从回答中不难发现多数学生的预习与速读是相当粗疏的。如第一个问题答案,学生可以脱口而出;再给提示又恍然大悟这是绰号;如果再追问一个读书人怎么连名字也没有,那么思考就进一步深化了,这更能引起学生对自身阅读的反思。同时题目的设置也体现了由浅入深的阅读层次,这四个问题都是从文章整体设问,不至于将理解引向细碎的误区,有利于学生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四、分组学习,填写履历表师:对于孔乙己这个人物,大家争论不休。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命运,我们来整理一下孔乙己的档案,为他填一张履历表。(出示履历表样例后,解说填表说明)孔乙己履历表姓名 籍贯年龄 出生年月 学历 身体状况 特长 工作单位 家庭成员 主要社会关系 工作生活经历 主要工作成就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总体评价师:为了让大家顺利完成这项工作,老师先就下面几个问题做一点说明:1、社会关系──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联系的人物。(注明关系)生活经历──是指小说中孔乙己做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2、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3、要想又快又好的填表;小组内一定要讲究分工合作。(可一人负责几项然后整合,可由书写好的同学执笔……)五、学生填表教师巡视六、交流填表情况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履历表参考填法:孔乙己履历表姓名 姓孔名不详籍贯 鲁镇 年龄 五十多岁 出生年月 晚清(具体不详) 学历 童生(半个秀才没捞到)(终于没有进学) 身体状况 身材高大、被打致残特长 写得一笔好字、会茴字的四种写法工作单位 无 家庭成员 无 主要社会关系 小伙计──短暂的“师生”关系(可惜“学生”不认“老师”)掌柜──买卖关系短衣帮──同为“站着喝酒”的“酒友”关系邻居小孩──一同分吃茴香豆的关系丁举人──同为读书人的关系,偷与被偷,被打与打的关系,“摔下来”了的可怜虫与“爬上去”了的胜利者之间的关系。咸亨酒店所有的人──嘲笑与被嘲笑的关系 工作生活经历 1、读过书, 但终于没有进学(大半生考功名)2、替人家钞钞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顺手牵羊)。3、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4、常去咸酒店喝酒,受人嘲笑5、分茴香豆给孩子吃6、教小伙计识字7、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8、用手走来喝酒,(笑声中出场,笑声中退场,用手走着退场) 主要工作成就 一事无成主要优点 不拖欠酒钱,有善良而且热心 主要缺点好喝懒做、偷东西、迂腐、死要面子总评价孔乙己是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而又有诚实善良一面的读书人。(写50字左右)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完成了履历表的填写工作,分析这份履历表你们小组还得出了哪些结论?发现了哪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生:我发现孔乙己很可怜,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连名字都不被大家知道……生:我发现孔乙己很可恶,他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还偷别人家的东西……生:我发现孔乙己还有他善良的一面,他教小伙计写“回茴”字的四种写法,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生:孔乙己是个多余的人,他给别人带来快乐,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生: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文章末尾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是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大约”和“的确”放在一起,行吗?生:……师:看来大家读书真的很认真,不仅读了,而且想了: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而且提出了自己的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原来老师一直担心,鲁迅先生的文章对大家来说太难,可现在看来,果真是应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生:(齐答)只怕有心人。七、课堂小结师:填完这张履历表,我们初步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在同学们的启发下,老师也想提个问题,供大家讨论:你认为孔乙己究竟是个喜剧人物还是个悲剧人物?小说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那么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和他所处的时代有什么联系?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何在?下节课我们将就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交流。请大家结合你所在小组同学的意见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也是多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一篇传统课文。全文仅3000多字,可是从以乐境写悲哀的精巧构思到12岁小伙计的独特视角,从精巧含蓄的社会环境描写到看似矛盾的结尾处理,可圈可点处俯拾即是,为读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然而,文章虽精美,却难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为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1、定位:小说篇幅不长,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完成对本文人物、主题、写作技巧的全面的、理性的分析恐怕仍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激趣:传统课文的教学一般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往往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难以推陈出新。本课教学设计的成功尝试在于采用填写履历表的新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兴趣。3、放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看图导入——品身份,课文感知——品孔乙己,思考探究——品原因,课堂延伸——品收获,作业布置——品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孔乙己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